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阁的复仇
1593年5月底,日军撤至釜山,明军也未发起进一步进攻,当时以
宋应昌
和
李如松
为首的明军高层全指望与丰臣政权议和。
沈惟敬和两个冒牌明朝使团在
石田三成、小西行长
引领下渡海前往九州
名护屋
,与
丰臣秀吉
当面会谈。
议和期间,明日两国确实没再发生战争了,但是日军又开始进行对朝鲜的军事行动,这次目标是
晋州城
,去年10月日军未能打下的朝鲜坚城。
攻打晋州的命令是丰臣秀吉亲自定下,很多人以为进军晋州目的是为了威慑明军,其实不然,首先早在2月27日份,日军还未离开汉城之际丰臣秀吉就已经下达攻打晋州的命令。(《壬辰倭乱》)
再则去年十月,细川忠兴领导的日军第一次攻打晋州出动三万人,晋州守军只有三千人,最终细川忠兴被晋州牧
金时敏
打了个大败,日军阵亡一万人,朝鲜军只阵亡八百。对明军输得都没这么惨过,这对丰臣秀吉而言相当没有面子。(《太阁记》)
为了洗刷去年战败之耻,丰臣秀吉趁跟明军停战时,下令朝鲜的日军专门攻打晋州城,而且要杀死
木曾判官
。
金时敏
木曾判官就是日本人对之前的晋州守将
金时敏
的称呼,但是当时日本人不知道金时敏真名,也不知道金时敏在第一次晋州之战时就已经牺牲,日军认为可恶的木曾判官还活着。
除了复仇洗刷战败耻辱的因素,日军攻打晋州目的正是为了打通进军全罗道的大门。第一次朝鲜之役期间,朝鲜半岛西南方一直没有沦陷,这个可没明军帮忙,皆因为当地朝鲜义军的死战不退。
而先前日军为了尽快打入明国境内,忽略了半岛南方未定,而继续出兵半岛北方,以至于兵力不能集中。
此刻丰臣秀吉意识到之前的战略失误,他将目光重点放在入侵半岛南方这里,所以晋州城必须要攻打。
晋州是朝鲜南方要冲
当年5月20日,丰臣秀吉对朝鲜的全部日军下达攻打晋州城的准备,上次是细川忠兴、片桐且元等几个大名出阵,这次几乎在朝鲜的所有日军将领都要出阵晋州。
六月上旬,釜山一带,驻守当地的日军正在挟持朝鲜百姓修筑防御工事,
黑田长政
和
锅岛直茂
两员大将正在巡查。
锅岛直茂道:要是小西行长那边谈妥,晋州就不用再攻打了吧。
黑田长政道:不,太阁殿下跟明国和谈与攻打晋州一点都不冲突。
锅岛直茂接着指出明军就在他们不远处,攻打晋州城时候明军前来救援该怎么办。
黑田长政笑着说,他们撤出汉城时候,军容非常松懈,队伍里还带着掠来的朝鲜女子一起南下,明军主将李如松没有前来追赶,之后他们更加不会插手。
锅岛直茂突然询问加藤清正去哪了,现在清正可是对攻打晋州一事最积极的大名。
黑田长政回答清正可能在做战争准备,另外太阁殿下还要从日本本土派遣一个很厉害的人来协助他们攻城,毕竟晋州可不好攻打。
与此同时,釜山浦口,一艘巨大地安宅船正向岸上停靠。奉宇喜多秀家命令的
立花宗茂、小早川秀包
早已在这里等候。
船停稳后,从上走下来两人。其中一人全身覆盖漆黑色甲胄,头戴星月盔,他是
东北
大名
伊达政宗
。
另一人穿着金色盔甲,头戴纱帽形盔,正是
关东
大名
上杉景胜
。
他们皆奉丰臣秀吉命令渡海出征朝鲜,原本丰臣秀吉还要派德川家康和前田利家二人前往朝鲜,因思考再三决定放弃。
“上杉大人、伊达大人,欢迎大驾!”立花宗茂道。
接着立花宗茂、小早川秀包、上杉景胜、伊达政宗四人到一个地方先边吃边聊。
伊达政宗道:立花大人,自从小田原之阵后好久不见。
上杉景胜道:太阁殿下听说晋州城是一座坚城,而且木曾判官很厉害,所以派我们前往朝鲜。
丰臣秀吉新派两个大名渡海
上杉景胜和当时大多数日本人一样以为金时敏还活着。
立花宗茂这时指出,晋州城和北条家的
小田原城
一样是一座难攻的城池,而且攻打难度更大,他们打小田原城时候还有足够的时间和兵力。
小早川秀包指出小田原之阵北条军不过五六万人,而现在明军就有四万余人,加上朝鲜军就更多了,远征军经过一年多征战,遭遇严重损耗,期间没有支援,而且有上次攻打晋州大败的阴影,听说又要攻打晋州,所以现在士气低落。
伊达政宗抱怨道:太阁打什么晋州,倒不如用打晋州的工夫去跟明虏(指明军)决战。
伊达政宗虽然年轻,他和立花、秀包同岁。但野心勃勃,很早以前就说过我要是早生二十年就可以统一日本。可后来因为丰臣秀吉做大,而不得不向其屈服。
邪法迷邦唱不终,欲征蛮国未成功,
图南鹏翼何时奋,久待扶摇万里风。
邪法邦を迷はして唱となへて终をはらず、蛮国ばんこくを征せんと欲ほっすれども未いまだ功を成さず。
图南となんの鹏翼ほうよく何いづれの时にか奋ふるはん、久しく待つ扶摇ふえう万里の风。
这是伊达政宗写的一首诗,不但暴露其征服明国的野心,他在诗句里还将明国称之为“
蛮国
”。
小早川秀包反驳伊达政宗,那是因为你刚来,不懂得朝鲜形势,晋州是打通全罗道的要道,要想跟明军决战必须先稳定朝鲜南方。
上杉景胜也劝伊达政宗还是老实照太阁的命令做吧。
伊达政宗
和
上杉景胜
两人所带兵力都不多,都只有千余人,而且只在朝鲜呆了三个月不到,虽然参与过战斗,并非作为日军主力,所以一般壬辰倭乱叙事一般忽略这两个人。
上杉景胜更是连第二次晋州之战都没参加,他和伊达政宗都未跟明军交战,只跟朝鲜人交战过。但这两人的名气度皆远大于比他们早出征朝鲜的大名。
龟甲车
随后立花宗茂引领到
加藤清正
军营,恰好加藤清正和他的家臣们刚刚研制好一个攻城武器——
龟甲车
。
由于日军在第一次晋州,幸州山城之战等几次攻城中惨败,日军明白自己吃了没有好攻城武器的亏,于是加藤清正为日军研发攻城武器,便在第二次晋州之战前成功研制出一个叫龟甲车的东西。
准确说龟甲车也不算加藤清正本人发明,而是他的两个家臣
饭田直景
和
森本一久
。这两人是土木工程大师,不光创造了龟甲车,还帮助加藤清正修筑了著名的
熊本城
,在2016年熊本地震中,熊本城几乎被摧毁。
说起来
饭田直景
和
森本一久
还是托了
李舜臣
的福,他们借鉴了龟船的设计原理,发明能够在攻城时保护己方士兵的载具,于是就有了
龟甲车(亀甲車)
。
创造龟甲车的二人
日本古代虽然有攻城武器,但要么很劣质,要么就是从朝鲜或其他地方传来,而龟甲车是日本首个原创的攻城武器。
加藤清正对众人说有了龟甲车,他们就能够摧毁晋州城了。
龟甲车
伊达政宗泼了个冷水,道:还没试验过,你怎么知道。再说木曾判官也不是北条氏政,也许他有对抗的办法。
听到这里加藤清正有些动怒。
饭田直景
和
森本一久
两人更是说道:到时你就见识我们是如何先登晋州城的!
立花宗茂见两边火药味十足便将伊达政宗拉走。
当时黑田长政也在现场,他的家臣
后藤基次
看着伊达政宗离去身影说:我看相很准,将来我的首级就要被这人所讨取。
在后来1615年5月6日的大阪之阵中,
后藤基次
与身在德川军的伊达政宗交战,兵败被其所弑。在朝鲜时他们还是战友。
后藤基次
加藤清正对身边人吐槽起伊达:到时候真的要跟这个独眼龙合作吗?
黑田长政道:听说小西行长也要参与攻打晋州。
加藤清正道:小西那个药贩子要从名护屋城回到朝鲜了?
为了攻打晋州城,日军出动
9.3万
人,在朝鲜的日军兵力基本倾巢而出。参阵将领有:
加藤清正、黑田长政、锅岛直茂、伊达政宗、细川忠兴、小西行长、岛津义弘、岛津丰久、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小早川秀包、高桥统增
等。(《伊达家文书》)
除了
福岛正则、毛利辉元
等率领少量兵力留守釜山一带,在朝鲜的日军将领几乎全部出阵,甚至连原本负责留守本土的伊达政宗都渡海前来协助攻城。
第二次晋州之战
是朝鲜之役七年中日军动员规模最大的战役。
丰臣秀吉要攻打晋州的消息朝鲜人也知道,朝鲜方找到刚从名护屋谈判归来的
沈惟敬
,质问他是怎么谈判的,倭寇怎么还举大兵入侵晋州。
沈惟敬
时人弗洛伊斯著
《日本史》
里记载
沈惟敬看不起朝鲜人
,跟丰臣政权和谈内容根本没有几条是保全朝鲜利益的。
代表两方谈判的沈惟敬和小西行长各自都是为了完成任务,对两头都是骗。
沈惟敬被这么质问后,急忙找到也刚回朝鲜的小西行长。小西行长实话告诉沈惟敬:晋州城是必须要打的,这是太阁命令。而且太阁下令攻破晋州后将那里夷为平地,不留一个活口。
小西行长让沈惟敬去找朝鲜方,让他们把晋州城内所有百姓迁走。小西行长只能帮沈惟敬到这里了。
沈惟敬便向朝鲜军元帅金命元陈述了小西行长的话,金命元一听这不就是放弃晋州吗,这个不行。于是金命元去找驻扎在大邱的
刘綎
,请他发兵救援。
刘綎说他力不能及,因为
宋应昌、李如松
现在只主张和谈,不让他们去跟倭寇交战。连刘綎都无法出兵,那其他明军将领就更不会出兵。
但刘綎还是写信警告加藤清正,扬言明国马上派遣三十万大军支援朝鲜,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然而这根本吓不倒加藤清正,刘綎的话自然被当放屁。
宋应昌和李如松得知日军要攻打晋州后,便怒斥沈惟敬谈判不利,让他们怎么跟朝廷交待。沈惟敬也很为难,就说这一切是朝鲜军在他们和谈期间攻击日军,才导致这样。
朝鲜军确实在明日和谈期间仍在攻打日军,尽管明军下达过“禁止杀倭”命令。明人无法理解朝鲜的国仇家恨,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姿态。
就在明军高层内部相互推卸责任时候,进攻晋州的日军部队已悄然出动..
6月13日,以
金命元、权栗
为首的朝鲜官军和义军进驻
咸安
,“红衣将军”
郭再祐
也在其中,这支部队规模共五万人。
权栗想要主动出击日军,但郭再祐指出己方部队有五万人,但大部分是乌合之众,很难正面战胜日军。
众人商议之际,有人告知倭寇大军已经从
釜
山出发,规模约四千人的倭寇先遣部队已经逼近咸安,这支先锋队由
立花宗茂、小早川秀包、高桥统增
三人统领。(《日本战史》)
立花宗茂和小早川秀包在碧蹄馆击败明军,可谓悍将。但朝鲜军这边也不差,
权栗
和
郭再祐
两位名将都在,
权栗
在幸州之战击败了十倍于己的日军,
郭再祐
在第一次晋州之战协助金时敏杀得三万大军落荒而逃。
似乎要发生一场强强对决,按照《日本战史》说法,立花宗茂和小早川秀包部队击溃了权栗、郭再祐为首的五万大军。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权栗和郭再祐等一众没有被击溃,根据柳成龙所著
《懲毖錄》
记载,当时在
咸安
的朝鲜军
直接不战而逃
。
逃跑的
权栗
和
郭再祐
等人对坚守晋州这事再没有信心。
权栗逃跑我倒觉得不奇怪,尽管他能打,但他也不是第一次掉链子,更不是最后一次。
但我知道郭再祐逃跑后,我有些震惊,他还是那个“
红衣将军
”吗?这两人的英雄形象霎时间崩塌了。
英雄形象崩塌的两人
而李舜臣从不会害怕敌人。后来日军趁李舜臣下野期间摧毁了朝鲜水军。朝鲜只剩下12艘船,当日军300艘船压境时,即使没有明军救援,李舜臣也没有退缩。
郭再祐曾被朝廷打压,在后来休战期间,郭再祐举兵谋反,以此报复朝廷对他的不公。而李舜臣直接被诬陷下狱过,监狱里遭毒刑拷打,像郭再祐都对国家失望了,李舜臣依然没有反抗朝廷。
李舜臣这种意志和忠心是权栗和郭再祐没有的。而且李舜臣也没在关键时刻掉过链子。
所以李舜臣被朝鲜及世界推崇的原因不止是他能打,主要是其品格。
金时敏如果不死,他也不会畏缩,可惜他在去年就牺牲了。
回到文章主线,虽然权栗、郭再祐等人逃走了。但是仍有部分人愿意坚守晋州城。比如义军头领
金千镒
,也是本文朝鲜方的主角,还有
黄进、高从厚
等人。
高从厚是
高敬命
的儿子,在锦山之战中亲自经历父亲牺牲。
即使义军加上晋州守军也只不过
三千余人
,金千镒、高从厚等人还是打算与晋州城共存亡。
6月18日,立花宗茂先锋队和
加藤清正
主力军在咸安汇合,之随后日军攻打
宜宁
。这里是郭再祐的义军总部,但郭再祐无法挡住日军攻势,被迫放弃
宜宁
退向全罗道。
随着
宜宁
沦陷,晋州周围几个重要据点都被日军所占领,晋州城失去了屏障。
日军在正式攻打晋州前开了个会。虽然日军判断明军不会管他们,但仍有几分戒心在,毕竟晋州距离明军实在太近了。辽东军就驻屯在附近的居昌,距离晋州路程不到半天。
加藤清正问在场众人谁愿意留在宜宁、咸安一带提防数万明军。话音刚落,立花宗茂主动请缨去完成这个任务。
加藤清正道:立花大人刚刚担任完先锋,已经够辛苦了,现在又接此大任。
总大将宇喜多秀家有些不放心,因为立花宗茂兵太少了。最终还是同意立花宗茂、小早川秀包、高桥统增率领四千人驻扎在宜宁、咸安一带,提防随时可能救援晋州的明军。
散会后,立花家臣们问主公为什么要接下这个危险的任务,老实享受攻破晋州的战果不好吗。
立花宗茂道:我实在不想参加这种以多欺少的战役,我宁愿死在跟明虏的战斗中。
之前立花宗茂听闻木曾判官的事迹后,他想起了自己的生父
高桥绍运
,当年也是这样死守城池,所以他不愿意成为攻城方。
趁立花宗茂不在时立花家臣们私下讨论,
十时连贞
道:主公太过耿直也不是好事。
米多比镇久
说:主公决定是正确的,晋州城又不是软柿子,现在看来明虏就是纸老虎,比木曾判官都好对付。
小野镇幸
道:说的没错,我还要跟李如松算总账!
南江晋州
6月22日,日军做好一切部署后向晋州城发起进攻。虽然有金千镒带领大家抵抗日军,但是
金千镒
和晋州地方官
徐礼元
两人关系不和,城内上下不能齐心。
就连老百姓都对此情形感到悲观,怀念起已故的金时敏。
加藤清正、黑田长政等第一批攻城部队杀气腾腾,清正的两个家臣
饭田直景
和
森本一久
即是建筑大师,能够研发龟甲车,也是凶悍的战将,在现场带领部队冲锋。
后藤基次
等黑田家臣也不甘落后,拼命发起狂攻。
《燃藜室记述》
记载了攻城第一天(6月22日)情形:
贼大至,势甚风火,遂围城累日。贼势日炽,蚁援不通,贼吹角相应,一时放丸,乱落城中,声如轰雷,及朝视之,我军死者相枕…初昏又进大战,二更退,三更又进,五更退,射杀不知其数。
第二次晋州之战
去年的晋州血战再次上演,第四天(6月25日),日军尝试利用高塔攻城,但没成功,反而遭遇朝鲜将领黄进部队反击,黄进捣毁了日军高塔。
第五天(6月26日),日军动用加藤清正发明的龟甲车攻城,但如先前伊达政宗所料,这个龟甲车没发挥啥作用,朝鲜守军通过不断向龟甲车抛掷东西将其捣毁。
龟甲车
《燃藜室记述》:
贼作木柜,里以生皮,各自负戴,以防丸矢,来毁子城。城中以大石滚下,射矢如雨,贼又退。贼又连大木于东门外,上设板屋,放火于城内。
一般日本史料认为龟甲车在此战发挥了巨大作用,其实不然。最主要原因还是日军兵力庞大,总共九万人。
龟甲车攻城失败后,日军攻势仍未停止,恶战过程中,天下暴雨,冲跨了晋州城一处防御设施,部分日军冲入城内,晋州城内军民通过拼死奋战才击退了敌人,保住了城池。
到此为止,攻守双方已经血战五天。朝鲜军已经累得精疲力竭,日军也不想硬耗了。宇喜多秀家写信给金千镒,信中内容是明军已经向日军投降了,你们现在降服,我们保住不加害城内居民。
拒绝投降的金千镒反对日军说:明国已经答应救我们了,现在三十万明军在路上,你们想要活命现在就赶紧逃命吧。
晋州守军
宇喜多秀家回应:明军根本不会来的,你们还没发现自己已经被明军放弃了吗。
金千镒虽然无法拿明军骗过日军,但他依然拿明军哄骗自己人。声称驻扎在星州的大刀
刘綎
会来救援他们,朝鲜守军士气大振。
金千镒内心却咒骂刘綎,他还将刘綎比作为
贺兰进明
。
贺兰进明
是唐朝时期的大臣,安史之乱期间,被叛军困守在睢阳的张巡向贺兰进明求援,贺兰进明却见死不救,导致睢阳沦陷敌手。
金千镒还对同僚崔庆会说如果他们打退了日军,战后第一件事就是宰掉刘綎这个“
贺兰进明
”。
那么刘綎这段时间在干嘛。
《日本战史》
说刘綎率领四万大军救援晋州,却被驻扎在宜宁的立花宗茂击败,以至于无法救援晋州。
实际上立花宗茂和刘綎没有交手,在地狱般的晋州围攻战期间,明军对晋州城没发一兵一卒。
不过金千镒也确实错怪了刘綎,不是刘綎不救,是主和派宋应昌、李如松不让刘綎、吴惟忠等将领驰援。
朝鲜史料《论壬辰事》记载:(倭寇)随围晋州,屠杀一城,綎、惟忠驰援不及。
这段史料说明刘綎、吴惟忠是有拯救晋州想法的,奈何上级不让。尽管如此,宋、李二人行为导致刘綎等将领很长一段时间都被朝鲜人误会。
宋应昌、李如松二人才是真正的
贺兰进明
。
第六天(6月27日),日军利用攻城塔找到制高点,居高临下地向城内不断开枪,城内守军被打死300人。这一回龟甲车起了作用,晋州城墙被凿开了。
就在日军破城之际,一个名叫李宗仁的将领挺身而出,他带兵死战,李宗仁亲手斩杀五名倭寇,经过一番苦战赶跑了日军,接着日军攻打北门,李宗仁又在那里死守,因为他的存在,日军无法突入城内。
同时城墙上的守军不断地向下面泼油,不少攻城的日军被烧死。
虽然再次打退日军,城内守军已经是累得气喘吁吁,要知道他们仅有三千余士兵,孤立无援情况下跟九万日军激战到了现在已经是奇迹了。
第二次晋州之战布阵
但也有人坚持不住了,晋州围城第七天(28日),晋州牧徐礼元想要逃跑,李宗仁发现后将其怒斥一顿。与此同时战斗还在继续,奋战下的守军杀退了一波又一波的日军,还打死了一个日军大官。
黄进在本次战斗中表现格外出色,在此之前他曾在全罗道取得不俗的抗倭战绩,但他在此次守城战斗不幸中弹阵亡,这严重打击到了城内守军士气。
宜宁日军驻地,米多比镇久高兴地对立花宗茂说:主公真是做了个英明地选择,避免了许多立花军勇士的牺牲。听说这次攻城战死了非常多的人。
十时连贞道:真没想到明虏不会来。
立花宗茂没有搭话,只叹了口气。
第八天(6月29日),胆小鬼徐礼元脱掉官服,骑着马试图逃跑,但被崔庆会捉住,崔庆会原本要斩杀他安定军心,但是由于时间紧迫,崔庆会只是找了名叫
张润
的人替代了他。
但数小时后,张润就战殒于阵中。那天下起了大雨,满目疮痍的晋州城墙再次裂开,日军如蝗虫般涌入城内,尽管李宗仁奋勇杀敌,守军再没能挡住这次进攻。
根据日本方记载,率先攻入晋州城的是加藤清正的家臣
饭田直景
和
森本一久
,还有黑田长政的家臣
后藤基次
。这三人战后被丰臣秀吉钦定为攻下晋州的“
一番枪
”。
根据朝鲜史料记载
《闵氏壬辰录》
:
“贼骁将政宗先登”。
说明
伊达政宗
部队也是最早攻入晋州城的日军部队,可能伊达政宗不是丰臣政权的嫡系将领,而被日方有意忽略。
先登晋州城的三个日本大名部队
城破之际,守军们问金千镒现在该怎么办。金千镒只说现在弹尽粮绝,万事休矣。金千镒带着他的儿子金象乾来到南江边上,向北方拜了拜,然后跳江自尽。
李宗仁继续跟日军巷战,最后他抱着两名日本兵一起跳入南江同归于尽。
高从厚和他的父亲高敬命一样,奋战至最后一刻,直到生命终结,崔庆会、黄进等将士都在这天牺牲了。
破城后的日军开始血洗整座晋州城,并破坏这里的一切,报复朝鲜人的两次激烈抵抗。
屠城过程中,加藤清正麾下一名叫
毛谷村六助
的武士企图凌辱一个名叫
论介
20岁的妓女。论介虽然一介女流,但展现出非凡的勇气,紧抱着毛谷村六助,两人一起坠入江底。
毛谷村六助
今日韩国晋州还有一块岩石叫”
义岩
”,专门来纪念
论介
的。
被日军屠杀的晋州军民共
六万人
,其中不少晋州军民为了不遭日军毒手,选择自己投入南江。
晋州屠城堪称壬辰倭乱以来朝鲜第一大惨案。
《惩毖录》
记载:军民死者六万余,牛马鸡犬不遗。贼皆夷城填壕堙井刋木,以快前愤,时六月二十八日也。(中略)军民得脱者数人而已。自倭变以来,人死未有如此战之甚者。
不过日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日本史料
《太阁记》
记载日军此次攻城共阵亡
2.5万
人,虽然日军成功攻破了城池,但付出的代价比第一次攻打晋州还要大。
参与攻城的日本大名们手上都沾满了晋州人民的鲜血了,除了负责提防明军而没参与攻城的立花宗茂、小早川秀包、高桥统增。
日军两次攻打晋州虽然付出巨大伤亡,但战略意义上,晋州城已经废弃,为后面日军侵犯全罗道打通了道路,也开辟了新的北上道路。
此战之后,以加藤清正为首的日军不但继续侵犯朝鲜县城,
还开始主动攻击明军驻扎地
,明军高层见死不救不但让晋州被屠,也让日军更加猖獗。
客观说明军救是情分,不救也是本分。
也说明宋应昌、李如松跟日军的议和是非常失败的,他们畏惧倭寇,想方设法不得罪日本,结果后面丰臣秀吉还是对朝鲜发动了第二次入侵。连明朝官方都认定此事丢人现眼。
《明实录》
:坏于宋应昌密谋受和三辱也…石星卑辞厚赠耻、二沈惟敬主盟赴约耻。
最后说下怕死鬼徐礼元结局,晋州城破之际徐礼元企图逃跑,但被宇喜多秀家部队发现,接着被斩首。由于他身份是晋州牧,日本人以为他就是金时敏,于是错把他首级当成金时敏的送到丰臣秀吉那里邀功。
今日韩国晋州南江灯祭,祭奠壬辰倭乱时遇害的晋州军民
参考资料
1、日军撤至釜山时,明军不敢追击。《问月堂先生文集卷》:
五月。
李提督
率兵追贼至闻庆。
畏慑不进而还。贼徐徐而行
。
《问月堂集》
:
釜山,熊川,金海。蔚山之西生浦…天兵(明军)见之甚恐。或进或退。不敢逼攻。
万历年间明朝工部尚书
张辅之
都说:
庸臣惑於邪议,决意主和,至使我兵
畏倭如虎
,不敢以镞矢相加遗。
2、明虏称呼出自《丰太阁征外新史未刊本》。
3、刘綎写给加藤清正信件原文:
天朝所遣数百万兵将,尽止鸭绿江头,大将提督李总兵二万驻王京。郭总兵、陈总兵、李总兵领兵二十万,驻辽东…不意汝等,归志不决,复攻晋州,顿背前盟,云泄旧忿。夫朝鲜八道地方,已破其七,士女横罹荼毒者,枕骸遍野,悬首楹杆,亦云惨极,更复何仇…
4、李舜臣被世界推崇。美国海战理论家
马汉
在其著作
《海权论》
中收录了李舜臣事迹和闲山岛大捷。英国海军上将
巴拉德
认为海军史上唯有李舜臣可以与英国名将
纳尔逊
相提并论。日本海军中将
佐藤铁太郎
认为,李舜臣与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都是战术天才,而李舜臣的人格在纳尔逊之上。
5、金千镒和宇喜多秀家通信。《燃藜室记述》:
千镒以润假牧使,时大雨,弓矢皆解,兵力已困。贼以书投城中曰:大国之兵,亦且投降,尔国敢为抗拒乎?城中答曰:我国死战而已。况天兵三十万,今方追击,汝等尽剿无遗。贼寨臂琦之曰:唐兵已尽退矣。是日三战三退,夜又四战四退。
6、南江晋州开头那段。
筑五阜于东西门之外,结以为栅,俯临城中,放丸不止,城中死者三百余人。又作大柜为四轮车,贼数十人,各穿铁甲,拥柜而进,以铁椎凿城。宗仁膂力,冠于军中,连殪五贼,余皆遁走,城中遂束火灌油而投之,贼皆烧死。初更贼更犯新北门,宗仁力战杀退。
7、黄进
阵亡。
则
礼元不谨警夜,贼潜凿城将颓,宗仁大怒责之。贼进迫城下,城中殊死战,贼死甚众,贼酋一人中丸而死,群贼曳尸以去。进俯视城下曰,今日之战,贼死者甚至千余。有一贼伏城下仰放丸,横中木板,丸跳而中进左额,遂死。时进润最称力战,为诸将首,一城倚以为重。进中丸而没,城中恟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