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遵循的收益分配原则。
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分配关系不过表示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分配方式本质上取决于可分配产品的数量。一个社会采取何种分配形式,取决于该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和所有制结构。在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都处在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与此相适应,在收益分配方式上,必然要求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是指劳动者创造的社会总产品在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之后,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领取等量产品的原则分配个人收入,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而不劳动者不得食。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方式上就必然要求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
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时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允许和鼓励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所有制结构相适应的,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物质资料生产者的积极性,有利于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从而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按生产要素分配也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市场机制在分配领域发挥作用的具体表现。它看似从传统社会主义分配方式的后退,实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国情认识的深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主要是通过一套完善的价格体系来完成的。市场中生产要素价格的高低,反映着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不同,它们的价格就不同,这一方面会刺激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供给,另一方面又会迫使厂商在决定是否使用以及如何使用某种生产要素时,精打细算,以寻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获取最大效益,从而有利于把生产要素投入到最有效的生产部门中去,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而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有价格的,对其使用都要支付一定量的货币来购买,从而保证了对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有效配置,从根本上杜绝了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资源浪费现象,提高了全社会的资源使用效率;市场竞争又会淘汰掉不能有效使用生产要素的厂商,避免资源的进一步浪费。生产要素的价格,就是向生产要素所有者支付的单位生产要素报酬,也就是单位生产要素获得的收益分配。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相对稀缺程度,即它们在市场上所表现出来的价格高低,决定了某一时期在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过程中这三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情况,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状况。可以说,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决定了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发挥程度,决定了经济制度的效率高低。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把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收益分配制度的组成部分。
可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体现着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要求,体现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人民日报1997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