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果老见明皇图》卷,元, 任仁发 作,绢本,设色,纵41.5厘米,横107.3厘米。
此卷是元代画家任仁发人物故事画的代表作。图绘传说中的“ 八仙 ”之一张果老及其弟子谒见唐明皇的故事。画面截取张果老施法术于明皇前的片断。图右侧一老者坐 绣墩 上,着青衣,双掌向上,面带微笑作言语状。身前一小童于布袋中放出鞍辔皆全的小驴,驴作奔跑状。左侧一人着黄袍,戴 幞头 ,坐于椅上,头略低,对所发生的一切表现出关注的神情。此人身材壮伟,面相庄严,显然是 唐玄宗 李隆基。其身后站立的四名侍从神情各异。全图设色明丽古雅,人物表情生动细腻,瞬间的动态表现得极为成功,小驴的奔跑构成了全图的视觉中心,将所有人的目光集中于此,增强了画面的故事性。张果老的沉着自如,唐玄宗略带惊讶的神情,表现得恰到好处,体现了元代人物画高超的艺术水平。
本幅左下款署:“云间任仁发笔。”下钤“任氏子明”印。画面中部有清弘历题七言诗一首,末款“甲申夏六月上浣御题。”
本幅钤“金匮宝藏陈氏仁涛”、“希世有”及清 内府 乾隆、嘉庆朝鉴藏印。前后 隔水 钤“八徴耄念之宝”、“ 五福五代堂 古稀天子宝”、“金匮秘笈”、“ 太上皇 帝之宝”、“ 乾清宫 宝”鉴藏印。
后纸有元 康里巎巎 危素 题二则,款下分钤“子山”、“正斋恕叟”、“危氏太朴”、“世外玄赏”印。又钤“仁涛铭心绝品”、“金匮室”、“仁涛”、“金匮室主”等鉴藏印4方。
《秘殿珠林·续编》著录。

二十五宝中共有两方皇帝之宝。 其一,通高9.5cm,印面12.5×12.5cm。青玉质,交龙纽,满文篆书。据乾隆十三年上谕:“青玉皇帝之宝本清字篆文,传自太宗文皇帝时。”则知此宝刻治于皇太极时。当时满文篆书初具雏形,到乾隆十三年创立成熟和规范化的满文篆书,并施之于宝玺,其生发之迹清晰可见。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布诏赦”之用。 其二,通高16.6cm,印面15.5×15.5cm。栴檀木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为作“以肃法驾”之用。但从清代档案考察,在二十五宝中,此宝的使用频率最高,钤用范围极广,其他诸宝实无以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