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266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分为 西晋 东晋 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 中国历史 上的 大一统王朝 ,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司马氏在三国时期为曹魏世族, 高平陵事变 后掌握魏国政权 [7] 。265年十二月 [89] (266年1月) 司马炎 篡魏,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即西晋。280年,西晋灭东吴,完成统一。西晋经历 八王之乱 后,元气大伤,加速了崩溃。 [87] 313年, 晋愍帝 迁都 长安 ,316年,西晋被匈奴人灭亡。而内迁少数民族乘机举兵,造成 五胡乱华 ,大量百姓与世族南渡。317年,皇族司马睿和过江的世家大族,建立起侨寓的东晋政权。 [88] 东晋曾多次北伐中原。383年东晋与 前秦 淝水之战 后,东晋以少胜多,得到暂时巩固。420年, 刘裕 建立 刘宋 ,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 南北朝 时期。 [1] [2]

西晋承袭 曹魏 领土,统一后占有蜀汉、 孙吴 疆域。东晋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北界主要在 秦岭 淮河 一线。两晋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 [3] 是隋唐的 三省六部制 的基础。 [4] 晋朝时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相比较三国时期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两晋时期北方南迁的汉人将大量生产力与先进技术带入江南,进一步开发了江南地区。晋朝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有新的发展。两晋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 儒教 独尊地位被打破,文化及科技出现革新。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 玄学 道教 及由印度东传的 佛教 。边疆民族的草原文化与晋朝的中华文化逐渐展开文化交流, 民族融合

晋朝开国皇帝 司马炎 的父亲 司马昭 被魏帝曹奂封 晋公 。魏 景元 四年(263年), 司马昭 灭蜀。咸熙元年(264年),加封晋公晋王,这也是晋朝国号的由来。《资治通鉴·晋纪一》胡三省注:“司马氏,河内温县人。宣王懿得魏政,传景王师,至文王昭,始封晋公,以温县本晋地,故以为国号。” [90] 咸熙 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 魏元帝 曹奂禅位 [8] ,即位为帝,国号晋,建都 洛阳 ,史称 西晋 。316年,西晋被匈奴建立的政权所灭亡,北方从此进入 五胡十六国 时期 [11] 。时任丞相的琅琊王 司马睿 受到王氏和朝中勋臣的一致拥戴,于317年三月在建邺称帝,改建邺为 建康 ,史称 东晋 ,据有中国南方的领土。 [1] 司马家族在 东汉 三国 时期就是显赫的世家大族, [14] 司马朗 司马懿 司马孚 等兄弟共八人,时人称“ 八达 ”。其中 司马懿 具有政治及军事才略,在曹魏后期抵御蜀汉北伐及平定辽东,成为了魏国重臣 [7] 239年 魏明帝 去世,司马懿与 曹爽 受遗共同辅政,但司马懿被曹爽架空。 249年发生 高平陵事变 [7] 司马懿重夺政权,至此司马氏开始专政。 在 司马懿 去世后,其子 司马师 司马昭 逐渐巩固司马氏的势力 [15] 。此期间发生三次严重的内乱和割据战争,史称 淮南三叛 ,皆被平定,司马氏逐步掌握了执政权。 。最后邓艾经 阴平 直袭 涪城 ,进逼成都。 刘禅 见大势已去而投降,蜀汉灭亡 [17] ,史称 魏灭蜀之战 。之后钟会、姜维意图叛变,但被司马昭立即平定。司马昭胜利后称 晋王 ,但不久去世。其子 司马炎 继立后于266年建立晋朝,改元 泰始 ,是为晋武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0] [1]  邹纪万(1992年):《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 第42页-第58页. [2]  邹纪万(1992年):《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 第58页-第70页. [3]  万绳楠(1994年):《魏晋南北朝史论稿·第六章·世族统治下的西晋》. 第111页. [4]  邹纪万(1992年):《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型态》. 第101页-第106页. [5]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52-465页 [6]  注:根据边城玫女的《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国土面积达543万平方公里。前秦于淝水之战崩溃后东晋趁机北伐复土,太元二十年(395年)东晋国土面积达280万平方公里。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北伐灭后秦、南燕收复青、兖、司三州,兵锋直抵黄河南岸,东晋国土面积达到极盛,约302万平方公里。 [7]  《晋书·帝纪第一 宣帝》 [8]  《晋书·帝纪第三·武帝》 [9]  陈寿·《三国志·卷四·魏书四·三少帝纪》 [10]  《晋书·帝纪第四·惠帝》 [11]  邹纪万(1992年):《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 第28页-第36页 [12]  《晋书·帝纪第六·元帝、明帝》 [13]  《晋书·列传第六十八·王敦、桓温》 [14]  《晋书·帝纪第一 宣帝》︰司马姓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伯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仰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家焉。自仰八世,生征西将军钧,字叔平。钧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颍川太守俊,字元异。俊生京兆尹防,字建公。帝(司马懿)即防之第二子也。 [15]  《晋书·帝纪第二·景帝、文帝》 [16]  陈寿·《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钟会》 [17]  陈寿·《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邓艾》 [18]  陈寿·《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姜维》 [19]  陈寿·《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毌丘诸葛邓锺传》 [20]  邹纪万(1992年):《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 第22页-第28页. [21]  陈寿·《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二·吴主传》 [22]  《晋书·载记第二十六·秃发乌孤利鹿孤、傉檀》 [23]  《晋书·列传第四·羊祜杜预》 [24]  《晋书·列传第十·贾充、郭彰、杨骏》 [25]  邹纪万(1992年):《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 第28页-第36页. [26]  《晋书·列传第十三·山涛、王戎郭舒等》 [27]  《晋书·志第四·地理上》 [28]  《晋书·志第五·地理下》 [29]  《晋书·列传第二十九·汝南文成王亮、楚隐王玮等》 [30]  《晋书·列传第六·卫瓘、张华》 [31]  《晋书·列传第一·后妃上》 [32]  《晋书·列传第三十四·武十三王、元四王、简文三子》 [33]  邹纪万(1992年):《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 第36页-第42页. [34]  柳翼谋:《中国文化史》 [35]   五胡十六国为北方诸国的概称,“十六国”称呼则源自北魏崔鸿所著‘十六国春秋’。北方诸国中也有汉族建立的。 [36]  《晋书·载记第四·石勒上》 [37]  《晋书·帝纪第五·怀帝、愍帝》 [38]  《晋书·载记第二·刘聪》 [39]  《晋书·载记第三·刘曜》 [40]  邹纪万(1992年):《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 第42页-第58页. [41]   江南发生的三次叛乱分别在303年、305年及310年。 [42]  《晋书·列传第三十五·王导等 》 [43]  然而,最后承认吴姓世族在吴郡、吴兴、义兴三吴的经济势力。侨族转向浙东会稽、闽地发展。沿海豪族却备受打压,他们在东晋后期的孙恩、卢循之乱中纷纷支持,使得其乱难定。 [44]  《晋书·列传第四十三·庾亮等》 [45]  邹纪万(1992年):《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 第56页. [46]  万绳楠(1994年):《魏晋南北朝史论稿·第八章· 论淝水之战前东晋的镇之以静政策》. 第193页. [47]  《晋书·载记第十四·苻坚下》 [48]  苻坚称其是“投鞭断流”,即人数众多,光是士兵把皮鞭投入河中,就可以截断流水。 [49]  《晋书·苻坚下》谢玄遣使谓苻融曰:“君悬军深入,置阵逼水,此持久之计,岂欲战者乎?若小退师,令将士周旋,仆与君公缓辔而观之,不亦美乎!” [50]  《晋书·列传第四十九·谢尚、谢安》提到“兖州既平,玄患水道险涩,粮运艰难,用督护闻人奭谋,堰吕梁水,树栅,立七埭为派,拥二岸之流,以利运漕,自此公私利便。又进伐青州,故谓之青州派。” [51]  邹纪万(1992年):《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 第58页-第70页. [52]  共有会稽谢针、吴郡陆瑰、吴兴丘尪、义兴许允之、临海周胄、永嘉张永及东阳、新安等八郡土豪起兵响应。 [53]  《南史·卷一·宋本纪上第一·武帝少帝》 [54]  《晋书‧赫连勃勃》:“既而勃勃还统万,裕留子义真镇长安而还。勃勃闻之,大悦,谓王买德曰:‘朕将进图长安,卿试言取之方略。’买德曰:‘刘裕灭秦,所谓以乱平乱,未有德政以济苍生。关中形胜之地,而以弱才小儿守之,非经远之规也。狼狈而返者,欲速成篡事耳,无暇有意于中原。陛下以顺伐逆,义贯幽显,百姓以君命望陛下义旗之至,以日为岁矣。青泥、上洛,南师之冲要,宜置游兵断其去来之路。然后杜潼关,塞崤、陕,绝其水陆之道。陛下声檄长安,申布恩泽,三辅父老皆壶浆以迎王师矣。义真独坐空城,逃窜无所,一旬之间必面缚麾下,所谓兵不血刃,不战而自定也。’勃勃善之,以子璝都督前锋诸军事,领抚军大将军,率骑二万南伐长安,前将军赫连昌屯兵潼关,以买德为抚军右长史,南断青泥,勃勃率大军继发。” [55]  《中国文明史·第四卷·魏晋南北朝·上册·第一章 政治发展大势》. [56]  《中国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晋南北朝 上册‧第三章 政治制度与法律的变迁》. [57]  《晋书·志第十四·职官》 [58]  《晋书·任恺传》提到任恺为侍中,「总门下枢要」,「万机大小多管综之」。 [59]  《晋书·志第二十·刑法》 [60]  《中国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晋南北朝 上册‧第四章 分裂割据时代的军事概况》. [61]  纪万(1992年):《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经济结构》. 第131页-第146页. [62]  万绳楠(1994年):《魏晋南北朝史论稿‧第六章 世族统治下的西晋》. 第111页. [63]  《中国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晋南北朝 上册‧第五章 曲折发战的经济》. 第250页. [64]  邹纪万(1992年):《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经济结构》. 第131页-第146页. [65]  万绳楠(1994年):《魏晋南北朝史论稿·第八章·论淝水之战前东晋的镇之以静政策》,第187页。 [66]  邹纪万(1992年):《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 第22页-第28页. [67]  邹纪万(1992年):《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的学术与信仰》. 第165页-第193页. [68]  《中国文明史 第四卷 魏晋南北朝 下册‧第十章 玄学思潮与儒佛道思想的发展》. [69]  《晋书·列传第五十·王羲之、王献之等》 [70]  万绳楠(1994年):《魏晋南北朝史论稿‧第六章 世族统治下的西晋》. 第123页. [71]  范晔的《后汉书》集结两晋众家作品的精华。关于东汉的史书有《东观汉记》、孙吴谢承的《后汉书》、西晋薛锦的《后汉记》、华峤的《汉后书》、东晋谢沉的《后汉书》、袁宏的《后汉记》等等 [72]  《文心雕龙.明诗》:“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 [73]   “气韵生动”的评语出自南朝梁谢赫的名作《古画品录》中,于绘画六法提到:“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曰气韵生动是也。” [74]  万绳楠(1994年):《魏晋南北朝史论稿·第十章 淝水战后的东晋》. 第235页. [75] 剑桥中国秦汉史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1-05-06] [76] “李氏将兴”还是“刘氏当王”:逐鹿天下者为何争“天命”? .澎湃新闻 [引用日期2021-05-06] [77] 儒释道三教融合共生与道教的自我调适 .哲学中国网 [引用日期2021-05-06] [78] 玄学是儒学——从心学的角度来看魏晋玄学的派性 .知网 [引用日期2021-05-06] [79] 關於魏晉玄學屬性的再辨析 .知网 [引用日期2021-05-06] [80] 竺法护的佛经翻译与汉地女性佛教信仰的发展 .佛学研究网 [引用日期2021-05-06] [81] 大德故事:敦煌菩萨竺法护 .凤凰网 [引用日期2021-05-06] [82] 达摩 .中华英烈祠 [引用日期2021-05-06] [83] 陶渊明 .中华英烈祠 [引用日期2021-05-06] [84] 晋代越窑青瓷羊尊 .中华古玩网 [引用日期2021-05-06] [85] 晋朝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3-04-04 [引用日期2023-06-14] [86]  《资治通鉴 · 晋纪 · 晋纪三十五》癸巳,谦等帅群臣奉玺绶于帝曰:“主上法尧禅舜,今楚祚不终,百姓之心复归于晋矣。”以琅邪王德文领徐州刺史,振为都督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谦复为侍中、卫将军,加江、豫二州刺史,帝侍御左右,皆振心腹也。 [87] “八王之乱” 洛阳遭难 .洛阳网 [引用日期2023-08-24] [88]  文史哲编辑部.门阀、庄园与政治 中古社会变迁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1:84(仅支持电脑查看) [89]  胡阿祥.司马氏晋国号考说[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9(03):122(仅支持电脑查看) [90]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資治通鑑卷第七十九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