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的产生及发展简介
1什么是系统论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 系统 ,分析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 , 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 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大至渺茫的宇宙,小至微观的原子,一粒种子、一群蜜蜂、一台机器、一个工厂、一个学会团体、……都是系统,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集合。
2.系统论的任务
系统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地还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 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 一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 合乎人的目的需要 。也就是说,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直辖市各要素关系,使系统 达到优化目标 。
3.现代系统论的产生
.系统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人们公认是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 贝塔朗菲 (L.Von.Bertalanffy)创立的,对应的英文单词是SystemTheory。他在1952年发表“抗体系统论”,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 1937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原理,奠定了这门科学的理论基础。但是他的论文《关于一般系统论》,到1945年才公开发表,他的理论到1948年在美国再次讲授“一般系统论”时,才得到学术界的重视。确立这门科学学术地位的是1968年贝塔朗菲发表的专著:《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GeneralSystemTheory;Foundations,Development, Applications》),该书被公认为是这门学科的代表作。
4.现阶段系统论的最高成就(代表)
自其创立之后,又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不断总结出系统的各种特性。清华大学 魏宏森 教授在1990s创立的系统论,使用的英文单词是 systematicism ,这是自贝塔朗菲提出系统理论“SystemTheory”之后,首次给系统这个单词“System”赋予作为“主义”的英文单词后缀“-ism”的思想,这一思想将系统论从科学方法论提升到哲学方法论,可见其作为哲学方法论的自觉性。标志为其1994(1995)年出版著作 《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systematicism——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系统理论目前已经显现出几个值得注意的趋势和特点。第一,系统论与 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系统工程、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 等新兴学科相互渗透、紧密结合的趋势;第二,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正朝着“三归一”的方向发展 , 现已明确系统论是其它两论的基础 ;第三, 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模糊系统理论等等新的科学理论, 从各方面丰富发展了系统论的内容;第四,系统科学的 哲学方法论问题 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链接如下
系统学习系统论系列阅读顺序
豆瓣小组:
索书请在以下网址留下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