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黑洞照片“上侧暗、下侧亮”的特征。原因在于吸积盘运动的多普勒效应——朝向我们运动的区域会变得更亮,远离我们视线的区域则变得暗。为什么我们直至今日才能拍摄到黑洞照片呢?因为之前困扰于精度不够,M87中心黑洞距离我们很远,其角直径很小,要看到它需要很高的分辨率。在相同观测波段下,望远镜口径越大则分辨率越高。在射电波段下要看到M87中心的黑洞,需要的望远镜口径要有地球那么大。听起来很难实现,但是方法总比困难多,什么事情都难不倒聪明的地球人。上个世纪60年代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天文学家马丁•赖尔利用基线干涉的原理,发明了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大大提高了射电望远镜的分辨率。其基本原理是:用相隔两地的两架射电望远镜同时接收同一天体的无线电波,两束波进行干涉,其等效分辨率最高可以等同于一架口径相当于两地之间距离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赖尔因为此项发明获得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EHT所用的原理称为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LBI),与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的原理一样,只是望远镜之间分布的更加遥远。

| 孙国佑 | 张宓 | 徐智坚 | 孙霈源 | 叶泉志 | 许文韬 | 谭瀚杰 |

有兴趣参与星明天文台巡天项目的爱好者,可以加QQ群73444198,入群请注明真实姓名-省市。
感谢国家天文台LAMOST项目之宇宙驿站提供网络空间。 网站设计: 孙国佑 京ICP备0500285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