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马岩松:头两年,我做了200个失败方案,直到我真的失望了。
△MAD马岩松和食堂君 ©食堂君
今年是MAD建筑事务所成立
15周年
。
成功常让人忽略掉失败的过去,
很多人不知道,在头两年,
马岩松在国内做了
200个失败
的竞标。
△
中国建筑师马岩松
最后因为太过失望和愤怒 ,
他突破竞标任务书400米的限高,
做了一栋800米的方案,
毫无意外又一次落选了。
马岩松回忆说:
“有时候我们是一等奖,
结果建的是二等奖。”
直到梦露大厦成为转折——
那是他们第一个海外竞标,居然赢了!
△
梦露大厦,图源MAD
今年,他设计的卢卡斯叙事博物馆动工了。
这是中国设计师的第一个海外文化地标。
外界喜欢将他跟前辈扎哈拿出来比较,
还有人觉得他的成功是因为运气。
如何定义
“马岩松式的成功”
呢?
△
马岩松与卢卡斯在讨论方案,图源MAD
以下为建筑师马岩松与AssBook设计食堂(创始人顾桑、主编Halleywood)的独家专访内容,采访整理Rosky,特别感谢“一言一吾”给予的帮助。
01
马岩松谈「星战导演卢卡斯」
△
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芝加哥(2014-2016),未建成
食堂君:
MAD的卢卡斯叙事博物馆(点击回顾)
是个挺不一样的建筑,对你来说,跟好莱坞导演乔治·卢卡斯(
《星球大战》
)合作,有没有不一样的感受?
马岩松:
他特别艺术家,喜欢有故事、有幻想的设计。
△
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旧金山(2016-2017),未建成
一般的甲方可能会考虑很多东西,他是完全童真的那种。每次他的团队都需要告诉他现实,说做这个可能要花多少钱和时间,但他永远相信他最本能的感觉。
我们当时去竞标的时候,我在五家竞标者中是比较靠前演讲的。我讲完,感觉他的意思就是你们中标了,可他都还没看完后面的方案。
△
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洛杉矶(预计2021年完成),建设中
他团队的人跟我说:你中标了,但是我们卢卡斯也是设计师,他会有好多想法,可能会改你的设计,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但他从来没有修改过,每次我去讲,他都说我太喜欢了。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喜欢所有的设计。也有可能作为一个创作者,他自己不喜欢别人对他指手画脚,所以他来想让我完整地呈现我的作品。
△
MAD建筑事务所与业主们合影,图源MAD
食堂君:对你们来讲,卢卡斯博物馆从芝加哥搬到加州。创意要推倒重来,会挣扎么?
马岩松:
博物馆在芝加哥的中断,可能卢卡斯会觉得花了这么多代价,把所有精力都献给这个城市,却发现这么多人反对他,很失望。
那时加州的洛杉矶和旧金山,一直热情邀请我们过去。当时芝加哥方案我们花了两年时间筹备,做完了设计,都快开工了,但后来不得不打乱计划,重新做新城市的设计。
对我来说,这项目要不没有了,要不我再等十年(才能看到建成)。这时候卢卡斯说有机会去别地儿工作,我还挺开心,能重做就重做,对我来说也是挺好的结果。
去了洛杉矶以后,文化气氛完全不一样,我们见到了从文化界的博物馆馆长,到当地社区居民等人,都对你表达热切的欢迎,当时让我备受鼓舞。
△
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洛杉矶)动工仪式
02
马岩松谈「大众争议」
△蓬皮杜艺术中心,图源网络
食堂君:今年是在MAD成立15周年,你们去蓬皮杜中心去做了个展。它刚建成时具有很大争议性,你看到它会觉得很酷,还是一个突破的象征?
马岩松:
让人们产生争议的建筑,实际上体现的是文化之间的碰撞。再来也体现了建筑师对不同可能性、新事物的好奇和勇气。任何一个有文化活力的地方,都应该允许不同的东西同时存在。你能感觉到不同可能性之间产生的反差的那种独特氛围。
△
朝阳公园广场模型,图源MAD
建筑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里,它要表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也是一种勇气,去做你今天要做的事。
过去有一段时间,建筑师有点英雄主义,非常理想化。那时的年轻学生都特别崇拜这样的建筑师。不是说这些建筑师见识特别多,是因为他们坚持反主流的思想。我觉得我们现在已经不如过去那个时代了。
△朝阳公园广场,图源MAD
食堂君:MAD会在很多建筑中融入山水意向,而大众对山水意向褒贬不一,当您看到这些评价,会对创作有影响吗?您会一直坚持自己的感觉吗?
马岩松:
评价对我不会有影响。我的困惑是在于弄清楚,我想做的是什么。坚持做我自己。我自己是谁,我得搞清楚,对吧?
03
马岩松谈「设计创作」
△马岩松在工地上
,图源MAD
食堂君:您每一天的时间,会怎么安排呢?
马岩松:
其实我不是光天天做“艺术家”(笑),我其实大部分时间在做常规的工作:看不同项目的设计发展,参加无数的会,跑跑工地,还要抽时间跟甲方沟通。这些事情要花我一半时间。
剩下的时间,几乎全在出差,美国、欧洲、中国三点一线。中国这么多城市,在路上就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但沿途路上也能有很多刺激的体验,可以看到不同的城市和风情。
△哈尔滨大剧院
,图源MAD
食堂君:对团队来讲,人越多分工越细,一个创意才能很好实现。很好奇MAD现在规模有多大?
马岩松:
我们北京有一百个人,洛杉矶有十个人。我们有点像工作室的状态,一有项目所有人都扎在上面去了。
之前我们做哈尔滨大剧院就是这样,我们做的设计可能是它真正需要的三倍,做了很多的方案。人家都施工了,我们这还在做推敲。
△哈尔滨大剧院
,图源MAD
但也是这种工作模式,才让成品有了更多的细节。也让我们没法被复制。
好的管理,是有规则和方法的。像BIG的合伙人制,这合伙人跟那合伙人做的是一样的方法,同样的方法、不同的组叠加起来就能做出来。MAD不行,因为我不想重复我自己,希望能找到一个不同的点。
△南京证大喜玛拉雅中心, ©I-TALK, Photo: XIAOYU GU
食堂君:您曾说过您做设计还蛮感性的,这是中国和外国建筑师的某种区别吗?
马岩松:
感性和所谓的意境,基本上就是来源于我自己的经历和思考。
我现在还不能说我这是中国(建筑师)的创作方式吧。但东方传统的创作里,确实有这个特点,就是更相信自己那时那刻的感觉,展现出来的东西也更注重感觉的表现。在作品里谈意境,都是关于感觉的。
△
平潭艺术博物馆 ©I-TALK, Photo: XIAOYU GU
但我觉得在中国建筑界的主流,基本上99%还是西方的方法这可能也跟中国的建筑教育有关系,大部分建筑师都是理科生。
从上学时候开始,他就要告诉别人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怎么做,这为什么有道理?为什么不那么做?这些都让他们认为什么都一定要有逻辑和道理。
这种思维方式就让建筑的客观多于主观。在偏主观的那一面,我觉得中国建筑在品位和样式上,受西方影响也很大。
我前两天有个发言,提到思想跟语言这两点,在中国都很难找独特的人。思想价值是从西方的脉络过来的,表达的方式也是西方的。我们觉得西方的建筑是我们要学的,城市是要学的,所以就连方法、价值什么的都觉得要学。
△
UNIC模型
,图源MAD
04
马岩松谈「成功的拐点」
△蓬皮杜艺术中心mad X 展,图源MAD
食堂君:MAD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在这过程中,有没有一个特殊的蜕变时刻?或是对MAD影响特别大的一个时间点?
马岩松:
MAD初期的时候,我就觉得能做竞赛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很重要的。当时正值奥运会,很多国外的大师来中国。中国建筑师说外国大师来了,我们应该争取自己的机会。但我觉得比起谁能得到更多机会,不如把问题提出来。
△
蓬皮杜艺术中心mad X 展
简介,图源MAD
△《
mad X
》
,图源MAD
大家老在说老城改造,新城市将来该怎样等等。把人在城市中的位置通过建筑表达出来,我觉得这就是我一直寻找的意义。
到今天,我们有一半项目都散布在各个国家,相当多了。但这个过程是逐渐增长的,从一个到两个三个,得到两个三个的时候,觉得还是运气好,但是也稍微对自己的成就有点意识了。
△蓬皮杜艺术中心mad X 展,图源MAD
△《
mad X
》
,图源MAD
我希望自己是一位在国际上活跃的中国建筑师。我从来没想做多大,就是一步步向前。
做建筑这件事,我的出发点就是看建筑到底能做什么,能改变什么。
△
纽约东34街公寓
,图源MAD
△《
mad X
》
,图源MAD
05
马岩松的「巴黎约会」
建筑师马岩松最近还录制了一档节目,叫
《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
,他是首期节目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