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奥斯卡的大年,演员实力雄厚,影片质量上乘,为影迷呈现的无疑是一道真正的银幕大餐。韩国电影《寄生虫》独得四项大奖——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影片,这恐怕是所有影迷始料未及的。 奥斯卡金像奖,正式名称“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简称“学院奖”),是美国电影行业的最高奖项,也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电影奖项之一。 与如今在颁奖典礼上通过打开密封信封的方式公布获奖者不同,1929年2月18日,首届奥斯卡得主在颁奖礼之前3个月就已经公布。 身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演艺奖励活动,奥斯卡奖在美国演艺业界的地位,与流行音乐界的格莱美奖、电视界的艾美奖、舞台剧界的托尼奖相当。后面这些奖项,也都是以奥斯卡金像奖为榜样而创建的。 资料显示,首届奥斯卡奖仅颁了15个金像(2017年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共有24个奖项),整个颁奖仪式也只持续了15分钟,既没有表演,也没有媒体人员在场。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仍有约270名观众花费5美元购买门票到场观看。 第一届奥斯卡奖是唯一一届只有默片的奥斯卡奖。当时要求参选的影片于1927年8月1日至1928年7月31日间上映。虽然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手》(The Jazz Singer)也在这个时间段内,但却不被允许参与最佳影片的角逐,时任学院主席称“让有声片和默片竞争不公平”。 此外,首届奖项中设立的两项特别奖——艺术品质奖及技术效果奖在第二届就取消了。第二届典礼上,洛杉矶电台进行了一小时的实时现场转播。从此,每年的颁奖会都有媒体进行报道。1953年3月19日,奥斯卡奖首次进行了黑白电视转播;1966年开始有了彩色电视直播。作为电影界历史最悠久、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电影奖项之一,奥斯卡奖颁奖礼会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进行电视直播。 至于“奥斯卡”,这个别称从何而来,如今已无法考证。最普遍的说法是,当时学院的首席秘书玛格丽特·赫丽克女士曾说“小金人”很像她的叔叔奥斯卡,这之后,记者和学会内的人员都开始以奥斯卡来作为小金人的昵称。 1939年,学会最终认可了奥斯卡这个名字,并且开始正式的使用它。至今,“奥斯卡”与“学院奖”两个名称都还在使用。 在奥斯卡奖长达92届的历史中,奥斯卡奖颁奖礼从未中断。历史上仅有三次因为特殊的原因被推迟:第一次是在1938年,当时的洛杉矶大水灾使颁奖典礼推迟了一周举行;第二次是在1968年,当时颁奖的日程安排与著名的人权运动者马丁·路德·金的葬礼发生了冲突,故颁奖典礼延期举行;最后一次是在1981年,因有人试图暗杀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而导致颁奖典礼推迟24小时举行。 自2002年第75届开始,好莱坞的柯达剧院(今杜比剧院)成为颁奖典礼永久举行地。由于出席颁奖典礼须得到邀请,并没有向公众发行观礼门票,仅有提名者相关人士和其亲属能进入会场参加,因此该奖本身即是一种电影界的身份象征。 让人垂涎三尺的奥斯卡小金人,却被明星们弄丢过,这样的事故还不止一次发生。奥黛丽·赫本1954年凭借《罗马假日》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奖项,获奖后她把小金人落在了厕所,好在后来找回来了。不过几年后,这个奖杯又被人偷走了。 “陪跑”奥斯卡22年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2016年凭借《荒野猎人》获得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演员奖。获奖后他在州长晚宴上喝得酩酊大醉,结果大家发现他的奖杯不见了,他自己抱着一个酒瓶死活不撒手。 总体而言,奥斯卡获奖影片仍是以美国本土电影为主,这些年逐渐有美国以外的电影崭露头角。 华人很早就参与奥斯卡,最早出现在奥斯卡现场的华人是黄柳霜,1937年她曾到场观礼。华人摄影师黄宗沾1939年第一次获提名,1956年获最佳黑白片摄影奖。 第一部拿到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奖的华语片是2000年的《卧虎藏龙》,导演是李安。李安2006年凭借《断背山》成为第一位拿到最佳导演奖的华人,他在2013年凭《少年派》再度拿奖。 中国内地第一位奥斯卡获奖者是音乐家苏聪,他作为《末代皇帝》的配乐在1989年与大卫·伯恩、坂本龙一共同拿到最佳配乐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