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解字——用风扇系统原理解读篆体止字》(未完待续)

前几篇用风扇系统原理,利用玄能通过界面壁障形成的移动轨迹形态,讲解了利用这种移动轨迹形态造字的几种模式:一是如玄字中的轨迹交叉叠加摸式,二是如乃字中的轨迹部分叠合模式,三是如甲骨文人字中的单一轨迹造字模式。这篇文章介绍止字中的第四种模式:轨迹错位造字模式。

止具有中断中止的含义,以下图中标注的篆体止字为例,来解读止中的造字逻辑。

用仓颉造字原理,将组成上图中止字的字根结构图解析如下:

从上图上可以发现,止字中的红色字根部分,是由从显性→隐性空间的移动轨迹Z形轨迹的一半组成,紫色部分是由从隐性→显性空间的移动轨迹S形轨迹的一半组成。中间绿色一竖表示显性与隐性系统(天与地)中间的中间系统——界面壁障。

这两条轨迹本来会形成一个乃字形的轨迹结构,乃字是S与Z形轨迹部分重合形成的字,具有承S型接Z形轨迹的意思,现在被这个中间一竖从中间错位断开终止了。止字的这种结构也就是为了表达中断与中止的含义。



编辑于 2022-06-06 07:18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