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达基王朝在伊朗的统治(中)

一.阿富汗人的时代

1.马哈茂德. 霍塔克时代(1722-1725年)

一位曾经见过马哈茂德的人这样描述他:中等身材,脸很宽,鼻子很肥,蓝色的眼睛时常眯着,看起来很凶狠。从他的面相中就可以感受得到马哈茂德为人的粗鲁和凶狠。他时常低着头向下看,作沉思状。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其貌不扬的阿富汗人,对伊朗历史与阿富汗民族国家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哈茂德在法拉哈巴德接受侯赛因沙阿投降后,让阿马努拉汗领3000人马先行进入伊斯法罕城中,根据阿克斯沃西的估计,在长达8个月的围城战中,城内共有8万多人饿死病死,而在1710年,根据荷兰人的伊斯法罕人口统计数据,城中大约有55万余居民,而围城结束后,只剩下了不到10万人。

而阿富汗人占领伊斯法罕,导致萨菲没有被占领的土地很多地方都爆发了暴乱,此时在距离京城遥远的呼罗珊地区,一个叫纳迪尔的人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这里暂先不表。

在马哈茂德成为伊斯法罕新的统治者后,他采取了一系列较为温柔的政策,包括比如禁止劫掠,减免税收,安抚百姓,收拾尸体等。总之在其统治初期,马哈茂德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消减伊朗和阿富汗之间的矛盾从而巩固汉达基王朝的领土。

(1)前期

下面就将具体说说马哈茂德时期汉达基王朝对于波斯的政策。

首先,马哈茂德正如前面所说,采取的是温和的怀柔政策,他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把当地居民从饥饿中解脱出来。二是在这批新的波斯被统治者中树立信心,从而加强政权的稳固性和合法性。首先,从最初的官员任免上来说,因为阿富汗人来自地区人口减少,缺乏有效的行政管理制度,而管理伊斯法罕这样的大城市的难度可想而知。于是马哈茂德重新安排了一批前萨菲官员,从这些官员中选拔了一批有能力且名声较好的官员出来工作。但是他又害怕这些官员心怀异志,于是他又从阿富汗普什图官员中选拔出了一批人,让这些人共同管理国家政事。另外,在官员选拔方面,那些曾经勾结阿富汗人,在人民中声誉极差且贪赃枉法的官员,马哈茂德将他们一一严惩,而对于萨菲的忠臣,马哈茂德则表现出了极大的敬意,甚至保留了这些前朝忠臣的一些特殊的贵族权力。另外他对于侯赛因沙阿和他的儿子们也非常优待,每天供给给他们和以往差不多的食物和待遇。最后,马哈茂德安排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阿富汗普什图伊斯兰学者来负责伊斯法罕城的总管理,他的能力和品德得到了伊斯法罕市民的认可。

行政问题解决后,马哈茂德也同时开始了经济上的调整,首先他下令掩埋围城期间死亡的百姓的尸体,并且分出一部分军粮和抽调周围的粮食供给伊斯法罕居民食用,同时禁止哄抬物价,对于哄抬物价的商人都进行了严惩,马哈茂德同时通过在伊朗的外国(欧洲、印度洋等)商人,鼓励他们在伊朗进行投资,并给予了他们一定特权,甚至允许了天主教在伊朗传播。在此时期,伊斯法罕和阿巴斯港又陆陆续续来了许多外国商船,马哈茂德甚至鼓励这些外国人直接在伊朗设立工厂。

另外,因为伊斯法罕围城战中人口锐减,于是马哈茂德下令让周围居民甚至包括库尔德部落,鼓励他们迁入城中,将他们的税收下降至前萨菲时代的一半左右。

马哈茂德通过这些政策,得到了部分伊朗民众的认可。但随着之后阿富汗未控制地区的前萨菲军队的步步紧逼和奥斯曼帝国以及俄罗斯的大规模入侵,加上马哈茂德本人一直有的精神疾病,让马哈茂德最终仍然以暴君的样貌留在了历史书上。

(2)后期

在伊斯法罕城破前,侯赛因沙阿曾经将他的儿子塔赫玛斯普送出伊斯法罕,而塔赫玛斯普逃到了加兹温,后来又逃到呼罗珊地区,而塔赫玛斯普因为实力弱小,于是和俄罗斯签订了条约,之前俄罗斯在投靠俄罗斯的萨菲格鲁吉亚总督瓦赫坦的带领下就侵占了阿塞拜疆和希尔凡地区,而塔赫玛斯普为求俄罗斯支持,将整个伊朗西北部阿塞拜疆地区全部让给俄罗斯。而俄罗斯的扩张引起了奥斯曼土耳其的不满,奥斯曼土耳其军队遂在1723年由埃尔祖鲁姆总督易普拉欣帕夏带领下入侵了萨菲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而奥斯曼的巴格达帕夏同时出兵攻占了伊朗重镇克尔曼沙阿和哈马丹等大片土地。而俄土冲突也逐渐加强。于是1724年6月,俄罗斯和土耳其签署了分割波斯协定,伊朗的整个西部都沦为俄土领土。

当然这些事情是在伊斯法罕宫廷里的马哈茂德所不愿看到的。他一方面要对付塔赫玛斯普和萨菲米尔扎的萨菲前朝军队,一方面又要和土耳其、俄罗斯等强国打交道。而家乡阿富汗距离伊斯法罕过于遥远。

面对这种情况,马哈茂德先派出了阿马努拉汗北征加兹温,塔赫玛斯普打不过阿富汗人,于是逃跑到北方马赞德兰省的凯加部落那里。而因为阿富汗人在城内纵兵劫掠,在当地人秘密组织下,当地人发动了起义,杀死了大部分阿富汗人,阿富汗军队惨败。

马哈茂德本来人数就不多,能压住伊斯法罕的潜在反对者本来就靠的这一点阿富汗军队,他自然震怒无比。而他又听到传闻说伊斯法罕有人要效仿加兹温,越想越害怕的马哈茂德在1723年1月24日制造了对于前萨菲贵族官员的大屠杀,除了前萨菲首席维齐尔穆罕默德戈利汗在阿富汗大臣的求情下保留下来,其他的大臣及贵族和他们的家人被全部杀死,同时还杀死了3000多前波斯王家卫兵。

这次的大屠杀让马哈茂德的声誉直线下降,马哈茂德也意识到了,于是他决定通过对外征服来转移视线,他命令部队进攻设拉子,卡尚,亚兹德等地,但败多胜少。同时在阿富汗军队内,大将阿马努拉汗和马哈茂德的堂兄弟阿什拉夫对马哈茂德越来越不满,在阿富汗军中对马哈茂德的议论也越来越多。部分阿富汗人常年在外征战,思念家乡,马哈茂德于是把他们的妻子儿女全部接过来,这让阿富汗士兵们大为不满,部队哗变众多,虽然这些事最终被压了下来,但马哈茂德越来越多疑。为了安抚自己,马哈茂德决定举行一场仪式,即“tapasya”,即把自己关入一个完全黑暗的地下室里,只提供少量的面包和水,期限是40天。当然这种方法并未有效。马哈茂德出来后,整个人如同骷髅一般瘦,他变得越来越狂暴,越来越多疑,精神也越来越不正常。

1725年2月,他听说被关的侯赛因沙阿的长子逃了出去,他暴怒无比,亲自拿着刀来到前王室所在宫殿,拿刀就砍。这里有一幕突发场景,侯赛因沙阿最小的两个孩子逃到了他们沙阿父亲的怀抱里,哪怕马哈茂德拿刀乱砍,侯赛因沙阿也不放手,这是马哈茂德仿佛恢复了神志,默默的拿着刀走开了。除此之外,其他的所有萨菲王朝王室被全部屠杀。

而之后阿富汗人开始了大抢劫,根据记载:“所有的等级都被掠夺,外国工厂无一逃脱,英国和荷兰的工厂也是如此,只有后来那些聚集起来在困难时期以极高价格贩卖糖的人例外。马哈茂德迫使他们说出他们的物品藏在哪儿,从他们手中得到了大量金币。在伊斯法罕的印度人也被掠夺一空,军队不仅要求人们支付酬劳,还将这些地方的许多主要官员处死”。

而这场大屠杀的最后一个人就是马哈茂德自己,他的身体消瘦无比,精神已经完全崩溃,他发疯的原因,除了巨大的处理国家事务压力和随时可能面临的政治上的勾心斗角和自身的疾病,还有就是愧疚感,他从1717年杀害叔叔后就一直有这种愧疚感,在进攻萨菲时的大屠杀让他的愧疚感越来越重。这些给了他巨大的压力,最终将他完全压垮。从下面的这段记录我们可以看到此时马哈茂德德情况:“马哈茂德清醒的时间不长,他面部出现麻痹, 或许是麻风,高烧使他产生幻觉,他的半个身子都溃烂了,内脏功能已经完全紊乱,以致他从口中吐出排泄物。巨大的痛楚折磨着他,而他选择将一腔怒火全部发泄到自己身上,用牙齿撕扯着双手。”

而之前马哈茂德将阿什拉夫关入了监狱,但在4月22日阿马努拉汗放出了他并带人冲入了马哈茂德的王宫,控制了政局。三天后,马哈茂德在疾病的折磨下死于窒息。而第二天,阿什拉夫接过统治权,汉达基王朝马哈茂德时代结束。

最后在这里简要评价一下马哈茂德,在他统治的短暂时期,他一方面需要驱除外敌入侵,一方面又需要巩固国内统治。但对于刚刚建立且没有绝对优势的阿富汗汉达基王朝来说这是难以实现的,而阿富汗的逊尼派信仰与伊朗的什叶派是一直冲突的。马哈茂德前期采取的怀柔政策,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政权,但后期的血腥屠杀让国家之前的努力完全作废,他又与自己阿富汗本族人的冲突越来越大。最终他自己和他的国家都将会因此而变成一场悲剧。

纯瞎写,望轻喷。


参考资料


王熙《1722-1729年阿富汗人在伊朗的统治研究》


阿卜杜尔礼萨.胡尚格.马赫德维《伊朗外交四百五十年》


阿克斯沃西《纳迪尔沙与现代伊朗的崛起》


王宇洁《伊朗伊斯兰教史》


伯西.赛克斯《阿富汗史》

发布于 2021-04-25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