清东陵
皇后陵
清王朝建造的第一座皇后陵是孝惠章皇后(顺治帝的皇后)的孝东陵,其布局为:神路区仅设一路三孔桥,宫殿区不设二柱门,其余则与皇帝陵相同。但由于当时制度尚不完备,在该陵内又埋葬了28位顺治帝的妃嫔,形成了皇后陵兼妃园寝的局面。
埋葬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由暂安奉殿改建而成,规制极为特殊。一是神路区只设下马牌和
神道碑亭
,未设桥涵。二是宫殿区建了两层围墙,外层围墙的正面设置了
隆恩门
,内层围墙的正面设置三座琉璃花门。三是陵寝门设置在隆恩殿左右的卡子墙上;四是隆恩殿为清代建筑等级最高的重檐庑顶。
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的定东陵是清王朝营建的最后两座皇后陵,其规制基本参照孝东陵,但又有所区别。一是在神路区增建了下马牌和神道碑亭,三孔拱桥两侧对称地增建了平桥;二是陵内不再埋葬妃嫔。
清东陵
妃园寝
清东陵建成的第一座妃园寝是
景陵妃园寝
,其布局只有宫殿区。自南向北依次为:一孔拱桥和平桥、东西
厢房
、东西班房、
宫门
、燎炉、
享殿
、园寝门。后院建49个小宝顶。厢房、班房均以
布瓦
覆顶。大门、享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并以绿琉璃瓦覆顶。
景陵皇贵妃园寝是清东陵内建造的第二座妃园寝。乾隆皇帝出于对康熙帝的两位
皇贵妃
的尊重和孝顺,拓展了规制。与景妃园寝相比,有以下三点不同:一是增加绿瓦单檐歇山顶的东西配殿。二是享殿月台前设置了
丹陛石
。三是为两位皇贵妃各建立了方城和绿瓦单据歇山式的明楼,该园寝成为清代等级最高的妃园寝。
清东陵内建造的第三座妃园寝是裕陵妃园寝。该园寝规制接近景陵皇贵妃园寝,所不同的是享殿前未设丹陛石,园寝门开在享殿两侧的面阔墙上,有一座方城明楼,后院内建34座小宝顶。
定陵妃园寝和惠陵妃园寝是清东陵内营建的第四、第五座妃园寝,它们的规制均与景陵妃园寝相同。
清东陵格局示意图
入关第一帝世祖顺治皇帝的孝陵位于南起
金星山
,北达昌瑞山主峰的中轴线上,其余皇帝陵寝则以孝陵为中轴线按照“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依山势在孝陵的两侧呈扇形东西排列开来。各陵按规制营建了一系列建筑,总体布局为"前朝后寝"。“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审美思想贯穿于每一座
陵寝建筑
中。
孝陵之左为圣祖康熙皇帝的景陵,次左为穆宗同治皇帝的惠陵;孝陵之右为高宗乾隆皇帝的裕陵,次右为文宗咸丰皇帝的定陵,形成儿孙陪侍父祖的格局,突现了长者为尊的伦理观念。
皇后陵
和妃园寝都建在本朝皇帝陵的旁边,表明了它们之间的主从、隶属关系。皇后陵的神道都与本朝皇帝陵的神道相接,而各皇帝陵的神道又都与陵区中心轴线上的孝陵神道相接,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枝状系。
清东陵
建筑序列
清代在此陆续建成15座
陵园
,埋葬160余人,均由宫墙、隆恩殿、
配殿
、方城明楼及宝顶等建筑构成。其中方城明楼为各陵园最高的建筑物,内立石碑,碑上以汉、满、蒙三种文字刻写墓主的谥号。明楼之后为"宝顶"(大坟头),其下方是停放灵柩的"地宫"。
孝陵以金星山为朝山(陵寝正前方所对之山),以影壁山为
案山
(墓穴与朝山之间的小山),以昌瑞山为
靠山
(陵墓后靠之山),三山的连线即为孝陵建筑的轴线。由于金星山、昌瑞山之间的距离长逾8公里,营造者设置了一条长约6公里的神路(专供棺椁、神牌通过的甬路),将自石牌坊(用石料构筑的牌楼,是陵区入口的标志物)至宝顶(地宫之上的封土)的几十座建筑贯穿在一起,并依山川形势分成了三个区段。一是石牌坊到影壁山间长约1.5公里的区段。在这个区段内,配置了宽大的石牌坊和高耸的神功圣德碑亭(内竖为皇帝歌功颂德的石碑的方亭,亦称大碑楼),与金星山及影壁山相呼应。二是影壁山至五孔桥间长约3.5公里的区段。在这个区段内,配置了石像生(设在神路两旁的石人、石兽雕塑群)、龙凤门(由三间石雕火焰牌楼和四段琉璃壁组成的门坊)、一孔桥、七孔桥和五孔桥等低平建筑,以同周围的平坦地势相协调。三是五孔桥至宝顶间长约1公里的区段。在这个区段内集中配置了神道碑亭(内竖镶刻帝后谥号石碑的方亭)、隆恩门(陵院的大门)、隆恩殿(举行大祭活动的主要殿堂)、方城(砖砌的方形城台)、明楼(建在方城之上的内竖墓碑、檐挂陵名匾额的方亭)、宝顶、
宝城
(围绕宝顶的城墙)等主要礼制性建筑。并且这些建筑由南至北依次升高,以与昌瑞山及两侧护砂(陵寝左右的山丘)相互配合。这些建筑的配置与组合,均以风水学中的形势理论为指导,其大小、高低、远近、疏密皆以“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尺度进行视觉控制。并将山川形胜纳于景框之中,作为建筑的对景、底景和衬景,实现了“驻远势以环形,聚巧形而展势”的目的。
内葬人物
陵寝
|
内葬人物
|
孝陵
|
内葬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在位18年
孝康章皇后、孝献皇后
|
景陵
|
内葬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在位61年
孝诚、孝昭、孝懿、孝恭四位皇后及敬敏皇贵妃
|
裕陵
|
内葬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在位60年
孝贤、孝仪二皇后,慧贤、哲悯、淑嘉三位皇贵妃
|
定陵
|
内葬文宗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在位11年
孝德显皇后
|
惠陵
|
内葬穆宗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
孝哲毅皇后
|
昭西陵
|
内葬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1613—1687)
|
孝东陵
|
内葬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1641—1717)
该陵内还陪葬了28位顺治帝的妃嫔
|
普祥峪定东陵
|
内葬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1837—1881),即慈安皇太后
|
菩陀峪定东陵
|
内葬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35—1908),即慈禧皇太后
|
景陵皇贵妃园寝
|
内葬康熙帝的悫惠皇贵妃和惇怡皇贵妃
|
景陵妃园寝
|
内葬康熙帝的1位贵妃、11位妃、8位嫔、10位贵人、10位答应、8位常在、1位皇子(十八阿哥)
|
裕陵妃园寝
|
内葬乾隆帝死后被贬的乌喇那拉皇后和35位妃嫔
|
定陵妃园寝
|
内葬咸丰帝的2位皇贵妃、2位贵妃、4位妃、4位嫔、3位常在
|
惠陵妃园寝
|
内葬同治帝的淑慎、恭肃、献哲、荣惠4位皇贵妃
|
公主园寝
|
内葬宣宗道光皇帝的2位公主和2位皇子
|
内葬人物参考资料来源:
清东陵-孝陵神路
孝陵神路长约6公里,南起金星山下的石牌坊,北到昌瑞山下的宝城、室顶,沿朝山、案山、靠山的三山连线,将孝陵的数十座建筑相贯串,形成陵区建筑中轴线。孝陵神路是
清陵
中最长的神路。
孝陵石牌坊
孝陵石牌坊中国现存面阔最宽的石牌坊,仿木结构形式,五间六柱十一楼,面阔31.35米,高12.48米,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构筑而成。夹杆石的顶部圆雕麒麟、狮子,看面分别浮雕云龙、草龙、双狮戏球等图案。梁枋上雕刻旋子彩画。折柱、花板上浮雕祥云。斗拱、椽飞、瓦垅、吻兽、云墩、雀替均为石料雕制。经过两次大地震330年仍完好无损。
孝陵石像生
孝陵石像生共18对,其中文臣3对、武将3对、站卧马各1对、站坐麒麟各1对、站卧象各1对、站卧骆驼各1对、站坐鋑猊各1对、站坐狮子各1对。另有望柱1对。所有石雕像均以整块石料雕成。这组石雕对称地排列在神道两侧,南北长800多米。
孝陵七孔拱桥
拱形桥在石桥中是等级最高的一种。七孔拱桥在清东陵只孝陵有一座。桥长110米,两侧安设石栏板126块,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块。
裕陵圣德神功碑亭
裕陵圣德神功碑亭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黄琉璃瓦覆顶,厚重的墩台四面各辟券门。亭内高6.64米的两统石碑分别竖立在两只巨大的石雕龙跃之上,东碑刻满文,西碑刻汉字。碑文由仁宗嘉庆皇帝撰写,文字由清代著名书法家、高宗乾隆帝第十一子成亲王
永瑆
亲书。此碑至今保存完整无损,字迹清晰。亭外广场四角各竖一根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华表。每根华表由须弥座、柱身、云板、承露盘和蹲龙组成。柱身上雕刻着一条腾云驾雾的蛟龙。八角须弥底座和栏杆上亦雕满了行龙、升龙和正龙,一组华表上所雕的龙达98条。
裕陵地宫
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寝,其地宫由九券四门构成,进深54米。从第一道石门开始,所有的平水墙、月光墙、券顶和门楼上都布满了佛教题材的雕刻,如四大天王、八大菩萨、五方佛、二十四佛、五欲供、狮子、八宝、法器及三万多字的藏文、梵文经咒,被誉为“石雕艺术宝库”和“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
菩陀峪定东陵三殿
菩陀峪定东陵是慈禧皇太后的陵寝。其隆恩殿及东西配殿木构架全部采用名贵的黄花梨木。梁枋彩画不做地仗,不敷颜料,而在木件上直接沥粉贴金,其图案为等级最高的金龙和玺彩画。殿内墙上雕有寓意“万福万寿、福寿绵长”的砖雕图案,并全部筛扫红黄金。三殿的64根露明柱子上全部盘绕半立体的镀金铜龙。封护墙干摆到顶,拔檐砖上雕有“万福流云”图案。大殿周围的石栏杆,无论栏板、望柱还是抱鼓石上,全部浮雕各式龙凤呈祥、海水江崖图案。
裕陵玉带桥
裕陵玉带桥在隆恩殿后、陵寝门前的玉带河上。单孔拱券,三桥并排。桥面两侧安装白石栏杆,龙凤柱头。这种规制的石桥在清陵中仅此一例。
清东陵的经营跨越了两个半世纪的时空,几乎与清王朝相始终,葬有许多对清代历史有着重要影响的、声名显赫的人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不仅是研究清代陵寝规制、丧葬制度、祭祀礼仪、建筑技术与工艺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而且也是研究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艺术的典型例证。
孝陵石牌坊
在古建维修工作中,由于严格遵守了“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使现存的建筑仍然保持着原来的形制、结构、色调和工艺;对于已经毁掉的建筑物,除因保护工作的需要,按原形制复建了部分看护用房(值班房)外,大部分只做了遗址保护;对于神路,则实施了原状保护,只在神路两侧修筑了辅路,以防车辆碾轧,从而保持了陵寝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011年清东陵保护区完成了《清东陵保护管理办法》的修订,并经河北省人大批准,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13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所制作的《清东陵总体规划》对清东陵的保护区进行了划分。保护范围分为了三级进行控制,并对各个区的保护提出了要求。一是绝对保护区,面积为2.5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各个陵寝的建筑和历史上的部分仪树地段。要求严禁一切有损文物古迹及其环境的活动和非法建设活动,严格保护和恢复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二是历史环境恢复区,面积约23.5平方公里,即西大河以东,石马公路以西的范围。要求保持原有的山形地势及环境气氛,严格控制建设项目。控制本区内的居民点,严格限制其发展;三是环境协调区,面积约48公里。要求保护现有的地形地貌与环境,控制建设项目与陵区的气氛相协调。
2023年1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清东陵文物保护规划(2022-2035年)》的通知称,《清东陵文物保护规划(2022—2035年)》已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并经省政府批准,现予公布。
清东陵
门票信息
一、旺季
1、成人联票108元/人
包含景点:孝陵主神路、裕陵(乾隆)、定东陵(慈禧)、裕妃园寝(香妃)、孝陵(顺治)、景陵(康熙)、二郎庙。
2、特殊群体联票为54元/人
包含景点:孝陵主神路、裕陵(乾隆)、定东陵(慈禧)、裕妃园寝(香妃)、孝陵(顺治)、景陵(康熙)、二郎庙。
适用人群:60周岁—69周岁的老人(持有效证件)
学生(持学生证,全日制本科(含本科)以下。不含研究生、进修生)。
二、淡季
1、成人联票80元人
包含景点:孝陵主神路、裕陵(乾隆)、定东陵(慈禧)、裕妃园寝(香妃)、孝陵(顺治)、景陵(康熙)、二郎庙。
裕陵(乾隆)单陵票40元人
定东陵(慈禧陵)单陵票40元人
2、特殊群体:联票54元人
包含景点:孝陵主神路、裕陵(乾隆)、定东陵(慈禧)、裕妃园寝(香妃)、孝陵(顺治)、景陵(康熙)、二郎庙。
适用人群:60周岁—69周岁的老人(持有效证件)
学生(持学生证,全日制本科(含本科)以下。不含研究生、进修生)。
三、免票群体
现役军人(持士兵证、军官证)、70周岁以上的老人(持有效证件)、1.2米以下或6周岁以下儿童(持有效证件)。
残疾人(持残疾证。一级、二级肢体残疾人士、智力残疾人士可以有一名陪护人员免门票)。
四、观光车票
景区观光车票票价30元人(含学生、老人、现役军人)
残疾人持本人证件购买15元人
清东陵
已开放景区
至2012年9月,清东陵已开放9处景区,包括7处陵寝,2处其他。分别是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慈安普祥峪定东陵,慈禧菩陀峪定东陵、裕陵妃园寝、孝庄文皇后昭西陵和二郎庙、慈禧陵神厨库。
清东陵导游示意图
采用雷达扫描和高分辨率摄影等技术采集古迹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3D效果处理,并最终形成三维动画。此项目不仅能够用数字手段把整个文物留存下来,而且还可以为修缮文物提供精确的信息,通过数字化模型就能知道文物古迹的实际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