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年,
成吉思汗
征讨乃蛮之时,乃蛮掌印官维吾尔人
塔塔统阿
虽然遭逮捕,依然守着国家的印信。成吉思汗非常嘉许他忠于自己国家的行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国的文书印信,并命令他教授太子、诸王
畏兀字
(一般称为
回鹘文
)以书写
蒙古语
,蒙古人至此时便采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
中国的
蒙古族
一直使用回鹘式蒙古文。
十六世纪蒙古信奉佛教,广译遍传佛经,
蒙古文字
因而普及、定型。因此十六、十七世纪之交,为蒙古之
文艺复兴
。
在这之
前书写
蒙古语的之部分缺失,皆改进之。此时引入许多藏语、
梵语
之内典用语,取代以往蒙古人使用的词汇。并且为了便于转译
藏
、
梵语
音,另造变体字母。字母之改良以
阿里嘎里
为大宗。
1587年,
喀喇沁
翻译者阿尤希固什修改旧有的字体,自创了阿里嘎里字体,这个字体可以表达所有的藏、梵语语音,且可以表达诸蒙古语所无之辅音群。
此时部分古语遂弃而不用。学界谓此时之书面蒙文为
古典蒙文
。
1946年由于历史原因,蒙古国于废弃回鹘式蒙古文,开始使用以
斯拉夫字母
为基础创制的新蒙文,也就是
西里尔蒙古文
。
1992年,蒙古国国家
大呼拉尔
决定逐步恢复使用回鹘式蒙古文。蒙古国政府于2008年出台加强使用回鹘式蒙古文的政策,计划于2011年全面总结使用情况。
2014年蒙古法律规定将2020年废除使用西里尔蒙古文,将使用传统蒙古语。这项
总统令
于即日起试行并将于2011年7月11日正式生效。总统令指出,蒙古国总统、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议会)主席、
蒙古国总理
及蒙古国政府成员与国际机构和国外同级别官员进行交流时,公文和信函必须使用回鹘式蒙古文,并附当事国或
联合国
任意
工作语言
的翻译文稿。
蒙古国公民的出生及
结婚证明
、各级教育机构核发的相关证件、毕业证书等必须以回鹘式蒙古文和
西里尔蒙古文
并排书写。
2020年3月18日蒙古国政府正式通过《
蒙古文字
国家大纲》(3),决定从2025年起全面恢复使用回鹘式蒙古文,即俗称的传统蒙古文。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和
体育部
18日通报说,根据这份大纲,蒙古国将从2025年起在国家公务中同时使用西里尔蒙古文和回鹘式蒙古文,为接下来全面使用回鹘式蒙古文做准备。
蒙古国政府要求,国家
通信技术
部门着手解决互联网环境中
无障碍
使用蒙古文
国际标准
码问题;
国家标准
计量部门通过国家公务用西里尔及回鹘式蒙古文标准;科学院、语言文学院等机构加快建设公民及
法人代表
双文数据库等。蒙古国政府还要求,新闻出版部门到2024年前必须同时用双文发布、发表文字内容。
所有国家机关创造新老文字
网络环境
,所有国家公务人员将参加传统蒙古文培训,以迎接最终完全使用传统蒙古文。
蒙古国官方加快了促使蒙古推行回鹘蒙文的步伐。回鹘蒙文是中国
内蒙古
蒙古族使用的官方文字。有学者分析认为,这是蒙古强化
民族意识
,在文字上去除俄罗斯影响的表征,对
中蒙关系
存在一定“利好”。
蒙古国总统
办公厅
和巴彦洪戈尔
省政府
办公厅在该省联合举办“蒙古文字日”,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加快恢复和推广传统蒙古文——回鹘蒙文在更广泛范围内的使用。
期间,将举办培训、论坛、演讲等多项活动。
蒙古民族使用回鹘蒙文、即传统蒙古文字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但在
苏联
的支持下,
外蒙古
从中国独立,并成立
蒙古人民共和国
后,对文字进行了改革。
上个世纪 40年代蒙古国在苏联的影响下,成立了以达木丁苏伦等着著名作家参加的“
文字改革
委员会”,不久后该国将回鹘蒙文改为西里尔蒙文。
西里尔蒙文又称
斯拉夫蒙文
,外来词汇很多,主要以英语为主。它具有
书面语
与口语一致、便于印刷等优点。对于蒙古
科学文化教育
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和回鹘蒙文相比,西里尔蒙文对
传统文化
的传承却有着不利的影响。内蒙古的蒙古语受汉化影响,外来词汇以汉语为多。
回鹘蒙文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内蒙古
自治区蒙文的官方文字,也是如今中国境内唯一被官方认定的蒙文的书面语。
由于蒙古民族主要位于蒙古国和中国境内。蒙古国文字改革后,实际上给中蒙两国蒙古族之间的交流产生了一定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