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月
,博士,
1982
年出生于上海市虹口区。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高校创新团队成员。
国际美学学会会员(
IAA
)、国际音乐学会会员(
IMS
)
;
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评论学会会员;
上海市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协钢琴专业委员会会员。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
【教授课程】
音乐美学史论(本科)、音乐美学(研究生)、音乐学写作、艺术概论
【研究领域】
音乐美学、音乐批评、艺术哲学、比较艺术学、宗教美学等。
【所获荣誉】
第三届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大赛(集体课组)一等奖,第三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社会科学组)优秀奖。
【学术简历】
自幼学习钢琴演奏,师从郑曙星教授十余年,后随孙维权教授学习键盘和声与即兴演奏,随马革顺教授学习合唱指挥。
2001
起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本科,
2006
年获学士学位,并推免攻读研究生(艺术学理论
/
音乐美学专业方向),师从韩锺恩教授,
2012
年获博士学位(硕博连读)。
2012
年起留校工作。
研究兴趣主要在于音乐美学与批评、艺术哲学、艺术跨门类研究等,包括西方古典与当代音乐的创作与表演,临响哲学与作品修辞(巴赫、贝多芬、肖邦、陈其钢),中西音乐美学史,艺术学发展史等。其他兴趣有:哲学美学研究、音乐与建筑的交互理论、基督教圣乐的本土化建构等。
专著《音乐意义存在方式并及真理自行置入艺术作品的形而上学研究》是国内第一部以海德格尔艺术哲学与中国音乐美学研究成果相调和的学理探索。
在《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人民音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中国宗教》等全国核心刊物上发表过数十篇学术论文、译文与音乐评论,如《从
“
音乐学分析
”
到
“
音乐学写作
”
》《音乐作品的叙事结构与感性行态》《
“
听
”
见不在场的声音》《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基督教圣乐的中国化建构》《贝多芬的空白美学》《置于艺术学、美学与哲学之间的音乐美学》等。在《文汇报》《中国文化报》等全国性报刊杂志上发表过音乐会评论数十篇。
【主要成果】
(一)专著与编著
l
《音乐意义存在方式并及真理自行置入艺术作品的形而上学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21
年。
l
《乐正声和——文汇报特约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师生评论集》(与韩锺恩、邢晓芳合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即将出版。
l
《临响乐品——音乐美学与当代音乐研究主题演讲及研习文论汇编
(
一
)
》(与韩锺恩合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待出版。
(二)音乐学论文
/
译文
l
乐者,乐邪?——重新认识古代音乐(
【英】蔡宽
量文,孙月、严逸澄译
),待发。
l
叔本华的音乐美学与尼采的另辟蹊径(【美】凯瑟琳·希金斯,孙月、刘雨矽译),《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22
年待发。
l
调性的结构力场、意义表征与听觉感性先验问题——以贝多芬《合唱幻想曲》为例,《中国音乐学》
2022
年第
1
期。
(
CSSCI
)
l
交响合唱《江城子》的人文意涵与音乐修辞——兼论“响晕”概念在交响修辞中的美学意义(与张玄合作),《音乐艺术》
2021
年第
4
期。
(
CSSCI
)
l
贝多芬的空白美学(【英】蔡宽
量文,孙月译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20
年第
4
期。
(
CSSCI
)
l
当音乐史学与音乐美学面对同一调性——从塔拉斯金对贝多芬
c
小调作品的叙事到韩锺恩“
c
小调表情问题研究”,《南京艺术学院(音乐与表演版)》
2019
年第
4
期。
(
CSSCI
)
l
“听”见不在场的声音——“内在谛听”概念释义及音乐作品实例解析,《中国音乐学》
2017
年第
4
期。
(
CSSCI
)
l
音乐作品的叙事结构与感性行态——以肖邦《第三叙事曲》为例,《音乐艺术》
2017
年第
3
期。
(
CSSCI
)
l
从“音乐学分析”到“音乐学写作”——《悲情肖邦》研讨会相关讨论后续,《中国音乐学》
2011
年第
1
期。
(
CSSCI
)
l
“悲情肖邦”何以悲情
?
——对肖邦音乐之悲情内涵的听辨、分析与读解,《音乐艺术》
2010
年第
4
期。
(
CSSCI
)
l
自我发现与内在更新——读与思有关音乐美学之哲学基础,《音乐艺术》
2008
年第
4
期。
(
CSSCI
)
(三)艺术学论文
l
置于艺术学、美学与哲学之间的音乐美学,《音乐研究》
2021
年第
3
期。
(
CSSCI
)
l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两种异质艺术的同构关系研究,《音乐艺术》
2019
年第
4
期。
(
CSSCI
)
(四)音乐评论
l
现代钢琴承载并托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评《华夏琴韵·百年征程》解静娴中国钢琴作品音乐会,《音乐爱好者》
2021
年第
6
期。
l
“侵入式风格”真的好吗?——由临响郎朗演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引发的话题
,
《人民音乐》
2021
年第
3
期。
(
CSSCI
)
l
“百变哥德堡”与“别样巴赫”——评“失眠的三种模式”跨界音乐会,《音乐之友》
2017
年冬季版。
l
揭开结构深处的机密与睿智——评“纯粹巴赫”钢琴独奏音乐会,《音乐爱好者》
2017
年第
8
号。
l
石破天惊,融贯中西——钢琴独奏曲《破》作品及演奏评析,《南京艺术学院(音乐与表演版)》
2016
年第
3
期。
l
奇迹
·
奇响
·
奇观
——
评阿格里奇、迪图瓦与上交的两场音乐会,《文汇报》
2018
年
5
月
7
日。
l
当《沃尔塔瓦河》载着荣耀辉煌奔流东去
——
评捷克爱乐
120
周年庆典音乐会,《文汇报》
2016
年
11
月
1
日。
l
合唱圣火传薪,雪花精神长存
——
记一场把所有掌声藏在心中的音乐会,《文汇报》
2016
年
1
月
8
日。
l
世界非遗木卡姆
“
印象
”
再被德国人刷新
——
评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音乐会,《文汇报》
2015
年
5
月
20
日。
l
艺术,让瞬间变为永恒
——
评朱晓玫演绎《哥德堡变奏曲》音乐会,《文汇报》
2014
年
11
月
11
日。
l
当上世纪前的现代成为历史经典,《音乐周报》
2014
年
7
月
30
日。
l
弓弦之舞与心灵之祷
——
评
“
完全巴赫:王健大提琴独奏音乐会
”
,《文汇报》
2013
年
11
月
19
日。
l
迟来的
“
金牌铜管
”
本色
——
评洛林
·
马泽尔与芝加哥交响乐团上海音乐会,《文汇报
2013
年
2
月
1
日。
l
上海布拉格遥相致意
——
评上海之春闭幕式音乐会,《文汇报》
2013
年
5
月
19
日。
l
小小牙签,四两拨千斤!
——
评捷杰耶夫、郎朗与马林斯基剧院交响乐团音乐会,《文汇报》
2012
年
11
月
20
日。
l
温文尔雅的斑斓梦境
——
评
NHK
交响乐团上海音乐会,《文汇报》
2012
年
9
月
11
日。
l
浓浓香江风情,铮铮石坚精神——观无伴奏合唱音乐剧《石坚》,《中国文化报》
2010
年
6
月
24
日第
6
版。
(五)各类综述
l
作为历史使命、文化身份与精神载体的世界音乐——“音乐与神圣”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人民音乐》
2019
第
2
期。
l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庆祝建系
30
周年系列活动综述,《音乐艺术》
2013
第
3
期。
(
CSSCI
)
l
音乐乐美学学科的开拓者与引领者——记韩锺恩教授(与孙慧合作),《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0
年第
2
期。
(
CSSCI
)
l
第八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与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述评,《人民音乐》
2009
年第
2
期。
(
CSSCI
)
(六)圣乐中国化
l
音乐作为神圣的赠礼——关于基督教圣乐中国化建构的若干思考,《金陵神学志》
2020
年第
2
期。
l
“Music as a Gift from God”—On the Indigenization of Sacred Music in the Chinese Christian Church
,
Asian-European Music Research Journal
, Vol.4, 2019, pp.59-74,
https://doi.org/10.30819/aemr.4
(
RILM, ERIH PLUS
Scopus
, DOAJ
)
l
基督教赞美诗的中国化建构,《中国宗教》
2019
年第
8
期。
(
CSSCI
)
l
为要多得人——“圣乐中国化”再思考,《天风》
2018
年
4
月。
l
当献上最美的祭——由“圣乐中国化”座谈会引发的几点思考,《天风》
2017
年
10
月。
【学术活动】
2008
年以来活跃于哲学美学、艺术学与音乐学、民族音乐学等各类国际国内学术活动。
l
曾担任
2015
第十届交叉音乐学国际大会组委会
(
CIM2015
)
执行秘书。
l
曾策划执行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与文汇报文艺评论中心共建音乐评论实践基地
项目
(
2012-2019
)。
l
连续策划执行了四届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美学主题讲坛暨艺术学理论暑期研习班(国际线上论坛)(
2018-2021
)。
l
曾于“
音乐中的想象
”
(中国上海,
2015
)、
“
新艺术本体论
”
(波兰,
2016
)、第
24
届世界哲学大会(中国北京,
2018
)、“音乐与神圣”(芬兰,
2018
)、第
21
届国际美学大会(塞尔维亚,
2019
)、国际音乐学会东亚分会第五届双年会(中国苏州,
2019
)等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论文与中英文演讲。
【科研项目】
l
主持完成课题《肖邦叙事曲的音乐学写作研究》《〈哥德堡变奏曲〉的音乐哲学美学研究》《西方音乐美学史文献导读》《调性表情的美学问题研究》等。
l
在研课题《
音乐专业高校适用艺术学概论教材编写
》(
2021
年度上海音乐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立项类别:专项课题,项目编号:
SY2021ZXKT05
)。
l
参与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与上海市教委项目课题
3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