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witter line
研究生: 王美智
論文名稱: 徐志摩新詩探究
指導教授: 林文欽 林文欽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0
中文關鍵詞: 新月詩派 三美論 徐志摩 格律詩 修辭法
相關次數:
  • 被引用 被引用: 2
  • 點閱 點閱:1567
  • 評分 評分:
  • 下載 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 書目收藏:0
徐志摩,一個出生在錢塘江北岸海寧縣硤石鎮的詩人,他的一生充滿了豐富的色彩,雖說是只有短暫的三十多年的歲月,卻也留給後人無限的遐思,不論是他的文學作品或是他個人的傳奇,至今在許多人的心目中仍是給人無限的懷念且令人印象深刻。本論文以探究徐志摩新詩為主體,其論文架構共分為五章,依序是: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徐志摩的生平樂章,第三章以聞一多的「三美論」探討徐志摩的詩,第四章徐志摩詩歌的修辭技巧,第五章結論,並在文末附上參考書目及徐志摩年表。本論文各章敘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的動機與目的,說明為何要研究徐志摩新詩,將其動機與目的做一個完整的陳述。第二節研究的範圍與方法,說明研究的範圍採用的善本資料與利用分析歸納等方法處理本論文的內容。第三節文獻探討,將歷年來有關徐志摩研究的專書、期刊及論文作一探討分析,並釐清自己的研究方向。第四節論文結構,說明本研究分為五章,依序做一個統整分析並進一步研究。
第二章探討徐志摩的生平樂章,第一節家世背景的描述,文中將徐志摩生長在一個富商的家庭中及硤石老家與其家人作詳細的說明。第二節求學際遇,分成國內傳統的啟蒙教育與國外留學的西式教育二部分來論述,並將其所受老師或是學者的影響加以論述,包含啟蒙教師、梁啟超先生及羅素先生等人。第三節生命中的女知音,分別就元配夫人張幼儀,熱戀的情人林徽因,女中知己凌叔華,自由戀愛的夫人陸小曼,四位在徐志摩生命中對愛的追求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作深入探討。第四節學成歸國的發展與貢獻,論述朝向歸國後的演講、著述與任教、徐志摩與新月詩派之間關係及其詩作對當代的影響為主。第五節徐志摩的作品集,本節主要就徐志摩的新詩作為分類探討,將徐志摩依時間先後於各刊物所發表的單篇新詩或是未發表的單篇新詩,後來被收入在這四本詩集及全集或補遺中,作整理歸納。
第三章以聞一多的「三美論」探討徐志摩的詩,徐志摩與聞一多同是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所以本節就以聞一多所提倡新詩應具有音樂美、繪畫美與建築美這三個論點加以分析徐志摩的詩歌,共分成三小節分別論述。第一節音樂美,聞一多的音樂美,他認為格律就是節奏,也就是重視內容精神而創作。以此為基礎將徐志摩的新詩加以分析探討。第二節繪畫美,「繪畫美」主要是指詩的用字即「詞藻」要追求華麗且富有色彩,就如一幅畫般的境界。以此為基礎將徐志摩的新詩加以分析探討。第三節建築美,新詩的格律每一首詩都是單獨的形式都有自己的格律。由於節奏上的關係及漢語的特色就形成了詩歌的形式美,也就是建築美。以此為基礎將徐志摩的新詩加以分析探討。
第四章徐志摩詩歌的修辭技巧,文字語言,是人類表達情意的工具,如果要使文句流暢或是在辭句上想要打動人心,則需講求修辭的技巧。修辭技巧的運用,可增添新詩的美感,使新詩更有韻致,甚至可撩動讀者內心深處的漣漪,激出共鳴的讚賞。本章分為第一節對偶修辭,從句中對、單句對、隔句對與長對就徐志摩新詩加以分析歸納。第二節類疊修辭,從疊字、類字、疊句、類句四類加以分析歸納徐志摩新詩的技巧。第三節排比修辭,本節就依黃慶萱教授所說的排比修辭,以用結構相似的句法,接二連三地表出同範圍同性質的意象,探討志摩新詩排比的表現手法。第四節頂真修辭,本節採用黃慶萱教授的分類,將頂針分為「聯珠格」與「連環體」,並依此分類來探討徐志摩新詩中運用頂真修辭的情形,但在徐志摩的新詩中使用「連環體」的頂真修辭方式不多,所以就單以「聯珠格」的修辭來舉例說明,另外「連環體」僅舉一例說明之。
第五章結論,將前面第二章至第四章所分析探討在本章作一個總結性的歸納,並且有條理的整理陳述。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的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4
第二節 研究的範圍與方法 5
一、研究範圍 5
二、研究方法 7
第三節 文獻探討 8
一、專書 8
二、學位論文 10
三、期刊 12
第四節 論文結構 14
第二章 徐志摩的生平樂章 17
第一節 家世背景 17
第二節 求學際遇 20
一、國內傳統的啟蒙教育 20
二、國外留學的西式教育 23
第三節 生命中的女知音 26
一、元配夫人張幼儀 27
二、熱戀的情人林徽因 33
三、女中知己凌叔華 37
四、自由戀愛的夫人陸小曼 38
第四節 學成歸國的發展與貢獻 48
一、歸國後的演講、著述與任教 49
二、徐志摩與新月詩派 51
三、徐志摩詩作對當代的影響 53
第五節 徐志摩的作品集 54
一、《志摩的詩》 55
二、《翡冷翠的一夜》 57
三、《猛虎集》 59
四、《雲游》 60
五、《徐志摩全集》 61
六、《徐志摩詩集》 62
七、《徐志摩詩文補遺》 63
第六節 小結 63
第三章 以聞一多的「三美論」探討徐志摩的詩 65
第一節 音樂美 65
一、節奏音節 67
二、格律押韻 71
第二節 繪畫美 77
一、詞藻 78
二、意象 80
第三節 建築美 88
一、節的勻稱 89
二、句的均齊 99
第四節 小結 102
第四章 徐志摩詩歌的修辭技巧 103
第一節 對偶修辭 104
一、句中對: 105
二、單句對: 106
三、隔句對: 109
四、長對: 111
第二節 類疊修辭 112
一、疊字: 113
二、類字: 118
三、疊句: 124
四、類句: 132
第三節 排比修辭 135
第四節 頂真修辭 145
第五節 小結 154
第五章 結論 157
第一節 徐詩的內涵特色 157
第二節 徐詩形式格律之美 159
第三節 徐詩修辭之美 163
第四節 研究成果與展望 166
參考書目 169
一、專書 169
二、期刊論文 172
三、參考網站 174
附錄—徐志摩年表 177


一、專書
(一)徐志摩專書(依出版先後排序)
徐志摩:《徐志摩全集補編》,香港:商務印書館,1923年07月。
徐志摩:《梅雪爭春》,台北:啟明書局,1956年11月。
徐志摩:《雪花的快樂》,台北:正文書局,1969年07月。
徐志摩:《翡冷翠的一夜》,台北:正文書局,1969年07月。
徐志摩:《猛虎集》,台北:正文書局,1969年07月。
徐志摩:《雲遊集》,台北:正文書局,1969年07月。
徐志摩:《徐志摩日記》,台北:正文書局,1969年08月。
徐志摩著、逸蘭編:《小曼與我》,台北:德華出版社,1976年09月。
劉心皇:《徐志摩與陸小曼》,台北:大漢出版社公司,1978年03月。
梁錫華編譯:《徐志摩英文書信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79年03月。
蔣復璁、梁實秋編:《徐志摩全集》,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0年08月。
梁錫華:《徐志摩詩文補遺》,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80年02月。
徐志摩:《徐志摩選集》,台北:黎明文化,1981年03月。
徐志摩:《徐志摩全集》,台南:世一書局,1982年10月。
梁錫華編:《續愛眉小札》,台北:遠景出版公司,1983年06月。
陳從周編:《徐志摩年譜》,上海:上海書店,1984年05月。
秦賢次編:《雲遊—徐志摩懷念集》,台北:蘭亭書店,1986年04月。
蕭麗玉: 《徐志摩及其作品研究》,台北:國文化大學,1986年08月。
楊牧編校:《徐志摩詩選》,台北:洪範書店,1987年11月。
梁實秋:《談徐志摩》,台北:遠東圖書公司,1987年12月。
顧永棣:《風流詩人徐志摩:徐志摩傳》,四川:四川文藝出版社,1988年06月。
徐志摩原著、阿瓜選編:《徐志摩抒情詩》,北京:作家出版社,1989年01月。
徐志摩著、 關正文編:《徐志摩抒情詩》,北京:新華書店,1989年01月。
胡凌之:《徐志摩新評》,上海:學林出版社,1989年02月。
趙遐秋:《徐志摩傳》,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89年03月。
徐志摩:《徐志摩文集》,台南:漢風出版社,1989年07月。
毛 迅:《徐志摩論稿》,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1年12月。
顧永棣編注:《徐志摩詩全集》,上海:學林出版社 ,1992年05月。
宋炳輝:《夜鶯與新月:徐志摩傳》,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08月。
羅 青:《從徐志摩到余光中》,台北:爾雅出版社,1993年12月。
羅 青:《詩的風向球》,台北:爾雅出版社,1994年08月。
徐志摩:《巴黎的鱗爪》,台北:開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10月。
徐志摩:《徐志摩全集》,台南:西北出版社,1996年08月。
張邦梅著、譚家瑜譯:《小腳與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台北:智
庫出版社,1996年11月。
徐志摩著、夢晨編:《中國現代文學百家—徐志摩》,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年12月。
徐志摩:《徐志摩全集》, 台南:大孚書局,1997年10月。
陳信元詮釋:《徐志摩V S陸小曼》,台北:業強出版社 ,2000年02月。
梁錫華:《徐志摩新傳》,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0年04月。
郝廣才編:《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台北:格林文化,2000年04月。
徐志摩:《用一生來證明的答案—徐志摩的心靈雋語》,台北:亞細亞出版社, 2000年05月。
徐志摩:《相逢不是偶然—徐志摩的生活美學》,台北:亞細亞出版社 ,2000年05月。
莫華編:《絕世情緣—徐志摩的痴與悲》,沛來出版社:2000年10月。
徐志摩:《戀戀徐志摩》,台北:新雨出版社,2002年08月。
徐志摩:《徐志摩選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03月。

(二)其他專書(依出版先後排序)
張曼儀等編:《現代中國詩選 第一冊》,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1974年06月。
張曼儀等編:《現代中國詩選 第二冊》,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1974年06月。
劉勰著,杜天糜注釋:《文心雕龍》,台南:北一出版社,1974年10月。
高明:《高明文學論叢》,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8年07月。
王夢鷗、許國衡譯:《文學論》, 台北:藝文印書館,1979年08月。
陳敬之:《新月及其重要作家》,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07月。
朱 湘:《朱湘文選》,台北:洪範書店,1981年06月。
梁錫華編:《續愛眉小札》,台北:遠景出版社,1983年06月。
陳啟佑:《渡也論新詩》,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1983年09月。
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04月。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01月。
藍棣之:《新月派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09月。
朱光潛:《詩論》,台北:國文天地雜誌,1990年06月。
陸嫁祥、池太寧主編:《修辭方式例解詞典》,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年09月。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12月。
沈 謙:《修辭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1年02月。
黃永武編:《中國詩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1年05月。
簡宗梧編:《現代文學欣賞與創作》,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1年06月。
馮光廉、劉增人主編:《中國新文學發展史》,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08月。
王更生編:《文心雕龍讀本》,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09月。
董季堂:《修辭析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06月。
蔡宗陽:《陳騤文則新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03月
孫黨柏、袁謇正主編:《聞一多全集 第十二輯》,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01月。
孫黨柏、袁謇正主編:《聞一多全集 第十輯》,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01月。
孫黨柏、袁謇正主編:《聞一多全集 第二輯》,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01月。
李潤新:《文學語言概論》,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4年06月。
涂公遂:《文學概論》,台北:五洲出版社,1994年08月。
林 杉:《林徽音傳》,台北:世界書局,1995年10月。
朱喬森編:《朱自清全集 第二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08月。
朱喬森編:《朱自清全集 第四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08月。
凌叔華著、計蕾編:《中國現代文學百家—凌叔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年01月。
古遠清:《詩歌修辭學》,台北:五南圖書,1997年06月。
陳新華:《百年家族—林長民‧林徽因》,台北:立緒文化,2002年09月。
陸小曼編:《真愛與永恆》,台北:九歌出版社,2004年01月。
高國藩編:《新月詩神—聞一多與徐志摩》,台北:商務書局,2004年02月。
﹝宋﹞朱熹著:《四書集注》,台北:頂淵文化,2005年03月。
吳銘能:《數風流人物》,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7年04月。

二、期刊論文
(一)學位論文(依出版先後新詩、散文排序)
金尚浩:《中國早期三大新詩人研究:郭沫若、徐志摩、聞一多》,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金尚浩:《徐志摩詩研究》,私立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丁旭輝:《徐志摩新詩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吳欣蓉:《徐志摩新詩美學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文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王詠絮:《現代詩人中的仙、聖、鬼—論徐志摩、聞一多、戴望舒詩及其詩論》,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蔡嘉惠:《徐志摩抒情散文研究》 ,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陳佩汝:《徐志摩散文美學研究》, 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二)國內、外期刊及報章雜誌(依出版先後排序)
徐志摩:〈讀雪萊詩後〉,《文學週報》第九十五期,1923年11月5日。
梁實秋:〈「徐志摩與陸小曼」讀後〉,《書評書目》第二七卷第七期,1963年05月。
吳 原:〈梁啟超的證婚詞〉,《中國文選》第五十四期,1971年10月。
陳存仁:〈我的醫務生涯〉,《大成》第三十期 ,1976年5月。
章君穀:〈徐志摩的青年時代〉,《中外雜誌》第十五卷第二期。
葉公超:〈關於新月〉,《聯合報》,1980年8月6日。
孫琴安:〈徐志摩最後的日子〉,《名人傳記》第三期 ,1987年03月。
張 默:〈關於詩人徐志摩的生平〉,《聯合報》第三十七版,1996年10月03日。
陳玉強:〈浪漫主義的抉擇與嬗變—論徐志摩詩歌創作分期〉,《贛南師範學院學報》第二期 ,1999年。
張潔語:〈你是人間四月天—林徽因愛與被愛的故事〉,《歷史月刊》第一四七期 ,2000年04月。
楊 立:〈徐志摩的「八寶箱」公案〉,《傳記文學》第七十六卷第四期 ,2000年04月。
林于弘:〈憧憬的追尋與幻滅—談徐志摩的愛與詩〉,《國文天地》第十五卷第十二期 ,2000年05月。
丁宇鷹:〈試論徐志摩詩歌建築美的獨特性〉,《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四卷第二期,2005年。
劉景蘭:〈論徐志摩對新詩形式美建構的意義〉,《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二期,2006年。
廖玉萍:〈論徐志摩詩歌語言的音樂性特徵〉,《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報第三十四卷第六期,2007年。
厲向君:〈漫話徐志摩詩歌的音樂美〉,《綜合天地》文學欣賞,2008年。
夏麗芳:〈排比的語篇銜接功能〉,《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第一期,2008年。
周丹:〈徐志摩詩歌創作中對詩的外在形式的探索〉,《語言學刊》第九期,2009年。
毛國寧、劉靜安:〈徐志摩愛情詩的含蓄美〉,《語文學刊》作家作品,2009年。
蔣成德:〈張君勱好心的意外結果—關於徐志摩與張幼儀離婚的新一種解釋〉, 《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九卷第八期,2010年。

三、參考網站
雅虎網站分類-徐志摩(1897-1931)
網址:http://hk.dir.yahoo.com/arts and humanities/humanities/literature/genres/poetry/modern/authors/hsu chi mo
徐志摩詩文網
網址:http://www.xzmsw.com/
徐志摩-中國的雪萊
網址:http://www.chiculture.net/0429/html/c01/0429c01.html
中國現代文學網
網址:http://www.modernchineseliterature.net/writers/XuZhimo/life-b5.jsp
徐志摩再回首文學網
網址: http://www.zhs2008.com/
中華詩庫
網址: http://www.shiku.org/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 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