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基本的金融原理与理论介绍为基础。作为经济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强调对学生金融知识体系的完整构建,因此,对于货币、信用、银行等基本知识及理论的介绍十分重要;
(2)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除了基本理论,该课程也强调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分析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相关金融案例,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金融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3)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授课老师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促进教学,梳理知识、分享经验,使学生切实理解相关原理,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教学内容的前沿性。金融学习是一个知识整合的过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将结合最新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现象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让学生能走在社会前沿。
一、教授课程货币银行学、信托与租赁、信用评级、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二、科研成果已公开发表 “入世后我国金融业面临的压力和发展前景展望”、“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利弊及对策研究” 等十多篇论文,出版与主编《资本账户开放的经济效应研究》、《信托与租赁》、《信用评级理论与实务》等十余本著作。三、研究领域货币理论、银行经营管理、信用管理与国际资本流动四、奖励、荣誉称号五次获得上海财大“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 2009年参加的“《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并多次获上海市级、校级教学成果奖,2015年获得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五、主要研究项目主持《企业债券评级体系设计》、《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1与2015)等课题,参加《我国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方法研究》、《上海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诚信社会建设》等多项国家、省部级与横向课题。
一授课程目前以《货币银行学》课程为主,曾开课程《证券投资学》、《信用法律法规》二、科研成果发表的主要论文: 1、金融开放会加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波动吗《国际金融研究》; 2、如何推进“诚信上海”建设[D] 《党政论坛》; 3、小企业信用评估的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 4、信贷需求与融资渠道偏好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2010年江苏、河南、四川三省农户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 5、农户融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基于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千社万户的调查,《中国农村观察》; 6、政府保护下的道德风险影响机制分析,《金融研究》; 7、从紧货币政策下短期融资券发展优势研究,《上海金融》; 8、中国票据市场现状透视,《财经研究》; 9、当前信用条件下的我国短期融资券发展研究,《上海投资》; 10、新出口退税政策与进出口企业发展,《上海投资》; 11、当前我国票据市场超常规发展的综合分析,《上海投资》; 12、从强势美元看货币的信用作用,《上海投资》; 13、对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配合的效果分析,《上海投资》; 14、上海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现状,《上海投资》; 15、试析非银行金融机构归规范化取向,《上海投资》; 16、何为全球性经营管理层,《外国经济与管理》; 著作与教材: 1、《金融机构与风险管理》参编 格致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证券投资学》合著 上海三联出版社; 3、《商业银行业务法规》合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4、《房地产金融》合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5、《货币银行学习题集》主编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6、《货币金融学习题与案例集》主编 上海财大出版社; 7、《货币银行学》参编 上海财大出版社; 8、《实用房地产金融》参编 上海三联书店; 9、《货币金融学习题集》主编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0、《上海市信用服务行业发展报告(2008)》上海市信息委项目等。四、奖励、荣誉称号000-2014年连续蝉联八届上海财经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三次获得上海财经大学“教书育人标兵”和提名奖、获得上海市教卫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荣获2011 TCFA最佳论文奖以及多次教学成果奖。获得上海市民族教育基金。第七届“中振基金”论文奖。
主要研究方向:货币经济学、金融经济学主要论文:1、陈利平,高储蓄率并非需求不足的根源,经济研究,2001年1月2、陈利平,通货膨胀目标制与我国货币政策效率,经济学季刊,2007年7月,3、陈利平,货币存量中介目标制下我国货币政策低效率的理论分析,金融研究,2006年2月,4、陈利平,通货膨胀福利成本与消费攀比,经济家学季刊,2003年,4月,著作:1、陈利平,货币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430千字,2003。2、陈利平,金融经济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15千字,2010。主要讲授课程:金融经济学、货币理论与政策、经济分析、中央银行与监管、金融监管荣誉:获上海财经大学第三届、第五届、第八届“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