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个回答
普通人在荒野中学《荒野求生》是作死
《荒野求生》是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制作的真人秀节目,由英国冒险家贝尔·格里尔斯(Bear Grylls)主持。每集他会走到沙漠、沼泽、森林、峡谷等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境地,模拟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为脱离险境,设法寻找回到文明社会的路径,在前进的道路上他沿绳滑落深谷、甚至徒手攀爬峭壁等。节目中贝尔于野外活捉幼虫、蝎子等生吃,又示范在荒漠中寻求解渴的方法;如何避过野牛群、毒蛇、鳄鱼和大熊等野外求生术。
但是,为什么我说普通人学《荒野求生》是作死呢?因为节目中的许多场景不但不必要反而是求生的大忌。对一档电视节目而言,收视率是最高的考量,节目组正是为了收视率所以加入一些看上去惊险刺激的场景。实际上,贝尔在节目中许多做法是错误的,他完全可以有更稳妥的选择。
作为一个资深户外探险爱好者,我列举一下贝尔求生中最常犯的四大禁忌:
一大忌:贸然下水
贝尔面对水有一个习惯性的选择:下水,但大多数情况下下水都是错的。
首先,坐小筏子出海获救的可能性极低,即使能被发现,所花的时间也远超预期。我看过一本书叫《漂流:我一个人海上的76天》讲述了一个真实案例:作者的船在海上遇到暴风雨后沉没,作者坐小艇漂流了76天才获救。贝尔在节目中草草做个小筏子,准备了几瓶水食物几乎没有储备就上船了,他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
其次,动力不靠谱,贝尔小筏子的动力大多数是船桨和风帆。但这两种情况都很不靠谱,划船消耗体力不说,而且在海上漂流时只有海流力量的零头,肯定是被洋流推着走。而简易风帆(没有舵配合的话)是不能实现船只转向的,也就是风往哪吹船就往哪走。不管那种情况,贝尔的选择都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把自己往海里一丢,然后听天由命。
拿贝尔节目中的实际表现来说,他做的筏子没有一次不漏的,都是刚漂出去一小段距离就开始漏水。有时候筏子倾覆,贝尔游泳到陆地;有的时候“恰好”遇到船只获救,这种偶遇显然是节目组的有意安排。这种惊险刺激很对观众的胃口,但这真的不是求生的合理选择。
面对较窄的水域,贝尔有时候会选择泅渡,这同样的是危险的选择。
原因很多:
1 人在水中体力、热量迅速流失。
2 水中常有鳄鱼、鲨鱼等直接威胁,
3 水的流向不可预知,有可能被带入洋流或者摔下瀑布。
4 静态淡水体中滋生有大量寄生虫,有人觉得只要不吃生食就不会感染寄生虫,其实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许多寄生虫不是通过消化道感染的,比如:鼻腔,生殖器等接触含有寄生虫的脏水都有可能感染。
二大忌:贸然攀爬
贝尔在节目中一言不合就选择攀爬,这种选择更多是表演性的,而不是求生的需要。
在求生的时候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选择攀爬,原因有:
首先,攀爬的危险性很高,不但对普通人危险,对贝尔这种受过特殊训练的人也同样危险。有一集贝尔通过两根棍棒交替的爬下一口枯井,结果在中途一根木棍掉到井底,贝尔在井壁上只靠一根棍上不去也下不来;还有一次贝尔通过一棵枯树翻过一条深涧,结果突然间枯树断了掉到深涧中,如果没有保险绳贝尔就摔死了。别忘了,贝尔团队中有专职绳索专家进行安全评估,以上这两次是意外,如果真是荒野求生,像贝尔这样攀爬早就死了十几次了。
其次,攀爬特别耗费体力,爬树、爬山、索降都是如此。体力在荒野求生中起决定性作用,除非特别必要绝不应该花费体力攀爬。
三大忌:贸然钻洞
半开放的山洞洞口可以遮风挡雨,是营地的理想选择,这里说的忌钻洞特指一些比较深的洞:废弃的矿洞,天然的溶洞,沙漠中的枯井,冰川的裂缝等等。贝尔常常会带摄影师钻洞(特指深的),因为这样能迎合观众追求刺激的心理。在真正的荒野求生中,应该尽量避免这些无谓的“探险”。这些“洞”中常常危机四伏,比如:矿井中的有毒气体,氧气稀薄造成窒息,进去容易出不来死在洞里,采光不好摔伤或划伤,洞中蝙蝠等动物传染疾病……
贝尔敢于做这些选择是因为节目组已经提前考察好了路线,排除了危险,但是在真实的荒野中洞中的一切都是未知数。荒野求生中如果要钻洞一定要有一个非常必要、不钻不行的理由。
四大忌:贸然活食
贝尔号称站在食物链最顶端的男人,许多观众津津乐道的场面是贝尔拿起一个活的动物,直接塞到嘴里大快朵颐,然后评价一番:嘎嘣脆鸡肉味。
但实际上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很多昆虫、两栖动物、啮齿动物都有大量的寄生虫。比如:贝尔在中国的那一集中抓住一只青蛙,他说这是可以生吃的,拿起青蛙一口咬掉了青蛙的头。这是典型的作死,青蛙体内有大量寄生虫,比如:广州管圆线虫、曼氏裂头蚴,这些东西危害非常大,严重的可以致盲致瘫致死。它们的危害虽然很大,但要消灭它们也不难,这些寄生虫普遍都害怕高温。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为了求生一定要吃,那尽量要烤熟了再吃,虽然是很简单的一个步骤,就可以有效的杀灭绝大多数寄生虫。
实际上贝尔自己也只是在节目中表演性质的吃一点生食,大部分时间他还是和节目组的工作人员一起吃饭,有两张照片为证,一张是贝尔在野外吃盒饭,另一张是贝尔在野外和工作人员一起吃披萨。其实这很容易理解:他生吃那一点点东西的热量怎么可能支撑他活蹦乱跳的上山下海呢?
总结:《荒野求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电视节目,从中可以学到许多生存技巧,比如:结绳、生火、取水…… 但在大方向的选择上节目中的大多都是错的 。
那怎么样才是正确的呢?
首先要知道荒野求生最重要的五件事(按照重要程度): 安全,求救,温度,水,食物 ,正确的求生方法就是按照优先级依次解决这五个问题。
一 安全 :如果身处危险境地,最优先摆脱眼前的危险才能说其他的。比如:落入水中先上岸,远离火场或转移到已经过火的区域,远离雨后的河道因为水位随时会暴涨、远离有大型食肉动物的区域、远离有石块滑落的山坡、远离火山口、远离雪山脚下、大风天远离枯树、暴风雨中找地方避雨,暴风雪中先找背风处保暖……
二 求救 :确保环境安全后在第一时间发出求救信号,越早发求救信号越好。求救之前一定要提前组织好语言。这一步很重要,一定要冷静的提前想好,不要拿起电话语无伦次。
如果手机(卫星电话)还有电就立即关掉蓝牙、WLAN等不相关的功能,屏幕调到最暗,尽可能省电。如果有几部手机只保留一部开机。信号弱打通电话很不容易,要珍惜通话的时间,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电量会越来越低,很可能这一通电话就是获救前的最后一通电话,最后一个机会。越准确越好,如果万幸手机有GPS或者有北斗等导航设备,可以给出准确经纬度就再好不过了。下面给出对比的例子:
不好的描述:快来救我,我在河边。
好的描述:三人在某山区被困,河边距离一处瀑布上游50米有一片空地,摆了SOS标志。一人开放性骨折,需急救。
以上是有机会拨通求救电话的情况,可惜许多时候因为电量用尽或者没有信号等原因无法直接拨打电话求救,不过仍有一线生机,遇险者出发前会通知亲友,当亲友联系不上时会报警求助。超过N小时失去联系就会动用救助力量进行搜索,所以要尽量给救援者以更精确的指示,比如:在空地用石块、木头堆出SOS标志,夜间生起一堆火(如果有条件的话),白天用火烧潮湿的草制造烟。
三 温度 :在发出求救信号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持体温(夏季晴天可以不用考虑)。体温过低会导致人体的生理机能迅速下降,如果不能及时保暖甚至会导致死亡。体温流失有两个大敌:风和水。风是空气流动,会通过对流的方式带走身体的热量;水与皮肤直接接触通过传导的方式带走身体的热量,同时水会蒸发,而蒸发是吸热反应又会带走一些热量。如果风、水遇到一起就麻烦了,风会大大加速水的蒸发,热量迅速流失(落水后刚上岸又被风吹就是这样)。
保温两个重要的措施:搭建庇护所、取火。这两个工作都非常艰难,甚至有时不可完成。《荒野求生》的观众会发现贝尔每次拿火石生火,一点就着,轻松愉快。其实这是节目组在作弊,实际上野外想找到干燥的引火物和木柴很困难。连空气稍微潮湿一点,生火就很麻烦,更不要说阴雨天几乎是不可能的。生着了火也不能高枕无忧,还要频繁添柴,如果是细树枝等柴火,甚至十分钟就得添一次。粗树枝也最多维持一个小时。像贝尔那样,睡觉前加好柴火,早晨醒来还没灭的情况肯定是节目组晚上给他添柴火了。同样是Discovery频道的纪录片《独自在荒岛》,男主是求生专家,把他一个人放到孤岛上他第几天才生着火?超出所有人的预料:失败了无数次第十二天才生着火!所以对于“火”,我的建议是:如果没有生火的有利条件(随身携带火机、火柴、火石)就直接放弃。任何原始取火方法都非常耗费体力,不管是钻木取火还是敲击燧石都一样,盲目尝试会加速体力的流失。
四 水 :水也很重要,但是相对于保持体温就次要一些,这是因为人对干渴比对低温的耐受程度高,而且解决干渴的办法也多。
取水的方式有很多种,备选的水源有:小溪,雨,雪,水洼,树洞,椰汁,水果,竹节,山泉,岩石渗水,尿……
五 食物 :人不吃饭只喝水最多能活7天,食物也很重要,但重要程度要比水更加往后放。
具体什么东西可以吃,贝尔已经演示了很多了,只要注意几条定律:
1 颜色鲜艳的东西有毒的可能性比较高(蘑菇、青蛙、蛇……)
2 茎叶中流出白汁的植物有毒的可能性比较高
3 如果条件允许,动物性食物尽量烤熟再吃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荒野求生的真谛,那就是: 积极等死而不是盲动找死 。
大家好,我是大自然的狂热爱好者:朱炜强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大家熟知的《荒野求生》,片中的主人公:贝尔-格里尔斯 他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曾经的SAS(英国空降特勤团)成员,21岁就登顶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现在又是英国童子军总教头。我很幸运10几年前就在英国的探险社团和他接触过,他为人非常友善,也很擅长聊天。
后来13年的时候我还去参加了他在英国组织的一次生存挑战赛,我很幸运也成了从中坚持下来的一员。这个挑战赛里的所有教官也都是贝爷拍摄节目的保障人员,他们的背景也都是陆战队员或者是特勤团的,所以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其实里面的教官也坦然的说《荒野求生》片中很多做的事情都是比较极端的,不建议模仿,因为毕竟这是个Show,为了考虑到“可看性”必须要牺牲一点真实性,实话说,如果没有那些“爆酱毛毛虫”没有那些刺激精彩的场面你们可能也不会记住谁是贝爷。
好了,接下来我就简单列举几个《荒野求生》中的错误示范,大家记得不要去模仿哦!
NO.1 生食-茹毛饮血
我在世界各地学习不同的户外生存技能已经超过10年,无论是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还是各国的探险协会,甚至到亚马逊雨林的向导也都明确的说明生吃有极大的风险,你知道一条蛇上面有多少沙门氏菌吗?贝爷这一口下去我的天。。。随便细数一下生吃可能感染的病菌就有一大堆比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弯曲杆菌、李斯特菌。。。
除此之外寄生虫也是大问题,如果你生吃中国的河鱼,那就有可能感染肝吸虫,还有一种姜片虫会寄生在肝脏中,引起肝硬化、胆管堵塞等等严重问题,即便是海鱼生吃也都是有风险的,比如臭名昭著的异尖线虫,金枪鱼、海鲈鱼、海鳗鱼、石斑鱼等等都有可能被他感染。
总结一下:生吃会让你生病,腹泻、呕吐、脱水,消耗完了自己的体力,那么离死亡也就不远了,所以切记还是要合理规避风险, 彻底熟食,安全无忧 。
NO. 2 贝尔刀是神器,有一把就天下无敌
曾经听过无数的学员问我,贝尔刀是不是很牛?我的回答是:有总比没有好!
接下来我要告诉你一些我知道的真相:
-贝尔刀是由美国品牌戈博GERBER设计,GERBER刀的代工厂大多都在中国
-贝尔刀的握柄设计偏欧美手型,并不适合亚洲人,如果你有一把贝尔刀,请你将它拿出来我在手中,你会发现它中间的握柄处会卡住你的中指,影响操控性。
-贝尔刀在有些电商上要卖到800甚至更高,性价比不高,这个价格可以选择的空间很大:Fallkniven F1、MORA全龙骨、KA-BAR BK2、ESEE-6等等,各方面表现都比贝尔刀优秀太多。
-贝尔刀刀刃长度超过9.8CM,在中国属于管制刀具,大家切勿触犯法律。
既然讲到这里,我在说几点我对户外刀的理解:
- 不是硬度越高越好,HRC57-59是我认为的最完美硬度,超过60的我目前基本不会考虑。
- 3分刀具7分人,再牛再贵的刀碰到一个不会用刀也是白搭,砍东西切东西底下垫石头,崩口卷口分分秒秒。
- 拿刀砍铁,切钢丝来衡量刀具好坏,那对不起你还需要学习很多。
- 不同刀具干不同的活,小刀主要切削,大刀适合劈砍,别妄图一把刀干掉所有活。
- 高碳钢的刀具表现更让我满意,也更适合野外使用,即时野外打磨也都比较方便,特殊情况还能充当火镰使用,缺点是相比不锈钢它更需要被照顾,要不容易生锈。
- 刀具功能不需要太多,简单高效。
- 认真学习刀具使用安全,切莫装X 求表现。
NO. 3 盲目耗费体力
躺在床上看几集《荒野求生》是不可能替代长期专业的生存训练的,片中贝爷为了获取各种食物竭尽全力,跳河、攀爬、追逐等等消耗了大量体力,但野外生存应该是慢慢的,淡定的(当然这需要一定的心理素质),因为当你着急、激动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犯错误的几率也在不断的升高,我自己曾经因为太过着急外加疲惫,斧头砍柴时砍到了自己的左手。所以越是在恶劣的环境越要控制好心理压力,保持淡定,冷静思考。俗话说野外无小事,野外的任何一个小错误都有可能变成一个大恶果,即使一条小小的伤口可能我们平常在城市里都不会在意,但当你在湿度、温度很高的热带雨林中可就是两件事情了,如果不好好处理很容易就会感染,甚至腐烂。
在野外要顺利求生,一定要学会合理消耗体力,不做“不划算的能量获取”,例如需要消耗800kcal来获取300kcal的能量,徒步3公里为了采几颗野菜,这种不划算的摄取就可以放弃。在野外,自己找到救援或者被救可能为时数天,甚至数月,记住野外生存的重点:庇护所、水、火、食物、救援。乐观面对恶劣环境,节约体能,积极求生。
NO. 4 饿了马上寻找食物
《荒野求生》的最大一个看点之一无外乎就是贝爷不断的寻找各种不寻常的食物,无时无刻找到食物就吃。这一点并不是错的,且不说吃法是否正确(参考NO.1),因为有条件储备食物就一定要储备好,即时你现在还不需要。但我们还需要根据情况来考虑“优先需求”。
在我们这个圈子里有一个法则叫做:黄金三三三,人没有空气3分钟会死亡,人不喝水3天会死亡,人不吃食物3周会死亡(特定情况平均数值,杠精远离)。据统计,在户外遭遇不测的有摔死的、冻死的、渴死的,但很少有饿死的,因为人体抵抗饥饿的能力远远超乎你的想象。所以其实在野外生存的情况下,空气和水才是真正的“优先需求”,空气无处不在当然不用太过担忧,但干净的水源并非无处不在,所以即使当你的食物消耗殆尽时,也没必要着急寻找食物,应该先找到干净的水源补给。
NO. 5 盲目喝尿
相信不少人都看过真人秀《跟着贝尔去冒险》,这档节目的其中一期居然上演了贝爷让明星嘉宾集体喝尿的戏码,实话说这个真的是有点过了。。。
尿液的成分95%左右是水,另外5%包含了大量人体代谢废物:尿酸,尿素,电解质,盐分,少量的酶和极其少量的激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代谢废物,比如尿胆素,氨等等,生存喝尿可能会因为尿液中的钠盐导致进一步的脱水!即便是野外艰难环境下没有淡水,也不能轻易喝自己的尿,在缺水状态下,如果再喝进去因为脱水而浓缩了的含高钠的尿,可能会让脱水变得更加严重,会对肾脏造成极大的压力。绝大多数的医学权威和军方组织也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支持喝尿这一举动。
如果真的在极端环境,尿液是唯一的水源迫不得已需要喝尿,那么也需要用一些方法去净化它,比如蒸馏。
NO. 6 生火很简单
大家在镜头里看到贝尔用打火石随便几下就能轻松打着火,但对于很多初学者而言,生火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例如打火石是需要多次练习了解他特性之后才能顺利使用的点火工具,并不是你一上手就可以得心应手的,除此之外,当你在干旱的沙漠、戈壁滩,生火确实挺容易的,但千万别以为所有的地方都一样,我在英国苏格兰高地培训的时候需要6个人保护我一个人才能将火点着(平均风速120KM每小时,持续不断下雨),6个人前后左右上下都用身上的冲锋衣帮我挡风遮雨,然后用自己靠身体体温捂干的干草点着了当时的救命之火。
野外生存点火有什么方法?这个问题我问过N个我的学员,70%第一反应回答我的是钻木取火。一个现代人为什么会第一反应会是用钻木取火呢?而不是先考虑使用现代工具呢?比如打火机、火柴,当然原因很简单,《荒野求生》这一类片子看多了,我自己以前也有这样的问题,直到我的老师告诉我应该改变一下思维,现代人要首先考虑现代的生火方式,用智慧和知识去想办法,当然,也非常建议:时刻准备着,在出去探险前带上几个打火机,拿上两根打火棒。
好啦,今天就先讲到这里吧,如果你喜欢我的分享,那么欢迎关注,我会持续发布干货哦。
除此之外,就在今年我参与拍摄及保障了腾讯视频出品的探险真人秀《横冲直撞20岁》
把火箭少女11位女孩带到了人类难以生存的撒哈拉沙漠和喀尔巴阡山,想知道她们会用上这些求生技巧吗?节目当中发生多少有趣的事情?欢迎关注腾讯视频《横冲直撞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