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頂烏龍是什麼茶?烏龍茶的分類與等級

撰文/ 荼公子 – Han-Yi 韓奕 、林政賢

更新時間:2025/05/16

引用請註明出處,請維護、尊重著作權,未經允許使用,女娼男盜,領不到薪水。如需引用本文章圖文,須經過作者同意並註明出處,我們不歡迎無知會的引用與內容擷取,祝你都喝到『浸水紅』的凍頂烏龍。

凍頂烏龍茶特色

茶湯水色會成金黃色,香氣清香撲鼻,茶湯入口豐富活性有生津,落喉韻味強經得起高溫、長時間浸泡是凍頂茶的特色。

從產區地名轉變為商品名稱。 凍頂在哪裡,原本產自台灣南投縣,鹿谷鄉「彰雅村」凍頂巷,是代表性的台灣茶。海拔平均在800公尺,後來加上永隆村、鳳凰村、凍頂台地等區域,栽種面積曾經高達2,000公頃,後來如廣興、初鄉、和雅等地對外也稱凍頂茶,因為出名且熱銷,只要是凍頂型的 其他區域烏龍茶 ,也都用凍頂烏龍茶作為商品名販售。

  • 類型:中重發酵、重焙火的茶
  • 外型:墨綠顯黃、半球型、緊結
  • 湯色:金黃、橙紅、明亮
  • 香氣:花香、果香、焙火香
  • 滋味:醇厚、濃郁帶油脂感
  • 喉韻:回甘即喉涼感、後韻長
  • 口訣:叮甘、涼喉、油膏味
  • 葉底:綠葉鑲紅邊 (經典正確版本)
  • 英譯:Tongding /Dong ding Oolong
  • 傳統式凍頂烏龍茶 小壺沖泡的湯色

    不是凍頂的凍頂烏龍茶。 自1980年代以前,會採收成熟度較高的對口芽、開面葉,製作綠葉鑲紅邊中高發酵度約30~40%的傳統方法,香氣內斂沉穩熟果香,入口醇厚濃郁,這類做法後來以紅水烏龍作為代稱,由茶藝界前輩季野老師提出,對比於1980年代後清香型高山茶崛起作世代上的區隔。

    當代凍頂烏龍茶,與傳統式紅水烏龍茶湯色對比示意。

    現在市場中主流是採摘嫩芽比例較高,相對較低程度發酵,且青草味、蔬菜、蛋白香氣較明顯,別稱『綠水』的茶,重於入口回甘甜美,而非花果香氣濃郁取勝的茶原料作為商業流通品,這些商品也著重於外型美觀,甚至也有出現以更 高海拔如杉林溪、合歡山、梨山產地 的茶葉作為原料,加以烘焙當作凍頂茶販售的商品出現,品質也顯優異,但已與過往凍頂烏龍茶不盡相同。

    荼公子委託合歡山獨立生產者,採取高品質原料,製作出高山茶氣息、回甘度,兼具烘焙香工藝的烏龍茶。

    凍頂烏龍茶屬於部分發酵的青茶類,是 六大茶系 中,製作中介於綠茶與 紅茶 之間,官方認定15%~30%氧化發酵程度,最為精髓的是本來流行條型狀的包種茶,變成半球型包種茶,在這裡強調了揉捻『團揉』步驟,是成為凍頂烏龍的獨特技藝。

    荼公子在鹿谷製茶比賽中有見到前輩示範過去的傳統做法,因為沒有機械輔助,會使用一根長鐵棒,以布包剛炒好的茶,布巾四角收攏,順時針旋轉成球,再以布纏繞鐵棒子,將殺菁後的茶葉揉成緊實的茶球狀,加壓過程跟沾上茶汁的團揉布,把條索緊結的茶葉捲曲成蝦球狀才算完成。如今,那根鐵棒子跟沾上茶汁的團揉布,還供奉在家中當收藏呢。

    揉捻後需要先使用布巾,將茶葉包成圓球狀,前輩說越緊越好,再以手工或布球揉捻機來回搓壓,還要時常把茶葉攤開打散用以散熱,這方式被稱為「熱團揉」,而團揉後的茶葉會更加緊結成為半球狀。

    凍頂烏龍的故事

    茶樹於林姓、蘇姓先祖,於西元1796~1855期間,約清朝乾隆至咸豐年間從福建地區,將武夷、建陽、建甌等地茶苗,引入種植 烏龍種 、武夷品種在台灣。主要經典傳說故事,是鹿谷鄉人林鳳池到福建應考,高中舉人,返鄉時帶回36株茶苗(相傳是軟枝烏龍),其中12株由林三顯種植於鹿谷鄉麒麟潭邊的山麓上,成為凍頂的開端。其林家後代多在鹿谷地區經營茶廠,荼公子的茶業改良場同學也是林家子弟,就在鹿谷開設民宿 松原山莊 林吉園以茶會友館

    *雖然林氏故事比較出名,但事實上蘇家開始於凍頂開墾比較符合實際情況。

    取自台灣的茶葉,林木連,2003,142頁。

    記載於《窮究台灣茶》一書中有一段,說凍頂由來很有趣,客語中「崠頂 dung dang」是指山頂,說是走在濕滑山路前往採茶路上,先民早期無鞋可穿,寒冬必須「凍著腳尖」的狀態爬向山頂,是不是民間傳說故事應該也不可考。

    大部分的品種,是軟枝烏龍、青心烏龍、武夷色種、 四季春

    除了 青心烏龍 ,也有後進的 金萱 翠玉 品種引入鹿谷凍頂地區。不過根據《烏龍茶的世界》作者陳煥堂老師在內湖社區大學口述內容,當地茶園種植已久,實際操作上是若缺樹苗、茶樹更新時,生產者可能在同片田林中,所補入的茶苗,可能不一定是同種的茶樹,外加天然生態可能會有性繁殖,凍頂巷一帶以繁衍後的 蒔茶 混種比例偏高。

    自1981年,農林廳認為茶業改良場在鹿谷試種的茶有推廣價值,由吳振鐸前場長將當時推動新茶樹的金萱、翠玉,引入在竹山、鹿谷凍頂週邊的山坡地試種。

    凍頂烏龍茶製程:採茶菁→日光萎凋→室內萎凋及攪拌→炒菁→揉捻→初乾→熱團揉→再乾,最後進展到烘焙環節做精製加工。

    根據《茶科學.臺灣茶》葉士敏、《烏龍茶的世界》陳煥堂的考據,是有段1950年代,大稻埕福記茶行王泰友、王德,至鹿谷、名間、凍頂山一帶仿安溪鐵觀音布揉法,教導當地生產者以打布球方式製茶,才演變出後來的凍頂烏龍茶,當時「北包種、南凍頂」的說法開始廣為流傳。

    荼公子前往田野調查,林氏後人的茶園樣貌(金萱)

    縣政府2015年官方發表的 《南投報導》中記載 了鹿谷鄉的產地情況。

    傳統製法發酵足,茶葉底會顯綠葉鑲上紅邊,沖泡後的茶湯澄清明澈,帶有桂花的香氣,當地茶農口所說的青蒂、綠腹、紅鑲邊,是最為經典的凍頂烏龍茶特色。以上述基礎的發展,在921大地震後當地出現了新商品,是充滿荔枝果香與蜜香韻味的凍頂貴妃茶,成為另一段佳話。

    綠葉鑲紅邊概念示意,引用自 蘇彥碩 2022.4.18 (林馥泉寫的包種茶及烏龍茶製造學)

    鹿谷店家推薦-林吉園

    到鹿谷也不能錯過的 林吉園以茶會友館 顯目又好找,在凍頂茶葉生產合作社附近,是間有前庭院又木質感的茶空間。過去幾度碰到欣怡姐都是在展場,上回南港茶展還特地跟荼公子買了 《奶茶風味學》 沒合影留念,特意在不打擾的平日時光去拜訪,畢竟這裡週末都塞滿滿客人,就算你是老饕喝茶的消費者,喝上林吉常大哥烘焙的手路,從輕火到中重烘焙都有鑽研,記憶點之強得也會很難忘記。
    每次都會有學生拿著林吉園得茶跑來泡茶班的課,跟荼公子分享,說認為這家很好喝,果不其然我今年已經收到第三包,來自同學贈予的精品茶,翻開貼紙又是「林吉園」斗大的品牌,可見這家默默地市占率有多高了。
    荼公子認為烘焙跟茶的口感、香氣,是很主觀的認定,每個人喜歡的不一樣,不過能夠不約而同的讓愛泡茶的人趁手的好茶可不容易,畢竟喝得能讓客人上癮忘不掉,取決師傅經驗對於品管的追求。若你還在找一家烘焙茶穩定的店,你不妨試試林吉園的烘焙烏龍、烘焙金萱,能燒點荷包的可以買到比賽級的六分頭,泡泡不讓人失望。

    鹿谷店推薦-松原山莊

    遠跑南投的 松原山莊 ,找位結識多年度朋友,荼公子這回特地送來出版的 《奶茶風味學》 ,交付到他手上還不免庸俗地寫上賺大錢的祝福,林同學家是有無數獎的得主,接棒這家子的茶事業。這裡擁有台灣指標性的凍頂烏龍茶,並且經營有機茶的林同學,甚至快成為當地重要茶包生產線的提供者,為了提升品質穩定度,不惜燒下近千萬成本,提高升級廠房跟設備,不僅能達到特製分裝、抽真空、打氮氣、印製私版OEM的高強度分裝作業,不少大牌子都讓他出品好茶,把優良的台灣烏龍茶包裝成日常生活中的 立體茶包 ,鋪貨全世界。
    松原山莊是在南投的鹿谷,接近鹿谷鄉農會茶葉文化館,是往溪頭的必經之地,假日期間都滿滿遊客,開著特斯拉聚集在此,是車友往杉林溪一帶必停之處。
    林同學泡了家裡招牌款給我喝,使我眼神閃亮,原來 林三十六 的凍頂烏龍茶可以有這麼好的著蜒蜜香,特殊又罕見,實屬極品中的佳釀,湯色如鵝黃秀麗,清澈見底的活潑開朗,泡著泡著意境已經達到千層,如蜜絲的糖花在舌尖綑綁成棉花糖,抿嘴能融化成微笑的樣子。

    中式沖泡 工夫茶 ,除了準備 中式泡茶器具 ,建議沖泡的「投茶量」是均勻鋪底茶壺,以一般小壺沖泡,建議準備8g~10g凍頂烏龍茶葉,瀹茶法是選擇快沖快泡模式,每輪不超過20秒為限,可淋壺的方法多次回沖,依照挑選的茶葉品質反覆沖泡直到無味,符合茶水比例條件的總產量,即為適當且不浪費的茶葉消耗,可以參考 烏龍茶沖泡小秘訣

    茶湯沖泡參考,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

    若使用烹煮方法,看到的凍頂烏龍茶湯色。

    用於冰鎮後的凍頂烏龍茶湯色美豔動人

    凍頂烏龍比賽茶標準

    我們參考鹿谷農會比賽茶需知,使每一比賽茶樣皆在相同條件下接受客觀的審查,故須「定量、定器、定溫、定時」。

  • 定量:茶葉三公克
  • 定器:審茶杯容量 150ml ( 白瓷鑑定杯 )
  • 定溫:沸開水攝氏100度
  • 定時:浸泡六分鍾
  • 舊版評鑑基準

    一、取樣編密碼:放一張4碼的號碼紙

    二、秤茶取量:抽取茶葉代表茶樣200公克

    三、比賽茶沖泡:沸騰之開水約145~150cc

    四、比賽茶開湯:加蓋靜置六分鐘後至評鑑碗品評

    五、審茶樣外觀:外觀通常分為形狀及色澤,形狀是半球型,條索捲曲緊結整齊,茶身圓,不扁者為上品

    六、觀茶水色:橙黃色明亮有光澤,杯底沈澱物少為上品

    七、聞茶香氣

    八、評茶滋味

    九、觀茶葉底

    十、評定等級

    為外形包含形狀與色澤、茶水色、茶湯香氣、口感滋味及葉底等各項審查標準因茶類不同而異,以百分率評分之。

    目前凍頂茶記分標準為外觀,含葉底20%,水色10%,香氣30%,滋味40%作為評分標的。

    縣政府2015年官方發表的 《南投報導》中記載 了鹿谷比賽的規範

    凍頂茶比賽分級售價

    鹿谷鄉農會比賽茶行情參考表。如需引用本文章圖文,須經過作者同意並註明出處,我們不歡迎無知會的引用與內容擷取,祝你都喝到『浸水紅』的凍頂烏龍。

    雖然地方有透過 產地認證標章 ,來確保生產者權益跟協助消費者把關,近年把此系列強化,開始轉由臺灣茶分類分級系統TAGs,配合產銷履歷驗證來溯源,導入科 技農業技術 ,透過香氣物質當作茶的DNA分子鑑定,是否產自台灣。

    每年度「凍頂優良茶比賽與展售會」自1976年開始由吳振鐸前場長推動

    因為鹿谷地區單位多,大大小小比賽都有,所以比賽有多種包裝,主要是鹿谷農會、凍頂合作社、永隆社區發展協會、茶商業同業公會的比賽,其中還因品種分成烏龍組、新品種組,多半是金萱種,做出差異化競爭評比。

    引用自芯茶濃,鹿谷鄉農會比賽茶的比賽得獎茶

    引用自芯茶濃,鹿谷鄉合作社比賽茶的比賽得獎茶

    比較容易看到的同業公會比賽包裝

    之前荼公子也有跑去朋友茶會喝比賽的「茶一條龍」一條龍在茶產業行話的意思,是比賽「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會選同年度,買一系列來喝評比,參考學習評審委員的角度,理解比賽茶制度。

    上圖是喝老茶的2014年永隆凍頂烏龍,這就是社區展售會的比賽茶,透過判斷茶葉品質、採摘、發酵度、烘焙技術等面向,是很值得參考的自我訓練方式。

    大部分凍頂烏龍茶,已經不見得來自於南投鹿谷地區,可以產自於各地的茶葉,不只有台灣高海拔產區、中低海拔各地茶園,甚至境外茶產區,都有至做出凍頂茶、凍頂烏龍茶商品的案例,如果真心要尋找當地生產者商品,可以追尋產地標章作為輔助性的參考標準。

    坊間凍頂烏龍茶字樣的公版商業包裝參考。

    不少罐裝茶也使用凍頂烏龍茶,作為招牌台灣茶的商品,最為出名的如德記洋行出品的開喜凍頂烏龍茶。

    凍頂烏龍怎麼泡?

    大家用紫砂壺沖凍頂烏龍茶時,是「淋壺派」還是「不淋壺派」?

    茶水比例:使用 5g 對應200c.c. 高溫100度 多次沖泡

    |完整版介紹與影片|

    凍頂烏龍茶泡法|怎麼泡才能萃出前中後段精華|Tongding Oolong Tea

    延伸閱讀專區

  • 原來專家也會用?辦公室的懶人泡茶法
  • 便利商店『烏龍茶』推薦排行榜
  • 親訪四大烏龍茶.四大區域烏龍茶
  • 烏龍茶沖泡小秘訣
  • 烘焙的藝術!茶葉、咖啡都有「烘焙」
  • 邀約課程、茶葉購買

    凍頂與烘焙茶,課程訓練班 1對1、1對2招生

    適合對象,藝術家、咖啡師、公務人員、學生

  • 00:00 -00:30 茶品種概論
  • 00:30 -00:45 製作工藝區分
  • 00:45 -01:00 香氣風味體驗
  • 01:00 -01:30 沖泡技巧與示範
  • 01:30 -02:00 學員實作與Q&A
  • 你是否也喜歡品茶?你是否想了解台灣最經典的十大名茶?那麼這場課程就是為你量身打造的!

    我們將帶領您探索三峽碧螺春、文山包種茶、木柵鐵觀音、東方美人茶、鹿野紅烏龍、蜜香紅茶、日月潭紅茶、松柏長青茶、高山烏龍茶、凍頂烏龍茶,這十款台灣最知名的名茶,了解它們的歷史、特色,並且親自品嚐它們的獨特風味。

    不管您是茶藝的熱愛者,還是對茶文化感興趣的初學者,這場課程都能滿足您的需求。還等什麼?快來報名參加「品味台灣的經典:十大名茶課程」,一起體驗台灣獨特的茶文化!

    由荼公子講師引領,提供四大要領學習,從茶認識台灣,會配合評鑑杯與威士忌高杯品飲上數十種茶款,會有熱、冰兩種風味體驗。蒐羅台灣北、中、南、東,從平原到高山,從湖泊到海岸線,環島台灣一圈的著名茶款,課程中至少品味10款經典地方生產者的心血結晶,有的傳承三代甲子,有的返鄉青農,自信之作的台灣好茶。會分成熱茶、冰茶體驗風味差異。
    NT$ 300 NT$ 2,000

    你的購物車

    RSS 荼公子 PODCAST 馬上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