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初,山西大学启用东山新校区后,推出了新版校徽。
新旧校徽唯一的区别是改变了字体样式。统一更换为流行于各个高校的热门字体「毛体字」。
其实与其换字体,还不如花点心思优化下图形中像版画一样的教学大楼(山西大学堂旧址)建筑图案。太多的毛边和锯齿降低了图形的识别度,缩小后看不见细节,放大后满是密密麻麻的细节。
图文来自:标志情报站
以上图文来自:标志情报站
注:山西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与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一起,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纪元,形成了 “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的光荣传统,是三晋大地百年文化科教的重镇。
2021年8月5日,南阳师范学院官方发文,对标徽进行了调整。
文章说明,原校徽字体是2000年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题写,并以该校名字体为主设计了校徽,校徽下方标注建校年份1951。2007年把1951改为1907,此次再度改回1951字样。此次调整了中英文字体和标准色系,统一英文为首字母大写,延续了圆型校徽里英文衬线体,横版组合里英文等线体的做法。
原文链接:关于启用学校新标识的通知 https://www.nynu.edu.cn/info/1046/7474.htm
毛泽东主席一生写了不少校名,他的字苍劲有力,洒脱大气,又被称为毛体字。让我们一起细数一下毛泽东主席题写过的那些沿用至今的校名,和它们背后的故事。
北京大学
1949年12月12日,经北京大学校委会主席汤用彤、秘书长郑天挺同意,校委会秘书汪子嵩给毛泽东主席起草信件,邀请毛主席在北大五十一周年校庆纪念日之际为北京大学题写校名,以备制作新的校徽之用。
信中附寄了一张纸,纸上有文书刘椿年画的一个长11厘米、宽3.1厘米的长方形框,框下标注“北京大学”四个字,供毛主席写校名时作尺寸参考。
1950年3月17日,中共中央秘书室将毛主席为北大校徽的题字放在一信封内送给北大,并附言:“寄上毛主席为北大校徽题字,敬请收查。”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西门的门楣上镌刻的四个脱大字“清华大学”,是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1950年6月,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应清华师生员工的请求,欣然挥毫,一连写了六个力透纸背的“清华大学”。而且毛主席还在旁边谦虚地注明“右下草书似较好些”。
南开大学
校门上的飘逸潇洒大字,出自毛泽东主席之手。1950年的南开大学百废待兴。当时由于没有正式的校门牌匾,南开大学学生会便写信,期盼毛主席为南开大学题写校名。没过多久,毛主席就回了信,写了几幅“南开大学”的字样,横幅、竖幅均有,供南开挑选。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不得不感慨,这个阶段,主席的字是最最漂亮哩。
毛泽东主席青年时期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八年之久,对于这所母校,毛主席有着非比寻常的感情。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回忆母校时曾称赞“一师是个好学校”,亲笔题写了“第一师范”的校名,并题词“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作为校训。
北京师范大学
1950年8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拟改换校徽。林硕儒校长致函毛主席,信中写道:“我校拟更换徽章,随函附呈徽章式样一纸,恭请惠题‘北京师范大学’六字,藉光簧宇,永宝纪念。”并随信转送一本书和一张宣纸给毛泽东主席。此信经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转送。
不久,毛主席为北京师范大学题写的校名送到学校。毛主席共写了三行,横书,由上至下一行较一行字稍大,右上角写有“送师大林校长”,并在其中一行字后划一圆圈,写着“一般用”,即表示他较满意的一行题字。经林校长和其他校领导的一致认定,选用第三行题字。
湖南大学
当时的亲历者、新中国成立后湖大的第一届学生会主席李传秾曾回忆,他曾大胆向校长李达提议将“湖南大学”改名为“毛泽东大学”,并以国立湖南大学学生会的名义将建议写入一封未封口的信里托李达转交毛泽东主席。李达非常开明,在一次与毛主席吃饭时将这封信交给了他。
毛主席看后笑着说:“坚决执行党的决议,不得以领导人的名字命名。”“那能给湖南大学题个校名吗?”李达问。毛主席爽快地答应了。
主席对家乡,倾注了不少感情,这四个字,苍劲有力。
1950年8月20日,毛泽东主席应李达的请求,题写了三个校名供湖大选择,同时他在回函中写道:“
鹤鸣兄:校名照写如另纸,未知是否合用?我不会写更大的字,你们自己去放大。顺祝健康!毛泽东八月廿日
”。此信的原件和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校名复制品,现保存在湖南大学档案馆。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于1928年在当时省会安庆市创建,1949年,学校迁芜湖与安徽学院合并,始名“安徽大学”。1956年,学校迁合肥市重建,更名“合肥大学”。
1958年9月,毛泽东主席来安徽视察。当时兼任合肥大学校长的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在毛主席视察期间,请他为新成立的合肥大学题写校名。
毛泽东主席愉快地答应了,同时提出:“
还是叫‘安徽大学’好。
”当晚,毛主席挥毫为安徽大学题写校名,并谦虚地写道:“
校名遵嘱写了四张,请选用。
”
复旦大学
1950年,复旦大学为换校门匾额,由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陈望道写信恭请毛主席为复旦大学题写校名。次年,复旦大学接到毛泽东主席的亲笔函,内装有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复旦大学”四字的宣纸。
随后,复旦大学将这四字放大复制成校门匾额,缩小复制后用于校徽、毕业证书封面等,一直沿用至今。
湘潭大学
1958年,湘潭县委组织创办了毛泽东主席家乡的第一所大学——湘潭大学。
毛主席的堂兄及老师毛宇居于1958年9月9日赴京向毛主席汇报湘潭大学筹建情况,并提出请毛主席题写校牌,毛主席说:“近年来,许多人找我写字,我都未写,我的字写得并不好,我小时候读书的那个东山学校,几次来信要我写校牌,我也未写,后来他们还给我邮来一张‘大字报’(指的是在东山小学及附设初中班工作的十多个教师曾用联名签字的方式写的一封请求信,被毛主席诙谐地称为‘大字报’),我还是未写,假如我给你们写了,那他们不会有意见嘛!”
毛宇居说:“这好办,您写两张,我给您送去,两县人民都满意了嘛!”
“好办法,两全其美。”毛泽东主席哈哈大笑,答应写好了以后再送来。几天后,毛主席派秘书送来一封信,内容是:“宇居兄:遵嘱写了湘潭大学校名二纸,请转至选用为盼!另致东山学校一纸,亦烦转至。毛泽东九月十日”
东山学校
湖南湘乡东山学校是毛泽东1910年求学过的地方。“我虽然是湘潭人,但受的是湘乡人的教育。”1950年,毛泽东主席同周世钊谈起40年前在湘乡东山学校读书的往事,无限深情地说了这句话。
当题写完“湘潭大学”校名后,毛主席挥笔写了两张内容相同的“东山学校”四个大字,同时,还给东山学校写了一封回信:“
东山学校各同志:你们的大字报早已收到,甚谢。现遵嘱写了校名二纸,请选用,未知适当否?毛泽东一九五八年九月十日
”
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自1928年在广西梧州成立。1952年,时任广西大学校长杨东莼给毛泽东主席写了封信,请求毛主席为广西大学题写校名。很快,毛主席就给杨校长回了信,并题写了广西大学校名。现在广西大学是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
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用笺亲笔题写了“贵州大学”校名。
1902年,在贵山书院(创建于1735年)的基础上,贵州巡抚邓华熙在奏章中正式奏请设立贵州大学堂;经历数次改名,1950年10月,按教育部规定,国立贵州大学改称贵州大学。贵州大学现在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韶山学校
1952年,为了满足农民子女入学的要求,韶山决定新建一所学校。在讨论新建学校的过程中,老师们首先想到要请毛泽东主席题写校牌。1952年11月,毛宇居邀毛主席的表兄文梅清一起,从韶山赶到北京。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他们。当毛宇居说明此次来京任务后,毛主席很高兴,问道:“写什么名称好?”
“我们只办小学,就写‘湘潭县韶山小学’吧!”毛宇居说。毛泽东放下笔说:“
为什么硬要叫小学呢?学校将来发展,可以办中学、大学嘛!还是叫‘韶山学校’好。这样,不就一次写全了吗?
”
毛宇居连声称好。毛泽东再次提起笔来,先写了一张行书带草的“韶山学校”,然后又写了一张正楷的,供选择。毛宇居选择了后者,带回了韶山。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文革中学校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
主席当时题写的是“北京政法学院”,现在网上看到的有校门上使用了毛体,中国和大三个中文字应该也是后来的集字。但从中国政法大学的官网上,看到公布的VI版本,使用的是由邓小平题写的校名。1985年冬中国政法大学新校正式破土动工,1986年6月7日,新校奠基仪式隆重举行,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中国政法大学”校名。
邓小平题写的中文校名,地处北京,就是任性,最有权利使用毛体的学校,但就是坚决不用集字。
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的历史可以溯源至1938年4月10日成立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其间历经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华北大学第三部,后又由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并入。1949年12月,中央戏剧学院正式开办。1950年4月2日,正式召开了中央戏剧学院成立大会,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
主席当时题写的是“国立戏剧学院”,中央两个中文字应该也是后来的集字。戏剧这两个字,从品牌传播的视别性上讲,难度不小,国立戏剧学院这六个字,我相对更喜欢国立学院这四个字。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可以追溯至1918年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倡导成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美术教育家郑锦担任第一任校长。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教育学府,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49年11月29日,毛泽东为“国立美术学院”题字并致信徐悲鸿。1950年4月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与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正式成立中央美术学院,挂起毛主席为中央美术学院的题词,“中央”两字为集字。但这两个集字,感觉整体感很好。
大大的字母A院徽,很有劲,这里是中国艺术学习的圣殿,是我辈中人,当年的高考梦想殿堂!
北京交通大学
1950年,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改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定名后,师生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请毛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1951年4月24日,北方交通大学收到了毛主席的题字,在一张“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信笺上,写了两行“北方交通大学”,毛泽东自己圈定了第二行。
题字一到学校,师生一片欢腾,备受鼓舞。半个多世纪以来,领袖的关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刻苦求知,勇担重任,成为中国铁路建设的栋梁之才。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北方交通大学重新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如今的校名墨迹仍沿用当年毛主席的题字,只是当年的“方”改为“京”,而毛主席题名的“交通大学”四字被其它交大借用。
北方交通大学经过数次分合、更名、迁移,北京校区演变成了北京交通大学,上海校区演变成了上海交大、上海校区迁移到西安的部分演变成了西安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唐山学校演变成了西南交通大学(虽然他真的不在西南)。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笔墨潇洒淋漓的四字是毛泽东的毛体真迹,却不是毛主席给山大的专门题字,也并非拼缀集字而成,而是选自1964年3月写给山东大学中文系国学大史高亨教授的亲笔信封上,毛主席亲笔写下的收件人地址“山东大学”。
1963年10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召开第四次委员扩大会议,时任山东大学教授的高亨先生应邀出席。会议期间,高亨和范文澜、冯友兰等九位先生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当中宣部副部长周扬介绍到高亨先生时,毛泽东一面亲切地与他握手,一面风趣地询问:“你是研究文学的,还是研究哲学的呢?”高先生回答,自己对于古代文学和古代哲学都很有兴趣,但水平有限,没能够做出多少成绩。毛泽东继续说,他读过高先生关于《老子》和《周易》的著作;并对高先生的成绩给予了肯定,还说了些鼓励的话。
此一殊荣,出乎高先生的意料,他为此激动不已。返回济南后,遂将自己的著作《诸子新笺》、《周易古经今注》等6种,寄请周扬副部长转呈毛泽东主席。
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新版《毛泽东诗词》,其中增刊毛主席的新作10首。为此《文史哲》编辑部组织了一次“笔谈学习毛主席诗词十首”的活动。高亨先生即兴赋词《水调歌头》一首: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焰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障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
随后,高先生把这首词连同一张恭贺春禧的短函寄呈毛主席。大约过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信是用毛笔写在几张宣纸上的,遒劲奔放,落款处是足有3个核桃般大小的签名。全文如下:高亨先生:寄书寄词,还有两信,均已收到,极为感谢。高文典册,我很爱读。肃此。敬颂安吉!毛泽东1964年3月18日。
高亨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先秦文化史研究的著名学者和古籍校勘考据的专家,多具开创之功,成就斐然。(来自山东大学)
武汉大学
无独有偶,武汉大学现在用的毛体标准字,也有来自于毛主席亲笔写的收件人地址信封。
据湖北日报报道,陈文新的父亲陈昌与毛泽东、蔡和森同为湖南第一师范学生,此后多有来往。1930年2月,陈昌与杨开慧之兄杨开明,一起牺牲于长沙浏阳门外,1948年考入武汉大学,1951年春,陈文新回老家团聚时,母亲告诉了她一家与毛泽东的交往,回到珞珈山,陈文新怀着崇敬又兴奋的心情给毛泽东写了两封信,一封是代母亲毛秉琴写的,讲家里近况,转达母亲问候,另一封是自己写的主要汇报学习情况。
1951年5月初,毛泽东给陈文新的回信。陈文新惊喜万分打开信纸,毛主席洒脱的手迹跃然眼前:文新同志,你的信和你母亲的信都收到了,很高兴,希望你们姊妹们努力学习和工作,继承你父亲的遗志,为人民国家的建设服务。问候你的母亲,祝进步,毛泽东。
可惜泰斗级大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微生物学家、中国农业大学陈文新教授于2021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留下唯美的青绿建筑群为其守望。
说到武汉大学的青绿屋顶,知乎上言西月曾有段解释: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从1930年动工,1936年全部竣工,共30项68栋工程,占地面积200多公顷,建筑面积78596平方米,耗资400万银元,作为20世纪30年代唯一完整规划且一气呵成的中国大学校园建筑,屋顶颜色也不可能是随意选择的。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仿照中国古典建筑(主要是以故宫为代表的清代宫殿建筑),要了解其屋顶颜色选择的原因,先简单看一下
中国古代颜色的等级。金、黄色最高,一般只有皇室、皇家寺院和贵族可以用;青、绿色次之
,比如北京协和医院的青砖绿瓦、民间寺院如武当山;
黑、灰色最低
,比如乔家大院、康百万庄园等最具代表。
从等级上来看武大老建筑群选用皇家和平民之间的孔雀绿色似乎很正确。然而武汉大学早期建筑建造的时间是民国时期,无论是担任武汉大学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长的李四光先生,还是担任总工程师的美国建筑师开尔斯(F.H.Kales)受到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都不可能那么深刻,仅以颜色等级来解释武大老建筑屋顶颜色有些牵强。在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中,绿代表水,属东方,有生发,条达的特性,五行中木的属性似乎和大学教书育人的功能正好重合。事实上比如题主提到的故宫中,虽然主要采用了象征皇权的黄色琉璃瓦,但是在
用于皇子们读书的宫殿,则采用了青色琉璃瓦。
F.H.Kales开尔斯先生的确是站在一个艺术家的角度来设计武大老建筑群的,他和之后带领珞珈学子半年内植树五十万棵的王世杰校长,都把实用和美观完美地融合,正是有了他们精益求精的态度,历经八十年沧桑的老建筑们,才能在今天仍然焕发勃勃生机。
毛主席的书法采千古之遗韵,熔百家于一炉,龙蛇飞舞,俏俊飘逸,大气磅礴,豪放酣畅,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又找了几张比较有代表性的毛主席书法,再欣赏一波。
亲笔提写:
北京师范大学(1950)
贵州大学(1951)
南开大学(1950)
湘潭大学(1958)
清华大学(1950)
复旦大学(1951)
广西大学(1952)
湖南大学(1950)
安徽大学(1958)
北京大学(1950)
华南农学院(1952)
湖南农学院(1951)
北京语言学院(1974)
鲁迅艺术文学院(1938)
亲笔提写+集字:
国立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1950)
国立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1950)
北方交通大学(中国交通大学1951)
西安交通大学(由北方交通大学+集字)
上海交通大学(由北方交通大学+集字)
西南交通大学(由北方交通大学+集字)
华南农业大学(由华南农学院+集字)
亲笔写字:
山东大学
武汉大学
未知: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
拼掇: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南京大学(江苏)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
江南大学(江苏)
云南大学(云南)
浙江大学(浙江)
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
天津大学(天津)
济南大学(山东)
临沂技师学院(山东)
武汉大学(湖北)
兰州大学(甘肃)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
重庆大学(重庆)
山西大学(山西)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山西)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作为河南人,我顺手查了下河南排名比较靠前的二十所高校,有以下12所应用了毛体字,可见其院校领导层的欢迎程度。但查遍了网络,不少高校并没有毛主席题字的报道,暂不能确定是不是拼掇集字而成。一直以来毛主席书法在各个行当应用很是广泛,特别是高等院校和报刊杂志,那到底有多少学校及杂志报纸的标准字运用了毛体字,如果真统计起来,数量应该很是惊人!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河南工学院(河南)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
南阳理工学院(河南)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黄淮学院(河南)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
南阳师范学院(河南)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以上纯属闲的,内容和细节力求准确。只是,我们是否真的要发个问号,这么多学校一窝蜂的使用毛体字,真的好么?有些集字东拼西凑的真是粗糙,字与字之间也极不自然,有损毛体字的光辉形象!
徐长新 品牌设计师、策展人、新学校文化设计师
2022.3.19 整理于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