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应商
商务
物联
应急
教育
生态
儒学
娱乐
微视
生活
食品
道家文化
音乐
北京时间
记录中国
电商中国
母婴
数字经济
中国溯源
全球甄选
中医肿瘤
民族
数智中国
康养中国
影视
动漫
高校中国
丝路中国
中国湖北
新山东
中部纵览
中国四川
七彩云南
浪潮资讯
衢州有礼
新温州
海丝
海峡
常德
兴安岭上兴安盟
Hello天津
圣洁西藏
天辽地宁
壮美广西
美丽江西
大美黑龙江
日薪半个月从600元涨到1600元,却依然“一导难求”,在这背后,既有旅游需求的集中、超量释放,更有历经疫情,旅游市场人才大量流失的现状。7月5日,记者调查发现,近半个月来,北京导游的劳务价格大幅增长,尽管与疫情前比注册导游的人数没有太大变化,但实际从业人员大幅减少,且短期内无法回流。供应链恢复艰难,也让不少导游连日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此外,初级导游顶替中级导游等德不配位等现象也偶有存在。
薪资翻倍仍“一导难求”
“最近北京地接导游特别不好找,来北京旅游的人太多了,一共就那么多旅游资源,抢都抢不来。每天都有电话打来问我们有几十人的团接不接,但是我们现在因为没有导游,根本接不了。”北京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坦言。
需求激增直接反应在市场价格上。“之前北京导游一天给600元就行,现在一个导游一天给1600元还不一定能找到,后续还有2个团等着安排导游呢。”上述旅行社工作人员透露。
“近半个月以来,北京地接导游成了紧俏资源,薪资也大幅上涨,以往600-800元一天打底的导游,现在至少要1500元起步了,有的甚至还要2000元以上。”一名从业十几年的北京资深导游也向记者肯定了此事。
“导游薪资的提升实际也反映了游客需求和导游数量之间的供需不平衡”,国家金牌导游、京骑文化联合创始人窦俊杰说道,“之前导游行业都是买方市场主导,由旅行社组团选择导游合作。今年来京游客太多,对导游需求太大,卖方市场反过来成为主导,旅行社纷纷涨价抢导游,但导游来决定和谁合作。”
和平天下集团总裁张志利表示,暑期是传统旅游高峰,对于全国的游客,尤其是家庭、亲子游客来说,压抑了三年的进京游玩需求在暑假得到集中释放,因此旅游人数剧烈增长,也带来了对导游的迫切需求。
多家旅游平台显示,北京成为今年暑期游热门榜首。根据携程《2023暑期预订趋势洞察报告》,北京位列2023年暑期热门目的地第一名。去哪儿大数据显示,截至7月3日,暑期北京景区门票提前预订量环比上月增长2.6倍,比2019年增长4.5倍。
部分导游短期内无法回归
“今年和2019年的注册导游总数变化不大,但实际的从业数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非所有持证导游都还在从事导游行业。”北京旅游行业协会导游分会秘书长李健表示,仍在导游岗位的人数有所减少,此前很多持有导游证的导游已经转型、离开旅游行业,这是导致北京旅游“一导难求”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2019年北京市注册导游有4万多名。李健表示,目前北京旅游行业协会导游分会中持证的导游有两万多名。此外,还有部分挂靠在各大旅行社的导游和个体导游。
张志利表示,“2020年以来,旅游业遇冷,旅游人数急剧减少,导游通过接团获得的收入无法支撑其生活,为了生存,导游只能转型或者离开旅游行业”。
事实上,即便是今年暑期导游日薪资大幅提升,这些离开的人重回行业的可能性也很小。李健指出,以往导游行业通过接待旅行团和游客争取薪资,这种收入来源缺乏稳定性,其能享受的社会福利保障有限,因此在转型入职其他行业后,眼界和待遇均有所提升,很难重回导游行业。
导游职业的持续细分也是一个原因。李健介绍,精讲和专项讲解导游是目前非常受欢迎的细分方向之一。精讲和专项讲解往往集中于博物馆等某一垂直领域,工作地点和时间相对固定,相比常规的带团,工作环境和内容相对轻松。上述资深导游表示,“很多导游舍弃了常规旅游团和低价团的接待,因此很多旅行社出高价也找不到接手的导游。”
预计8月初回归理性
事实上,导游供不应求所形成的加价行为也带来不少隐患。
窦俊杰表示,导游薪资高低实际是衡量其服务水平和讲解能力的标准之一,但是当下薪资飙长打破了原本的导游市场默认的收费规则,容易造成导游市场“德不配位”的现象。
“有些旅行社为了找到导游加价但放低对导游的标准,也有导游为了多赚钱则选择出价更高的团单,这样其实形成了价格和服务不匹配的恶性循环,影响游客的游玩体验。”窦俊杰还谈到。
此外,在大量团单压力下,导游们的健康问题也难以保障。此前也有媒体报道,北京市一名导游在35摄氏度高温下带团游览近两小时,最终因热射病去世。“现在大多数导游都在北京高温环境中进行超身体负荷的高强度工作,没办法得到充分休息。”据了解,部分导游甚至连续一周七天都在带团工作。
对此,北京一家大型旅行社相关负责人表示,需要从导游供给和游客需求两方面来缓解目前的问题。从游客角度来看,有能力尽量选择错峰出行,以缓解导游等旅游资源的紧张;同时也要尽早规划行程,在出行前就提前了解景区景点的门票预约等情况,以免出现站在门口进不去的情况。
而在增加导游供给上,一方面要加快对导游体系的培养,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另一方面,旅行社等也要尽量化解导游承载的压力,分担抢票等工作,保障导游身体健康和带团精力。张志利也建议,旅行社要做好对旅游市场的预判,提前储备自己的导游、大巴等旅游资源。
“北京导游供不应求的时间不会持续很长,现阶段正处于消化这个波峰的时候,预计7月底到8月初慢慢应该会回归到比较理性的范畴。”窦俊杰表示。
不过,导游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很难解决其数量少的问题。李健指出,要完善导游的薪资待遇和社会保障,增加导游行业收入的稳定性。“很难保证在旅游旺季过去后,导游薪资还保持在当前的水平,因此即便有导游回归行业或者其他城市的导游来到北京工作,也只是暂时性的。”
【责任编辑:郭旭】
关于我们
|
外宣服务和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公告
|
声明
|
友情链接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总机:(86-10)88828000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8828271
京 ICP 证 040089
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 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341
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23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