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梳理与理解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更迭,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更新研究、分析成果,总结成功,吸取失败经验,有些制度沿用至今依旧造福着中国社会,例如当初的科举考试,现如今的高考。中国一步一步成长至今,经历的历朝历代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下为我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梳理与理解。

中国古代大致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原始社会末期,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由血缘相传代替才德推举的君主选取方式,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后随着早期国家的出现不断发展,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出现,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世袭制之所以能取代禅让制,是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也是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结果。世袭制在中国古代社会沿用了很多年,虽然在西周等朝代,出现谋权篡位,父子兄弟之间互相谋杀以夺得君主席位的血腥历史,但这也敲定了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的基调——君主专制主义。

作为奴隶社会代表的西周,带领中国走向封建社会

西周可以被单拎出来分析的,一个是分封制,一个是宗法制。

1. 分封制分封诸侯,诸侯听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王室的安全,在统治阶层内部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制度。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加强王室,但实则使得诸侯国的力量日益增强,王权衰弱,加速了西周的灭亡。对于分封制的出现,学者们都有不同的意见,无法准确定义其起源,但后续朝代的不同制度演变中都可以看得到它的影子,例如秦朝的郡县制,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2. 其次是宗法制,是以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利、维护贵族统治的制度,以嫡长子继承制度为中心,血缘纽带与政治相结合,把“国”和“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最终秦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中夹杂着文化的进步与探索,“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等学说云集,为后续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秦朝以法家思想为主要基调,是中央集权专制主义色彩最为浓厚的一个朝代,对内松对外紧。最具特色的残酷严苛的刑罚体系,使得官员百姓谈及色变,而秦朝的暴政也是其灭亡的最大原因,农民起义,正所谓“水可载舟,亦能覆舟”。除此之外,我来主要谈谈秦朝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

秦王嬴政建立中华文明第一个封建帝制帝国,而秦朝建立起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为维护前所未有幅员辽阔的王朝,秦王嬴政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都有所建树。首先,地方权力集中中央,开创中央集权制,这也是后续所有王朝都致力于达成的目的。吸取周王朝灭亡教训,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地方官员直接受中央管制;皇权与相权方面,设立“三公九卿”制,尽一切可能削弱相权,是中国后续王朝发展的方向,确立的皇帝制度,也就是以皇权专制为核心,皇帝在封建国家中享有神圣的地位和最高的权力;而后商鞅变法,统一文字、货币,在全国确认土地私有化,赋税完善,使得经济、文化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制定了严苛的秦律等等。

西汉在政治制度上使用了中外朝制,魏晋南北朝是三长制,隋唐是三省六部制,宋朝是二府三司制,元朝中书省制,到了明朝,废除宰相、设置内阁,君主专制在一步步加强,每个朝代针对皇权与相权问题都给出了不同方案,但是目的都是相同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中央集权制度在清朝达到了顶峰,标志则是设立军机处,弊端也逐渐体现,皇帝因为办事效率低,不得已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强度达到顶峰,意味着君主独裁专断现象明显,这一点在清朝后期王朝腐败,思想落后,闭关锁国政策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萌芽于战国,建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于明清,结束于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通志,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谈及隋唐、宋朝,以至于后续的明清,就不得不聊一聊文化对于中国这几个朝代的影响。在科举制出现之前,汉朝的察举制以一种自下而上的推荐方式选官,主要依据个人才能和品德,东汉主要依据个人声望;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和家世,都缺乏公平公正。科举制出现于隋朝,发展于唐朝宋朝,被废除于清朝。现在依旧课本中学习的、人们弹唱的唐诗宋词,体现了唐宋时期科举制带来的文化盛会,选拔出的官员才华横溢饱读诗书,对朝廷有利,对百姓有利可,因而唐宋文化活动、百姓生活安乐,例如勾栏瓦舍,也有利于一代王朝的统一。至于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的文字狱,以及秦朝的“焚书坑儒”,对于文化片面地摄取,使得人们思想单一苛刻,国家缺乏生机,不能够培养对国家有力的人才,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局面。清朝的闭关锁国很充分地体现出“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清政府腐朽落后的统治,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思想的封闭、单一性。科举制后续恢复,沿用至今,高考成为全中国选拔高等教育人才的标准之一,为中国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篇文章仅仅是代表我个人意见色彩地梳理了部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选择的部分为本人较为感兴趣的,如有歧义欢迎讨论。

编辑于 2022-06-17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