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霸气的麦片  ·  Python Pymem ...·  1 年前    · 
严肃的皮蛋  ·  TIBCO Support Portal·  2 年前    · 
自信的冰淇淋  ·  How to use ...·  2 年前    · 
直爽的上铺  ·  setback 操作—ArcGIS ...·  2 年前    · 
刀枪不入的钥匙扣  ·  pyqt5 qlineedit ...·  2 年前    ·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
展开 4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有用+1
0
紫鹃,《 红楼梦 》中的人物,原名鹦哥,是 贾母 房里的二等 小丫头 。贾母见 林黛玉 来时只带了两个人,恐不中使,便把鹦哥给了黛玉,改名为紫鹃。
她聪明灵慧,和黛玉关系很好,情同姐妹,一时一刻不离开,是黛玉的“闺中贵友”,一心一意为黛玉着想,见黛玉是个孤儿,又和 贾宝玉 相爱,就劝黛玉趁老太太还硬朗的时候作定大事要紧。为此,她想出林家要接黛玉回 苏州 的话来试宝玉,使宝玉痴病大发。
中文名
紫鹃
别    名
鹦哥
登场作品
红楼梦
主要成就
情辞试莽玉
出生地
金陵
主    子
贾母、林黛玉

形象设定

播报
编辑

姓名由来

杜鹃啼血
解盫居士云:“婢名紫鹃、雪雁者,以喻黛玉一生苦境也。盖鹃本啼红,而乃至于紫,苦已极矣......”潇湘馆内的湘妃竹,隐喻黛玉孤寂苦楚的一生,杜鹃啼血,则点出了黛玉生命的归处,谭用之《忆雨中》诗云“林间有竹湘妃泪,窗外禽多杜宇魂”,潇湘还泪与杜鹃啼血,恰恰显示了主仆之间的生命同构关系。 [23 ]
鹦哥善言
紫鹃原系鹦哥改名,鹦哥是富有智慧的鸟儿,其在我国古代文化意蕴中,有着灵性、聪慧、善为人言的象征。黛玉的鹦哥可以把她素日念的《葬花吟》原文念出,可见其有代黛玉之言的寓意,所以“鹦哥”即“紫鹃”,文中的“慧紫鹃情辞试莽玉”,是紫鹃之问,更是代黛玉发声。 [23 ]
不如归去
紫鹃隐喻了“不如归去”的寻求意象。《埤雅·释鸟》:“杜鹃,一名子规。”《本草·释名》:“其鸣曰不如归去。”《红楼梦》第七十回黛玉诗云“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子规的泣血啼鸣“不如归去”,暗示了黛玉思归的愿望和终不得归的悲剧结局。 [23 ]
坚韧不拔
子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除了表达愁恨冤怨、思归意蕴之外,在其身上还应该含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意蕴,能指着黛玉的命运信息。黛玉爱而不能婚,只能是靠“子鹃”的不断啼血来蔓延着自己的生命。紫鹃在雍容华贵的贾府窒息的生活夹缝中,为宝黛爱情的良性发展尽着一个奴婢不可为而为之的责任,为改变黛玉的命运同上层统治阶级抗争,具有泣血为人的悲怆意味。 [24 ]

性格特点

伶俐聪明
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中,紫鹃名前冠以“慧”,可见紫鹃是非常聪明的,同回中借贾母之口也说她“素日最是个伶俐聪明的”。紫鹃的“慧” 主要表现在她经营黛玉与宝玉的婚事上。紫鹃时刻都在关注着主子们对黛玉态度的变化,为摸清黛玉在宝玉心中的地位和分量,用“情辞”对宝玉进行试探。 [25 ]
细心体贴
在对黛玉日常生活的照料中能看出紫鹃的细心体贴。第八回,黛玉去梨香院探望宝钗,随后紫鹃叫雪雁送去了小手炉。后宝钗送来了土仪,她明知黛玉心中所想,只是不说破,怕触着她的痛处,却又婉转地提出各种理由来劝解,使她的愁苦不至郁结于心。众人放风筝时,紫鹃替黛玉把绳子剪断,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可见紫鹃对黛玉的体贴入微、关怀备至。 [25 ]
侠肝义胆
紫鹃“试玉” 已见其无私无畏、古道热肠。黛玉病倒之时,“今见贾府中上下等都不过来,连一个问的人都没有,睁开眼,只有紫鹃一个。”紫鹃仍然一如既往:“我只尽我的心伏侍姑娘,什么都不管。”洪秋蕃赞曰:“紫鹃,啼冷月之鸟也,托于林而遇雪,尤有寒鸦之色,然有血性,故忠于事主而又赤心。” [25 ]
至真至诚
紫鹃深知黛玉的心事,急黛玉之所急。由于她对黛玉寄人篱下、孤苦无援的同情,对宝黛美好爱情的肯定和支持,也由于她的无私和无邪,增强了她“一片真心为姑娘”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紫鹃之所以能与黛玉“荣枯实共之”,是她发之内心愿为爱的对象而牺牲。她的“一片真心为姑娘”,献身黛玉,正是其美好心灵的外化。 [26 ]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初次登场

紫鹃原来是 贾母 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叫鹦哥,后来林黛玉进贾府以后,贾母让鹦哥去服侍黛玉,并改名为紫鹃。后来就成了黛玉身边十几个女仆当中,地位最高的一个,成为与 鸳鸯 平儿 等人地位相当的“首席大丫头”。

紫鹃试玉

在《 红楼梦 》中,紫鹃除了平时侍奉身体不好的黛玉 汤药 、陪她谈天解闷之外,对于黛玉即将到来的婚事以及她与宝玉之间的关系也甚为关心,57回曾经一度以黛玉要回 苏州 老家来试探宝玉的情意,却不料竟然使宝玉大病一场。深夜,黛玉、紫鹃都睡不着,好心的紫鹃劝黛玉对自己的终身大事要早拿主意。

结局之谜

关于紫鹃的结局, 程高本 《红楼梦》后40回中紫鹃的结局是:林黛玉死后,她被派到宝玉屋里做丫头,后跟 贾惜春 出家,终身服侍惜春。 [1]
脂本 走向应不同于 程本 ,但 脂批 中并没有紫鹃结局的明显提示, 丁维忠 根据 元妃省亲 时所演《钗钏死》中两折戏《相约》、《相骂》情节以及其他伏笔综合推断八十回后紫鹃因黛玉与宝玉之母王氏发生激烈争吵,“又将鲜血染 罗衣 ”,被 王夫人 摧残凌逼而死。 [2] 梁归智 先生认为《相约》、《相骂》为 龄官 所演,龄官才是黛玉的影子,《相骂》此戏是预示黛玉的命运,反映的是八十回后黛玉和 元春 的故事,并非说的紫鹃命运。 [3] 63回 李纨 说黛玉是“不得贵婿反挨打”则隐含了八十回后黛玉因拒绝皇家和亲或 指婚 而挨打的命运,对此 芦哲峰 发出”难道黛玉的命运真的会凄凉于斯吗,我尚如此不忍”的感叹。 [4] 而红学界主流则根据紫鹃名字寓意认为紫鹃是在林黛玉去世后泪尽啼血而亡。 [6]
87版紫鹃 (5张)
紫鹃
黛玉传紫鹃 (5张)
北影版紫鹃 (4张)
紫鹃与黛玉 (4张)
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李少红版紫鹃 (4张)

墨竹伴草

播报
编辑
世上事是要讲配的,可是世上事相配的少,不相配的多。古人总结出十大不相配: 清泉濯足 背山起楼 松间喝道 、月下把火、苔上铺席、花下晒裤、 牛嚼牡丹 、石笋系马、 对花啜茶 焚琴煮鹤
曹雪芹 是美学大师,《 红楼梦 》里更是处处要讲“配”。当然不相配的事也有:恶俗的 赵姨娘 居然嫁给诗书风流的 贾政 作妾,敏 探春 居然有赵姨娘这么个母亲,美 香菱 被天杀的 呆霸王 收进房里, 大观园 里闯进了蹦蹦达达的母蝗虫,浑虫家的 土炕 上爬着丫鬟俏 晴雯
不过,不相配的占一成,相配的占九成。繁花嫩柳的大观园里住的都是年轻漂亮的女孩子,琉璃世界里白雪中盛开着 红梅 ,年高德劭的 贾母 身边围一群花枝招展的孙儿娣女,公子小姐的身边都有符合自己身份的仆从下人———宝玉这个百心不操的呆公子身边一定要有个百事操心的贤 袭人 迎春 这个软木头的身边一定要有个护驾的泼 司棋 ,探春这个精明强干的女强人身边还能少得了快人快语的 侍书 。宝钗这个精明澹定的贵族小姐身边一定要有个娇憨婉转的小丫头黄 莺儿 ,黛玉这个寒苦孤独的姑娘呢。她的身边一定要有一个豪爽仗义的紫鹃。
黛玉又病,又弱,又娇,心像夏天 帘子 上的竹桁条,又多又细,居然叫紫鹃伏侍得舒舒服服、妥妥帖帖,主奴关系达到最大程度的和谐。紫鹃真可算得黛玉身边第一人。
紫鹃和别的当家大丫头一样,端茶递水,打伞盖被,没事收拾收拾屋子,手脚勤快,一刻不停。心思也活动着,一刻不停。黛玉出了门儿,天上一下雪珠,“赶紧的,雪雁,送小手炉去。”
除此之外,她还有一项特别任务:熬药。花花草草浇水就成,黛玉这株 绛珠草 天天要浇药汁子。医生开出方子,照着方子抓了药,用小 戥子 称量好,一分一厘不能马虎,然后倒进砂锅里,守着小火炉,咕嘟咕嘟慢慢熬。该大火的时候大火,该小火的时候小火,临到快熬好的时候,一步都不能离了这个药吊子,要不然熬过头,那就成了要命的毒药了。就这样,左手一副戥子,右手一把扇子,从春熬到夏,从秋熬到冬,熬啊熬,把性子熬得沉下去,静下去,像水里的白石,天边的明月。袭人老实,可是大观园里也到处少不了她的身影,没事儿这儿走走那儿串串,搞搞睦邻外交。晴雯更不用说,骂婆子打丫头是她的长项。司棋乒乒乓乓砸厨房。莺儿还编过花篮子呢,就紫鹃安安静静,跟透明人似的。
光熬出来还不行,一碗苦汤子,谁也不爱喝。怎么办。端走倒掉。那还要你干什么。她又没有亲爷热娘,全凭你照顾她哩,不喝,硬哄着也得叫她喝下去。所以紫鹃不说话是不说话,一说话就巧舌如簧,估计这身本事全是劝黛玉喝药劝出来的。
当然,光凭这个,如果要在大观园的丫头们里头评先进,估计她的票数不会太多。说到底,这也不过是她的份内事,并不算什么了不起的美德。要是她连姑娘的饮食起居都照顾不周到,头上戴的,身上穿的,饿不饿,冷不冷,都一概不闻不问,吃什么喝什么也爱搭不理,天天哼着小调胡走乱串,开除她都够份儿了,还当先进呢。
整本书里只有一回写到紫鹃的穿戴,她在回廊上做针线活儿,穿着“弹墨绫薄绵袄,青缎夹背心。”她这么穿法,好看,素净。
符合她淡雅的气质和纯洁善良的心灵;苍苔、翠竹,案上 竹砚 ,架上诗书,都清幽幽的,再加上她这身 黑白画 一样的衣裳,她是 潇湘馆 里的一株 墨竹
一株墨竹相伴,绛珠草泪尽而去,只剩墨竹独自风摇曳,一片风吹雨打。

形象综述

播报
编辑
曹雪芹 在一部《红楼梦》里塑造了许许多多性格鲜明、 栩栩如生 的人物形象。那么,娇弱的 林黛玉 ,作者将给她安排一个什么样性格的贴心人呢。这时,紫鹃便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5]
紫鹃的出场,差不多是与 林黛玉 同步的。小说第三回,林黛玉辞父离家,投奔到贾府,“只带了俩个人来:一个是自己的 奶娘 王嬷嬷 ,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名唤 雪雁 贾母 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将自己身边一个二等小丫头名唤鹦哥的与了黛玉。”鹦哥这名字,在第三回后便不再出现了,但我们可从鸳鸯同 平儿 的一段对话中推出鹦哥便是后来的紫鹃。紫鹃做了黛玉的侍女后不久,二人就越过了主仆的界线,结成了莫逆知心。用紫鹃的话来说:“我并不是林家的人,我也和 袭人 鸳鸯 是一伙的。偏把我给了林姑娘使,偏偏他又和我极好,比 苏州 带来的还好十倍,一时一刻,我们俩个离不开……”(57回)。黛玉却是在 生命垂危 的时刻,向守在病榻旁的紫鹃倾吐真情:“妹妹,你是我最知心的!虽是老太太派你服侍我,这几年,我拿你就当作我的亲妹妹——”(第97回)黛玉临终时,又紧紧攥住紫鹃的手不放:“我是不中用的人了!你服侍我几年,我原指望咱俩个总在一处,不想我……”(第98回)紫鹃的 社会地位 是卑微的,她何以成为贵族小姐林黛玉的知心,这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紫鹃这一形象,作者并没有进行集中的描绘,而是散见在各个章节中的。将这些细节串联起来,我们可以得出对紫鹃的最直接的印象:善良聪慧,温柔贴心。她第一次以“紫鹃”的名字在书中出现,是派雪雁给林黛玉送 手炉 。黛玉到 梨香院 探望 宝钗 ,走了没多久,紫鹃就牵肠挂肚,担心黛玉纤弱多病的身体抵挡不住风雪严寒,马上打发雪雁给黛玉送去取暖的手炉。在以后的章节中,还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细节:当黛玉久久伫立于花荫之下,向 怡红院 张望,看见贾母、 王夫人 等去探望卧床的宝玉时,联系到自己的身世,想到有父母的好处,泪流满面,紫鹃将她从悲伤中唤了出来:“姑娘吃药去罢,开水又冷了。”中秋之夜,林黛玉和 史湘云 在寂静的 凹晶馆 联诗琢句,深夜未归时,紫鹃又穿亭绕阁,满园寻找,生怕黛玉累着,冻着。林黛玉身体和情绪的细微变化,紫鹃更是一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第67回,林黛玉收下了 薛蟠 从江南带来由宝钗分送给她的礼物,其中有黛玉家乡 苏州虎丘 的“自行人”,黛玉由睹物而思乡,由思乡而伤己:“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那里有人也给我带些土物来?不觉又伤起心来。”紫鹃“深知黛玉心肠,但也不敢说破”,便做了一番劝慰开导,让黛玉不要伤心,免得宝姑娘误会,又提到如今身体在慢慢变好,但还没有大好,要自己珍重。如果哭坏了身子,叫贾母看着添了烦恼。紫鹃的话语中有安慰,有批评,但又说得十分得体,一片真情自然流露。
丫头服侍小姐,这固然是封建家庭中被视为本分的事,但如此尽心周详,显然已经超越了主仆的界线而上升到朋友知己。紫鹃不仅在生活上对黛玉体贴细心,尽显聪慧可人的本质,在精神上更是黛玉的忠实支持者。在 大观园 里,只有她真正理解宝黛之间的爱情。这也是黛玉引紫鹃为知己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大观园的丫头群里紫鹃是迥异于别人的,她仿佛始终把自己锁闭在 潇湘馆 里,替黛玉照顾翠 鹦鹉 ,她的性格孤洁而娴静,即使贾母和宝玉的屋里也很少见到她的踪迹。然而,对黛玉又感情真挚,不只倾心尽力照顾、服侍,温暖着黛玉病弱的身体和寄居的苦情,而且时时为宝黛的爱情危机排忧解纷、献策出力。黛玉一心一意地爱着宝玉,紫鹃是清清楚楚的。虽然宝玉也当着紫鹃的面明确表露过对黛玉的爱意:“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第26回)但宝玉生活在珠围翠绕的环境中,他对黛玉的感情是否也坚如磐石呢?这是紫鹃放心不下的。于是,出于对黛玉的一片至诚的爱心,“慧紫鹃”上演了“情辞试莽玉一幕”。宝玉去潇湘馆探望黛玉,因黛玉午觉不敢惊动,就和紫鹃到回廊上闲话,紫鹃乘机说道:“‘姑娘常吩咐我们,不叫和你说笑,你近来瞧她,远着你恐还不及呢!’说着,便携了针线进别的房里去了。”“宝玉见这般景况,心中象浇了一盆冷水,只瞅着竹子发了一回呆……顿觉一时魂魄失守,便坐在一块山石上出神,不觉滴下泪来。”当这一瓢冷水泼得宝玉呆坐在沁芳亭后落泪时,紫鹃知其已动真情,还不信实,又“一经来寻宝玉,”“挨他坐着”,换了一种情绪,杜撰出 林妹妹 要回苏州的言辞来进行试探。宝玉先是不信,紫鹃便冷笑道:“你太看小了人……我们姑娘来时,原是老太太心疼他年小,虽有叔伯,不如亲父母,故此接来住几年。大了该出阁时,自然要送还林家的……,所以早则明年春,迟则秋天,这里纵不送去,林家必有人来接的了。”宝玉听到黛玉归期已定,恰似与心上人生死永诀,“便如头顶上响了一个焦雷一般”,一身 发热 ,满脸紫涨,眼珠发呆,指甲掐在人中上也没有知觉。这一试,在 荣国府 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袭人兴师问罪,贾母愤怒责骂,这些都像冰雹一样砸在紫鹃头上,而紫鹃却毫无怨言,因为她试出了黛玉在宝玉心中不可动摇的地位,试出了宝玉对黛玉生死不渝的爱情。她由衷地为宝黛爱情的坚贞而喜悦,欣慰。紫鹃在“试玉”中看到了宝玉的实心,而读者也在“试玉”中见识了紫鹃的聪明勇敢和侠骨柔肠。
“试玉”的成功,使紫鹃对宝黛爱情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和信心。她热烈地期盼这对有情人能终成眷属,并真诚地抓住一切时机,为促成这一婚姻的美好归宿而努力。“试玉”后不久, 薛姨妈 到潇湘馆做客,谈到婚姻大事时,薛姨妈对宝钗说:“我想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得那样,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把你林妹妹给了他,岂不 四角俱全 ?”紫鹃看来,这是不可错过的良机,于是,紫鹃跑过来道:“姨太太既然有这个主意,为什么不和老太太说去?”(第57回)主子谈话,奴婢是不能插嘴的,但一心为黛玉着急的紫鹃已顾不得这些了,鼓动薛姨妈去撮合宝黛的婚事。然而薛姨妈心中早就装着“ 金玉良缘 ”之说,她所谓的“四角俱全”,只不过是说给黛玉的门面话而已。紫鹃希望她去促成宝黛的婚事自然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次行动虽然失败了,但她纯真无私的性格,却跃然纸上。
紫鹃从小来到富贵流传已近百年的封建 贵族 大家庭府,虽然地位卑微,但她却禀性松柏,心地高洁,从不趋炎附势。这与孤傲的黛玉在气质上是相契合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二人就更自然而然地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更加高尚的情谊。贾府里处处争财夺势,讲势力、耍阴谋,而紫鹃在这群戴着虚伪面具的人中始终洁身自好,保持着做人的真本色。在“痴丫头误拾绣春囊”引发的 抄检大观园 中,敢于主动站出来说话的只有两个丫鬟:“一个是锋利刚强的 晴雯 ,一个是温和娴静的紫鹃。当杀气腾腾的抄检者来到 怡红院 时,那晴雯“挽发”、“倒箧”,当着那些当家奶奶、陪房奶奶的面辛辣讽刺;紫鹃却是沉着冷静,冷眼旁观伺机反击。当这些人凶神恶煞地来到她房中,抄出宝玉的旧物时,作威作福地要追究这些东西的来历,她却不慌不忙地笑着说:“直到如今我们两下的帐也算不清,要问这一个,连我也忘了是哪年哪月有的了。”(第七十四回)她不仅没有被这些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反而不卑不亢,不愠不火地笑着说话。这种笑不是献媚、逢迎的笑,而是对那些狐假虎威的人的嘲笑。在这次查抄事件中,虽然她与晴雯的反抗方式不同,但那种不畏权势的正直品质同样令人敬佩。
紫鹃
黛玉本性懒与人共,心高气傲,从不趋炎附势,讨好奉承。她寄居贾府,孤苦伶仃,没有一点势力,在这种情况下,紫鹃并没有去逢迎讨好 贾母 王夫人 等封建家长,反而将全部心思用在关怀照顾黛玉身上。尤其是黛玉在贾母心中的地位已江河日下,而人们都将热情献给即将登上宝二奶奶宝座的 薛宝钗 时,紫鹃依然守在黛玉身边。第99回,贾府上下都为宝玉宝钗办喜事去了,人们一反过去那种“黛玉向来病着,自贾母起,直到姊妹们的下人,常来问候”的态度,“上下人等都不过来,连一个问的人都没有,睁开眼,只有紫鹃一人”。紫鹃一边照料,一边还“天天三四趟告诉贾母”,此时贾母的心早已扑在宝玉、宝钗身上,把黛玉丢在了一边,紫鹃愤怒地责骂这些主子们“狠毒冷淡”(第97回)。黛玉垂危,紫鹃只得请来孀居须回避宝玉成亲的 李纨 来料理。当时,紫鹃悲哀地“在外间床上躺着,颜色青黄,闭了眼只流泪,那鼻涕眼泪把一个砌花锦边的 褥子 已湿了碗大一片。”当黛玉弥留之际, 林之孝家的 前来传达贾母和 凤姐 的命令:“那边用紫鹃姑娘使唤使唤呢”。而紫鹃色正词严地拒绝道:“林奶奶,你先请罢!等着人死了,我们自然是要出去的,那用这么——”(第97回)这句话虽然没有说完,但满腔的怒火已溢于言表了。她不顾头上贾母、凤姐的巨大压力,不顾自身的祸福安危,坚持守护着黛玉。试想一下,如果她是那种“温柔和顺”的风派人物,她就会扔下垂危的姑娘,乘机投到宝二奶的身边去讨好立功,作为明日进身之阶;如果她是个毫无见地,唯唯诺诺的庸人,她也就顾不了姑娘的死活,委屈从命而去。而紫鹃毕竟没有辜负黛玉的真心,她恰如一道火光,虽然微弱,却一直在黛玉黑暗寂寞的心中闪亮。
从黛玉这方面来说,她为紫鹃这种 独立人格 和美好品质的完善与保持提供了一块纯净的土壤。紫鹃所处的环境,是18世纪 中国封建社会 的贵族世家——贾府,在这个封建 等级秩序 森严的豪门 世族 ,作为奴婢,只有俯首听命,忍受压迫的份儿。当紫鹃成为黛玉的侍女,特别是随黛玉搬进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幽静宜人的 潇湘馆 后,紫鹃生活的具体环境变了,她与贾府贵族主子在形式上离得远了。潇湘馆的美好环境,黛玉待她姐妹似的情谊,给了紫鹃以新的影响。林黛玉虽然出身官宦之家,可是到她父亲 林如海 ,家业已经衰败,母亲去世后她寄居在贾府,继而父亲过世,她实际上已成了丧失一切依靠,寄人篱下的孤女。在人们的眼里,她不是什么正经主子,所以除了贾母疼爱外,别人只不过是应景儿,还有人多嫌她的,敏感的黛玉自然心知肚明。在大观园里,她冷眼旁观一切人的举止行为,自己内心却是异常孤苦寂寞的。因此,对于紫鹃这样一个朝夕相处,知寒知暖又聪明纯静的女孩儿,自然会引为知己。紫鹃这个贾府的奴婢,在潇湘馆这个小小的独立王国内,成了黛玉心目中唯一的亲人。黛玉待紫鹃这种超越主奴之分的感情,在无形之中,使紫鹃的人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进一步的净化、提升。作为封建阶级的叛逆者,林黛玉在待人上重情而不重地位、金钱、权势。她不像封建正统的小姐如 探春 、宝钗般具有森严的 等级观念 ,视丫鬟为“什么也不懂的糊涂人”(第32回),甚至如同“猫儿、狗儿”(第64回)。如 香菱 拜她为师,她也不拂其意,欣然应允,认真地教她作诗。
贾府里主仆之间 等级森严 ,主子可以随便虐待奴仆,稍不遂意,便是打骂、动刑,更有甚者逼死人命。黛玉这位“专挑人不是”的小姐却从未行使过主子权力打骂过紫鹃,反而还能宽容虚心地接受紫鹃的责备。在“痴情女情重愈斟情”那场轩然大波后,林黛玉“日夜闷闷,如有所失”,紫鹃不仅能度其意,而且直言了这位小心眼儿姑娘之失:“若论前日之事,竟是姑娘太浮躁了些。别人不知宝玉那脾气,难道咱们也不知道的。为那玉也不是闹了一遭俩遭了。”黛玉啐道:“你倒替别人派我的不是,我怎么浮躁了?”紫鹃道:“好好的,为什么剪了那 穗子 ?岂不是宝玉只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我看他素日在姑娘身上就好,皆因姑娘小性儿,常要是派他,才这么样。”(第34回)这中肯的批评,就像是朋友之间、姐妹之间,让我们看到了两颗同样无私、真诚的心。
曹雪芹对紫鹃的塑造,是随着情节发展逐步完成的,她使贯穿全书的宝黛爱情悲剧以及林黛玉这一 典型形象 ,得到了一种照应和补充。黛玉美丽娇弱、冰雪聪明,紫鹃温柔贴心、伶俐可人;黛玉孤傲清高、敏感多疑,紫鹃不卑不亢、坦诚纯真。面对自己的爱情,黛玉有太多的顾忌;面对痴心的黛玉,紫鹃无私关切,倾心相助。人们在想到黛玉时,必然会想起紫鹃,在赞美宝黛爱情时,必然不会忘记这个聪慧的“ 红娘 [5]

艺术形象

播报
编辑
年份
片名
演员
1927年
复旦影片公司版电影《 红楼梦
王意文 [22]
1944年
卜万苍执导电影《 红楼梦
张帆 [21]
1962年
香港邵氏电影《 红楼梦
1962年
岑范执导电影《 红楼梦
1977年
香港邵氏电影《 金玉良缘红楼梦
1978年
金汉导演电影《 新红楼梦
1987年
电视剧《 红楼梦
徐丽霞 [8]
1989年
电影《 红楼梦
关炜、 陈红 [9]
1996年
电视剧《 红楼梦
周承芳 [11]
2002年
越剧电视剧《 红楼梦
刘晓敏 [12]
2007年
越剧电影《 红楼梦
2008年
交响版越剧电影《红楼梦》
2010年
电视剧《 红楼梦
2010年
电视剧《 黛玉传
2017年
黄林依阳 [17]
2020年
付雯迪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