ㄆㄞˊ ㄌㄧㄝˋ ˙ㄉㄜ ㄘˋ ㄉㄧˋ ㄖㄨˊ :「 ㄔㄥˊ ㄒㄩˋ 」、「 ㄘˋ ㄒㄩˋ 」、「 ㄐㄧㄥˇ ㄖㄢˊ ㄧㄡˇ ㄒㄩˋ 」、「 ㄒㄩˋ ㄖㄨˋ ㄔㄤˇ 」。 ㄓㄥˋ ㄕˋ ˙ㄉㄜ ㄏㄨㄛˊ ㄉㄨㄥˋ ㄎㄞ ㄕˇ ㄑㄧㄢˊ ˙ㄉㄜ ㄖㄨˊ :「 ㄒㄩˋ ㄑㄩˇ 」、「 ㄒㄩˋ ㄇㄨˋ 」。 ㄨㄣˊ ㄊㄧˇ ㄇㄧㄥˊ ㄔㄥ ㄧˋ ㄅㄢ ㄓˋ ㄩˊ ㄕㄨ ㄑㄧㄢˊ ㄔㄣˊ ㄕㄨˋ ㄗㄨㄛˋ ㄆㄧㄣˇ ㄋㄟˋ ㄖㄨㄥˊ ㄓㄨˋ ㄗㄨㄛˋ ㄐㄧㄥ ㄍㄨㄛˋ ˙ㄉㄜ ㄨㄣˊ ㄓㄤ ㄖㄨˊ :「 ㄗˋ ㄒㄩˋ 」、「 ㄉㄞˋ ㄒㄩˋ 」、「 ㄒㄩˋ ㄧㄢˊ 」。 1.廳堂的東西牆。《說文解字.广部》:「序,東西牆也。」《儀禮.士冠禮》:「主人玄端爵韠,立于阼階下,直東序西面。」 2.古代的學校名稱。如:「鄉序」。《孟子.梁惠王上》:「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3.排列的次第。如:「順序」、「次序」。《儀禮.鄉飲酒禮》:「眾賓序升,即席。」《隋書.卷十三.音樂志上.序》:「樂失其序,則親疏亂。」 4.文體名:(1)通常放在正文前,概說、評述作品內容。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序以建言,首引情本。」(2)通常臨別贈言的文章稱為「序」,創始於唐。如韓愈有〈送孟東野序〉、〈送李愿歸盤谷序〉等。唐.韓愈〈送水陸運使韓侍御歸所治序〉:「聞其歸,皆相勉為詩以推大之,而屬余為序。」 5.季節。《文選.江淹.雜體詩.謝僕射》:「淒淒節序高,寥寥心悟永。」《紅樓夢》第八十七回:「(永)回憶海棠結社,序屬清秋。」 開頭的。如:「序曲」、「序幕」。 名詞解釋:
序主要是對書籍、詩文、字畫、碑帖進行說明的文字,與現在書籍中的序言、前言相似。
宋王應麟〔辭學指南〕云:「序者,序典籍之所以作。」序,又寫作緒或敘,序文約可分為3類:第1類是以說明為主,在序文中數量最多,是說明書籍等的著作動機、經過、簡介該書的內容編次體例等。第2類是以議論為主,作者透過序文,表達自己的觀點與主張,如宋歐陽修的〔五代史伶官傳序〕,是一篇既有識見,又飽含感情的文章。第3類是以記敘為主,作者以所序的書為重點,敘寫自身的生活遭遇及著作情況,如此,對於讀者閱讀或理解原著,往往有助益。
序的起源,可推到〔百篇書序〕,一般認為它是先秦的作品。古人認為〔詩序〕作於子夏或毛公,但宋代以後學者認為作於東漢衛宏,因而〔詩序〕為序體源頭的說法,並無法絕對認定。自序的起源則可推到屈原的〔離騷〕,劉知幾〔史通.序傳〕云:「(離騷)其首章上陳氏族,下列祖考;先述厥主,次顯名字。自敘發跡,實基於此。」到了漢代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已是長篇文章了。
序文基本上是放在一部著作的前面,但初期的序文是放在全書之末,如:〔太史公自序〕、〔說文解字敘〕等,後來蕭統的〔文選序〕,才移到前面。後世也有把序放在後面的,稱為後序,但唐宋以來後序少見,把序文放在前面則極為普遍,故又可稱為序言、前言。
序的作者可以是書籍或詩文作者本人,也可以是其他人。自序本人的著作,常以自序命名。
序的內容複雜,曹之〔中國古籍版本學〕大致分為以下幾種:(1)解釋書名,交待卷數。(2)介紹作者生平及寫作經過。(3)介紹學術源流,評論得失。(4)介紹刊刻情況。
  • 3.一種文體。通常放在正文前,是一種概說或評述內容的文章。例:序文。
  • 4.古代學校的名稱。例:庠序。

    1. 廳堂之東西牆。《說文解字.广部》:「序,東西牆也。」《儀禮.士冠禮》:「主人玄端爵韠,立於阼階下,直東序西面。」

    2. 古代學校名。《禮記.學記》:「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孟子.梁惠王上》:「謹庠序之教,申以孝悌之義。」

    3. 次第。如:「亂中有序」。《儀禮.鄉飲酒禮》:「眾賓序升,即席。」《隋書.卷一三.音樂志上.序》:「樂失其序,則親疏亂。」

    4. 季節。南朝梁.江淹〈雜體詩〉三○首之二一:「淒淒節序高,寥寥心悟求。」《紅樓夢》第八七回:「回憶海棠結社,序屬清秋。」

    5. 文體名:

    ⑴ 通常置於正文前,概說及評述作品內容。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序以建言,首引情本。」

    ⑵ 臨別贈言之文稱為「序」,創始於唐。如韓愈有〈送孟東野序〉、〈送李愿歸盤谷序〉等。唐.韓愈〈送水陸運使韓侍御歸所治序〉:「聞其歸,皆相勉為詩以推大之,而屬余為序。」

    6. 初始。如:「序曲」、「序幕」。

    7. 姓。如後漢有序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