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urceMappingURL=firstCard.f91e04a1.css.map*/

程派

程砚秋创立的京剧门派
程派创始人程砚秋
程派是 程砚秋 创立的 京剧 门派,以他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为核心,经过几代演员的传承发展成为一支京剧艺术流派。程派以悲旦唱腔而闻名,唱腔的设计是根据角色形象内涵的需要来进行的。程砚秋不仅立足于自己的技艺特长,还吸引了文人雅士参与剧目的编创和演评,使程派剧目呈现出新的意蕴和美感,形成了蕴涵精深的艺术流派风格。 [ 4 ]
基本信息
创始人
程砚秋 [ 1 ]
代表人物
程派五老:新艳秋、赵荣琛、王吟秋、李蔷华、李世济;
程派五小:迟小秋、张火丁、刘桂娟、李海燕、李佩红 [ 2 ]
代表作品
《锁麟囊》《碧玉簪》《梅妃》《文姬归汉》《荒山泪》《春闺梦》《朱痕记》《红拂传》等 [ 1 ]
起源时间
20世纪20年代 [ 3 ]
目录
点击这里调整字体大小
关键信息
历史沿革
艺术特征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传承与发展
参考资料
相关合集
作为最负盛名的京剧艺术流派之一,程派艺术从孕育到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创始人 程砚秋 出身于破落的仕宦家庭,6岁卖身学艺,11岁登台演出,17岁独立成班。拜多家名师,广泛涉猎文学及多种艺术,其后,他在不断的艺术实践和创新中,逐步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创立了程派。 [ 5 ] [ 6 ]
程派艺术在表演艺术风格方面,注重唱腔的婉转幽咽,以柔美的演绎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著称,在唱念、做舞、及功法配合间都恪守 京剧 艺术的形态与标准,显现出刚柔并济、婉转奇绝的唱念特色。剧目主题上,多选择封建教条赋予女性角色的苦难遭遇或灾祸中的底层角色为剧情主体,熟练运用人物间、家国间、境遇间的对比以制造剧情冲突。代表剧目有《 锁麟囊 》《 窦娥冤 》《荒山泪》《 春闺梦 》等。 [ 5 ] [ 6 ]
程砚秋 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弟子,第一代传人如 新艳秋 赵荣琛 王吟秋 李世济 李蔷华 等,第二代传人如 迟小秋 李佩红 李海燕 张火丁 刘桂娟 等,到现在的第三代传人 张娜 、潘钰、 王茜 、莎菲等。这些程派传人不仅传承了传统的程派经典剧目的表演,还结合个人特点进行创新,编演了一些新的程派风格戏剧。他们共同为程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努力和贡献。同时也为中国 京剧 注入了新的艺术元素,对于京剧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 5 ]

历史沿革

孕育

1904年1月1日, 程砚秋 出生于 北京 后海旁的小凤翔胡同,家中先祖是 满族 正黄旗,取旗名荣承麒。程砚秋自幼丧父,由于生活艰难,1910年拜 荣蝶仙 为师开始学习 京剧 ,以筹生计。荣蝶仙与程砚秋是签约十年的死契,在作为科班学徒将近七年的时间里,他必须接受大量痛苦的 戏曲表演 训练和诸多高强度的演出安排。最初荣先生安排程砚秋跟随荣春亮学武生,一年后,又请著名武生教师 丁永利 教其学《 挑滑车 》一剧。但他身体瘦弱、腰腿较硬、不适宜向武生方向发展。后来因其扮相清秀,嗓音婉转,荣先生又让他改从 陈桐云 先生学习花旦,训练跷工,并学戏《 打樱桃 》《打杠子》《 铁弓缘 》等。这一步步的积累和苦学不仅练就了 程砚秋 先生过人的技艺,也拓宽了他的演艺之路,或者说拓宽了他的戏路。程先生初次登台时,便以四功五法精准稳健、文武兼善而博得内外行家的一致赞许和关注。 [ 7 ] [ 5 ]
1915至1916两年间,程砚秋以借台学艺的身份。在浙慈商会会馆参加名票房“春阳友会”的演出。在这里,程砚秋得到不少舞台实践和观看名家名票演出的机会。不久,他亦正式参加营业演出,在东安市场内的丹桂茶园为当时的旦角名家 芙蓉草 (本名 赵桐珊 )唱开场戏,边学边演。因嗓门 高亮 ,很像 陈德霖 大师的音声,被当时的老生名家 刘鸿声 先生邀请加入鸿奎社,与其配演《 辕门斩子 》等剧;后又应当时的老生名宿 孙菊仙 先生之邀,为他配演《朱砂痣》《 桑园寄子 》等戏,备受好评。几年来的舞台实践, 程砚秋 先生在演中学,学中演,为自己积累了不少舞台经验。 [ 8 ] [ 9 ]
1917年,13岁的程砚秋因进入生理期而“倒仓”(“倒仓”本是男青年在十四至十八岁期间发生变声的正常生理现象,“倒仓”期间,声音变得低沉喑哑,不能再继续演唱,必须保护和调理嗓子)。而恰在这时, 上海 一家戏园向荣蝶仙先生提出,以每月六百 银元 的包银,约程砚秋到上海演出。 荣蝶仙 先生为了包银一口应下。但如果这段时间程先生继续演出的话,那么对他的嗓音将有可能造成毁灭性打击。幸而 罗瘿公 先生多方奔走交涉,以七百块大洋的借款作为出师的赔偿费用,赎出了 程砚秋 。程砚秋出师后罗瘿公为他改名 程艳秋 ,字玉霜。为了能让程砚秋安全度过变声期,罗瘿公先生计划让他暂时不登台演戏,同时创造条件,使他能够继续深造。之后的三年中罗瘿公一面请中医给程砚秋调治因用声过度而失润的嗓子,一面为他找老师进行一天三次的严格训练。上午练声, 阎岚秋 先生教刀马,打武把子,下午与乔薰兰、谢昆泉、 张云卿 等先生学习 昆曲 ,夜间到 王瑶卿 先生家学京剧,星期一、三、五到平安电影院看电影。后来嗓音渐渐恢复,1919年拜在 梅兰芳 先生门下,1920年又拜师王瑶卿。三年中 程砚秋 与人合作、陪人演出,依靠良师益友的帮助与培植,在技艺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 7 ] [ 9 ] [ 5 ]
程砚秋(后左)与罗瘿公(前左)合照

初创

程砚秋的嗓音不如梅兰芳那般圆润脆甜,他的声音低沉且稍显嘶哑,音色相对黯淡。为了弥补不足,扬长避短,他在王瑶卿的帮助下,另辟蹊径,创造出了一种有别于当时京剧 青衣 主流唱腔的发声方式,他以气催腔、高音处虚、低音处实,虚实相合、颇显不俗,形成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程派声腔艺术,或悲情沉郁、或凄楚哀怨、或荡气回肠、或刚劲清新,用多变的唱腔来演绎各种人物的喜怒哀乐忧,以塑造悲剧形象见长。程之新腔一经登台,观众初感新颖,后深觉精妙。更奇绝者, 程砚秋 因创出了这别具一格的发声形态,更在偶然间使其脱离了传统旦角唱腔之束缚。于是,丰富别致的唱腔使观众忽略了其倒仓之后嗓音生理条件的不足,加之又有 王瑶卿 的教授助力,程砚秋的声腔技术逐渐臻入极境。新颖的唱腔引得京城各界名流竞相追捧、伶人票友争相钻,至此程腔正式成型。 [ 5 ] [ 10 ]
私人班社的创立标志着以程砚秋个人风格为标准的艺术流派开始显露出雏形。20世纪20年代, 京剧 旦角行当的演员在 梅兰芳 先生的感召下,纷纷排演新编历史剧, 罗瘿公 先生亦引导 程砚秋 要开辟程派自己的戏路,并明确指出,一定要编演“情节戏”,要钻研唱腔、唱法“有头有尾”地唱。这两点要求表露出罗瘿公先生作为一名学者的戏曲观,对程砚秋演戏的方向以及京剧“程派”的表演程式来说,无疑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在罗瘿公等人的筹划下,程砚秋于1922年1月组建了自己的戏曲班社“和声社”,由罗瘿公任编剧、 王瑶卿 为艺术指导。1922年秋,程砚秋跟随 余叔岩 上海 挂牌演出,由于余叔岩临时北返,他不得不顶替余的“头牌”上场,却没想到一炮而红、迅速唱响,在上海观众间引起了轰动。见此情景, 程砚秋 又一鼓作气又相继公演了《街碑亭》《思凡》《 六月雪 》《能仁寺》《奇双会》等,这些剧目几乎包括了旦行中的各种角色, 程艳秋 演来得心应手,全面展示了他文武兼备、昆乱不挡的功夫。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内,只由 罗瘿公 为程砚秋量身打造并担任编剧创排的私房本戏便有十部之多。除此之外,程砚秋还常演由梅、王二人教授的官中老戏和私房剧目。大量的舞台实践使程砚秋逐渐摸索到了艺术之门的钥匙,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方法与完备的艺术观念。 [ 8 ] [ 5 ]
1924年8月,罗瘿公在离世前夕曾嘱咐 金仲荪 在自己去世后承担程剧社的编剧工作。金仲荪不负所托,在 程砚秋 改组鸣盛社后诸如《 碧玉簪 》《 梅妃 》《 文姬归汉 》《 荒山泪 》《 春闺梦 》和《 朱痕记 》等脍炙人口的佳作皆由他编创排演。可以说与金仲荪合作的几年才是程砚秋真正确立流派风格、产出大量优秀作品的几年。所以“鸣盛社改组”即可以看作程派确立的第一个重要标志。此后一直到1926年,程砚秋已经完成了四次赴上海演出、推出了《碧玉簪》《 聂隐娘 》等七部私房新剧,其中在1925年十二月首演的《文姬归汉》更是被后世誉为京剧艺术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该剧打破了传统 京剧 里旋律板式受到戏词文本字数限制的窠臼,“在声腔上颇多创造,为以京剧旋律演唱古典诗词开了先河。”虽然当年的 程砚秋 仅有22岁,但 北平 梨园界已经格外注意到这位年纪轻轻却非同凡响的璀璨新星。1927年7月,北平顺天时报发起了一场“五大名伶新剧夺魁”票选活动,程砚秋《 红拂传 》一剧获得4785票,位列榜次第二名。此次票选活动对中国京剧史造就的直接影响是基本确立了京剧“ 四大名旦 ”的名号,故而“四大名旦”的提出也就成为了程砚秋艺术流派确立的第二个关键标志。程砚秋在1932年的 元旦 收下了自己平生第一位弟子 荀令香 ,并改名程砚秋。“开山收徒”事件作为京剧流派产生的第三个标准,也成为了从 程砚秋 艺术风格过渡到程派艺术确立的最后一个关键标志。至此,由年仅28岁的程砚秋所创立的京剧流派“程派”正式确立。 [ 8 ] [ 5 ]
程砚秋《文姬归汉》剧照

全盛

在20世纪30年代, 京剧 迎来了其最鼎盛的发展阶段。民国后,大量女性观众涌入戏馆,随着观众群体的改变,欣赏风气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旦角在戏剧中的权重增加。于是, 梅兰芳 、程砚秋、 荀慧生 尚小云 这四位特色鲜明,演技 高超 的名旦吸引了广泛的关注。 名角 的涌现也带来了流派的分化和延续。因此,这个时期也成为京剧史上艺术流派纷呈的时期。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之下, 程砚秋 先生也步入了他艺术生涯的黄金时期和“程派”艺术的成熟时期。 [ 8 ] [ 10 ]
1932年1月到1933年4月,程砚秋先生曾赴法、德、意及 瑞士 四国 考察 欧洲 歌剧 、戏剧和音乐。归国后程砚秋发表了多篇演讲、访谈录,提出了十九条关于中国戏曲音乐的改良建议,并在程派剧目《 春闺梦 》中加以实践、重新编排并再次演出,反响热烈。 “九一八”事变 后,为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抗日策略,程砚秋先生于1934年编演了《 亡蜀鉴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 北平 沦陷,富有爱国情操的 程砚秋 ,多次拒绝为日伪演出,毅然弃绝舞台,躬耕于北平西郊的 青龙桥 隐居务农。1945年抗战胜利,程砚秋先生才重登戏台。 [ 8 ] [ 10 ] [ 6 ]
程砚秋在欧洲留影(左三)
程砚秋《亡蜀鉴》

深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京剧 程派艺术逐渐发展至炉火纯青的时期。1951年,程砚秋排演了最后一出古装新戏《 英台抗婚 》,并开始对自己的剧目进行精选,只保留满意且具有积极意义的作品,以进一步凸显程派艺术的特色。1956年, 北京电影制片厂 为程砚秋先生拍摄了电影《 荒山泪 》,记录下了他结合剧情创作的200多种水袖的做功表演。这也是 程砚秋 先生留下的唯一一部影像资料,为程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同时,他为全国各剧种著名演员传授 戏曲表演 经验和技艺,为程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8 ] [ 5 ]
程砚秋《荒山泪》电影海报

现状

程砚秋先生身后,在继承程派艺术道路上,有 新艳秋 赵荣琛 王吟秋 李世济 等诸位成就卓著者,他们对程派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上演程派剧目,还创编了一些程派风格的新戏,如新艳秋《荆十三娘》《霸王遇虞姬》;赵荣琛的《 火焰驹 》《 苗青娘 》等。他们在继承程派艺术中,牢牢遵循程派艺术“守成法而不拘泥于成法”的发展、创新艺术观念,既保留程师剧目、唱腔 、音乐伴 奏以及表演的艺术美学特征,更在此基础上,适应新的审美视野,结合自身条件,创造、发展出了新程派,形成程派百花齐放的格局。不仅如此,他们对于程派艺术的新一代传承不遗余力,第二代传人在艺术个性上各有千秋,他们继承和创新了程派艺术,各自发展出独特的演唱风格和表演技巧。他们在艺术创新方面做出了有意义的尝试,为程派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时代元素,如 张火丁 《江姐》《 白蛇传 》; 迟小秋 《胡笳》《法官妈妈》等。 [ 11 ] [ 12 ]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变革与发展,博大精深的程派艺术与其它艺术门类一样面临着种种机遇与挑战。当今程派的艺术生态已经呈现出十分丰富的美学样貌,其发展仍在继续,革新仍在深入,当今活跃在舞台上的优秀青年一代程派传人也展现了艺术创新的努力。他们涉及的剧目丰富多样,同时也注重对程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以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和审美。 [ 11 ]
程派传人遵循“正本清源”的原则传承与发展程派艺术,保留程派艺术的核心特点,同时结合时代发展和需求,进行适度的创新和改革,让程派艺术与时俱进。为推动程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整合全国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挖掘整理濒临失传的剧目,抢救老艺术家的遗产,并积极培养新一代的程派青年演员和观众群体。同时,建立传承中心和科研机构,如 中国戏曲学院 张火丁 程派研究中心等,加强研究和教育,促进程派艺术的长远传承。程派艺术发展到今天,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但依然任重道远。 [ 11 ]
程派二代传人李海燕《武则天轶事》剧照

艺术特征

对比美学

程派 京剧 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对比,作为艺术的指导思想和创作依据。程派艺术将对比原则发挥到了极致,它不仅将对比作为一种艺术手法,而且将其融入了自身的方方面面,成为了艺术创作的基石。从唱腔、念白、舞蹈到表演,无一不充满着对比元素。这种对比包括强弱、抑扬、收放、高低、粗细、明暗、快慢、疏密、浓淡、缓急、大小、舒紧、沉浮、巧拙、朴华、长短等多个方面。可以说,没有了对比,就没有了程派艺术。 [ 12 ] [ 13 ]
程砚秋、俞振飞《春闺梦》剧照
程派艺术以对比原则为中心,通过角色形象的对比,从唱腔、扮相、伴奏等方面传递或悲或喜的人物情感,同时向生活真实靠近,为观众传情达意。这是程派艺术为人赞誉的重要原因所在。当时, 京剧 从业者们常为了吸引观众、提高票房而忽视了剧情内容,一味地追求新颖的唱腔与夺目的表演,反而没能留下几部流派的经典作品。世俗火热中,更显出 程砚秋 本人艺术观念之前卫、艺术思想之深刻。也使得程派京剧成为一个具有长久生命力和无穷审美价值的艺术流派,为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5 ] [ 12 ]
程派剧目善于利用对比造就剧情情节的冲突,这是程派在剧目主题塑造上的突出艺术特征。例如,《 锁麟囊 》中,主角 薛湘灵 和配角赵守贞在相同情况下却因贫富等级的差别产生了不同遭遇,形成了典型的对比冲突。类似地,《 三娘教子 》中,王春娥和张刘二氏的对比展现了忠贞与勇敢的崇敬,丰富了剧情发展。又如《 碧玉簪 》中的张玉贞,由新婚时丈夫误会到蒙冤受屈,终至说明真相,夫妻和好,人物由悲到喜,这种悲与喜的对比也鲜明的体现了程派剧目中的对比原则。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并以其造就丰富的戏剧冲突,正是程派艺术在剧目创作上的独到之处。 [ 5 ] [ 12 ]
程砚秋《锁麟囊》剧照
总体而言,程派对比的美学特征贯穿于其艺术的方方面面,成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不仅在剧目创作中运用自如,而且以其深刻的艺术观念为时代的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程派 京剧 以其丰富的悲喜剧性和传情达意的宗旨,赋予了观众与时俱进的艺术体验。在今天,程派艺术依然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无穷的审美价值,值得人们深入思考和仔细回味。 [ 5 ] [ 12 ]

剧目主题

程派的剧目主题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程派各个时期的剧本作者不同,社会经历不同,所以其创作倾向、剧目主旨和艺术价值各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即便有 程砚秋 个人的创作干预,但其艺术选择的呈现也是多方向的。总体上,不论是何时期所创作的程派剧目,它们在主题的把控上多以悲情作为基调、重视对“苦难”的诠释;其次,在剧目主题的塑造中,程派擅长以不同对象之间的对比来创造戏剧冲突,以达到增强剧情的目的。 [ 5 ] [ 12 ] [ 14 ]
程砚秋、郭仲衡《红拂传》剧照
程派善于创作带有悲情意蕴的剧作,其中又以“封建教条赋予女性的苦难”和“自然或人为灾害给社会底层民众造就的祸难”这两种对苦难的表现最为突出,因此程派的剧目大多具有悲剧性,但是也不尽然。因为程派剧目并不是完全的一悲到底的苦情戏,单单使人感到沉重与压抑。而多是掺杂着喜剧性的“正剧”,采取剧情的转折、喜剧意象的使用或者是带有喜剧意味的成分的加入调和全剧,使人于压抑痛苦中获得一种情绪上的缓解和净化,满足了观众情感的中和补偿需要,形成一种近乎完美的美学态势。比如《 锁麟囊 》中的 薛湘灵 ,就不能简单地被定义为悲剧人物,而《锁麟囊》也不能简单地被定义为悲剧。它的剧情是由一开始平静到中途的悲剧发生,又到最后的喜剧性团圆结局展开的。 [ 5 ] [ 12 ]
程派 京剧 在剧目题材上具有广泛的选择,兼容了多种剧目类型和主题。既有基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 亡蜀鉴 》《陈丽卿》等剧目,也有涉及社会时事、个人命运的《 英台抗婚 》、《 荒山泪 》等剧目。既有反抗压迫的《 青霜剑 》、反封建统治的《 窦娥冤 》,也有呼吁和平的《 春闺梦 》和歌颂助人为乐的《 锁麟囊 》。程派京剧在不同剧目中探讨了爱情、正义、英雄主义、反抗封建压迫、国家利益等多样主题,不断丰富了京剧的创作内涵,使其在艺术表现上更加多样化。 [ 11 ]
从编剧角度看, 罗瘿公 金仲荪 翁偶虹 作为程派剧目的主要编剧对程派剧目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三位编剧先后推动了 程砚秋 的唱词风格从“诗”到“词”的演变,戏曲风格从“悲”到“喜”的转变,整体风格从“雅”向“俗”发展。罗瘿公和金仲荪是程砚秋第一和第二阶段的主要编剧,他们确立了程派强调“以诗写剧”和“擅演悲剧”的特色。而第三阶段的翁偶虹使程派剧目从“以诗写剧”走向“以词写剧”。从罗瘿公的《红佛传》到金仲荪的《 荒山泪 》和《 春闺梦 》,再到 翁偶虹 的《 锁麟囊 》,这些作品在时代性、文学性和舞台性方面取得了多重成就,代表了民国 京剧 编剧的高水平。这三位编剧的努力为程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三位编剧的努力和创作也为程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4 ]

唱腔特色

程派艺术以其独特的“云遮月”式唱腔而闻名于世。京剧旦行通常追求明快甜美的音色,在 程砚秋 之前,几乎没有采用“云遮月”唱法的,程砚秋的创新具有开创性意义。程派唱腔“若断若续,含蓄委婉,抑扬有致,刚健隽永”,往往能达到使观众凝神屏息、悄然动容、泫然泪下的效果。有时或被形容为“游丝腔”“绵里裹针”“刚半音”等,凸显了其鲜明的艺术特色,程腔以其新颖独特的风格使得程派从众多 京剧 流派中脱颖而出。 [ 11 ] [ 15 ]
新艳秋,程派唱腔选集封面
程派 京剧 注重表现旋律和韵味之美,声音含而不弱,内刚外柔,嗓音沉而不闷,音调凄婉幽怨,富含韵味。在兼顾唱念旋律、腔体节奏的同时,重视对吐字力度的要求,对字的抑、扬、顿、挫都有较为严格的把控;重视腔体共鸣的配合,尤为强调胸腔共鸣和口咽腔在低音区的共同作用,来使其唱念达到蕴刚于柔的效果。程派念白四声声调稳定,尖音和团音音调纯正,区分清晰,在音乐性上有收放自如的抑扬顿挫和节奏变化,充分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 5 ] [ 16 ]
程腔的形成与 程砚秋 先生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程砚秋先生13岁“倒仓”后嗓音变得低沉喑哑,为扬长辟短,他借鉴了 京剧 老生行当与西方 歌剧 艺术的发声方法,运用独树一帜的发音、吐字、用嗓、润腔等综合技巧另辟蹊径,还创造性地使用了“鬼音”、“脑后音”,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程腔风格。对顿、断、擞和跳音等多种技巧的运用娴熟灵活,这些技巧使得程派唱腔具备丰满的音乐形象、强烈的抒情性和立体感,呈现出含蓄深邃、曲折亢奋的风格,使得程派唱腔拥有了幽咽婉转、沉郁凝重等特点,这极大地增强了唱腔的表现力,带给人一种朦胧感,因而程腔也被称为“云遮月”,在一定程度上使程派唱腔的声音魅力被更多人熟知。 [ 17 ] [ 18 ]
冯牧 先生曾说:“ 程砚秋 同志在歌唱艺术上的成就,的确为 京剧 旦角的歌唱艺术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可以说程派的唱腔,是程派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志。尤其是在倾诉着人物的痛苦辛酸动情时的歌唱,这是过去的京剧演唱艺术所难以达到的。” [ 15 ]

唱词特色

程派京剧的唱词突破了传统限制,融合了文学性和音乐性,通过情感表达和细腻刻画,塑造了独特的“哀怨”风格,为程派艺术增添了深厚内涵和独特魅力,使其成为京剧艺术中的珍贵遗产。 [ 18 ] [ 19 ]
郭玮《春闺梦》剧照
在唱词形式上,与传统剧目句读限制的七字或十字一句不同,程派剧目中常出现长短不一的句子,少则五六字,多则二十余字,形式灵活多变。这样的突破大大增强了 京剧 声腔组合的多样性,为新板式的创造和西洋作曲法等其他音乐元素的加入提供了可能性。程派唱词将精妙的词句与富有意境的音乐表达相结合,使唱腔与词意相辅相成,是其文学性与音乐性的融合,增强了唱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18 ]
在唱词风格方面,程派唱词受到其整体“哀怨”风格的影响,将人物的内心感受、矛盾与挣扎、家庭和个人的悲喜交加融入唱词之中,形成其“哀怨”之风格。唱词跟剧情架构以及人物形象塑造息息相关,不论剧作结局是喜是悲,唱词首先服务于人物形象之塑造,其次才是对于整体剧情的一种有意靠拢。演员通过嗓音的运用、音色的变化以及情感投入来表达情感间的喜怒哀乐,让唱词将人物形象刻画的更加鲜活,将某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寓意,通过隐晦的表达传递给观众。正是因为程派唱词这种抒情与表意的“哀怨”风格,突出了程派剧目中“哀怨”女性的特色,增强了程派艺术的独特魅力。 [ 19 ]

身段表演

在表演上程派表演善于挑眉蹙眉,敛目凝视,表情恰到好处,每一神态均自然真实而又不失美的原则。动作稳练大方,体现了身段功夫上极深的造诣。做工细腻、身段优美、特别是水袖功夫受到观众的一致赞美。 [ 16 ]
程砚秋 认为 京剧 的表演要讲究“含蓄美”,他强调刻画人物时要把握表演的分寸感而最忌“过火”,还推崇表演中“静”带给人物的内心力量。“不论任何戏的做派,全不要见棱见角的,一切要含而不露,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程派艺术在表演纲领上也基本契合了这一观念,在以其他门类的艺术形式辅助自身的“做”、“舞”表演时,基本遵循了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理念与原则。 首先,程派善于吸纳不同剧种、不同门类、不同行当的表演方法。他将太极拳、太极剑的招式融入到水袖与身段表演中,创造出程派艺术所特有的诸多表演技巧。此外, 程砚秋 曾别开生面的吸纳利用武术招式为自己的《 红拂传 》《 聂隐娘 》等剧改良设计了成套的剑舞,使剧目的场面更加精彩。程派二代弟子 王吟秋 曾记述:“程师的双剑舞独辟蹊径,他把太极剑和武术中的剑术套路的一些动作与 京剧 旦角的剑舞熔于一炉,别具一格、与众不同。” [ 5 ] [ 19 ]
程派艺术在京剧水袖技法上的创新也颇有成效,创造了“撑、冲、勾、挑、拨、扬、掸、甩、打、抖”十个单独的动作技法与数百种水袖表演的组合程式,并渗透运用到程派各剧中。旧报《新上海》中曾描述“ 砚秋 身材胖大,可是看上去并不臃肿,身段曼妙,水袖美观,反感到可爱。尤其跑圆场时,脚下功夫绝佳,如飞蝶一样。这就是真正的艺人,才有真正的艺术。”当时 程砚秋 本人体型已经变胖,但技术与表演却仍保持着青年时的状态,水袖功夫极美,足以掩饰掉臃肿的身段。程派水袖也由此成为程派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为程派传人代代相传之绝技。而当代程砚秋再传弟子 张火丁 的水袖表演可以称得上是翘楚,她在沙场一折的表演中运用水袖的撑、抖、甩、掸等特定技巧与身段舞蹈的配合把 张氏 受惊、濒临崩溃的恐怖情绪表演的惟妙惟肖。 [ 5 ] [ 19 ]
李海燕《锁麟囊》水袖表演

音乐风格

“程派”的音乐风格与其他 京剧 旦角流派的风格明显不同, 程砚秋 先生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为自己“量身定做”的程派唱腔,所以,“程派”艺术的音乐风格委婉低沉、如泣如诉,音乐中突出表现对情感的表达。在音乐中多以附点的节奏与跨越较大音程关系以及“切分音”节奏对程派的音乐进行创作。程派的音乐风格多运用里弦音来代替外弦相对明亮的音色,继而,表达程派含蓄委婉的形象。由于程派多演绎悲苦的女性角色,所以运用色彩音“4”“7”突出表现低沉委婉、幽怨、内敛含蓄的特点。在演奏过程中,特别注意气息的控制,形成寓刚于柔的音乐风格。 [ 20 ]
伴奏“程派”时与其他京剧流派有很多不同之处,通过对里弦音的运用、色彩音的运用、唱腔与伴奏之间的简繁对比和装饰音多为小二度的音程关系,尽量不用刚烈的“泛音”装饰,而用“过渡音”代替来塑造角色和刻画人物形象。程派对乐器音色要求较高,使用演奏技巧来突出表现风格明显。伴奏时多以附点音符为节奏,变换右手的运弓方式来刻画程派艺术婉转低沉的旋律,运用里弦代替外弦突出表现“程派”的风格。程派的音乐风格以委婉内敛、寓刚于柔的特点著称,演唱者与伴奏乐师需紧密配合,共同推动音乐及剧情高潮的到来。程派在乐队配置上也进行了创新,加入了低音乐器和弹拨乐器,丰富了声部层次和和声性,使得程派乐队的音乐性更加突出。演奏“程派”时, 胡琴 多运用跨八度的托腔手法,形成一定的和声性元素。程派伴奏注重胡琴与弹拨乐器的对话性,以及胡琴托腔保调的功能。最后,演奏“程派”的过程中,程派对乐器音色的要求较高,利用演奏技巧来突出表现风格明显,形成含蓄内敛、外柔内刚、节奏感强的特点。 [ 17 ] [ 18 ] [ 20 ]
程派程砚秋的琴师钟世章

代表人物

创始人

程砚秋

程砚秋 (1904—1958年),原名 承麟 满族 ,籍贯 北京 ,后改 汉姓 程,初名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 元旦 时更名砚秋,改字御霜,是我国杰出的 戏曲表演 艺术家, 京剧 程派表演艺术的创始人。他与 梅兰芳 尚小云 荀慧生 并列为京剧“四大名旦”。 [ 9 ] [ 21 ]
程砚秋(右)与梅兰芳(左)
他出身贫困家庭,1910年跟从 荣蝶仙 学戏,演武生、花旦、 青衣 。1915年初登台时就受到观众欢迎。曾受教于梅兰芳、 王瑶卿 ,早年并得到文人 罗瘿公 的帮助,红遍大江南北。1919年15岁开始独立挑班演出,开创“程派唱腔”,同年首次赴 上海 演出,一炮而红。1932年, 程砚秋 自费去 欧洲 考察戏剧音乐,回国后主办 中华 戏曲学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七七事变 后, 程砚秋 拒绝出演日伪的义务戏,避居京郊“青龙桥”,直到 北京 解放才重新回到舞台。 新中国成立 后, 程砚秋 曾担任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戏剧家协会 理事会主席团委员、 中国戏曲研究院 副院长等。1955年拍摄电影《 荒山泪 》,1958年3月9日因病逝世,享年54岁。 [ 9 ] [ 21 ]
程砚秋在艺术上勇于创新,注重字韵和四声,创造了独特的“程派”唱腔,以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特色著称,通过发声、吐字、用嗓、润腔等综合技巧,形成了含蓄深邃、曲折亢奋、断续变幻的风格;通过娴静凝重的舞台形象表现古代女性,尤其善于塑造遭遇悲惨、外柔内刚的中下层女性人物。程派艺术 薪火相传 ,著名的程派传人有 新艳秋 王吟秋 赵荣琛 李世济 李蔷华 李丹林 江新蓉 等,再传弟子有钟荣、 吕东明 张曼玲 李佩红 迟小秋 李海燕 张火丁 刘桂娟 等。 [ 9 ] [ 21 ]

程派一代(五老)

新艳秋

新艳秋(1910—2008年),女,原名 王玉华 满族 ,艺名新艳秋,著名的 京剧 表演艺术家。民国时被推为“四大坤旦”之一、“坤伶主席”。被誉为程派传人第一人,文武兼备,和与 李世济 齐名 的“南钟北李”的钟荣等,在传承程派艺术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 22 ] 她出生在1910年,属于跟 程砚秋 同时代的艺人,只比程砚秋先生小6岁,因酷爱程戏而专攻程派,是 程砚秋 私淑弟子,亲历了程派艺术形成、发展以及壮大的整个流派发展过程。先后拜 荣蝶仙 梅兰芳 王瑶卿 为师。 新艳秋 自幼学唱戏,15岁时迷上程派艺术,女扮男装偷师学艺。虽然曾想拜 程砚秋 为师,最终由梅兰芳收为弟子。她以 王兰芳 的艺名登台演出,受到关注。拜师梅兰芳后,新艳秋一边向梅兰芳学习,一边继续私淑 程砚秋 。尽管新艳秋一生无缘成为程砚秋的弟子,但她却被认为是学到了程派的精髓。1931年,与武生泰斗 杨小楼 合演《 霸王别姬 》大获成功,彻底打响了新艳秋在南方的名声。1949年后, 新艳秋 先后在 江苏省 京剧团、 江苏省戏曲学校 从事演出和教学。2008年在 南京 去世,安葬在 雨花台 功德园。 [ 23 ] [ 22 ]
新艳秋《荒山泪 》剧照
新艳秋 作为私淑程派之人,她擅演程派的早中期剧目如《青霜剑》《 朱痕记 》《 春闺梦 》等,有人称她为女版 程砚秋 。她的演唱强调声、字、情的统一,发声自然,声线 连贯 清澈,音色对比强烈,立音松弛有力,胸腔、脑后音共鸣极好,唱腔清新古朴,与程派的若断若续、低回婉转风格高度契合。此外,她的舞台气质端庄、 文静 、沉郁,外表纤细,呈现出古典美的特质,动静之间都有独特的韵律感。在传承程派的同时,她也在程派基础上进行了适当发展,编演了多部程派风格的新剧,如《娄妃》《荆十三娘》《春闺选婿》《玉京道人》《霸王遇虞姬》等。作为程派传承中的重要人物,她在 南京 定居后,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程派传人,在她的学生之中,有号称“南钟北李”的钟荣、王胜儿、 陈吟秋 等人,而且 新艳秋 教授后辈之时,素无门户之别,包括 张曼玲 张火丁 以及 迟小秋 等人都曾向她求教问艺。 [ 11 ] [ 19 ] [ 23 ]

赵荣琛

赵荣琛 (1916—1996年),男, 安徽太湖 人,亮嗓程派, 京剧 旦角。 [ 11 ] [ 24 ]
赵荣琛剧照
他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里,20世纪20年代随家北上,定居 北京 。自幼常随母亲看戏,1934年 山东省 立剧院到京招生,他应试被录取后赴 济南 学习。初学小生,后转从 孙怡云 学习 青衣 ,学《 二进宫 》《 武家坡 》《 回荆州 》等剧;向郭际湘学习了《 穆柯寨 》《战金山》;向 关丽卿 学习了《 二堂舍子 》《 文姬归汉 》等程派戏。从此,他对程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大风社”登台演出期间开始逐步采用程派路子去演一些传统戏,如《御碑亭》《 三娘教子 》《 玉堂春 》等,并逐渐形成个人演艺风格。1940年经许伯明先生介绍,以通信形式拜 程砚秋 为师,1946年在上海正式补行拜师礼,继续跟随 程砚秋 学习经典戏,如《 荒山泪 》《 春闺梦 》《 锁麟囊 》等,不断提升演技。 新中国成立 后, 赵荣琛 在多个城市演出,担任剧团职务,如东 北京 剧实验剧团的艺委副主任、 南京市 京剧团的团长、 北京 青年京剧团的团长。1980年起调任 中国戏曲学院 教职,同时担任顾问。1981年应 美中 文化交流委员会的邀请赴美国讲学,讲授中国戏曲与程派艺术。 [ 19 ] [ 24 ]
赵荣琛是程派艺术的传承者之一。在继承程派艺术精髓的基础上,他融入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他唱腔深沉有力,苍劲深邃,低回婉转,文化功底深厚,艺术气质儒雅,艺术个性鲜明,讲究字韵、注重以声传情,以字达意,尊重传统,能够结合自身条件,继承中有所发挥。 赵荣琛 在《 荒山泪 》《 碧玉簪 》等程派代表剧目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舞台处理,展现了精深准确的剧中人物情感变化。此外,他创编的新戏如《 火焰驹 》《 苗青娘 》等也体现了程派风格,并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创新元素,使得表演更具个人特色和辨识度。在传艺后学方面,其弟子包括 吕东明 李海燕 张火丁 等人。 [ 19 ] [ 24 ]

王吟秋

王吟秋 (1925-2001年),男,江苏苏州人, 京剧 旦角。著名程派表演艺术家,是 程砚秋 的手把徒弟, 中国戏剧家协会 会员。被誉为“程派艺术的最佳传承人之一”。 [ 11 ] [ 19 ]
王吟秋与程砚秋合照
他出身清苦,12岁进 北京 投师求艺,得到 王瑶卿 等名家亲传。20世纪40年代初,即在舞台崭露头角,曾加盟 马连良 先生的“扶风社”,唱二牌旦角,后又与 谭富英 先生合作演出,艺事得以长进。1945年拜在程砚秋先生门下,入室身旁如同己出,亲聆教诲传授艺业,一时无贰。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随贺龙元帅部队进驻大西南,任军区政治部京剧院主演;1955年后,相继进入 中国京剧院 宁夏 京剧团、北京青年京剧团、北京京剧二团、 北京京剧院 做主演。 [ 19 ] [ 25 ]
王吟秋 程砚秋 赞誉为“规矩继承”的传人,他的表演非常严谨,遵循程派的规矩;在身段和舞蹈方面准确地掌握分寸,动作流畅有序,保持松而不软、沉而不僵的状态;在唱念方面注重细节,声音的发声和控制精准,行腔刚劲又不失柔美,音色清澈、韵味悠长。尤为注重保持程派独特的艺术风格,精确地展现程派所特有的深远意境。他唱做全面,声音清晰亮丽、流畅,舞蹈简约大方而融合空灵感。艺术气质清秀 文雅 ,表演风格规矩正统,恪守传统,强调严谨,忠实于程派规范。程派代表剧目几乎都是他的擅长演出的剧目,他对 程砚秋 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色有深刻的理解,严谨地继承了程派的传统风格。除了演出程派经典戏外,他还创编了新戏《平地风波》和《 火焰驹 ·打路》等戏,并均遵循程派的表演风格和唱腔特色,受到观众和梨园界的好评。他的表演和传统活动对于程派表演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 王吟秋 先生也非常注重对于后学 门生 的培养, 迟小秋 李佩红 等程派名家名角便均是出自其门下。 张曼玲 台湾 的吴陆君等也均曾得其教益。 [ 19 ]

李蔷华

李蔷华 (1929-2022年),女,湖北武汉人。 京剧 旦角,“程派五老”之一,是中国戏曲界的杰出艺术家,中华菊坛之骄子,程门艺术之祭酒。她对程派 京剧 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 19 ] [ 26 ]
李蔷华剧照
李蔷华,生于1929年,9岁开始学艺,11岁上台演出。她起初学习老生,后改学习刀马旦、花旦、 青衣 等行当。受 赵荣琛 演出的影响,对程派艺术产生兴趣。她的继父李宗林是程派名琴师,传授给她一系列程派名剧。14岁开始在各地如 成都 重庆 昆明 贵阳 等地演出。1944年15岁时已在程派名剧如《青霜剑》《 碧玉簪 》《鸳鸯冢》中挑大梁演出。之后,她与胞妹李薇华( 荀慧生 的弟子)一起创办“蔷薇京剧团”,巡演各地,广受欢迎。17岁时,她得到程派 京胡 圣手 周长华 的亲自传授,学习了《 春闺梦 》《荒山泪》《 锁麟囊 》《 女儿心 》等程派优秀剧目,也曾亲受 程砚秋 先生点拨,19岁拜 王瑶卿 为师。1953年加盟 武汉市京剧团 ,与 高盛麟 关正明 高百岁 等名家合作。1980年调入 上海 市戏曲学校 任教。迄今灌制唱片10张:1947年大中华 唱片公司 女儿心 》3张、《 梅妃 》1张、中国唱片公司1958年《春闺梦》1张、1960年《 窦娥 冤》3张、1962年《 亡蜀鉴 》2张。1976年8月由 长春电影制片厂 李蔷华 、关正明主演的《 二堂舍子 》摄成彩色影片。2022年5月12日深夜李蔷华在上海去世,享年93岁。 [ 19 ] [ 26 ]
在程门弟子中,李蔷华是地道的“保守派”,唱念做悉遵程师,不逾雷池一步。她在音韵上有相当讲究,吐字、发声、四声极其准确,在学习程派唱腔绵延不绝、外柔内刚的艺术特点上,非常注重原汁原味,程味十足,情态动人,听起来外柔内刚,情态动人。咬字讲究,口齿清晰。得到业内行家的高度认同。她嗓音醇厚圆润,韵味浓郁,声腔艺术高超,表演细腻感人,参透程派艺术真谛。50多年来她一直学习钻研程派艺术,先后在 北京 武汉 上海 等地从事程派剧目的演出和教学,为程派艺术的 光大 做出了贡献。 李蔷华 上海京剧院 的程派演员殷切教诲,授业解惑,对 张娜 马博敏 张火丁 等青年演员的教导严谨细致,树立了严谨、精益求精的榜样。 [ 26 ] [ 27 ]

李世济

李世济 (1933—2016年),女,广东梅县人,出生于 苏州 ,成长于上海。工 青衣 ,宗程派,为 程砚秋 义女。中国著名 京剧 表演女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 中国国家京剧院 一级演员 ,与 王吟秋 赵荣琛 成为 北京 三大“ 马车 ”(程派),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 19 ] [ 28 ]
李世济剧照
1933年,李世济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曾是 清朝 官员。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并喜欢上京剧,11岁第一次见到四大名旦之一的 程砚秋 ,被认作义女。此后,程砚秋一直亲自传授 李世济 程派青衣技法,为了使她全面掌握京剧表演艺术,请了 芙蓉草 、陶玉芝、 朱传茗 王幼卿 李金鸿 等名家为李世济教授身段、表演、武功和 昆曲 ,还请了 梅兰芳 教她《 贵妃醉酒 》《 霸王别姬 》。经过10多年的勤学苦练,李世济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52年,尽管 程砚秋 反对她弃医从艺,李世济还是毅然决然地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肄业,来到北京自己组建戏班,通过当时的 京剧 工会进行演出,获得不错的反响。1954年至1955年间,获得梅兰芳先生的指点。1956年, 李世济 进入 北京京剧团 ,作为青年演员的她与 马连良 等大师常常合作演出,得到了不少名师指导。同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 。1978年,李世济调入 中国京剧院 ,全身心投入对程派剧目的整理复排、移植改编及新创剧目排演。2016年5月8日,李世济因病在京去世,享年83岁。 [ 19 ] [ 28 ]
李世济的声音悦耳嘹亮,声腔高亢明快,激昂奋进,被称为“新程派”。李世济有文化、表演时充满大气、知性的艺术气质。她在传统程派艺术上进行大胆创新,用其女性特有的 高亢 、明亮、圆润、悦耳动听的歌喉,重新演绎和诠释了婉约、含蓄、深沉的程派艺术,不同于 程砚秋 内敛的艺术风格, 李世济 强调外化表现,更多的融入了新鲜的时代感,艺术个性鲜明突出,节奏感明显,演唱声情并茂,感情细腻、传神逼真,吸引了年轻观众。她的“新程派”是对程派艺术的创新与改革,既保留了传统色彩,又注入了新的元素,为程派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亮色。“新程派”艺术也得到了很好传承,例如 京剧 名家 刘桂娟 ,便是师从李世济,她嗓亮声高,其演唱风格深具“新程派”风韵。 [ 11 ] [ 19 ]

程派二代(五小)

迟小秋

迟小秋 (1965年—今),女,辽宁阜新人,当代 京剧 名家。其演唱风格独具特色,她将“老程派”的传统味道与个人的表现力相结合,注重情感表达。迟小秋的声腔“低哑”,与传统程派唱腔之“幽咽”对应,是“老程派”艺术的忠实传承者。她嗓音纯正圆润,在演唱时强调声、腔、意、气的运用,充分发挥了自身音质的长处。注重“情”在唱腔中的表现。以情代声,用声传情,声情并茂。因此,她的演唱风格不仅体现了程派的柔婉和多姿,还展现出清新、圆润、雅逸的独特个性。她在身段和水袖的表现上展现了高超的功力,充分体现了程派遇刚于柔的特点,使得表演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在许多程派传统剧目中,她严格遵循程派老本演绎的唱腔和身段,在舞台上力求精准复刻,与她的恩师 王吟秋 一脉相承,师徒二人对于程派表演艺术之传承,多是严格遵循程先生表演路数,是对程派艺术以及 程砚秋 个人表演艺术的“双重继承”。 [ 19 ] [ 29 ]
迟小秋《文姬归汉》

张火丁

张火丁 (1971年—今),女,吉林白城人, 汉族 。京剧青衣,现任 中国戏曲学院 教授、中国剧协理事、全国青联委员、 中国 京剧 程派艺术研究会 理事。国家 一级演员 ,享受 国务院 特殊津贴。第十七届 中国戏剧梅花奖 得主,2001年获文化部青年 京剧 展演荣誉奖。2000年被文化部授予优秀青年专家、杰出青年、高级专家称号。 [ 19 ] [ 30 ]
张火丁1971年1月24日在 吉林省 白城出生,1989年毕业于天津戏曲学校,受业于李近秋、 渠天凰 、张芝兰、孟宪嵘等老师。同年进入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受业于 李文敏 老师,继续深造。1993年经 中国京剧 程派艺术研究会 推荐,成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赵荣琛 教授的关门弟子,得其真传。1995年调入中国 京剧 院,2001年 中国戏曲学院 中国京剧 研究生班毕业,期间得到多位教授的指导。近年来,她参与了 中国京剧 音像配像工程,先后为《 锁麟囊 》《荒山泪》《 窦娥冤 》《柳迎春》《 马昭仪 》《 玉堂春 》《 春闺梦 》《 文姬归汉 》《坐宫》等程派名剧配像。2015年, 张火丁 的传统 京剧 作品《 白蛇传 》和《锁麟囊》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上演,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再次将京剧带到国际舞台上,得到了西方世界的认可。 [ 19 ] [ 30 ]
张火丁《白蛇传》
张火丁的音色纯正幽远,行腔低回婉转,身段丰富多彩,表演节奏鲜明,被誉为“程派第一青衣”。她继承了程派凄婉雅怨的艺术风格,并将自己的个人风格和审美意趣融入程派唱腔中,创新演绎了“程腔张韵”,展现了独特的沉静淡雅之美,开拓出一种较之前辈男旦而言,更具“双性中和之美”的艺术境界和审美园地。她的嗓音独特,融合了“含”“苍”“撒”之韵,通过嗽音的运用,展现出程派传统特色的同时,又呈现出新的艺术境界。“含”韵是程派唱腔的传统特色;“苍”韵则是从 张火丁 的声线嗓音来谈, 张火丁 嗓音有种晦喑苍劲之感,在她的唱腔里,天然便有一种“古苍之顿悟,寂寞之空迥”的氛围;而所谓的“撒”,则是从观众审美体验和剧场观感来说,张火丁的唱腔有一种环绕在身边的散布萦绕之感,需要观众自己去“拾取”“捕捉”,使观众对其唱腔赏析和审美回味更具交流感和当场性,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体验。作为 赵荣琛 的关门弟子,张火丁是程派艺术传承中的重要力量。 [ 19 ] [ 30 ]

刘桂娟

刘桂娟 (1965年—今),女,曾用名刘冰冰, 天津市 人, 中国 京剧 演员,著名程派青衣,程派五小之一,天津青年京剧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 中国戏剧家协会 会员, 天津市河北区 政协委员,天津市民主同盟会员,第二十四届 中国戏剧梅花奖 获得者。 [ 31 ] [ 32 ]
刘桂娟1965年出生,1975年考入 天津市戏曲学校 ,工青衣,兼学花旦和刀马旦。后潜心钻研程派艺术,得陶汉祥提携,亲授其《六月雪》《荒山泪》等剧目。1984年进入新成立的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 。1985年获得《 天津日报 》举办“希望杯”流行歌曲大奖赛,出版过流行歌曲演唱专辑磁带,在此期间改名“刘冰冰”。1986年拜著名 京剧 表演艺术家 李世济 为师,学习了《 红鬃烈马 》《陈三两》等剧。1996年考入 中国戏曲学院 中国京剧 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1999年, 刘桂娟 李海燕 张火丁 迟小秋 李佩红 共同荣获“五小程旦”称号。她的艺术受到了中国戏迷的喜爱和欢迎。 [ 31 ] [ 32 ]
刘桂娟《锁麟囊》官方海报
刘桂娟善于体验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并以各种相应手段贴切的表达出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她的嗓音 高亮 京戏 圈常说“闷灯哑秋亮桂娟”,便是对刘桂娟清亮唱腔特色的浅显概括。刘桂娟师承李世济先生,李世济是如今 京剧 舞台上“新程派”的代表人物,其唱腔也偏于高亮激越。其演唱风格几乎与 李世济 先生少有差别,可以说在“新程派”此路上,她所做到的努力也多是规行矩步式的继承发扬,少有个人独特艺术风采的亮眼展现。 [ 19 ]

李海燕

李海燕 (1964年—今),女, 河北秦皇岛 人,著名程派青衣,工旦角,宗程派,国家一级演员。文化部青联委员, 中国戏剧家协会 会员,现任 国家京剧院二团 团长,曾获中国首届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最佳表演奖”、第五届 中国戏剧节 “主要演员奖”、中国戏剧“ 梅花奖 ”、 第三届 中国京剧 节“优秀表演奖”、文化部优秀剧目展演“优秀表演奖”等多个国家级奖项 ,有“小 赵荣琛 ”的美誉。 [ 33 ]
李海燕《英台抗婚》剧照
李海燕1964年出生于 山海关 ,1977年考入 河北省 唐山地区戏曲学校,1980年考入 北京市戏曲学校 ,从师于赵荣琛的弟子 李文敏 ,专攻程派,1986年毕业。 1991年又拜在程派名家 李世济 门下,1994年从 唐山市 京剧团调入 中国国家京剧院 工作,1998年获中国戏剧最高荣誉梅花奖,同年进入 中国京剧 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班学习,并获文化部优秀专家光荣称号。1999年在《戏剧电影报·梨园周刊》全国“评说五小程旦”活动中荣获“五小程旦”之首。并被文化部授予“优秀专家”称号。2011年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3年被评为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 34 ] [ 33 ] 李海燕 身材修长高挑,面容清秀舒朗,气质内敛恬静。她的舞台表现典雅细腻,近年来在传承传统基础上,积极探索程派艺术的新发展。她创排了《宝马圆情》《 杜十娘 》《 张协状元 》《 秋色渐浓 》等不同题材的新剧目,备受专家和观众赞赏。著名剧作家 马少波 认为她展现了 程砚秋 青年时期的风采,特邀她主演《白娘子出塔》。在导演 周仲春 和程派音乐家唐在沂的精心指导下, 李海燕 以出色的表现成功演绎了 白娘子 角色,为戏曲舞台增添了新的程派作品,也为流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 33 ]

李佩红

李佩红 (1966年—今),女,工刀马、 花衫,国家一级演员。当代中国程派领军人物,第二届 中国 京剧 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第十八届中国戏剧“ 梅花奖 ”得主,第十八届 上海戏剧 白玉兰奖 ”得主,首批终身享受 国务院 特殊津贴专家。山东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实验二小集团特聘教授。 [ 35 ] [ 36 ]
李佩红《穆桂英再挂帅》官方海报
李佩红,生于1966年,1981年毕业于天津戏曲学校,1984年进入 天津市青年 京剧 ,先后求教于 刘秀荣 马祥麟 李金鸿 冀韵兰 阎世善 崔荣英 、陶汉祥、朱宝义、吴祥珍等名家,1988年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关肃霜 为师,李佩红长久以来酷爱程派艺术,1992年受程派名家 王吟秋 老师亲授,主演了程派名剧《 六月雪》,一举成功。1995年正式拜王吟秋为师,领悟并掌握了《 锁麟囊 》《 朱痕记 》 《六月雪》《 武家坡 》等多部程派名作的艺术真谛,是目前绝无仅有的在刀马和青衣两个行当均取得不俗成绩的青年演员。 [ 35 ] [ 36 ]
李佩红 具备坚实的基本功,戏路广,文武戏兼擅,她的角色形象沉稳大气,尤其在扮演巾帼英雄方面,展现出卓越的将领气质,超越一般演员。她的演唱风格在严格遵循程派的韵味基础上,巧妙地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她不仅传达了程派独有的含蓄幽咽、深沉跌宕的情感,还在追求声音的表里情感中注入情感,以情感导引声腔,力求通过深入探索人物性格、心理和情绪的深度,展现程派演唱艺术的核心。因此,李佩红不仅是一位在文戏和武戏方面都非常出色的演员,还是程派艺术传承的杰出代表。 [ 35 ] [ 36 ]

代表作品

程砚秋 京剧 艺术中既是传统骨子戏的继承者,又是创新者。他的新编剧目不仅保持了 京剧 的审美趣味,而且注重现实社会的表达,尤其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特别是传统女性的悲惨遭遇。他的作品不仅带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观众产生共鸣和思考。程派传统骨子戏代表作有《 虹霓关 》《 玉堂春 》《 三击掌 》《 武家坡 》《 贺后骂殿 》等,获得观众青睐。然而,程砚秋对于艺术的追求使他并不满足于演骨子戏,而是主动革新老戏,并创演了29出私家本戏,不仅有从中国古典传奇、话本中节选的表现男女爱情与婚姻故事的如《 花舫缘 》《玉镜台》《孔雀屏》《风流棒》《 赚文娟 》等剧目,也有为迎合当时流行的古装歌舞剧样式而创演的如《 红拂传 》等剧目。虽然新编剧目没有脱离传统 京剧 的审美趣味,但 程砚秋 确在继承京剧传统艺术资源和经验的基础上,遵从戏曲创编规律,提出“守成法要不拘泥于成法;脱离成法又要不背乎成法”的理念,有意识地将真实社会战乱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创演新剧的思想内涵,如《 文姬归汉 》《 荒山泪 》《 春闺梦 》,即便是演绎古人古事,但观者无不从中感受到现实性,对社会弱势群体特别是传统女性的悲惨遭际给予极大的艺术审美观照,如《六月雪》中的 窦娥 、《青霜剑》中的申雪贞、《荒山泪》中的 张慧珠 等。此外, 程砚秋 的新编剧目还注重思想内涵与历史故事的完美契合,产生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一些借古喻今的历史剧,程砚秋从剧情结构、人物塑造、唱词设计等处入手,虽是演绎历史故事,但仍关注于现实,促使悲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直指观者内心,如《 亡蜀鉴 》《 梅妃 》《费宫人》等剧目。 [ 21 ] [ 4 ]
程派传统剧目: [ 21 ]
类型
剧名
剧情
图片
青衣戏
《武家坡》
该剧目讲述了薛平贵归家,遇王宝钏于武家坡前,夫妻相别十八年,王已不识薛。薛假问路以试其心,王逃回窑,薛赶至,直告己名及别后经历,夫妻相认的故事
程砚秋《武家坡》
《贺后骂殿》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赵光义继承他兄长赵匡胤的皇位。 贺后对她的夫婿赵匡胤的死因有疑问,于是让她的长子赵德昭上殿对赵光义发起质问,这个举动让赵光义十分恼火,想要斩杀赵德昭,赵德昭便撞死于殿上,贺后得知啼哭叫骂俞殿上。
程砚秋《贺后骂殿》
《三击掌》
唐丞相王允在长安城内高搭彩楼,为三女儿宝钏招赘快婿。王宝钏登楼选婿,将彩球抛赠薛平贵。王允愤怒,与宝钏断绝关系。其被父剥去衣衫,赶出家门,父女击掌,誓不相见
程砚秋《三击掌》
《玉堂春》
明代京城名妓苏三(艺名玉堂春)色艺出众,与吏部尚书之子王金龙相爱。王金龙因贫困被赶出妓院,后栖身于关王庙。苏三前往相会并资助其返回南京。王金龙离开后,苏三被卖为山西商人沈燕林的妾,遭遇毒计陷害,被定谋杀罪。王金龙得知此事,调查后平反冤案,与苏三团圆。
程砚秋《玉堂春》
《汾河湾》
唐初名将薛仁贵投军,妻柳迎春生子薛丁山。仁贵富贵还乡,遇到丁山打雁,误伤致死。仁贵逃至寒窑与柳迎春相会,发现男鞋怀疑不贞。柳解释是儿子的,才知道误杀了丁山,夫妻悲伤不已。
新艳秋《汾河湾》
花旦、刀马旦戏
《游龙戏凤》
明武宗纵容小人,如江彬、刘瑾,导致阉寺权倾朝野,国家衰败。一次他乔装投宿梅龙镇李龙哥家,与色艳的凤姐调情,凤姐起初娇羞薄怒,后皇帝坦白真实身份,遂被封为妃。
温如华、高彤《游龙戏凤》
《虹霓关》
瓦岗军将领秦琼攻打虹霓关,守将辛文礼出战,为谢映登射死,辛妻东方氏夫人为夫报仇,阵上擒获王伯当,因为慕名其英俊,促丫环作说客,降顺瓦岗寨,改嫁王伯当。在洞房中王指斥东方氏不为夫报仇,杀死东方氏
荣碟仙、金钟仁《霓虹关》
昆曲戏
《春香闹学》
杜家请来一位村中老学究陈最良为女公子教书,女公子的陪读小婢春香也在场。陈先生严肃认真,女公子学习刻苦,春香却调皮捣蛋,不愿认真读书,总是在书房玩耍。春香甚至把陈先生教的夏楚扔在地上。陈先生无奈,差点要辞去教职。杜女责备春香,并为她求情,陈先生最终原谅了春香的行为
程砚秋《春香闹学》
《游园惊梦》
杜丽娘受封建礼教束缚,与丫环春香背着父母与塾师去后花园游玩。花香鸟语触景伤情,游玩后回房休息。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花园相会,花神做媒。母亲叫醒她,见她恍惚,嘱咐少去后花园。虽答应,心仍忧郁成疾
程砚秋(右)《游园惊梦》
《思凡》
年轻的尼姑色空,不甘空门寂苦,向往人间美满生活,终于把袈裟扯破,逃下山来
程砚秋《凡思》
程派程砚秋私房剧作目录: [ 21 ]
剧目名称
首演时间
首演地点
编剧及年代
故事情节
图片
《梨花记》
1922年2月
北京华乐园
罗瘿公1922
张幼谦与骆惜春的爱情故事,二人因情订婚,后骆父悔婚另许辛元文,惜春逃走经历种种误会最终与幼谦完完婚。
-
《龙马姻缘》
1922年3月
北京华乐园
罗瘿公1922
马骏航海遇险,先后与洞庭君之女龙女、罗刹国凤山女首领龙凤、罗刹国公主龙珠相遇并成婚、在三女的帮助下斩杀孽蛟,复罗刹国的故事。
程砚秋《龙马姻缘》
《花舫缘》
1922年6月
北京华乐园
罗瘿公1922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
程砚秋《花舫缘》
《红拂传》
1923年3月
北京华乐园
罗瘿公1922
隋末唐初风尘三侠义薄云天、红拂女扮男装追奔李靖得配英雄的故事。
程砚秋,郭仲衡《红拂传》
《玉镜台》(又名《花筵赚》)
1923年6月
北京华乐园
罗瘿公1923
温峤以玉镜台为聘物骗娶表妹刘倩英,婚后夫妻不和,经人调解终于和好的故事。
程砚秋《玉镜台》
《鸳鸯冢》
1923年7月
北京华乐园
罗瘿公1923
由封建礼教下婚姻包办制度导致的悲情故事,以女主人公王五姐的死亡为结局。
程砚秋《鸳鸯冢》
《风流棒》
1923年8月
北京华乐园
罗瘿公1922
荆瑞草经过一系列曲折,包括荆追求珠英、假冒童景孟名求婚、真相揭露等事件后,与林凤、李珠英双双结为夫妻。
绿染香(严月秋)《风流棒》
《孔雀屏》
1924年2月
和声社三庆园日戏
罗瘿公1924
隋代天官窦毅为女窦太真择婿,绘制孔雀图,求婚者射箭中雀目则中选,李渊成功中选,但遭宇文化及、贺若弼等抢亲阻挠,最终成功与窦太真成婚。
程砚秋《孔雀屏》
《六月雪》(又名《窦娥冤》)
1924年4月
三庆园
罗瘿公1924
由歹徒栽赃陷害造成的冤假错案,以主角窦氏冤情昭雪、一家团圆为结局。
迟小秋《六月雪》
《赚文娟》
1924年4月
北京华乐园
罗瘿公1923
长沙名妓文娟欣赏秦观的词才,与其有诗文往来,但被人假冒秦观追求,经一番误会和揭露后,秦观与文娟终于在曲折的经历后相聚,最终文娟成为秦观的妾。
程砚秋《赚文娟》
《玉狮坠》(又名《小天台》)
1924年5月
三庆园
罗瘿公1924
吴县秀才钱琮赴京赴试,妻朱秀英为防其负心以赠玉狮坠,路途中遭盗劫,被吴人杰之女幻娘救,被迫留玉坠为聘娶幻娘,经历重重误会,最终与秀英重归于好。
程砚秋《玉狮坠》
《青霜剑》
1924年6月
三庆园
罗瘿公1924
由土豪劣绅对底层弱者欺压所致的人为祸难,以女主人公申雪贞手刃仇人后自刎收尾。
程砚秋《青霜剑》
《碧玉簪》
1924年12月
三庆园
罗瘿公、金仲荪(续)1924
封建男权社会所造就的婚姻制度下对女性的凌辱,以男主向女主张玉贞认错为故事结局。
程砚秋《碧玉簪》
《聂隐娘》
1925年8月
不详
金仲荪1925
唐贞元年间,为稳定藩镇势力,嘉诚公主嫁田承嗣之子,途中被聂隐娘救助,婚礼惨遭多次变故,聂隐娘与田绪情感错综,揭开过去阴谋,最终平定叛乱,昭雪冤案,明君李谊登基。
程砚秋《聂隐娘》
《梅妃》
1925年11月
不详
金仲荪1925
唐明皇李隆基封江仲逊之女采苹为梅妃,赐梅花为爱,建梅亭纪念,但后因杨玉环而冷落,梅妃孤独寄情于诗中,唐朝乱世中梅妃遭遇悲运,李隆基在梦中重逢梅妃,深感离情。
程砚秋《梅妃》
《沈云英》
1925年12月
北京华乐园
金仲荪1925
由战争导致故事女主人公沈云英父死夫亡,以主角为父报仇后辞官回籍、痛祭夫父的悲情结局收尾。
程砚秋《沈云英》
《文姬归汉》
1926年7月
不详
金仲荪1926
由女主角蔡琰复杂纠葛的人生经历为蓝本创作的民族主义剧目,以蔡文姬舍下一双儿女回归故国为结局。
程砚秋《文姬归汉》
《斟情记》
1927年1月
北京华乐园
金仲荪1926
陈多寿与朱福姑的爱情故事,多寿用诗向福姑表意,无奈他病重,遂自杀幸被福姑救治,康复,两人最终成为夫妻。
程砚秋《斟情记》
《朱痕记》
1927年4月
北京华乐园
金仲荪1927
由奸恶(主人公婶婶)欺压主人公赵锦棠所导致的人为祸难,以主人公丈夫归来、一家团圆为结局。
程砚秋《朱痕记》
《荒山泪》
1931年1月
金仲荪1930
由朝廷对底层民众的苛政欺压导致女主张慧珠家破人亡,最终以女主不堪欺压、悲而自刎为故事结局。
程砚秋《荒山泪》
《春闺梦》
1931年9月
中和戏院
金仲荪1931
公孙瓒与刘虞争地,动员百姓征战;王恢与妻张氏新婚,被征入伍与同村赵克奴、李信等,战死后,张氏思念成梦,梦中重逢王恢,再次梦见战火烽燧情景。
程砚秋、俞振飞《春闺梦》
《柳迎春》
1930年
鸣和社华乐园
金仲荪1930
由男主人公从军导致与女主柳迎春夫妻分离十余载,最终以男主衣锦还乡、夫妻团圆却误伤亲子收尾。
程砚秋《柳迎春》
《陈丽卿》
1931年2月
中和戏院鸣和社夜戏
金仲荪1931
陈希真、陈丽卿父女用唱筹量沙之计,瞒哄高世德,逃出东京。
程砚秋《陈丽卿》
《亡蜀鉴》
1935年10月
中和戏院鸣和社
吴菊痴1935
女主李氏在兵临城下之时死守城门,而女主丈夫却要投敌归降,故事以女主痛斥丈夫后愤而自刎殉节收尾。
程砚秋《亡蜀鉴》
《费宫人》
1938年9月
不详
不详
闯王入北京后,宫人费贞娥乔装公主藏于枯井,被闯部搜出,赐婚给大将李过;费贞娥借劝酒之机,杀害了醉倒的李过,随后自刎。
程砚秋《费宫人》
《锁麟囊》
1940年4月
上海黄金大戏院
翁偶虹1939年
由登州水灾导致女主薛湘灵由富贵之家流落到为人奴仆,最终以女主善有善报、一家团圆为结局。
程砚秋《锁麟囊》
《女儿心》
1941年11月
上海黄金大戏院
翁偶虹1940年
元朝安西王阿难答曾谋造反,他的女儿百花公主收留误捉进府的江花右,并传授武艺,江花右与进士江六云暗通消息,公主与海俊联手击败叛军,最终阿难答被俘,百花公主成尼,以海俊与公主结为连理为结局。
-
《马昭仪》
1952年6月
上海天蟾舞台
翁偶虹1941年
春秋时楚平王违背道德,纳太子妻秦公主于后宫,马昭仪冒充公主,但阴谋败露,忠臣伍奢被杀,太子健与马昭仪被迫逃亡,马昭仪托孤于伍子胥后自尽,伍子胥保护太子突围逃脱。
-
《英台抗婚》
1952年12月
北京
程砚秋1951年
由封建礼教下婚姻包办制度导致的婚姻悲剧,以男主梁山伯病亡、女主祝英台殉情为结局。
程砚秋《英台抗婚》
程派传人新编剧目:
传人
剧名
剧情
图片
新艳秋
《娄妃》
明宁王宸濠,封荫江西,蓄存异志,起造离宫,图谋不轨。事为疆臣闻之,飞报朝廷。宁王妇娄妃,素有贤名,大义劝夫,泣之以血。宁王置若罔闻,仍谋反抗。宁军先胜后败,然后再胜,攻占南昌。宁武以为胜局已定,坐镇九江,再次进攻安庆,但兵士败退。宁王惊恐逃回南昌,被王守仁伏兵擒获。娄妃投湖殉节,封水部正神。宁武被囚营中,夜感娄妃梦兆,叛众俱受典刑
新艳秋《娄妃》
《春闺选婿》
郑大夫的徐吾犯之妹,才美善相,与公孙楚许婚。公孙楚的族兄公孙黑也对徐妹有意思,徐吾犯告知已订婚。公孙黑强硬的下了聘礼,徐吾犯不得已让公孙楚及公孙黑共同到家里,让徐妹自己选择。徐妹选择了楚,公孙黑心怀怨恨,试图刺杀楚,却被楚击伤。公孙黑告到首相公孙侨,公孙侨假装责备楚,将楚贬至吴。公孙黑越发骄横,想夺取上卿游吉的权力,公孙侨多次指责其罪行,最终公孙黑自缢身亡。公孙楚夫妇终于得以重聚
新艳秋《春闺选婿》
《苗青娘》
金兵侵宋,苗青娘与丈夫、儿子失散,颠沛流离,历尽艰辛。丈夫已降金,并约为内应,为金兵图谋长安;偶遇青娘,夫妻团圆,青娘劝夫弃暗投明,其夫却欲杀妻灭口。青娘在兄长、儿子相助下,大义灭亲,长安得保
江汁《苗青娘》
《火焰驹》
宋代时,番邦北狄王发动叛乱,李彦荣奉命率军出征。奸臣王强诬陷李彦荣叛变,导致李绶被下放天牢,全家被赶出京城。李绶的次子彦贵向岳父黄璋求援,黄璋却取消婚约。一天,彦贵偶遇未婚妻黄桂英的丫环芸香,欲见桂英,却被黄璋发现,并嫁祸彦贵,彦贵被判秋后处决。危机之际,义士艾谦骑着火焰驹日夜赶来,穿越艰险地势,传递信息。李彦荣率领军队归来,解救了彦贵,李家终于重聚
张火丁、吕洋《火焰驹》
《武则天轶事》
唐高宗李治立武则天为天后,政令多依仗于武后。中书令裴炎有意谋反,勾结太子李贤、骆宾王、徐敬业等欲废武后,造成母子反目。武后贬李贤入川,裴炎毒死李贤,正欲与徐敬业合谋起事,被上官婉儿之母郑十三娘告发,武后诱得裴密札,当众痛斥其奸谋,斩之
李世济《武则天轶事》
迟小秋
《胡笳》
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博学多才,碰上匈奴兵,被他们抢走。匈奴兵见她年轻美貌,就把她献给了匈奴的左贤王。后被曹操接回中原,想到要离开在匈奴生下的子女,顿感悲伤与矛盾,于是她写下了《胡笳十八拍》以寄哀思。
迟小秋《胡笳》
《法官妈妈》
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优秀法官尚秀云的先进事迹为原型,描写了她以慈母般的关爱,公证判决为母亲抱不平而打人致伤的少年张帅的感人故事。
迟小秋《法官妈妈》
《白蛇传》
峨眉山修炼千年的两蛇仙化身为白娘子和青儿,现身西湖,白娘子与许仙相遇,相爱并结为夫妻。法海诱骗许仙饮醉雄黄酒,白娘子醉后显出真身,许仙惊恐而死。白娘子怀恨生死,窃取仙草救活许仙。然而,许仙痊愈后,再度被法海引入金山寺。白娘子和青儿赶到,但被法海阻拦。她来到断桥,回忆往事。许仙意识到错误,赶来与白娘子相会,青儿愤怒,白娘子劝解,道出真相,感动了许仙。
张火丁《白蛇传》
《江姐》
1948年春,中国解放军在全中国范围内展开了战略反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重庆,已是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我地下党江姐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奔赴川北革命根据地的故事
张火丁《江姐》
张曼玲
《大明魂》
南朝刘宋时,沛郡相县爆发瘟疫,吐虫即死。乡医唐赐、张秀姑尽力救治,失败。唐赐临死前约友樊不韦来剖尸辨症。秀姑悲痛,拒绝樊。祖冲之劝秀姑,村人祈天行为感召,秀姑终剖尸,绘制脏腑图。祖冲之要樊辨症,宋主刘骏得知,愤怒,斩秀姑。樊虚假施治,秀姑被拒绝,樊受图辨症,成为神医。祖冲之欲救秀姑,刘骏提前行刑,秀姑劝祖冲之监斩,以完成其研究大业。樊最终执行刑令,红日全蚀,天地晦冥。
张曼玲《大明魂》
《甘棠夫人》
鲁国美女甘棠,被晋国将军郄肇看上。邵肇向鲁王索要甘棠,她已嫁施孝叔。鲁王应允,施孝叔别妻。甘棠离国嫁。晋国内乱,邹辇被杀,甘棠被要求殉葬,逃脱。六年后回国,受责备。前夫施孝叔误杀儿,自杀。甘棠被封监国夫人,再嫁晋国将军。甘棠扔掉冠带,表达抗拒。
张曼玲《甘棠夫人》
《宝马圆情》
宋时,李绶之子李彦贵与黄璋之女黄桂英订婚。李绶被陷害入狱,李彦贵流落街头,黄桂英坚守。梅英策划两人夜晚相会,遭害,李彦贵被诬狱即将斩首。黄桂英冒雨前往,遇李母和大嫂,解误解,同赴法场。同时,义士骑宝马火焰驹前往,李家长子归来,圆满结局
李海燕《宝马圆情》
《杜十娘》
杜十娘是青楼女子,经历压迫但坚守正义,寄望于李干先脱困。然而李干先出卖她,被卖给孙富。失望之下,她责备李干先,将宝物投入江中,自己也跳入江中
李海燕《杜十娘》

传承与发展

以程砚秋为代表的程派艺术顺应审美变化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传承中发展,一些程派剧目成为当今 京剧 舞台上的保留剧目,成就显著。程派传承人的演出剧目与时俱进,继承与创新并行,在剧本、唱腔、伴奏等诸多方面皆有很大发展,贴合了时代的进步,融入了更多新鲜的时代感,节奏感鲜明活跃。 [ 4 ]

传承现状

程砚秋 的弟子和传人特别少。但是无论是程派嫡传弟子还是再传弟子,乃至程派艺术爱好者,在演绎程派经典剧目时,均遵循程砚秋的艺术规范和表演规制,以期回归本色且完美呈现程派的艺术、美学和文化价值,而且各有千秋,各有所长。因程砚秋自始自终都非常重视戏曲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等工作,故其弟子们多投身于戏曲教育教学一线,为程派艺术培养了第二代、第三代的传承人。 [ 4 ] [ 37 ]
程砚秋一生创编了29出私家本戏,加上其他旦角流派也演的骨子老戏和传统剧目,从现有史料记载看,至少有近百出戏。然而随着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变革,很多戏都失传了或濒临失传,诸多剧目中所蕴涵的现实意义和表达的悲悯情怀,对于当下戏曲艺术依然意义重大,但后继者所演绎的剧目数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每次演出大都集中在《 锁麟囊 》《荒山泪》《 六月雪 》《 春闺梦 》《 碧玉簪 》等程派经典剧目上,其它程派剧目和创新剧目很少。可见,随着老一辈传人越来越少,程派剧目的匮乏,严重制约着程派的发展和传承。 [ 4 ] [ 37 ]
另一方面, 京剧 程派艺术传承到今天,有个不可回避的事实——程门纷争不断,不太团结,形成 赵氏 程派、新程派、程腔张韵等分支,甚至影响到三代、四代,包括戏迷票友也各自为政。后继传人不团结对于任何流派艺术都是百害无一利的,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程派传人都有各自优势和不足,关键在于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和放平心态。流派流传的意义就是发展与创新。传承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两者互通有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 4 ] [ 37 ]

创新发展

从创新角度看, 程砚秋 本身就是一个广撷博采、融会贯通的典范,是一个艺术上的革新派。他在20世纪40年代编演的《 锁麟囊 》中不仅借用了小生娃娃调的腔,部分尾腔又吸取了老生腔,还从外国电影《翠堤春晓》中吸取了花腔女腔高音跳音的唱法;《 英台抗婚 》吸取棒子腔的唱法,开始不用 胡琴 伴奏,在尾音最后放腔时才接上胡琴。在他所创的剧目中还吸收其他地方戏剧种,以及外国歌剧的腔调,这在 京剧 中是很少见的。再看程派伴奏队伍的变化,从早期的“四大件”到逐步加入中阮、 大阮 琵琶 、笙、 中胡 等乐器。艺术都是相通的,不断吸收交流也是艺术发展升华的重要源泉。 [ 17 ] [ 4 ] [ 37 ]
第一代程派传承人数量虽少,但其新编演出剧目的艺术特点不容忽视,如新艳秋的《虞姬遇霸王》《春闺选婿》, 王吟秋 的《平地风波》《 小姑贤 》, 赵荣琛 的《宛娘与紫燕》《 苗青娘 》《 李师师 》《 火焰驹 》, 李世济 的《武则天轶事》等,诸多新编剧目都遵循程派剧目的艺术本源,在传承中发展,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再继者。 [ 4 ] [ 37 ]
第二代程派传承人数量居多,他们不仅上演着程派经典剧目,而且结合自身条件有所发展,也编演了一些程派风格的正剧新戏。如 迟小秋 的《胡笳》《法官妈妈》, 张火丁 的《 白蛇传 》《江姐》, 李海燕 的《白娘子出塔》《宝马圆情》等,二代传人在继承中的创新与发展,以“正本清源”作为指导思想,本着“移步不换形”的理论观点,从源头上研究程派、审视程派,思辨程派,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添砖加瓦,使得程派艺术代代相传。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是程派传人循序渐进,致力于整合全国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挖掘整理濒临失传剧目,抢救老艺术家遗产,创编新戏;注重培养新的优秀程派青年演员和年轻的观众群体;建立传承中心科研机构,如 中国戏曲学院 的张火丁程派研究中心等。 [ 4 ] [ 37 ]

参考资料

展开
[1]
走近京剧——程(砚秋)派 .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23-08-05].
[2]
王琢珏. 论京剧程派艺术的发展与传承——由程砚秋110周年纪念演出说开去 [J]. 戏剧之家, 2014, 183 (09) : 46-47.
[3]
陈辉, 高翔, 李旭. 京剧“悲旦”唱腔音乐研究 [M]. 北京, 2019 : 1-14.
[4]
秦华生, 郑东来. 程派剧目传承与创新刍议 [J]. 中国京剧, 2022, (01) : 49-51.
[5]
高磊. 基于《春闺梦》的程派艺术研究 [D]. 河北大学, 2022
[7]
陈培仲, 胡世均著. 程砚秋传 [M]. 石家庄, 1996 : 1-360.
[8]
陈辉, 高翔, 李旭. 京剧“悲旦”唱腔音乐研究 [M]. 北京, 2019 : 1-14.
[9]
程砚秋著. 百年大师经典 程砚秋卷 [M]. 天津 :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21.12 : 3-25.
[10]
王鍾陵. 中国京剧史略论 [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 5-17.
[11]
王希宝, 王琢珏. 京剧程派艺术的因循与创新——以二代传人为中心 [J]. 戏曲艺术, 2021 : 86-92.
[12]
张莉莉. 京剧程(砚秋)派艺术美学特征浅析 [J]. 戏曲艺术, 2014, (1) : 134-136.
[13]
孙红侠. 程派“声情”三思——福建京剧院孙劲梅版《碧玉簪》观后 [J]. 中国京剧, 2023 : 9-11.
[14]
陈晶晶. 诗词·悲喜·雅俗——论民国时期程派编剧艺术的嬗变 [J]. 戏曲艺术, 2022, 43 (01) : 62-68中国知网.
[15]
白宁. 声腔、音色、审美:京剧程派“云遮月”唱法之分析 [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6 : 78-83.
[16]
刘菁菁. 简述京剧青衣程派唱法的艺术特点 [J]. 青年与社会, 2013, (12) : 348-348.
[17]
徐杨. 浅析程派唱腔中京二胡伴奏的特色 [J]. 艺术评鉴, 2022 : 161-164.
[18]
刘宇晗. 浅析京剧程(砚秋)派声腔艺术的音乐性 [J]. 戏剧之家, 2021 : 36-37.
[19]
李凯. 程派艺术之“哀怨”风格研究 [D]. 山西师范大学, 2021
[20]
王营悦. 京二胡在京剧旦角流派艺术中伴奏特点研究 [D]. 沈阳师范大学, 2023
[21]
王希宝. 论京剧程派剧目的分类 [J]. 戏曲艺术, 2022 : 69-74.
[23]
人物:新艳秋 . 中国京剧戏考网. [2023-08-05].
[24]
人物:赵荣琛 . 中国京剧戏考网. [2023-08-05].
[25]
李佩红. 怀念恩师王吟秋 [J]. 中国京剧, 2001, (6) : 15-16.
[26]
宗秋. 当代菊坛群英谱 李蔷华 [J]. 中国京剧, 2006 : 66-67.
[27]
刘继峰. 蔷薇香纵护芳华——追忆著名京剧艺术家李蔷华先生 [J]. 中国京剧, 2022 : 30-35.
[28]
[29]
迟小秋简介[J]. 迟小秋简介 [J]. 统一论坛, 2013, (3) : 35-39.
[30]
张火丁 . 中国戏曲学院. [2023-08-05].
[31]
江月. 刘桂娟 [J]. 中国京剧, 1998 : 63-63.
[32]
人物:刘桂娟 . 中国京剧戏考网. [2023-08-05].
[33]
李海燕 . 国家京剧院. [2023-08-05].
[34]
唐. “海燕”展翅翔 程腔谱新曲 [J]. 戏曲艺术, 1992, (1) : 96-96.
[35]
江月. 李佩红 [J]. 中国京剧, 1994 : 35-35.
[36]
李佩红 . 上海戏剧学院. [2023-08-05].
[37]
王琢珏. 论京剧程派艺术的发展与传承——由程砚秋110周年纪念演出说开去 [J]. 戏剧之家, 2014 : 46-47.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