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闪耀,一部立体的摄影教科书
展览由蓬皮杜中心策展人弗洛里安·埃布纳(Florian Ebner)和马蒂亚斯·费勒(Matthias Pfaller)联合策展,展览旨在构建世界各地具有不同艺术背景、来自不同时期的艺术家之间的对话。由此,观众将徐徐打开一部汇集,包括“现代工业摄影先驱”贝歇夫妇(Bernd Becher & Hilla Becher)、“现代摄影先驱”曼·雷(Man Ray)、“概念艺术教父”约翰·巴尔代萨里(John Baldessari)、“自拍女王”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现代生活的绘画者”杰夫·沃尔(Jeff Wall)、“建筑与空间的意象主义者”坎迪达·霍费尔(Candida Höfer)、“当代摄影第一人”安德烈·古斯基(Andreas Gursky)、首位以摄影斩获“透纳奖”的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等所共同书写的前卫摄影艺术教科书,深入达达主义、新客观主义、概念艺术等当代艺术腹地的前卫内核。也得以看见荣荣、宋永平、罗永进、洪浩、翁奋、杨泳梁等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代表作。展览同时以摄影连接绘画、行为艺术、影像、雕塑、装置等媒介,致敬了艺术史上的多种艺术表达形式。作为现代生活的“绘画”,观众亦将藉由此次摄影大展,饱览全球现代生活的图景。
中国视角,一场艺术的无国界对话
作为国内首个聚焦摄影发展黄金三十年的专题展,“另辟前卫:摄影1970-2000”也将以开拓性的视角,形成更多在地化的延伸,展览特别引入了中国视角,试图为公众辩证地看待艺术发展的共性与特性提供线索,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将出现在每一个章节中,从多个角度与不同时代和背景的艺术家形成耐人寻味的对话。例如展览开篇,金石声1932年的肖像作品《罗敦司德镜头下的自拍像》即与近50年后杰夫·沃尔同样含有自拍像的名作《女人像》形成对话;荣荣与约翰·巴尔代萨里与同为基于“东村”行为艺术的创作;宋永平和帕特里克·费格博姆的家庭肖像并置,隐藏其间的历史变迁、个体身份和家庭关系形成鲜明对照;马六明和罗伯特·梅普尔索普的“自画像”则体现了同样具有冲击力的性别观念突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