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大部份人员迁往北京,在京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管理处。北京的三联书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归属 人民出版社 ,直至1986年方独立经营,称为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6年8月成立 上海三联书店 。今天,北京、上海、香港三家三联书店在不同地区共同为振兴中华做出贡献。  三联书店自成立之后,发展越来越多元化,但最初三店共同办杂志的传统仍然延续着,1979年创办的《读书》杂志便是代表之一。《读书》中的文章或是谈古论今,或是探讨社会现象、学术问题,都体现着深刻的思考过程和浓厚的 人文关怀 ,始终拥有一批忠实的读者。
前身是 钱俊瑞 薛暮桥 姜君辰 徐雪寒 等编辑的《中国农村》月刊。成立时推举钱俊瑞为理事长,徐雪寒为总经理 (以后任总经理的还有 华应申 沈静芷 ),姜君辰主持编辑工作。
从成立到 抗日战争 前夕的近两年时间内,出版4种 期刊 (如 《 新世纪 》、《语文》等);在出版的20多种社会科学书籍中,如吴清友翻译的《 帝国主义论 》、 薛暮桥 的《农村经济底基本知识》、 吴大琨 的《大众政治经济学》等,都对读者起到积极作用,也扩大了新知书店在出版界的声望。抗日战争初期, 总店 先后迁至武汉、桂林(以后迁至重庆);同时在重庆、金华、丽水、 常德 、襄阳、柳州等城市设立多处 分店 ,在香港设立办事处(后改分店)。总店在武汉时,受中共 长江局 的委托,以“ 中国书店 ”名义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如《“左”派幼稚病》、《论反对派》、《 国家与革命 》等)和党的文献(如《中国共产党党章》、《毛泽东救国言论集 》等 ) 。它陆续出版的社会科学论著(如 胡绳 《 辩证法唯物论入门 》、 薛暮桥 《经济学》、 翦伯赞 历史哲学教程 》等)及文艺作品(如 夏衍 《小市民》、《心防》等 )和很多通俗读物,在读者中有广泛影响。因此,国民党政府对新知书店的迫害日益加剧,书刊屡遭查禁,分店陆续被查封或被迫停业,人员屡遭逮捕。到1941年 皖南事变 ,国内分店只剩下重庆一处。但他们除坚持继续用“新知”名义出书外,还设立了远方书店、实学书局,出版了不少书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 总店 迁回上海。1947年底又被迫迁到香港。1948年10月与 生活书店 读书出版社 合并成立三联书店。新知书店从成立到合并,先后出版发行期刊10种,出版各类图书20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