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
美国视觉效果工会奖
|
最佳真人视觉特效
|
提名
|
罗素·厄尔
主创团队
《碟中谍3》的拍摄可谓一波三折,先后换掉了导演大卫·芬奇和乔·卡纳汉,也换掉了已完成的整个剧本,最终启用了从未执导过电影的电视导演J·J·艾布拉姆斯。除了艾布拉姆斯和克鲁斯这两个好莱坞金字招牌,影片还汇集了奥斯卡影帝的菲利普·西摩尔·霍夫曼、黑人明星文·莱姆斯、亚裔美女超模Maggie Q和爱尔兰影星乔纳森·莱斯·梅耶斯。
拍摄过程
《碟中谍3》的动作场面远远多于前两部,而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把动作场面和剧情场面有机地结合,这也是动作导演维克·阿姆斯特朗和艾伯拉姆斯的目标。这部电影的动作设计追求一种平衡,基调是西式的,但也加入一些东方式动作。奔跑、赛车、枪战、搏击,美式动作片中常规模式一个样也不缺。
《碟中谍3》的镜头几乎全部采取了手提摄像和多机位方式。后期剪辑也做得非常漂亮,不断刺激神经的桥段:过海大桥被巡航导弹炸出黑洞、汤姆·克鲁斯从数十米高的梵蒂冈教会城墙垂直坠下,离地面不到十厘米的地方被背上的绳子吊牢、在汽车高速行驶的过程中打开车门伸出身体点射追车轮胎等等,其中最出色的是汤姆·克鲁斯从上海中银下跳一段。
克鲁斯亲力亲为
兼任制片人的汤姆·克鲁斯是个敬业的演员,他用惊人的意志和体能亲自完成特技动作。虽然有先进的CG技术,演员不必去亲自冒险,但雄心不老的阿汤哥仍然坚持用真功夫震倒观众。在切萨皮克湾的那场戏中,桥梁断成两半, 跃过了15英尺宽的断面,用指甲悬挂在断桥边缘。在另一惊险镜头中,克鲁斯必须跳下80英尺高的大厦,要完成50英尺的自由下落,最后停在地面上方18英寸处。汤姆·克鲁斯都成功地一一完成这些特技。
碟中谍3
上映信息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意大利
|
2006年4月24日(罗马)(首映)
|
英国
|
2006年4月25日(伦敦)(首映)
|
荷兰
|
2006年4月26日(阿姆斯特丹)(首映)
|
瑞士
|
2006年5月3日(法语区)
|
比利时、法国、希腊、中国香港、韩国、荷兰、新加坡、泰国、中国台湾
|
2006年5月3日
|
阿根廷、澳大利亚、智利、德国、英国、以色列、黎巴嫩、葡萄牙、塞尔维亚、俄罗斯、斯洛文尼亚
|
2006年5月4日
|
奥地利、巴西、加拿大、丹麦、爱沙尼亚、西班牙、芬兰、爱尔兰、冰岛、意大利、立陶宛、墨西哥、挪威、巴拿马、菲律宾、波兰、罗马尼亚、瑞典、土耳其、美国、乌拉圭、委内瑞拉
|
2006年5月5日
|
埃及
|
2006年5月17日
|
越南
|
2006年5月26日
|
印度、巴基斯坦
|
2006年6月16日
|
日本
|
2006年7月8日
|
中国大陆
|
2006年7月20日
|
(信息来源)
纽约时报影片的成功多数要归功于J·J·艾布拉姆的专业执导功力,导演清楚地知道如何拍摄能够迷住观众们的动作场面。电影的题材的确是个陈词滥调,不过你必须得承认在看直升飞机追逐还有其他一些场面的时候,你的脉搏在随着电影的节奏加速。(
《今日美国》评
)影片展现整个系列令人满意的聪明之处,惊悚的地方即有足够的乐趣也有刺激的想象力。(
《
娱乐周刊
》评
)影片中的大起大落都充满了有趣。(
《夏洛特观察家报》评
)
影片的动作场景带领我们去了柏林、梵蒂冈、上海和切萨皮克湾大桥,虽然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去那些地方。(
《芝加哥太阳报》评
)
剧情欠缺新意
《碟中谍》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碟中谍3》依旧延续原故事的老风格,以敌人狡猾、上司出卖构成伊桑的危险境地,在重重追杀中耍帅摆酷,加入些好莱坞式的大场面,画面虽还算好看,但是离扣人心弦有距离。而汤姆·克鲁斯动不动就泪湿眼眶、动情不已的表演让人怀疑,到中国取景的他感觉不伦不类,一点都不像一个历经变故,经验丰富的特工。故事的结局也很蹊跷,凶悍狡猾地把伊森逼得没有退路的两位大反派要么死在意外车祸,要么被伊森手无缚鸡之力的妻子错杀,有些虎头蛇尾的荒诞
。
(《新民晚报》评)
删节影响观赏
《碟中谍3》在中国内地上映版被删节了10分钟,从整部电影来看,这次删节主要是缩短了一些血腥和情色画面,也精简了一些上海的画面,没有针对剧情的进行修改。但对于一部90分钟长度的标准好莱坞动作片来说,删掉10分钟的信息足以让人看不懂一部电影,而《碟中谍3》中的删节就常常让观众掉入似懂非懂的情景中。影片一开始,霍克受刑的画面被全部拿掉对剧情并无影响,因为之后会有倒叙,但是霍克女学生被施酷刑在眼中植入炸弹的重要情节被删除,就使观众看不懂不了解炸弹从哪里来的,而这炸弹的情节对于最后的结局有重要作用
。
(《新民晚报》评)
国内镜头陈旧
上海画面让人多少有些失望,失望的原因其一是少,除了几个朦胧的全景,对于上海繁华大都市的表现几乎没有,陆家嘴作为重要的动作戏场景也在片中少交待,除了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以及“外滩第一弯”还看得清楚外,其他画面连上海观众都不知道这是在上海拍摄的,相比起来,西塘的场景和画面还流畅一些。其二是失真,虽然删去了晾晒内衣裤、老年人打麻将
等画面,但是中国镜头给观众感觉还是落后,整体落后于中国现状,特别是上海的戏份,服装和人物都显示这是一个落后的亚洲都市
。
(《新民晚报》评)
|
Dell'alma stanca a raddolcir le tempre...Sfere amiche, or date al labbro
|
Cecilia Bartoli
|
Ove son? Chi m'aita? In mezzo all'ombre...Dal mio petto
|
Cecilia Bartoli
|
Schiere invitte, non tardate
|
Cecilia Bartoli
|
Tra le guerre e le vittorie
|
Cecilia Bartoli
|
Ogni core può sperar
|
Cecilia Bartoli
|
Più non v'ascondo
|
Cecilia Bartoli
|
Mie fide schiere, all'armi!...Suoni, tuoni, il suolo scuota
|
Cecilia Bartoli
|
Combatton quest'alma
|
Cecilia Bartoli
|
T'abbraccio, mia Diva...Ti stringo, mio Nume
|
Cecilia Bartoli
|
Sposa, mancar mi sento...Deh non far colle tue lagrime
|
Cecilia Bartoli
|
Deh stancati, o sorte
|
Cecilia Bartoli
|
Serena, o mio bel sole...Mia fiamma...Mio adore
|
Cecilia Bartoli
|
Foschi crepuscoli
|
Cecilia Bartoli
|
Si, si, riposa, o caro...Palpitanti sfere belle
|
Cecilia Bartoli
|
Non prendo consiglio
|
Cecilia Bartoli
|
Timori, ruine
|
Cecilia Bartoli
|
Non si parli che di fede
|
Cecilia Bartoli
|
Dal tuo labbro amor m'invita
|
Cecilia Bartoli
|
Notte amica al cieco Dio
|
Cecilia Bartoli
|
Mission (Riddim)
|
Potentz
|
Mic Check
|
Potentz,Solo Banton
|
Emerging Suspense
|
Potentz
|
December Reprise
|
Tim Howe
|
The December We'll Remember
|
Tim Howe
|
I Shall Be Released
|
Tim Howe
|
Water Song
|
Tim Howe
|
Cambodian Dream
|
Tim Howe
|
La Drang
|
Tim Howe
|
Dehlia
|
Tim Howe
|
Baby Blue
|
Tim Howe
|
Beautiful Cord
|
Tim Howe
|
Le Ke Arclight
|
Tim How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