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 怀城杂录
「特篇·太平天國先烈傳」 石達開

「特篇·太平天國先烈傳」 石達開


石達開,字子祥,北山里奇石墟那幫村人,阿德其乳名也,父昌榮,母周氏,六屈村周國質長女。世業農,家中貲。達開天資警悟,姿貎魁秀。年十二,凜然如成人,自雄其才,慷慨有經略四方志。讀書家塾,喜孫子兵法。父戒之曰:“阿德是何足好?汝宜勤研制藝,庶掇巍科,以光門閭。”達開莞然曰諾,遂虚掩其卷,父出讀如故。父知其志,因聽之。比長,吟咏多奇句,常作壯語,人亦未之奇也。清道光十九年洪秀全、馮雲山自博白至貴縣龍山遇達開,異之,揖與語談兵於六烏山口,愜甚。逹開引歸家塾以授徒,遂倡上帝會於那幫村。龍山礦徒多附之,其黨寖盛。那幫地故僻,山巒環衛,距城百餘里,達開等潛處密謀踰七年,初無知者,迨風声寖播,同里武生某以狀聞,縣令楊曾惠漠然置之。達開以事洩晦迹,秀全、雲山走桂平,尋入紫荆山結楊秀清主曾玉珩家,達開往還無間。三十年四月,秀全與達開等起義於金田,達開遄交囘奇石號召徒衆千餘人赴之,瀕行以田廬授其戚龍潭村潘文贊,潘辭,遂畀古練村黄某。有周鳳展者,達開舅氏也,贈紫騮以壯其行。是年七月十三日達開祭纛誓師討虜,出兵六烏山口,聲勢震盪。至白沙屯焉設行署,竪木爲東西轅門,開爐鑄炮,尋率軍赴茶地與秀全合趨永安。清咸豐元年閏八月朔午夜拔之,秀全建國號曰太平天國,叙功授達開左軍主將,封翼王。時貴縣令張汝瀛以達開既去,遂飭龍山武舉覃安邦發其祖墓,碎骨揚灰。未幾,永安被圍互六月,彈盡城且危,達開密檄貴縣礦工千餘人馳救,圍乃解。太平軍自永安出長江、克金陵,大小數百戰,達開所到披靡,未嘗稍挫,清軍號之曰“石敢當”。太平二年,達開軍安慶,緝盜剔弊,皖民大悅。清曾國藩攻九江,達開擊退之,國藩又以水師侵鄱湖,達開以計襲之,夜奪其坐船,國藩惶急墜水幾死,左右拯之,僅以身免。達開又敗羅澤南於梅花洲,連戰皆捷,江西八府五十餘縣悉下,人民爭納欵於軍前。天王敕達開鎮撫皖贛,依之若長城。六年北王韋昌輝襲殺東王楊秀清,夷其族。達開聞變,趣歸,以同族相殘讓昌輝,昌輝恚,欲陰圖之,達開知事不可,遂赴寜國不返,自是率眾數十萬略地湘、鄂、閩、浙,所至與清軍鏖戰,不屈其志。達開善戰,神奇莫測,嘗設疑兵以小隊駭走清軍,迨清軍知其詐,復進與鬬,而達開大隊又猝至,卒不敵而潰,故清軍聞達開名,莫不動色相戒而震懾焉。九年達開經湖南桂林歸貴縣,設翼王府於貴縣水源街,連營百餘里至覃塘石龍武宣,南及橋墟興業,壁壘森嚴,置地相望,大讌父老,爲懽有姊適周某。達開將入川,遺姊銀縀,與之訣曰:”事成會當有日,否則從此別矣!“十一年復取道慶遠,轉戰滇、黔。十三年入蜀,眾數萬而躡之者數十萬人,繼陷於老鴉漩,追騎四面,集夷兵復阻之。達開咤曰:“嘻!吾漢人也,寜可侮耶?”突起揮戈,羣夷人馬辟易。是時達開衆猶近萬,終以糧儘援絕,力戰負創遂潰散焉。(採龔政,據府志、《荊棘叢談》、縣志所撰本傳)

按:達開之死頗多歧說,《東華錄》及清代官書所載皆謂駱秉章磔達開於成都。或云事敗達開遯跡峨眉山爲僧,清稗史桃花館筆記亦謂當日達開未死云。


石達開,字子祥,北山里奇石墟那幫村人,阿德是他的乳名,他的父親是石昌榮,母親是周氏,是六屈村周國質的長女。石達開家世代從事農耕,家境小康。石達開天資警悟,姿貎魁秀。年方十二,嚴肅而可敬畏的樣子像是成年人,他自認爲才志出衆,慷慨而有經略四方的志向。 石達開在家中私塾讀書,喜歡讀《孫子兵法》。父亲告诫他说:”阿德你這是什麽愛好,你应该勤于研究八股文,以便考取功名,憑此光耀門庭。“石達開微笑允諾,於是虛掩書卷,(等到)父親外出則閲讀如故。父親明白了他的志向,便依從他。等到石達開長大,吟詠多有奇句,經常講出雄壯的話,人們也沒有因此認爲他不同尋常。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洪秀全、馮雲山自博白至貴縣龍山遇到石達開,認爲石達開不同尋常,拱手向他行禮並與他在六烏山口談論兵法,感到十分愜意。石達開請他們回到家塾來授徒,於是洪秀全等人就率先在那幫村創辦上帝會。龍山的采礦工人都加入,上帝會逐漸興盛。那幫村地理位置偏僻,山巒環繞,離貴縣縣城有百餘里,石達開等人藏匿秘密謀劃超過七年,起初沒有知情者,等到風聲逐漸傳播出去,同鄉武生某某把情形作了報告,縣令楊曾惠漠然處之,石達開因事情泄露隐居匿迹,洪秀全、馮雲山逃往桂平,不久入紫荆山結識楊秀清主曾玉珩家,石達開往來兩地不斷。道光三十年(1850年)四月,洪秀全與石達開等人在金田起義,石達開快速回到奇石號召徒衆千餘人前往起義,臨行前把土地房屋交給親戚龍潭村潘文贊,潘推辭,於是交給了古練村黄某。周鳳展,是石達開的舅父,他贈送石達開一匹紫騮馬來壯行。當年(1850)七月十三日達開祭旗誓師討伐外虜,出兵六烏山口,聲勢浩蕩。至白沙屯才設置行署,竪木爲東西轅門,開爐鑄炮,不久率軍赴茶地與洪秀全合兵前往永安。清咸豐元年閏八月朔午夜占領永安城,洪秀全建國號曰太平天國,論功授石達開左軍主將一職,封爲翼王。當時貴縣縣令張汝瀛因石達開已經離開,遂命令龍山武舉人覃安邦挖掘石達開祖墓,碎骨揚灰。不久,永安被圍困六個月,彈盡糧絕城池已危,石達開秘密下令貴縣礦工千餘人前往救援,圍困才解除。太平軍自永安渡長江、攻克金陵,大小數百戰,石達開所到之處敵軍都潰敗,未曾有敗,清軍稱他爲“石敢當”。太平二年(1852年),石達開駐軍安慶,緝拿盜賊剔除弊病,皖民感到十分高興。曾國藩攻九江,石達開將其擊退,曾國藩又以水師入侵鄱陽湖,石達開用計謀襲擊他,夜奪曾國藩所乘之船,曾國藩恐惧慌張而墜人水中幾乎死去,身邊人將他救下,僅以身免(除了生命以外其他都損失了)。石達開又在梅花洲大敗羅澤南,連戰皆捷,江西八府五十餘縣都被攻下,人民爭相在軍隊前繳納銀錢。天王下令石達開鎮撫皖、贛,依靠石達開像倚靠長城一樣。太平六年(1856年)北王韋昌輝襲殺東王楊秀清,殺盡楊秀清家族。石達開聽聞有變,火速回京,以同族相殘責備韋昌輝,韋昌輝惱怒,想要暗中圖殺害他,石達開知道情況不妙,於是前往寜國縣不再回來,從此率領數十萬軍隊攻占湘、鄂、閩、浙,所至和清軍鏖戰,不屈其志。石達開善於打仗,(戰術)神奇不可猜測,曾經設疑兵以小隊嚇走清軍,等到清軍知到有詐,復進與小隊戰鬥,而石達開大隊又突然來到,最後不敵而潰敗,所以清軍聽到石達開之名,沒有不臉色大變相互告誡而害怕的。太平九年石達開路經湖南、桂林回到貴縣,在貴縣水源街設翼王府,軍隊連營百餘里至覃塘石龍武宣,南及橋墟興業,壁壘森嚴,置地相望,(石達開)大宴父老,爲姐姐嫁給周某而祝賀。石達開將要入四川,送給姐姐銀錢衣物,與姐姐訣別說:”事成之後定會有相遇之日,否則從此離別!“太平十一年(1861年)再次取道慶遠,轉戰滇、黔。太平十三年(1863年)進入蜀地,軍隊數萬人而追蹤的清軍有數十萬人,之後在老鴉漩被圍困,追騎四面,(清軍)召集夷兵復阻止。石達開生氣地喊道:“嘻!我是漢人,怎能受到這樣的侮辱?”突然突圍揮戈,夷人人馬受驚退避。當時達開軍隊仍有近萬人,但最終因糧儘援絕,力戰負創於是潰散。(採龔政,據府志、《荊棘叢談》、縣志所撰本傳)

按:石達開之死頗多不同的説法,《東華錄》及清代官書所載都説駱秉章在成都對石達開進行了磔刑。有人説事敗之後石達開遁跡峨眉山爲僧,清稗史《桃花館筆記》也説當日石達開未死。


原文附有達開檄文一、二,暫不錄。

按:此文邑中鈔本甚多,父老相傳謂翼王自撰太平天國文鈔以爲天王檄文誤,據《荊棘叢談》

翼王入蜀詩

其一

(《荊棘叢談》據太平天國文鈔及縣人鈔本,散見各書者兹未盡采)

大盜亦有盜,詩書所不屑。

黃金若糞土,肝膽確如鐵。

勒馬度懸崖,彎弓射明月。(”明“一作”胡“)

人頭作酒杯,飲盡讐仇血。

其二

蒼天意茫茫,群生何太苦。

大江橫我前,臨流何能度?

惜哉無舟楫,浮雲西北顧。

到耳哭聲多,中原白骨露。

其三

極目楚氛惡,狂風著意吹。

荒涼唐日月,慘淡漢旌旗。

北地春風笑,南冠秋葉悲。

飄零鴻雁侶,顧影有餘思。


父老相傳翼王能詩且敏,後得讀宜山白龍洞翼王題壁益信。詩序曰:太平天國庚戌年十班師駐慶遠,予於政暇偕諸大員巡視荒郊,山川競秀,草木爭妍,登兹古洞,詩列琳琅,韻著風雅,旋見壁上劉雪清句,寓意高超,出詞英俊,余嘉之,遂與諸大員就原韻立賦數章,俱刊諸石以誌,游覽云詩曰:

挺身登峻嶺,舉目照遙空。

毀佛崇天帝,移民復古風。

臨軍稱將勇,玩洞羡詩雄。

劍氣沖星斗,文光射日虹。


又興業縣長榮團與貴縣毗連,某年演劇以迎,翼王即席撰一聯曰:

不論地塲,可家可國可天下;

尋常人物,能文能武能聖神。


聯語雋爽,長榮人士至今傳誦。

二十前余遇興業貢生譚慕卿於逆旅,譚爲余言,未之紀錄,後以事赴興業便道訪譚而談已物化,問之李慕華所言如是。(《荊棘叢談》)


(以上文字來自民國二十三年版《貴縣志》)


相關資料:

金田起义

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领导的广西桂平县(今广西贵港市桂平市 )武装起义。

天京事变

是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

“翼王”石达开(1834-1863)

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山北里奇石墟那帮村人(今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 ),汉族客家人,是太平天国名将,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革命家、民族英雄。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受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获封翼王,三十二岁英勇就义于成都。一生轰轰烈烈,体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迹为后世所传颂,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

金田起义后被封为“翼王”,称五千岁。

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公堂受审,慷慨陈词,令主审官崇实理屈词穷,无言以对,而后从容就义,临刑之际,神色怡然,身受凌迟酷刑,至死默然无声,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男子”。


“天王”洪秀全(1814-1864)

曾用名火秀 ,族名仁坤,后来为了避上帝“爷火华”("耶和华"的谐音)名讳而改为现名,广东花县人(今广州市花都区),汉族客家人,是太平天国建立者,清末太平天国运动领袖。

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但其坚信“古来事业由人做”,遂吸取早期基督教教义中的平等思想,撰《 原道救世歌 》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的盛世。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号天王,称“万岁”。1853年定都江宁(今南京),改称天京。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从1851年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洪秀全领导的这场农民起义历时十四年,势力发展到十八省,先后攻占六百多座城市,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革命之所以能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起义的巅峰,与洪秀全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乃至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自诩“洪秀全第二”,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1864年6月1日(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洪秀全逝世。其子洪天福贵继承其位。其臣属用锦绣绸缎包裹他的遗体,藏在宫内,秘不发丧,十余日后方宣之于众。

“南王”冯云山(约1815-1852)

又名乙龙,号绍光,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禾落地村人,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龙川县石灰窑村 。是拜上帝会的始创人之一,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领袖之一。自幼喜读经史、天文、地理,曾参加科举考试,后在村中设馆授徒,以塾师为业。

金田起义后被封为“南王”,称七千岁。

1852年6月太平军路经蓑衣渡时,冯被埋伏于此的清军江忠源部炮火命中,伤重身亡。

“北王”韦昌辉(1823-1856)

原名志正,又名正,壮族,祖籍广东南海县。明末清初,其先祖迁广西,定居桂平金田村。太平天国前期领导人之一,他家资富有,少曾读书,知文义,有才华,遇事能见机应变。道光二十八年(1848)入拜上帝会,不久成为中坚,与洪秀全、冯云山结为兄弟,称天父第五子。

金田起义后被封为“北王”,称六千岁。

1856年11月,洪秀全下令处死韦昌辉。

“东王”杨秀清(1823-1856)

原名杨嗣龙,祖籍广东嘉应(今梅州) [1] ,出生在广西桂平市紫金山平隘新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以耕山烧炭为业。1846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参与发动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重要领袖之一。

金田起义后被封为“东王”,称九千岁。

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杨秀清已经集教权、政权和军权于一身,是太平天国实质上的首领。1856年9月,杨秀清在天京事变中被杀害,家人僚属几无幸免。

“西王”萧朝贵(约1820-1852)

生于清嘉庆末年,广西武宣罗渌垌人。金田起义的核心领导人之一,太平天国初期名将,军事家。

金田起义后被封为“西王”,称六千岁。

1852年,萧朝贵亲临前线,在南门外妙高峰执旗督战,指挥炮兵轰击,不幸被敌军炮弹击中胸部,回营后伤势太重逝世。

编辑于 2020-02-10 16:00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