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来,EdwardM.Purcell的经典教科书向学生们展示了电场和磁场的世界。第3版又做了更新,统一使用国际标准单位(SIunits),新增了数以百计的新实验、新问题、新数据,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增加了物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内容。这本教科书涵盖了所有的电磁场方面的知识点,包括静电学、磁场、电流、电磁波,以及物质中的电磁场,等等。用现代的方法来看,磁场的产生是相对论作用的结果。随着物理知识的深入,引入了数学概念和公式,这使得物理的阐述过程更加清晰。讲述的宏观物理现象由基础的微观物理严格导出。有用的例子、几百个图解说明、将近600道章后思考题和习题,使得这本书成为电磁学课程的理想教材。教师们可以在www.cambridge.org/Purcell-Morin上找到“练习”对应的答案。

50年来,EdwardM.Purcell的经典教科书向学生们展示了电场和磁场的世界。第3版又做了更新,统一使用国际标准单位(SIunits),新增了数以百计的新实验、新问题、新数据,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增加了物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内容。这本教科书涵盖了所有的电磁场方面的知识点,包括静电学、磁场、电流、电磁波,以及物质中的电磁场,等等。用现代的方法来看,磁场的产生是相对论作用的结果。随着物理知识的深入,引入了数学概念和公式,这使得物理的阐述过程更加清晰。讲述的宏观物理现象由基础的微观物理严格导出。有用的例子、几百个图解说明、将近600道章后思考题和习题,使得这本书成为电磁学课程的理想教材。教师们可以在www.cambridge.org/Purcell-Morin上找到“练习”对应的答案。

Edward M. Purcell, 分别在其科研成果、教育以及市民工作方面被授予了很多奖励。1952年, 他因为发现了液体和固体的核磁共振现象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通过核磁共振, 可以简单、精准地确定有多种用途的基础材料的化学结构, 包括磁共振成像的材料 (MRI)。在他的事业生涯中, 曾经分别做过艾森豪威尔总统、肯尼迪总统以及约翰逊总统的技术顾问。 David J. Morin, 哈佛大学物理系的讲师, 大学生研究会的副董事。他也是教科书《经典力学导论》(剑桥大学出版社,2008)的作者。
中译本再版前言
“伯克利物理学教程” 序
“伯克利物理学教程” 原序(一)
“伯克利物理学教程” 原序(二)
第3 版前言
第2 版前言
第1 版前言
第1 章 静电学: 电荷与电场 1
11 电荷 1
1. 2 电荷守恒定律 3
1. 3 电荷的量子性 4
1. 4 库仑定律 6
1. 5 电荷系统的能量 10
1. 6 晶格中的电能 13
1. 7 电场 15
1. 8 电荷分布 18
1. 9 通量 20
1. 10 高斯定理 22
1. 11 球形对称分布电荷的电场 25
1. 12 线电荷的电场 27
1. 13 无限大带电平面的电场 28
1. 14 电荷层的受力 30
1. 15 电场的能量 32
1. 16 应用 35
本章总结 37
习题 37
练习 43
第2 章 电势 52
2. 1 电场的线积分 52
2. 2 电势差和电势函数 54
2. 3 标量函数的梯度 57
2. 4 从电势推导出电场 58
2. 5 分布电荷的势能 59
2. 6 均匀带电圆盘 61
2. 7 偶极子 65
2. 8 矢量函数的散度 70
2. 9 高斯定理和高斯定理的微分
形式 72
2. 10 笛卡儿坐标系中的散度 74
2. 11 拉普拉斯算符 77
2. 12 拉普拉斯方程 79
2. 13 物理和数学的差别 80
2. 14 矢量函数的旋度5 81
2. 15 斯托克斯定理 84
2. 16 笛卡儿坐标系中的旋度 85
2. 17 旋度的物理意义 87
2. 18 应用 92
本章总结 94
习题 95
练习 101
第3 章 导体的电场 109
3. 1 导体和绝缘体 109
3. 2 静电场中的导体 110
3. 3 静电场中的普遍问题和唯一性
定理 116
3. 4 镜像电荷 120
3. 5 电容和电容器 125
3. 6 几种导体上的电势和电荷 129
3. 7 电容器的储能 132
3. 8 对于边值问题的几种其他
观点 134
3. 9 应用 135
本章总结 136
习题 137
练习 143
第4 章 电流 154
4. 1 电流和电流密度 154
4. 2 稳恒电流和电荷守恒 156
4. 3 电导率和欧姆定律 158
4. 4 电导的物理意义 164
4. 5 金属的电导 171
4. 6 半导体 173
4. 7 电路和电路元件 177
4. 8 电流的能量损耗 181
4. 9 电动势和伏打电池 181
4. 10 含有多个电压源的电路 185
4. 11 阻容电路中的电流 188
4. 12 应用 191
本章总结 194
习题 194
练习 199
第5 章 运动电荷的电场 206
5. 1 从奥斯特到爱因斯坦 206
5. 2 磁力 208
5. 3 运动电荷的测量 210
5. 4 电荷不变性 212
5. 5 不同参考系下的电场测量 215
5. 6 匀速运动的点电荷的场 219
5. 7 变速运动的点电荷的场 224
5. 8 作用于运动电荷的力 226
5. 9 运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230
本章总结 238
习题 238
练习 240
第6 章 磁场 245
6. 1 磁场的定义 245
6. 2 磁场的一些性质 253
6. 3 矢势 259
6. 4 任意载流导线的磁场 262
6. 5 线圈的磁场 265
6. 6 载流薄平板的B 的变化 269
6. 7 场之间如何转化 273
6. 8 罗兰实验 280
6. 9 磁场中的电传导: 霍尔效应 281
6. 10 应用 283
本章总结 287
习题 288
练习 294
第7 章 电磁感应 303
7. 1 法拉第的发现 303
7. 2 均匀磁场中运动的导体棒 306
7. 3 非均匀磁场中运动的导线
回路 308
7. 4 场源移动情况下的静止回路 315
7. 5 电磁感应定律 316
7. 6 互感 321
7. 7 互易定理 323
7. 8 自感 325
7. 9 电路中的自感现象 327
7. 10 磁场中的储能 329
7. 11 应用 330
本章总结 334
习题 334
练习 339
第8 章 交变电路 345
8. 1 谐振电路 345
8. 2 交流电 350
8. 3 复指数解 357
8. 4 交流电路 360
8. 5 导纳和阻抗 362
8. 6 交流电路的功率和能量 369
8. 7 应用 372
本章总结 374
习题 374
练习 377
第9 章 麦克斯韦方程组
和电磁波 382
9. 1 缺少了什么 382
9. 2 位移电流 385
9. 3 麦克斯韦方程组 387
9. 4 电磁波 389
9. 5 其他波动形式; 波的叠加性 391
9. 6 电磁波传输的能量 394
9. 7 不同参考系下波的表现形式 399
9. 8 应用 400
本章总结 402
习题 403
练习 405
第10 章 物质内部的电场 409
10. 1 电介质 409
10. 2 电荷分布的矩 413
10. 3 偶极子的电场和电势 417
10. 4 外电场作用于偶极子的力矩
和力 418
10. 5 原子和分子的偶极子; 感应
偶极矩 420
10. 6 永久偶极矩 423
10. 7 极化物质引起的电场 425
10. 8 电容器的另一种解释 430
10. 9 极化球体的电场 433
10. 10 均匀场中的电介质球 436
10. 11 电介质中电荷的电场, 高斯定律
437
10. 12 电介质的微观表征 441
10. 13 变化场中的极化 443
10. 14 束缚电荷的电流 444
10. 15 电介质中的电磁波 446
10. 16 应用 448
本章总结 449
习题 450
练习 452
第11 章 物质中的磁场 458
11. 1 各种物质对磁场的响应 458
11. 2 不存在磁“荷” 462
11. 3 电流回路的场 464
11. 4 外场中偶极子受的力 468
11. 5 原子中的电流 472
11. 6 电子自旋和磁矩 477
11. 7 磁化率 480
11. 8 磁化物质引起的磁场 481
11. 9 永磁体的磁场 485
11. 10 自由电流和磁场强度H 488
11. 11 铁磁性 492
11. 12 应用 497
本章总结 499
习题 500
练习 501
第12 章 习题解答 508
12. 1 第1 章 508
12. 2 第2 章 530
12. 3 第3 章 551
12. 4 第4 章 570
12. 5 第5 章 584
12. 6 第6 章 588
12. 7 第7 章 608
12. 8 第8 章 619
12. 9 第9 章 629
12. 10 第10 章 637
12. 11 第11 章 645
附录A 国际标准单位制(SI)
和高斯单位制的区别 651
附录B SI 单位制中的常用
物理量 656
附录C 单位的转换 660
附录D SI 和高斯单位制中的
公式 664
附录E SI 和高斯单位之间的
准确关系 673
附录F 曲线坐标系 675
附录G 狭义相对论简介 685
附录H 加速电荷辐
射出的场 691
附录I 超导 694
附录J 磁共振 697
附录K 一些实用的公
式/ 事实 700

第3 版前言 50年来, 物理专业的学生们已经习惯了使用这本书的前两版来学习电磁学。这一版本的出版是希望能够跟上时代的趋势, 所以对书里的一些内容做了更新, 同时也添加了一些新的内容。相比于第2版, 第3版的明显改变在于: (1)书里的高斯单位制都改成了国际单位制; (2)书中添加了很多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和例子。 做出第一个改变是因为现在大多数关于电磁学的课程都是使用国际单位制教授的。第2版已经停止了印刷, 我们伤心地看着这样一本好书就这样逐渐消失, 因为它和这个科目现在的教授方式不相兼容。当然, 在预备课程里面讲解哪一个单位制更“好” 的时候, 情况可能会有些不同。但是这只是假设, 对于这些课程还是回到现实吧。 对于那些喜欢用高斯单位的学生, 或者那些希望他们的学生掌握两种单位制的导师们, 我做了很多可能会有用的附录。附录A 讨论了国际单位制(SI) 和高斯单位制的区别; 附录C 中导出了两种单位制中对应单位的转化因子; 附录D 中解释了如何将公式从国际单位制转变为高斯单位制, 然后集中列出了书中每一个重要结论的国际单位制和高斯单位制中对应的公式。花一点时间看一下这个附录会让你清楚理解那些公式在不同的坐标系中的变换过程。 本书的第二个改变是增加了很多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和很多新的例子。每一章最后都以“习题” 和“练习” 结尾。“习题” 的答案放在第12章。习题和练习之间仅有的一个区别就是书中有习题的答案而没有练习的答案。(对教师另外有一个习题的答案手册。) 然而, 在做习题时, 另一个区别就是在习题中会得到更多的定理性的结论, 这些结论可以应用在其他的习题或者练习中。 对于使用结论来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建议: 习题(和练习) 给定了(对于每一个题) 一个从1 星到4 星的难度等级标记。如果你在解一道题时遇到了麻烦, 千万不要急着去看答案。自己先想一会儿。如果最后还是看了答案, 不要只是读读它。相反, 你要用一张纸盖住它, 每一次只读一行, 直到你能开始自己把这道题解出来。然后把书放在一边, 再自己真正做一遍。这是能让你充分理解的唯一办法。如果仅仅只是读一遍答案, 那将毫无用处。你可能会认为那样做也挺好的, 但实际上那对你提升对下一个等级习题的理解能力没有任何帮助。当然, 在理解基本原理的过程中, 对书中包括可能的几个习题的答案的仔细阅读是必要的。但是, 如果第1个等级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2 个等级是对概念的应用, 然后你就这样一遍一遍地读下去, 那你将永远不会通过第1 个等级。 这本书尽管在内容上新增加了几个章节, 但其整体格局本质上是和第2版完全一样的。2.7节介绍了偶极子。对偶极子成型的处理方式以及它们的应用会留到第10章。但是, 因为偶极子的基础知识仅仅用第1章和第2章的几个概念就能解释清楚, 所以对它的讲解就安排到了这本书的较早的部分。8.3节中介绍了用取复数形式解的实部来解几个重要的微分方程的方法。9.6.2 小节解决了坡印廷矢量的问 题, 坡印廷矢量可以用来解决一些非常奇特的问题。 每一章中都包含了一个电磁学的“每天” 应用的列表, 其中的讨论比较简洁。这一节的主要目的是列出现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热门话题。你可以使用书籍、互联网、讨论、思考等相结合的方法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我们书籍之外有无限多的有用的信息可以去查询(以1.16节开始的地方的几个起始点为例),所以这一节中我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一个进入更深入学习领域的跳板。 在第5章中详细介绍了电场、磁场以及相对论的相互关系。很多学生会感觉这些内容是富有启发性的, 而同时有些学生会感觉这部分有些困难。(然而, 这两种学生并不是没有一点交集!) 对于那些希望避开一些纯理论路线的教师们, 是可以仅仅简略介绍一下第5 章中的主要结论而从第4章直接跳到第6章的, 也就是说,只需要知道磁场是由直的通电导线产生的就行。 在这一版中, 对于非笛卡儿坐标系(柱坐标系、球坐标系) 的使用更加突出。为了建立起某种对称关系, 合适地选择坐标系类型可以很大程度地简化计算。附录F 给出了多种向量算符在不同的坐标系中的表示。 相比于第2版, 这一版的难度等级明显提高了, 主要是因为加入了一些比较难的习题。如果你正在寻找额外的挑战, 这些习题会很适合你的口味。然而, 如果你把它们忽略掉(在使用本书教学的任何一个标准的课程里, 都是可以做到的), 它的难度等级就和第2 版大致相同了。 中译本再版前言 “伯克利物理学教程” 的中译本自20 世纪70 年代在我国印行以来已过去三十多年。在此期间, 国内陆续出版了许多大学理工科基础物理教材, 也翻译出版了多套国外基础物理教程。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大学基础物理教学, 特别是新世纪理工科基础物理教学的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 即便如此, 时至今日, 国内高校从事物理教学的教师和选修基础物理课程的学生乃至研究生仍然感觉, 无论是对基础物理的教、学还是应用, 以及对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而言, “伯克利物理学教程” 依旧不失为一套极有阅读和参考价值的优秀教程。令人遗憾的是, 由于诸多历史原因, 曾经风靡一时的“伯克利物理学教程” 如今在市面上已难觅其踪影, 加之原版本以英制单位为主, 使其进一步的普及受到一定制约。而近几年, 国外陆续推出了该套教程的最新版本———SI 版(国际单位制版)。在此背景下, 机械工业出版社决定重新正式引进本套教程, 并再次委托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的教授承担翻译修订工作。 新版中译本“伯克利物理学教程” 仍为一套5 卷。《电磁学》卷因新版本内容更新较大, 基本上是抛开原译文的重译; 《量子物理学》卷和《统计物理学》卷也做了相当部分内容的重译; 《力学》卷和《波动学》卷则修正了少量原译文欠妥之处, 其余改动不多。除此之外, 本套教程统一做的工作有: 用SI 单位全部替换原英制单位; 按照《英汉物理学词汇》(赵凯华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7月) 更换、调整了部分物理学名词的汉译; 增补了原译文未收入的部分物理学家的照片和传略。 复旦大学 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