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概述

业名称:信息安全,专业代码: 080904K ,所属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重庆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创办于 2004 年,依托于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形成了包括学士、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培养的完整教学体系。

重庆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师资队伍雄厚, 96% 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 50% 的教师具有一年以上的国外留学或做访学研究的经历,计算机学院 1 位国家级人才、 10 余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0 余位教授为本专业学生开设专业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全部采用双语教学,并使用国外著名教材或国家规划教材,正逐步实现与国际教育模式的无缝接轨。

本专业拥有专业教学所需的实践教学环境,拥有独立的计算机硬件与计算机软件专业基础实验室、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等校内实践环境,并与多个大型企业建立了校外联合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保障。并与多个大型企业建立了校外联合实训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依托《信息物理社会可信服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软件理论与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软件技术研发中心》等多个研究基地,为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大型工程实践提供了良好环境。

本专业的优良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信息安全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和工程技术方法的综合训练;形成以计算思维和专业素养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实践与创新能力;具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和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应用系统工程的科学认知、系统分析、总体设计和应用实现的基本能力。

就读于本专业的优秀学生每年都有机会享受国家奖学金及各类专项奖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及助学金,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学生覆盖面超过 40% 。本专业的毕业生每年有超过 15% 的本科学生被推荐免试就读全国各 985 高校的研究生或直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在 96% 以上,毕业生广泛就业于科研院所、知名的计算机专业公司、大型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部门。本专业学生还可通过与我校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签署的“ 3+2 本硕项目合作协议”获得出国深造的机会。

二、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养,掌握计算机科学及信息安全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典型技术,能理论联系实际,具备信息系统安全规划与方案设计的能力、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检测以及防御的能力、信息安全系统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具有较强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科学与工程技术创新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既可继续深造,攻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硕士学位;亦可在学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部门从事信息安全相关的教学、研究、产品开发、设计、维护、管理等工作。

三、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的培养规格,即专业学生在大学毕业时应达到的专业培养要求(毕业要求),包括如下 9 个大类 29 个子条目:

R1. 人文社科知识

R1.1 政治、思想道德与法律

学习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公民道德和法律等知识,能在设计与分析评价计算机工程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R1.2 英语

能使用英语进行一般性交流,能阅读本专业英文书籍和文献资料,能用英语撰写专业报告。

R1.3 军事基础与体育

学习基本的军事理论,参与一定的军事训练,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常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有健康的身体。

R2. 计算机工程知识

K2.1 数学

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数学建模等基本知识,能够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K2.2 自然科学

学习大学物理知识,能够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K2.3 专业基础

学习离散数学、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数理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等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用于解决复杂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

K2.4 专业核心

学习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 信息论、现代密码学、恶意代码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 等专业核心知识,能够用于解决复杂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

R3. 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R3.1 问题意识及发现

有好奇心、质疑和批判意识,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发现现有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R3.2 问题分析及描述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通过文献查阅,对 复杂工程问题 进行表达,对原因、本质和特性进行技术分析,获得有效结论。

R3.3 问题研究

对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和采用科学方法,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通过探索和研究,获得有效结论。

R3.4 问题解决

对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在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等因素下,应用所学知识给出合理的设计和解决方案,根据解决方案制定工作计划,并能组织力量完成工作计划,最终解决问题。

R3.5 创新意识

在研究、设计、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过程中能够体现创新意识。

R4. 工具应用能力

R4.1 文献检索

能针对信息安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文献资料的检索和查阅

R4.2 工具应用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与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问题的预测与模拟,理解其局限性。

R4.3 工具开发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恰当的技术、资源与现代信息技术工具。

R5. 沟通与交流能力

R5.1 沟通能力

能够利用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就复杂工程问题采用多种方式与同行和用户进行沟通,包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 撰写专业技术文档和方案。

R5.2 国际视野

了解国内外专业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R5.3 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过程中,能够与国内外同行和用户进行跨文化背景的沟通和交流。

R6. 团队组织与协作能力

R6.1 团队组织协调能力

能够根据任务的需要,作为负责人有效地组织起一支团队,发现团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解和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R6.2 成员协作能力

作为团队成员,能够与其他成员友好沟通、相处和协作,并在跨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发挥自己所长,共同完成团队任务。

R7. 道德与人文素养

R7.1 道德品质

具有敬业精神、信息安全专业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并体现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过程中。

R7.2 文化素养

具有一定的中西方先进文化素养。

R8. 专业素质

R8.1 科学思维

能够运用辨证思维、计算思维和创新思维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R8.2 工程素养

遵守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相关标准,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规范,履行责任。

R8.3 项目管理素质

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计算机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R9. 持续发展素质

R9.1 身心素质

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正确的自我认识,良好的人际关系,优良的气质和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R9.2 终身学习意识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R9.3 持续发展观

(增加)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