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采取务实合作推动“民心相通” (14:45)
  • · 环境诉求对中国林区改革提出新挑战 (14:37)
  • · “环太平洋-2014”演习舰艇开放日千余人参观中国舰艇 (14:37)
  • · 东京股市日经股指跌0.37% (14:35)
  • · 重罚巴黎银行折射美欲强化金融制裁利器 (14:05)
  • · 李克强:牢记历史教训才能开辟未来永葆和平 (13:22)
  • · 李克强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会见记者 (13:03)
  • · 民政部:近期暴雨洪涝灾害致11省份15人死亡8人失踪 (12:41)
  • · 新疆大黄山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被困17人全部遇难 (12:20)
  • · 迅雷IPO员工心寒:空降高管摘桃 留恋敲钟至今未归 (11:45)
  • · “学中文是我最正确的决定之一”——美国小伙的中国缘 (11:00)
  • · 李克强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谈 (10:59)
  • · 金正恩视察熊岛防御部队 (10:37)
  • · 习近平参观“伟大胜利”主题展览 (10:20)
  • · 罗马尼亚举行首家中文学校揭牌仪式(组图) (10:16)
  • · 习近平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 (10:12)
  • · 习近平等出席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 (10:11)
  • · 大众多款车型被曝加价减配 部分4S店服务态度傲慢 (10:11)
  • 新华网长沙7月7日电(记者 谢樱)2014年毕业季,727万高校毕业生给学生和高校带来了巨大压力。然而,不签就业协议学校就不发毕业证、网络虚假就业协议热销,学生“被就业”情况依然存在。

    “就业协议”换取“毕业证”

    一份盖着来历不明的公司印章的假就业协议,在网站上可以卖到数百元。在毕业季,这种商户、消费者都心知肚明的“假冒伪劣”产品却处于热销之势。

    记者在一家网络店铺看到,标有“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的商品,店家描述“根据规模和内容不同,服务价格亦不同”,并提示“详情请咨询店员”。没有样品展示、没有服务介绍,单月成交记录上百件。

    一位购买了就业协议的消费者告诉记者:“不签就业协议学校就不发毕业证,不少同学都是靠这种方式蒙混过关了。”

    “你们把学校发的合同等文件快递过来,我们联系适合的公司在上面签好字盖好章发回。如果学校还有回访环节,需要打电话询问真实性,我们也会接电话配合。”店家告诉记者,他们只是“中介”,公司都是真实的,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签约不同的公司、岗位。如有需要还可以提供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

    “学校当时是说没签约的就要公开答辩,我们担心程序更严格,通不过就不能毕业。”湖南某高职院校大四学生小陶告诉记者,出于无奈,有的同学自己刻了个假章、有的同学则“PS”一个印章在上面,“学校不看你是真是假,只要有红色的章在上面就可以了。反正交的是复印件。”

    “假大空”的就业率从何而来?

    目前,各地公布的高校就业率都在80%以上,一些高校甚至标榜达90%以上。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目前统计的就业率主要分三部分。一部分是签约就业率,这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最为看重的就业数据,其中“假协议”泛滥;另一部分是灵活就业、隐性就业,包括学生自主创业等。因为是灵活就业无法出具协议书,只要学生称自己在就业即可;再就是考研和出国留学的学生,只要学生表态说正准备出国留学,也计算在就业范围之内。

    “虚假就业与高校的利益息息相关。高就业率意味着在高校评估中能获得好成绩,对招生也更有吸引力。”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说,如今,高就业率被认为是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高、社会需求大的反映,学生选择高校就读首问“就业率”,因此很多高校以此来提高学校形象,甚至成为招生的有力宣传。

    记者了解到,“想毕业先就业”的做法在很多高校都存在,因为高校的就业与办学已紧密挂钩。2005年,教育部明确规定,高校的招生计划要与毕业生就业状况适度硬性挂钩。对连续2年就业率不足50%的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

    一些人士透露,有的高校出于生存需要,诱导学生就业造假。部分高校的毕业生甚至不明真相“被就业”,即学校瞒着学生签虚假就业协议。而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假就业”呼吁“真评估”

    不少专家认为,偏颇的专业退出机制、评估考核、提高社会声誉等因素形成了虚假就业的环境土壤,就业率“注水”危害极大。就业率的“虚假繁荣”会误导社会对某些专业的需求,影响国家就业政策的制定和高校的专业设置,甚至有可能制定与现实不符的经济政策,导致就业更难。

    “就业率低下而不得不造假,也说明如今高校教育质量普遍低下,需要反思办学模式,更好地进行课程设置和专业建设,实现培养模式和劳动力市场的有效对接,通过教学本身来提升就业质量。”李斌说。

    熊丙奇认为,要遏制就业率造假、注水,必须改变就业率统计机制,需将由高校统计变为第三方统计。就业率数据是对高校的评价之一,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评价要由行政评价变为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交给社会中介机构独立统计。

    另外,就业率数据应与高校的办学利益脱钩。这一数据应该主要用于向公众公开,再由公众根据这一信息,自主选择学校和专业。学生获悉真实的情况,“用脚投票”之下也会引导高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而不是出于功利考量办学。

    专家指出,教育部的制度设计应该更为合理,客观构建高校的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并采取多种方式鼓励高校提升就业率,回归大学教育的应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