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卷福新剧《梅尔罗斯》?

詹妮弗·杰森·李、雨果·维文加盟Showtime迷你剧《浮生若梦》(Patrick Melrose,暂译),将与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上演对手戏。剧集共…
关注者
1,292
被浏览
887,661

175 个回答

今年最不容错过的英剧来了,

——《梅尔罗斯》

此剧不但是5集限定剧, 阵容更是顶级大片配置,

男一号是 腐国头号性感男演员——卷福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他本次在影片中的 表演堪称职业生涯巅峰,

除此之外,本片还有雨果·维文加盟(代表作《指环王》、《黑客帝国》、《V字仇杀队》),

导演爱德华·贝尔格,代表作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提名片《杰克》。

该剧故事改编自英国作家爱德华·圣·奥宾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帕特里克·梅尔罗斯》五部曲,一部拍一集。

超级卡司,拍出来的片子的确一流,目前仅播出第一集,

讲述的是生于上流社会的男主角帕特里克·梅尔罗斯在幼时经常遭到父亲大卫·梅尔罗斯的虐待,而母亲却无力保护他,

童年阴影造就了成年后的帕特里克·梅尔罗斯酗酒吸毒、精神分裂、极度阴郁、癫狂荒淫等自我毁灭型人格。

影片无论从表演、台词、镜头、配乐各方面都无可挑剔,

但还是要给大家提个醒,本片绝不适于所有观众, 大多数人无法看本片超过30分钟。

因为影片风格极具文学气息,

尤其在表现男主角矛盾又分裂的性格时, 采用了大段的、激烈的、独角戏式的自言自语、吸毒酗酒、幻觉臆想、记忆闪回、自杀倾向等画面,

让观众切切实实的感受到「浮生如梦」的体验 ,虚实之间,观众也有几分恍惚。

故事情节上也完全以男主角为中心展开,简短几段与他人的对手戏,实际都是从侧面描述男主的复杂性格,

可以说第一集完全就是本尼一人的独角戏,

对于追求故事节奏、情节冲突、悬疑反转剧情的观众而言,很难接受这样的影片。

但对于本尼的超级影迷而言,则过足了瘾,

本尼完全贴合男主角梅尔罗斯癫狂不羁内心阴郁的废柴贵公子形象, 全程癫狂、迷醉、歇斯底里、人格分裂,充分满足了本尼爆棚的表演欲,

一般来说,大主角影片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主角光芒太大,而掩盖了影片整体效果,但《梅尔罗斯》则不然,

男主角梅尔罗斯性格复杂,

他一边极度依赖毒品,一边又想戒毒重新开始;

一边荒淫无度,一边又情有独钟;

一边玩世不恭,一边又有自杀倾向,

这样的癫狂矛盾的角色,本很难获得观众理解,表现手法稍有不慎, 就容易给人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观感。

但导演的掌控能力非常出色,将大段的独角戏与梅尔罗斯悲惨童年记忆穿插,梅尔罗斯内心不同声音之间的斗争,配角表现出来貌似客气有礼实则冷漠鄙视的情节,

得以让梅尔罗斯癫狂形象立住。

当然, 最精彩的还是本尼的演绎

尤其吸毒部分的表演,感染到观众都一阵眩晕感, 表演堪称一绝。

本片讲述的是一段非常阴郁压抑的故事,这恰是英剧最擅长的类型,

然而,导演却有意采用浓郁明亮的色调、跳跃的故事节奏以及男主反讽怪异的行为,以减轻故事的绝望与悲惨气氛,出彩的台词设计甚至能制造出一些喜剧效果。

这种拍摄方式非常巧妙, 减少过度煽情的套路后,让该剧看起来非常清爽,不至于让观众太难熬。

该剧主创人员曾透露,这部5集限定剧,每一集都有自己的风格,每集都像一部部迷你电影。

说得的确没错,独树一帜的风格和精良制作,绝对本片成为今年最亮眼的英剧。

更新!《梅尔罗斯》E3-E5:我们能做得更好


对我来说, 《梅尔罗斯》 这部剧很难反复去咀嚼,因为观感实在有些糟心,而真当看下去时,又会不自觉地陷入进去……在写完上一篇文“ 《梅尔罗斯》E1-E2:折磨你一辈子的,才叫阴影 ”后,我得下很大决心才能把这篇写出来。

虽未看过原著,可 在目睹了《Bad News》的癫狂、窥伺了《Never Mind》的病根、燃起了《Some Hope》的火苗、忍受了《Mother's Milk》的荼毒、经历了《At Last》的起伏后,我觉得该剧最后充满着希望:帕特里克身上依然携带者梅尔罗斯家族的“癌细胞”,但他正竭尽全力不再把这些扩散、遗传给爱人和孩子。



一点希望



1990 年11月,伦敦。
“老相识”布丽奇特为丈夫桑尼举办了一场生日宴会,在她精心策划下,这场玛格丽特公主出席的宴会变成了一次贵族名流荟萃的盛会。
对此,帕特里克内心是拒绝的。

每一寸地方都散发着熟悉的气息,每个人的谈吐腔调都令他想起父亲的味道 ,更别说还有尼古拉斯这位毒舌长辈在身边聒噪了……

可在令人窒息的宴会餐桌上,帕特里克却意外收获了不同体验——布丽奇特的表妹玛丽,这个本该是来“看住”自己的姑娘,居然能和他聊到一块儿去。

“不可能不失望,救赎啥的一触即散……” 这种在名流间“非礼勿听”的丧气话,玛丽却饶有兴趣地听了进去……也许这次宴会没那么糟。

小女孩贝琳达的突然出现,触动了帕特里克的某根神经。

贝琳达显然有着和自己童年时类似的困惑和忧虑,但这些症状在她身上还很“轻”,因为她的眼里神采奕奕,期盼着能见公主一面。
尽管随后的结果不太理想,可对于帕特里克来说,收获已足够多了。

茱莉亚带来了宴会上少有的香艳时刻,可真当帕特里克开始与她共赴云雨时,尝到的尽是苦味……

进门前,她就在讽刺布丽奇特趋炎附势,进门后,她又直言不讳和约翰尼有男女关系…… 今天,或者说帕特里克这一辈子以来的烦心事够多了,他不想再添一笔。
他更看重好朋友约翰尼对他的意义,能让帕特里克直诉衷肠的好友实在屈指可数。

这一天的经历让帕特里克觉得他可以做出改变,斟酌之下,他把真相告诉了约翰尼。
最有趣的还是那只 壁虎
第三集中,壁虎又几次三番地出现在了帕特里克的幻觉中……

直到此时,他才说出了壁虎之于他的含义。
“如果我能进入那只壁虎体内,也许我就能熬过去……” 壁虎是帕特里克从小到大挥之不去的逃跑计划,更是他不断躲避记忆、逃避现实的象征。

经过这场对话,那只壁虎再也没有出现在帕特里克的视线中。

对帕特里克来说,“好消息”远不止这些。
被丈夫桑尼想抱儿子、实际出轨整得七窍生烟的布丽奇特痛定思痛,终于决心洗心革面, 撕掉虚伪造作的面具,带着母亲和女儿离开了这片富丽堂皇又假仁假义的是非之地。

帕特里克或许不清楚究竟发生了啥事,可熟悉这一切的他,不会不明白自己见证了什么。
传统的贵族阶级还在敝帚自珍,但日薄西山的命运已经无可阻挡了…… 一个时代即将结束

这是帕特里克想要见到并经历的历史时刻。

和约翰尼告别后,帕特里克意外发现之前派对上的演奏者很眼熟,带着不确定的语气问道:奇力·威利?
他没认错人,对方也记得自己。两个曾在纽约一起鬼混过的瘾君子,现在看上去都过得不错。

“我们没有稀里糊涂地死去,堪称一场奇迹。” 奇力微笑着告别了帕特里克,他还有半句话没出口,可帕特里克听明白了: “这样的奇迹,我们应该珍惜。”

约翰尼建议自己“翻篇”的办法,是找个姑娘恋爱结婚,组建家庭,再生两孩子共享天伦……择日不如撞日,在今夜如此美丽的月色下,酒逢知己的玛丽怎么看怎么顺眼。

第三集《Some Hope》是我个人看得最喜欢、最兴奋的一集, 它的前半段依然无比压抑,而后却借着帕特里克的心态慢慢释放了开来 (像是测血压- -), 看完后如同置之死地而后生了一样,里面所包含的自我救赎与改头换面的精神力量,真令人感到了“希望”的可贵。



母亲的馈赠



2003年8月,法国拉科斯特。
还是那幢埋藏痛苦记忆的老房子,不同的是帕特里克已经成家立业,有了罗伯特和托马斯两个儿子,相同的是风烛残年的母亲埃莉诺依然令自己抓狂,家里照样有一群不速之客。

帕特里克身上有父亲大卫的影子,有一颗怀有无名残暴的心——但他在努力封印它 ,罩住再放走一只小蝎子,要比烫死一只小蚂蚁困难多了。

可母亲的言行却无时不刻提醒着帕特里克,自己到底成长于一个怎样的家庭:她要把大宅子捐给虚头巴脑的“慈善团体”,那个永远一脸微笑的谢默思。
帕特里克愤怒了,但他没被冲昏头脑。

这是梅尔罗斯世代相传的家族毒瘤,帕特里克斩不断自己身上的“憎恨”,可他希望能不再传递给孩子。
当然,帕特里克还能保持清醒的原因是母亲尚未真的这样做——直到她不顾儿子反对,坚决要把剩余财富都留给虚无缥缈的“善意”。
其实埃莉诺的行为不难理解,就像许多被诈骗分子吸血的老年人,心甘情愿地往外掏钱,还不是因为他们一口一个“叔叔阿姨”叫得比亲儿子还亲, 帕特里克的母子关系一看就很差,难免被人趁虚而入 ……

更重要的是, 帕特里克的存在,正是埃莉诺一直想要逃避的历史证明 ,这种如同“视被奸污的女子为不洁”一般的 扭曲心理,让埃莉诺进一步醉心沉沦于那些廉价虚假的“感情关系”。

这下子,帕特里克真的发毛了,他开始无法阻拦心中那头“野兽”。
非要抱着罗伯特跳进泳池“玩耍”的行为,像极了低配版的大卫。

灌酒之后出口成脏,和茱莉亚继续藕断丝连的偷腥关系,辱骂攻击一切他看不顺眼的人和事,还准备在失去房子前先拆点财产回去……
帕特里克终归不是他父亲大卫,做完那些事后,他的怒气和火力就所剩无几了, 往好处想,这是他真正“重新开始”的好机会。

至少玛丽是这样想的,帕特里克也是这样由衷希望的。

不过,“由奢入俭难”是个实打实的大问题,一家子人在变“穷鬼”后去投靠南茜姨妈似乎也是理所当然…… 帕特里克讨厌有钱有势的人(的作态),却依然要低声下气地忍受——这TM和原来有什么区别?!

帕特里克脑袋里那根弦还是断了。
畅所欲言、骂个痛快是简单,可接下去该怎么办?更关键的是, 在玛丽眼中,帕特里克仍还在重复大卫的负面循环,看到这一切的罗伯特正在成为下一个“帕特里克”……
如果你不能改变,就只能离开。

第四集《Mother's Milk》像第二集《Never Mind》那样让人看得气闷,它 再次用无情的现实告诉大家“一切都会好起来”绝没那么容易 ,帕特里克在扮演受害者的同时,还在努力让自己不再成为一个施暴者,可惜事与愿违,父亲、母亲乃至于一整代人留给他的阴影如跗骨之蛆,挥不开、甩不掉。


终 于




2005年4月,伦敦。
埃莉诺死了,这是她的葬礼。尽管只过去了两年不到,可在这近20个月时间里却发生了太多事情。

比如埃莉诺在要求儿子“杀了我”未果后不久,又希望给自己实行安乐死,结果中途变卦反悔……

埃莉诺这种反复无常的操作,跟对儿子“鞭尸”效果差不多—— 一而再、再而三地刺激他的神经,挑战他的底线,使帕特里克本就所剩无几的“感情”也彻底荡然无存。

还有在离婚(分居?)后,喝得醉醺醺的帕特里克回到家中拿个人物品,想亲近儿子被玛丽驱赶……

帕特里克想要洗心革面但失败了,活成了另一个蹩脚的大卫;但玛丽不是无所作为的埃莉诺,为了斩断梅尔罗斯家族遗传“毒瘤”对孩子的毒害,她会坚决站出来说“不”。

醉生梦死的帕特里克,最终被送进了“戒断治疗中心”……

帕特里克要戒的不是毒,也不是酒,而是伴随了他一生一世的心理阴影,那个循环往复似乎永远跳不出去的梦靥。
他不得不参加自己一直看不上的互助小组,忍不住出言讥讽,还被狂躁野性的小姐姐勾引……可有那么一刻,他突然顿悟了。

帕特里克最终没有踏上那段继续沉沦的阶梯,而是转了一大圈重新回到互助小组里。 大家的掌声,让他相信自己会好起来。

没有玛丽的真心帮助,帕特里克恐怕很难把母亲的葬礼办得像模像样。

这或许是他在致辞前最开心的时刻——除了玛丽、约翰尼、茱莉亚等人外,整 个葬礼上没有几张他希望看到的脸……

帕特里克的致辞稿上只有一个问号,他没法写出想对埃莉诺说的话,因为 他在鼓起勇气向母亲提出问题时,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甚至于根本没有答案。

埃莉诺一直都知道大卫性侵帕特里克的事情,她非但没有阻止,还总是欺骗儿子,不断让帕特里克失望,直至绝望…… 在整桩事情里,她始终以“受害者”自居,除此之外,她再无任何表示。
这是一个远比帕特里克更会“逃避”的人,帕特里克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希望能追回她……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这句话在此同样适用, 光是这份虚假,就足以压得帕特里克永世不得翻身。

好不容易撑过了最艰难的部分,帕特里克的“头疼”仍在继续,“老不休”尼古拉斯不停在耳边嗡嗡作响,敬爱母亲的安妮特逮着机会就“传道”,一个被埃莉诺接济过的烂人弗勒尔哪壶不开提哪壶,就连茱莉亚不尊重人的态度也让人膈应得慌……

一切负面情绪都在尼古拉斯倒地后“爆发”了: 他终于在犯病时闭上了那张嘴,弗勒尔装聋作哑一脸无辜,安妮特用“冥想”施救,茱莉亚阴阳怪气的语调里还带着一丝幸灾乐祸……不,这一切都不是帕特里克想要的。
只有努力救人的约翰尼和身边被吓坏的罗伯特才像个正常人,帕特里克忽然意识到, 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了。

离开之前,玛丽和两个孩子邀请帕特里克回家聚餐被婉拒,但 那扇封闭的门已再次悄然打开

尼古拉斯没挺过去……帕特里克忽然意识到,这是父母社交圈里最后一个离世的人——现实再次告诉他:一个时代结束了。

帕特里克拨通了电话,那一头不是新认识的女服务员海伦,也不是缠绵多次的茱莉亚,而是真 诚相待的妻子玛丽。

到现在我都不知道童年时的帕特里克,究竟有没有义正言辞地拒绝、驳斥大卫,这看起来实在像个幻想……

勇敢说“不”,粉碎一切丑恶和虚伪——就算这不是真的,这一刻成真也不晚,只要勇于踏出那一步,就永远不晚。
帕特里克·梅尔罗斯的一生阴影从法国拉科斯特豪宅里的那个房间内开始,在英国伦敦一间小公寓的大门外结束——希望如此。

曾经那扇门后是黑暗和罪恶,而这扇门后是光明和希望
第五集《At Last》最终留下了一个美好的收尾,这多少和《梅尔罗斯》致郁的风格不符,可我还是很喜欢这样的结局, 在痛苦的现实和美好的理想之间,该剧把整个身子献给了前者,却做出了冲向后者的姿势,不再畏惧。


演技专场


正文在上面写完了,接下去这段纯粹是 为了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的出色演技附赠的“加料”。
第一集《Bad News》中我们已见识了 “颤抖”和“狂躁” ,可惊喜远不止于此。

想说很重要的话,却总被不长眼的服务生打断,帕特里克突然暴走转身怒斥。

此前他就已经处于将崩不崩的状态了, 一直隐而不发,本尼的转场爆发力实在惊人,宛如平地一声雷 ,这也衬托出随后他道歉时的谦恭。

被母亲气到险些失控的情况下,帕特里克用基本理智的情绪说出了相当感性的憎恨话语。

尽管大家知道这里 “理性”和“感性”并不冲突,可这种歇斯底里的感觉本尼真是演绎到位

还有帕特里克在雨中抽闷烟的场景,已经不止一次被人说 像雨果·维文饰演的大卫 了。

除了感谢化妆,更要赞叹本尼的表演,他明显是做了许多功课, 去揣度理解大卫在该剧中的形象,进而做到了比“形似”更为难得的“神似”,让帕特里克这个“逃不出父亲阴影”的角色变得更为立体生动。

偷偷跑出来买酒的一场戏里,帕特里克大半时间都像个嬉皮笑脸的混子,却在打电话的一刻泪如泉涌。

这一幕纯粹就是虐了,简单粗暴有力量 ,“被困在泥潭里的人拼命想要抓住一根没有用的稻草”,大抵如此。

而在葬礼上致辞到一半忍不住跑出来,向玛丽尽情倾诉的场景,有些像前面好几场戏的“集大成者”。

这里本尼的表现不是一张动图塞得下的, 仅仅两个镜头内,本尼依次经历了癫狂、愤怒、恐惧、哀伤、绝望、平复等多个状态,堪称行云流水

除了那么多“放”的精彩,本尼也有不少“收”的漂亮 ——在家人表现出希望他回来的意愿后,帕特里克深呼吸了一口气,站得从未这么笔直。

这算是一个演员能做到“收放自如”基本功的“基本表现”吧。

笔者看过的戏不多,嘴也比较笨,谈不上专业,只能说到这个份上了……但我真是觉得 《梅尔罗斯》可以成为本尼迪克特的表演代表作之一,他所演绎的帕特里克为该剧增添了太多色彩,再怎么夸也不为过。


【某头条的抄袭又死灰复燃了,所以只能继续在图片里打水印了,见谅……欢迎关注我的公号“有爱评论区”。】


《梅尔罗斯》E1-E2:折磨你一辈子的,才叫阴影




近来已有许多人推荐、评价过“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的新剧 《梅尔罗斯》 了……看完两集后,我觉得确实值得说道说道。

该迷你剧改编自英国作家 爱德华·圣·奥宾 的同名自传系列小说,共五集,每集对应五本小说《Never Mind》、《Bad News》、《Some Hope》、《Mother's Milk》以及《At Last》的其中一本。

剧集没按原来的顺序先放送 《Never mind》 (没关系),而是把 《BAD NEWS》 (噩耗)提为第一集,这个做法很明智—— 如果不是首集本尼惊艳卓绝的演技先征服了足够多的观众,还真不一定有那么多路人粉能在看到男主悲惨童年经历后坚持看下去……


这真是个不错的 “致郁” 故事。

本文会把目前已出的两集揉碎了放到一起来写,篇幅略长图片略多,还有各种各样的剧透,请部分读者酌情绕行。





1. 瞧这一家子




1967年9月,法国拉科斯特。梅尔罗斯一家三口在此度过了非常有代表性且意义深远的一天。

儿子帕特里克唯唯诺诺地来到了畏惧的父亲大卫面前,父子俩做了个游戏——大卫用帕特里克双耳的剧痛告诉了他: 永远别让其他人帮你做决定,别轻易相信别人。


让儿子尽早了解这个世界的残酷,对大家都好,至于帕特里克会记恨自己?小孩子懂什么,再说,有什么关系么?

帕特里克去外面发泄了一通后,回来时仍然怨气难消,便开始踩落在地面上的无花果,大卫大声喝止。



庭院里的一草一木,都不允许在我的掌控外有任何一丝变动,妻子不行,儿子也不行。

是时候好好教育一下这个顽皮不听话的孩子了,父亲给过自己苦难,但那些经历让我变得更坚强,现在有必要也给我的儿子上一课,哪怕会有些不好受……可最后他会明白的,那是 “爱”


从好友尼古拉斯等旁人的只言片语中,我们能得知大卫的童年恐怕也不好过……如今一切由他说了算, 大卫不介意做个精神控制狂魔

在帕特里克眼里,大卫并不是“理想”的父亲,那么母亲埃莉诺呢?她表面上似乎亲近、宠溺儿子,但 在她潜意识里,自己和帕特里克之间始终有一层无形的隔阂——就像她和大卫之间一样


埃莉诺和大卫的结合是一场典型的 “新钱捆绑权贵”婚姻 ,一个出钱一个出名也没什么不好,何况埃莉诺当初确实被与众不同的大卫倾倒,还幻想过未来的美好生活。

但婚后没多久, 埃莉诺就陷入了某种无以名状且无法挣脱的深渊中 ……


在好友安妮面前不自觉吐露心声是她少有的真诚时刻,但这一刻转瞬即逝,她最在意的只是 “别告诉大卫”

父亲是个控制狂、虐待狂、无声的暴君,母亲则只会逃避自我、麻痹自己,做个软弱的鸵鸟……


在如此环境下,被父亲侵犯后帕特里克怎么可能好好把这件事讲出来?他只能哭诉无门。

他会像母亲一样 回避问题、顾左右而言他 ,也会像父亲一样,在碎酒杯扎破手掌后,意外找到 用“暴力”解决(转移)问题的办法。


避重就轻、粉饰太平,对待自己无比狠辣,这才是梅尔罗斯家的好孩子。

此时年幼的帕特里克尚未“定型”,他依然想改变生活在这个病态家庭的现状—— 既然反抗斗争无法实现,那么逃离便是他唯一能做的选择


只是,他求错了对象,尽管母亲是她唯一可以求助的人了。

埃莉诺当然也想逃离,她每时每刻都在积蓄这股勇气:我实在受够大卫这个理智的疯子了!然而, 只要大卫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埃莉诺酝酿许久的血勇立刻会烟消云散。


是啊,不就是吃掉几颗地上的无花果吗?不就是顽皮娇嫩的儿子撒娇耍脾气吗?我为什么要为这些小事忤逆丈夫?……
(离开这儿)没你想的那么容易。 ”晚餐过后,埃莉诺嘲讽想偷偷溜走的布里奇特的话,倒不如是说给她自己听的。


父亲终日精神折磨(偶尔肉体蹂躏),母亲整天醉生梦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帕特里克渐渐长大成人。





2. 跗骨之蛆,如影随形



1982年7月,伦敦。刚刚high完没多久的帕特里克接到了父亲的死讯。

压在自己心头二十多年的大山终于塌了,帕特里克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我可以拥抱崭新的生命了…………


…………吧?

去纽约的路上,帕特里克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但等他真的来到殡仪馆时,这口气早已泄了大半—— 他发现,自己依然是那个被父亲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无助男孩。


通往父亲房间那条空无一人的走廊,充斥着阴冷和惨淡,犹如赴刑场的帕特里克满是忐忑不安,唯一陪伴他的,只有自己口中背诵行星名字的孤寂之声。


无论帕特里克7岁还是22岁,这种心理都没有改变,就像走廊尽头房间里的父亲,无论是活人还是尸体,都依然是他心头恐惧的源泉。


还有墙壁上那条仿佛是在戏谑嘲笑自己的壁虎,除了自己和父亲外,它是房间里唯一的活物和证人。


它是否真的存在(过)并不重要,只有一点毋庸置疑: 它是帕特里克最阴暗记忆里的注脚。

还有自己 对于沟通、倾诉的渴望和惧怕,以及自己对于成年人的信任和怀疑。


年幼的帕特里克无疑需要关心爱护,所以当安妮阿姨提出去帮他找妈妈时,他欣然同意,但父母亲一而再再而三让自己失望的经历,又使他不得不质疑安妮的信用。

这种不安转变成了对关怀的抗拒 ——所以再次和安妮阿姨见面后,真当对方开始关心自己的时候,帕特里克唯一想做的只有虚以委蛇,然后狼狈逃窜。


他期盼关怀,但他更惧怕关怀,还是一个人躲着最自在

当然,还有父亲那句告诫自己不许乱说话的警示: 说出去,我就把你撕成两半。


这是帕特里克一生的噩梦,因为他一直相信父亲真的会撕了自己。

即便是吸毒后胆子最肥的时候,他依然无法冲破这层裹死自己的梦靥。


所以,哪儿有什么长大成人,不过是水井、树枝、小黑屋,升级成了白粉、针筒、大套间了而已。





3.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不管帕特里克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他都沿袭了小时候的轨迹, 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首先是父亲。


狂妄自大、念旧保守、骄奢淫逸、虐待成性的父亲。

这可不是继承一句“宁缺毋滥,只要最好”口头禅那么简单的事情——当然,仗着有钱花钱大手大脚确实是梅尔罗斯家的光荣传统。


其他都好理解,唯独关于“虐待”可能有些出入:帕特里克没能很好“继承”父亲虐待亲人的习惯,这是因为长久以来最佳虐待对象就是他自己……

相对的,帕特里克真正“学到”的,是 自虐


大卫是典型对别人对自己都十分狠辣的狠角色,这从他把手伸进滚烫的洗澡水中烫自己就能看出来(集S与M双属性于一身的体质)。

至于帕特里克,平时各种糟蹋自己的烂事儿就不说了,冒险伸手去放水的举动怎么看怎么眼熟……


小时候第一次戳破的和现在烫伤的都是同一只右手……难道一切都只是意外吗?

其次是母亲。


逃避现实、郁郁寡欢、声色犬马、力不从心的母亲。

埃莉诺无时不刻都想逃离令自己窒息的生活,但她做不到,她无法面对大卫说出一个“不”字……幸好她有的是钱。


于是她无处安放的焦虑和暴躁,变成了数不胜数的化妆品、药物和酒精,用这些东西来麻痹、安抚自己……等自己清醒过来后,再开始下一轮的麻醉。

这一点帕特里克可谓是十足十像极了母亲,依赖毒品酒精成性,不high到淋漓尽致不痛快。


等第二天缓过神来时,不过是又一次悔恨交加的“贤者时间”。

还有 欲哭无泪、欲诉无言 的操蛋脾性,母子俩也是一脉相承的一家人。

和帕特里克一起生活时,埃莉诺就曾无数次辜负了儿子的期待,现在丈夫死了,她打电话想给儿子留的message,依然是no message。


母亲果然和儿子一样,即便大卫死了也照样活在丈夫的阴影之下。

帕特里克和埃莉诺一样, 不是不明白道理,不是不知道自己要说啥,只是话到了嘴边,就像被一头无形怪兽咬断了舌头
和玛丽安共进晚餐时,帕特里克已经把“想对父亲说的话”脱口而出了……


可不小心被打断后,玛丽安希望他再重复一遍时,帕特里克却瞬间又缩了回去—— 天哪,我怎么敢说这样的话?这不是我!





4. 越挣扎,越堕落




看到这里,大家还会觉得帕特里克戒毒,是一件像他说的那样轻描淡写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吗?

父亲的死,让帕特里克误以为是新生活降临的信号,他可以重新开始;


但接下去一系列的经历则告诉他, 这不过是一次短暂的中场休息,未来还有更多苦难和折磨在等着他。

踏上纽约的第一个小时,感觉不太好……我说过至少先戒掉可卡因和海洛因……


……等等,那我是不是可以去中央公园买点东西漱漱口?

呼……老东西已经死了,他吓不到我……我也已经戒毒了,有毒瘾的人是不会这么吃东西的……


吃了那么多肉菜,灌了那么多酒水,我依然饥渴难耐……该死的,皮埃尔你去哪儿了?

好货找不到,弄点下脚料将就一下吧,奇力你能出现实在太好了……



可是用打气筒在爆灯的厕所里怎么扎针?

皮埃尔……皮埃尔……皮埃尔,求你了,快接电话……YES!“宁缺毋滥,只要最好”,老家伙这句话说得没错……


啊…………………………………………



大卫留给帕特里克的心理阴影有多深,他戒毒就有多难…… 父亲的死并未带来什么本质改变,他依旧是那个局促不安、呐喊无声的孩子。 甚至于已经躺在骨灰盒里的父亲,照旧可以在一边无声地凝视着自己……


帕特里克绝望地发现,哪怕父亲只是一个小小的无声的盒子,他还是无力反抗、无法挣脱,打砸骨灰盒越狠,说明他越心虚胆怯——更何况他还打不坏这小盒子。

靠在套房那扇“打不开”的窗户上的帕特里克,就像靠在幼时那扇“打不开”的门上的自己。


他想死,可他连这一点都做不到。

坦白说(至少对我而言), 《梅尔罗斯》这部剧的高分一半得归功于本尼、雨果等大咖的精湛演技,毕竟这是个“不讨喜”的故事,即便是悲剧,它也缺乏那种“我见犹怜”的卖相,是表演让这个故事焕发出了另一种令人沉醉的气质。


关于本尼迪克特的演技,已经有许多人说了(仅仅看图片也能感受一二),别的不谈,光是帕特里克变身瘾君子在房间里High翻的镜头,我看的时候身体情不自禁地扭动了起来……
故事到这里结束的话,纯粹只是一出悲剧,幸好《梅尔罗斯》共有5集。

第一集结尾,帕特里克再次打给约翰尼,说准备戒毒,当对方问自己接下去准备怎么办时,他不禁 悲从中来、泣不成声 ……


生活不易 ,就像那个有意无意忘却的骨灰盒,最终还是会被服务生送到自己身边……

世上也总还有希望留存,如同那扇该死的窗户,第二天早晨仍然能被打开,送来一缕新鲜的清风。



PS: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号“有爱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