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少年时期在杭州度过,后来又有机会从事风景名胜事业,不但较熟悉雷峰塔,而且对它一直很关注,接触过一些雷峰塔的史料,作过一些笔录。在一九九一年,还参与重建雷峰塔的研讨会,并同与会者一起考察过雷峰塔遗址及其周围的胜迹遗址。新近海外报刊载,雷峰塔塔基迷宫发掘一事,我身在纽西兰,未能恭逢其盛,十分遗憾,今凭记忆所及和零星笔记撰写此文,以示对雷峰塔重建的期盼。
杭州西湖三面环山,一面临城。早在吴越国建都杭州时,在北边宝石山上建有保俶 塔,瘦削、实心、尖形,亭亭玉立。在南边雷峰之上建有雷峰塔,原为楼塔形,有围栏,较矮胖;被焚之后,赤色,顶上长满杂树。人们因说,保俶 似美人,雷峰似老衲。在宋时,西湖南线比北线热闹,因雷峰塔所在的夕照山一带,景点丰富,原有韩侂胄故宅、白云庵、珍珠园等,后来又有丁松生故宅,清末更建有刘庄、汪庄等豪华优雅别业。但自雷峰塔倒坍以后,刘庄等别业又辟为个人休憩处,南屏山被封锁半个世纪。北线方面后来又有了直达灵隐、岳庙、玉泉等景区的公路,南线就渐趋冷落了。
雷峰塔倒坍于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五日,至今已七十多年了。在这七十多年的岁月里,要求重建雷峰塔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止过。只要在国事稍趋稳定时,即有人建议重建,社会各界及海外人士也一直关心雷峰塔。园林名家陈从周先生强调说,“雷峰塔圮后,南山之景全虚”。
雷峰塔始建于公元九七五年,时为北宋开宝八年,即是在吴越国并入大宋版图灭国的前三年。这座塔最初的称谓为“西关砖塔”(倒坍后从塔砖刻字所见)。当时的西关是吴越国都城西城门所在,又叫涵水西关,大致位置就是在现在净慈寺一带。明郎瑛《七修类稿》载“吴越西关在雷峰塔下”。根据塔内刻石记载,这座西关砖塔是吴越王钱镠为他的宠妃黄氏得子祈保平安而建。故原名黄妃塔(也称王妃塔、皇妃塔)。此塔建在西湖南岸夕照山次高峰雷峰之上,民间称为雷峰塔,久而久之,黄妃塔的原名反而不被人所知了。
夕照山的雷峰,原名东峰(又称中峰、回峰,高三十七米,西峰高四十二米)。据《淳祐临安志》记载,因有郡人雷姓者在峰上建庵居住,人们就称之为雷峰。至于夕照山一名也早见于北宋诗人林逋《中峰》诗:“中峰一径分,盘折上幽云。夕照全村见,秋涛隔岭闻。”“秋涛”隔岭能闻,可见宋时钱江离夕照山不远。夕照山古多枫叶,在当时已很有名,后来“雷峰夕照”成为西湖十景中很独特的一景,是有其渊源的。
雷峰塔原拟建十三层,但此时吴越国的财力已经不济了,因减建为七层,八角。现存上海博物馆南宋画家李嵩所绘《西湖图》,绘有雷峰塔全貌。初建时的雷峰塔,规模宏丽,金碧辉煌,为砖身木檐楼阁式规范,外层环以回廊,内有楼梯可登,塔中还供奉十六尊金铜罗汉像。形制与现钱塘江边的六和塔极为相似。
到了宋徽宗政和、宣和年间,雷峰塔曾遭雷击,毁坏了顶部。到高宗偏安临安(杭州)后,才开始修复,拆去雷击破败的顶部,塔层以奇数计,故保留了五层结顶。到元代末年,砖塔周围的木构回廊又被火焚毁,留下了砖塔心。张岱在《西湖梦寻》中记述此塔“元末失火,仅存塔心”。明代此塔又一次遭到火灾,那是嘉靖年间,倭寇入侵杭州,怀疑塔中藏有伏兵,纵火焚之。这件事在《湖墅什记》中有记载。因元时烧去的回廊等木构尚留有木桩等构件,这时所有木材残件全部烧尽,变得千疮百孔了。到了清初时,有一位远方僧人,云游到杭州,他珍视这座残塔,化缘为残塔造了一座“木衣”。 “木衣”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与人为的破坏,也就腐朽摧败了,没有留下任何图像。从此,这残塔在夕照山之中孤立着,成为一个残缺的悲壮之美,成为柔和的西湖山水中一处最为独特的景点。《西湖志》描述此塔“塔呈赤色,砖石裸露,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日光西照,亭台金碧与山水倒映,如金镜初开,火珠将坠,虽赤城、栖霞不为过也”。到清康熙帝南巡时,御书西湖十景,为之勒石建亭。万岁爷不喜欢没落的“夕”字,而改为“雷峰西照”。这十所碑亭历经战乱,尤其在“文革”中遭彻底捣毁无存。“雷峰夕照”一景,因为塔已无存,景点也无从恢复。
清末的雷峰塔已经渐趋倾颓,这固然是因为年久失修,但更多原因是人为的盗取塔砖所致。雷峰塔初建时,塔砖分实心和少量有孔藏经砖二种,俞平伯先生亲见之。有经砖内藏《宝箧印经》全文印刷品,这是我国发现最早之宋初木刻印刷品,非常珍贵,且经上具钱镠名,年代确凿,其价值不在敦煌唐人写经之下。据陈从周先生说,四十年代上海南京路一处橱窗里,出售一张完整塔经,标价为两千银元,可想而知。宝塔破败后,塔砖裸露,藏经被发现,偷砖者众多,有以文物价值来偷盗的;又有杭、嘉、湖蚕农传说在蚕室内放一块塔砖可确保蚕花平安;又有人言置一砖一室平安等等。当时杭城主事曾筑围墙保护,但不久墙坍,主管者也并不重视,于是挖砖一如往昔。终于在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五日下午一时四十分许,雷峰塔突然倒坍。灰尘蔽日,鸦雀满天。据俞平伯先生说,当时夫人许宝驯正在湖对岸俞楼凭栏远眺,亲见雷峰塔倒坍,虽隔有几十里湖面,还能听到轰然有声,然后黑烟升起,半边天色黯了!俞先生、许夫人是陈朗五十年代在北京时的曲社朋友,故听来特别在心。塔倒之时,杭城人前去观看,拾取塔砖。我想这些人中能有几个人真懂得其文物价值而珍藏之?!更有一个“凑巧”,九月二十五日下午,当时的军阀孙传芳正好巡视罢杭州,在城站登上火车离开之时,雷峰塔突然倒坍。这又成了杭人口中的“故实”。
五十年代以后,西湖南岸夕照山、南屏山、净慈寺一带辟为兵营,尤其是夕照山北麓,原刘庄、汪庄已开辟为中央首长休闲处,于是雷峰塔遗址一带,半个世纪以来围以铁丝网,卫兵严为把守,不准通行,已成为绝密之禁地。西湖南线的冷落,这也是原因之一。
但是作为西湖主要景点,修复雷峰塔的愿望和呼声从未熄灭。梁思成先生在三十年代,即绘有雷峰塔复原图。后来杨廷保教授亦两次提议修复。故宫博物院单士元先生、刘开渠先生都曾建议重修,尤其“文革”过后,陈从周、余森文、吴寅等均曾建议重修。吴寅还算出雷峰塔塔基高度之比例为一比二点一七。他建议若在原址修复重建,必须当心地下迷宫,须小心挖掘。浙江省政协也以提案形式,提出修复雷峰塔。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杭州市园文局召开了“重建雷峰塔研讨会”,我以《风景名胜》杂志编辑名义,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在栖霞岭华北饭店召开,邀请专家中,有老一辈的王士伦、吴廷伟等,实力派的建筑、园林家如施奠东、胡理琛等,我友规划师熊世尧亦从四川赶来与会。在这次会中,我们聆听各种精辟意见,能达到畅所欲言。还得到特准,允许考察关闭了半个世纪以上的雷峰塔遗址及其附近一带。事后我曾撰写《雷峰塔重建有日》一文,发表在一九九二年元月二十六日的《文汇报》上。
这个会议中的雷峰塔重建设计方案,是由老园林建筑家宋云鹤承担的。宋先生花了两年时间,奔走于全国各地,寻找一个能代表五代时期的塔的形象。他的方案以河北应县木塔为基础,以杭州闸口白塔、灵隐寺双塔,以及泉州开元寺塔等等为参考而完成。除此还对塔基所在夕照山一带作了总体规划。他认为保俶、雷峰二塔是西湖门户,缺一不可,而且西湖十景缺其一,使“西湖天下景”有了残缺。他还算出原雷峰塔的高度为五十六点七米。他为了保留原址,准备将新塔建在西峰上。并拟恢复近处的白云庵月下老人祠及乾隆帝垂钓处漪园胜迹,再取刘禹锡“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诗意,在夕照山一带种植红枫、乌柏、银杏等有色叶树,以渲染“雷峰夕照”的气氛。
综合而言,一般不赞成重建时采用水泥结构,认为做不好斗拱。又一致认为应接近古貌,反对承担小卖部、厕所等多功能设施。建议重建要比原塔略高,因为目前杭州已高楼林立,而黄妃塔原先就设计建十三层之高。但有人则认为不宜高,因为“雷峰如老衲”,既是老衲,不可高也不可富丽。对于选址,觉得最好是原址,否则就不是雷峰塔了,何况西峰与净寺、万工山都在一个中轴线,缺乏美感。如要保留原址,则新塔可采取架空地基法,下层塔基亦可辟作参观云云。有专家认为雷峰塔遗址封闭半个世纪以上,残基尚有数米之高,地下可能有迷宫,应该发掘、整理。
我在会上也发表了意见。我认为新塔应该建在原址,偏东南向而保存原址,今后原址开发亦可作为一景。觉得西峰在中轴线,何况又是夕照山最高点,这与美学、风水学均不符合。杭州考古所高念华曾建议将塔基所有残砖砌入新建塔内,我也建议第一层仍采用少量空心砖,广泛征求当代凡六十岁以上的书法家、学者书写佛经藏于砖内,以提高该塔的人文价值。本来我还建议在塔内壁上描绘《白蛇传》故事,但现在一想并不妥当。许仙、白娘子的故事虽在宋元时起,由民间艺人陆续创作而成,后由冯梦龙收入《警世通言》中。这一篇话本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并以后的《雷峰塔传奇》(昆曲)及各地方戏的传播,使雷峰塔名扬海内,妇孺皆知,但这毕竟与建于五代的黄妃塔毫无关系!
一九九一年的考察雷峰塔遗址期间,陈朗虽未亲身参与,但对此也颇感兴趣,他写有二首即事诗,现录于篇末,以祭塔魂。
雷峰塔将重建其规划包括原夕照山下月下老人祠并弘历垂钓处漪园二首
一九九一年
湖山未碍有情痴。长忆年年月老祠。
注定良缘休错过,都成眷属总相思。(注)
灰飞岂是昆池劫,影好重为明圣姿。
几绺红丝天下系,晚钟敲在夕阳时。
(注)原月下老人祠悬有俞樾所书集《西厢》和《琵琶》句联语:“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为眷属;是前身注定事莫错过良缘。”
霸图事往但浮图。莫问射潮神有无。
岂为消磨闲岁月,遂教装点费功夫。
宋高只配称中隐,弘历何堪作钓徒。
一任御碑荒草卧,难忘秘密是经书。(注)
(注)雷峰塔倒坍后,发现塔心部分砖孔藏有宋开宝八年刻印《一切如来心秘密 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规划讨论中,识者谓,重建时,制砖亦应留孔,可广征国内善书者写经藏之,以增加文化内涵云。又前数年南屏山开禁,予曾一游,见有弘历诗碑一块,仆卧乱草中。
摘自《文澜》第三期
相关专题文章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2019-10-29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
2017-05-24
风物:陆游与杭帮菜
2015-03-03
风物:红梅阁下说平章
201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