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非常喜欢读明人小品文。他望文生义,给小品文下了定义。第一要小,篇幅小,少则一二十字,多不过几千字。第二要有品,有性有情,妙然天成,“求之不必得,不求可自得”。第三要是文,不是诗不是词不是曲,不谈韵脚,没有定式,天真烂漫,无法无天

冯唐最喜欢读李渔的小品文。他说,李渔邪气最足,别人因为吃喝玩乐身败名裂,李渔靠吃喝玩乐安身立命。

李渔小品文集大成者,也是他最满意的作品,便是《闲情偶寄》。“闲情”指的是休闲生活的情趣,“偶寄”则是一种没有任何羁绊的散漫记述方式。这是一本“闲书”,即用来消闲遣怀的书。闲着没事干,躺在床上翻两页。但是闲书不闲,说的都是正理,“劝世正心”。



兹录几则,与诸君共飨。

李渔说,世上最好吃的食物,就是竹笋。竹笋清洁松脆,肥羊嫩豕,何足比肩?笋肉齐煮一锅,盛在盘里,人们把笋吃掉,把肉喂了狗。笋的吃法很多,不能一一列举,但有一个总则,即“素宜白水,荤用肥猪。”

素吃不要放香油,放就不鲜了。白水煮熟,蘸点新鲜酱油即可。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如果荤吃,只能用肥猪肉,别的肉都不行。肥肉不是为了腻,而是为了甜,甜味沁入竹笋,方能品出鲜味。煮熟之后,不吃肉,把肉汤倒掉一半,加入清水,再加点鲜醋和黄酒。

李渔说,葱蒜韭三种蔬菜,极辛极辣,为啥那么多人爱吃?无他,只因味道浓烈而已。我由此悟出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从来不吃蒜,葱不单吃,只作调料;韭菜只吃嫩的,不吃老的。嫩韭菜刚发芽,不仅不辣,反而清香扑鼻,就像小孩具有赤子之心一样。

李渔说,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面。米能养脾,面能补心。如将南北混合,一日三餐,两顿米一顿面,便能调和心脾。北方人吃面,把油盐酱醋等调料一起下进面汤里,汤有味而面无味,跟没吃面一样。

我吃面与此不同,把所有的调料都做到面里,汤是清汤。如此方是吃面,不是喝汤。李渔还说,他发明了两种面,一叫“五香面”,一叫“八珍面”,就是把五种香料和八种山珍磨成粉末和到面里。

李渔还说,天生爱吃的东西,就可以养身,不必查什么《本草》。春秋没有《本草》,孔子生性喜欢吃姜,离不开有姜的食物;生性喜欢酱,没有酱不吃饭,都是根据性情喜好,不是经过考据才这么做的。孔子对于姜、酱两种东西,每次吃饭都离不开,没听说因为吃的多而得病。可见生性喜欢的东西,多吃不会有影响。

但是也要有调配主次的方法,不能不知道。孔子说“肉虽然吃得多,但不能让它超过主食。”这就是调配主次的方法。肉跟主食相比,主食是主要的,肉是次要的;姜、酱和肉相比,肉是主要的,姜、酱则是次要的。虽然有喜爱不喜爱的分别,但是主次位置不能扰乱。



人生在世,吃喝玩乐。吃说了几则,再说乐。乐有富人之乐,有穷人之乐。富人的快乐,我们想象不到,说说穷人的快乐。

李渔说,穷人行乐,没有其他秘诀,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退一步”。我穷,一想还有比我穷的;我贱,一想还有比我贱的;我为了老婆孩子劳神费力,一想还有打光棍的;这么一想,就不觉得有那么苦了。要是老想着比自己强的人,那日子就不能过了。

不仅心里要这样想,就连锻炼身体也应该这样。比如夏天很闷热,明知道是因为房子矮小造成的,偏偏在骄阳下走上几步,再回到屋里,就会觉得暑气渐渐消散,不像先前那样炎热了;如果畏惧房子狭小,就跑到宽敞的地方乘凉,回来以后,炎热的感觉就会加重十倍。

冬天很寒冷,明知是因为墙壁单薄造成的,就特意跑到风雪中走一趟,再回到房子里,就会觉得寒气顿时减弱,不像刚才那么凛冽了;要是想避开原来房子的寒冷,去深宅大院取暖,回来以后,不知道要战栗成什么样子。

以此类推,退步法到处都有,每个人都有,凡事退一步想,快乐的心情就会产生。



李渔学识渊博,他在品琴、赏花、化妆、烹饪、听歌、演戏、养生等方面都有研究,拥有高雅的艺术情趣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个将日常世俗每个细节都玩味得情趣盎然的生活艺术家。

《闲情偶寄》力求把生活艺术化,把艺术生活化。李渔对生活环境的诗情画意与生活内容的情趣意境非常讲究。他不仅能从万物的细微处滋养美感,还能在生活的点滴中寻得乐趣。

国学大师林语堂非常推崇此书,他说,这是一本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