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北京话,很多人都会自然的将北京话与普通话挂钩。
其实啊普通话只是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而现在咱们北京人说的北京话,其实是清朝官话的一个分支,既称作
“北京官话”
,亦可称作
“北平官话”
。
要是往细了说,咱现在说的北京官话是热河地区的方言,由京师片、怀承片、 朝峰片、石克片四片组成,当然这里头细枝末节太多,咱就不在这儿多赘述,咱就说说我们现在说的北京话。
1
历史悠久的北京话
在许多人的固有印象中(这其中也包括受影视作品、文艺作品影响)北京话一定得有
“儿化音”
。
比如“玩儿”、“门洞儿”、“劲儿”等等等,好像不在词的末尾加上“儿化”就没有了那股味道。
除了“儿化”外,很多人都觉得北京人特别能
“侃”
,就算是给根稻草,北京人也能给侃成“金条”,当然要我说这些都是对北京话的误解。
北京话,实则是历史长河的冶炼和北方多民族交融后的产物,尤其是在后一点上,对北京话的形成、发展尤为重要。
自辽金至元清,北京一直处于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之下,自然而然的语言也会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
明代迁都后,随迁而来的江淮一带的官员、随从至百姓,无形中使得北方语言和中原语言大融和,呈现语言杂交,使之更为丰富也更富于新鲜的活力。这种活力进入清代后,使得北京话演变成更现代的北京话。
比如“嗷糟”(心烦或不净)、“水筲(shāo)”(水桶),就分别是元明两代的古语。还有北京人爱说的“您”这个词,是出自蒙古族,而“大夫”一词则来自女真族。
2
给劲儿又形象的北京老话
如果您没事儿细细琢磨一下北京话,您会发现北京话中所蕴含的咱老北京人民的智慧。
北京人说出来的话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幽默风趣,仿佛活了似的,既看得见又能摸得着,真是有趣得紧。
比如
“打价”
这个词,其实就是跟人讨价还价,但是一个“打”字立马将价码给拟人化。
比如说人办事稀松,许多地方都是说“不靠谱”、“不牢靠”等,北京话里一句
“不着调”
干脆利落,您想想连调门都找不到,您还指望他把事情干成吗?
又比如“盯着”,北京话里是
“贼着”
,“贼”要读平声,像贼一样目不转睛盯着您,那是什么劲头。
比如天刚黑,有的方言里说“将(jiāng)黑”而在北京话里则说
“擦黑”
。您瞧瞧,刚和黑擦个边儿,这个分寸劲儿可真足。
再比如白费事,北京人说
“瞎掰”
;说别扭,北京说
“窝心”
;说顺便,北京人说
“带手儿”
;说不爱回家,北京人说
“这人没脚后跟”
等等。
这些给劲儿又形象的老北京话在北京人看来再平常不过,但是却给其他地方的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3
四十个北京人会说不会写的字
在生活中,北京人也很喜欢用一些单字来表现自己话语中的情绪,而这些常出现在北京人口语中的字许多人也怀疑是否真能写得出来?
您还别说,这些您常说的还真能找到对应的字,用它们组成的词,在口语中更是常见。下面给您总结的这些字、词,读起来您肯定不会陌生。但是您会写几个呢?
以后如果有人再问您北京话里这些字怎么写,您也不用担心会露怯了~赶快学习起来吧!
参考资料:《说北京话》/ 肖复兴、老北京城、网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