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挂证不挂章: 一般而言由中介推荐人才的
挂靠单位
为“资质升级”、“资质换证”、“保资质”的
企事业单位
,持证人(尤其是全国注册证书)与用证单位达成协议注册成功后,注册证(职称证)由用证单位保管,个人可合理借用后返还(如考试、升级等);注册章由个人保管,单位可合理借用后返还。
2、合同签定周期:正常情况下按注册类证书的执业周期来定(如:建造师三年,造价师四年,结构师三年,建筑师两年等),企业和个人可将自身的情况告知相关挂靠顾问,并做相应的调整;职称证挂靠基本上是一年一签;
3、
付款方式
:据2009年的成交
数据统计
,一年一付的企业占80%;注册成功后按合同签定周期一次性付清的占15%;月付季付或半年一付的占5%;
4、关于
定金
:有些企业也称之为“
预付款
“,单位与 持证人签定协议以后, 持证人将单位注册所需资料(含原件)邮寄或直接送到用证单位;用证单位收到 持证人的相关资料及证件原件应该支付相应的定金,注册成功后转为挂靠费;如因持证人个人原因注册
不成功
, 持证人应该将定金退还用证单位,用证单位在收到 持证人已退还的定金后三个工作日内将原件返还 持证人。
5、关于挂靠费:任何注册证挂靠、职称证挂靠、资格证挂靠等持证人所取得的挂靠费均为“税后”价格。
6、费用全报销: 异地挂靠者,如需持证人到用证单位所在地所产生的
差旅费
、住宿费、
误工费
、等由用证单位全全报销;合同期间的注册证书继续教育费、培训费由用证单位负责。
7、
多证合一
: 持证人拥有多本证书者,需挂靠于同一单位(国家规定),付款方式不等于多证的总合,单位以使用证件的
有效性
支付挂靠费,能用几本证付几本证的挂靠费。
8、不参与投标: 人才证书挂靠的证书一般仅用于
企业升级
资质,资质换证或保级,不用于招投标或挂项目,不参与审图等工作,如确实需要,则按项目费用另算。
9、社保另算: 除证书挂靠费用外,根据当地人事部门政策,企业有可能需要为持证人缴纳社保等费用,此费用不计在证书挂靠费之内。
10、初始注册与转注册: 初始证为刚通过的资格证,注册新单位对企业而言注册流程相对繁琐,审批时间也比较久,但不会涉及第三家单位的转出手续,
HR
工作时间
上可以控制;而转注册证书的审批时间只要初始证的一半,同时转注持证人对证书挂靠
市场行情
的把握度较高,基于这两方面原因,初始注册的挂靠费用一般会低于转注册的挂靠费用,(建议:新考出初始证持证人,建议尽快升级为转注册证书,先找个单位注册,不要在乎第一次的费用)。
11、证书使用的范围:仅限于甲方公司企业资质就位、年检及主管部门检查需要等。
12、约满退证: 为避免协议期满后持证人证书能顺利取回,一般在协议签订之后,用证单位应提前为持证人开好协议期满后的退工单(即解聘证明)和
职业道德
证明,或提前一到三个月开好;如持证人要转注册,用证单位应该开出同意转出单。
13、续聘:聘用期满,双方有意签订续聘合同时,具体条件由双方另行商议。
14、寻企业方式:如果自己或朋友身边没有太多的资源,可以委托国内正规咨询机构进行挂靠,这样也许会较容易挂出去;或者还可以在网上发帖寻找,但这样就要看个人的运气了,因为这种方式企业回复率较低。
现实中,“挂证”现象在会计、建筑、环评、水利等领域都存在。一些职业受到青睐,折射着相关行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也应看到,挂证人头多、在岗人数少,不仅违背执业规范和
诚信原则
,也影响
工作效率
与质量。特别是在医药、消防、监理等与生命健康、
公共安全
关系紧密的行业,如果因为“挂证”而造成隐患,后果不堪设想。据报道,一些行业挂靠费与风险高低成正比
督查组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对全国范围的违法“挂证”乱象进行彻查,对违法中介机构进行清理整顿;切实加大监管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斩断挂证背后的利益链条,形成“个人违法行业禁入,企业违法危及生存”的震慑效应;加快推进信息化监管手段的应用,提升监管质量和效率;完善相关制度规定,从根本上消除
违法行为
的政策空隙。
为推进简政放权、推动“双创”事业发展,近年来,国务院已陆续取消了数百项职业
资格许可
和认定事项。事实证明,随着改革的深化,很多职业资格许可不再是“硬杠杠”,减少企业租借从业证书的需求,从源头上压缩“挂证”空间
。
早在2017年,人社部就专门印发《关于集中治理职业资格证书挂靠行为的通知》,并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集中打击,收效显著。新形势下,应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灵活采取定期抽查、
专项检查
等方式,让“挂证”无处逃遁。针对跨省“挂证”等新套路,可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查处效率。此外,还应提高违规成本、加大惩戒力度,对涉事个人、企业、违规中介等全面追责,通过行政处罚、集中曝光、纳入失信黑名单等方式增强警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