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约生于公元前2297年六月六日,卒于公元前2198年八月,享年一百岁。大禹是黄帝的玄孙,姓姒,名文命。大禹的父亲叫鲧。
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代,黄河流域发生了大洪水。尧命崇地伯——鲧领导治水。传说鲧偷了天帝的“息壤”,息壤是一种神土,见风就增长。鲧治水时,取出息壤,放在水上,然后让风吹,息壤就变成一条条堤坝。鲧用筑堤的办法来治水,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水患,被杀于羽山。
舜即位后,命鲧的儿子禹继续负责治水。禹总结了其父治水失败的教训,改以疏导为主,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平息了水患。
在古籍和传说中,夏禹的治水事迹十分感人。《尚书·益稷》称:禹娶涂山氏女,结婚后生子启,“启呱呱而泣”,禹顾不得照抚幼子,径自治水而去。《史记·夏本纪》说:“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韩非子·五蠹》记载:“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大禹为治水穿山越岭,身体承受了很大的痛苦,大腿上没有肉,小腿上的汗毛都磨没了;大禹娶涂山姑娘后才四天,就离家去治水了。在民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也是妇孺皆知,而大禹成婚的那四天至今仍是江淮一带嫁娶的好日子。
传说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得到许多天神的帮助。大禹治水之初,曾在黄河得到过一张图,在洛水得到过一本书。这张图和这本书,帮助大禹解决了治水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难题——这就是“河图洛书”。
--------------------------------------------------------------------------------------
以下一组连环画,描绘的就是大禹治水的上古历史:
大禹治水,天神授予河图洛书
【提醒:以下图片都是高清大图,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
▲他治理水患,疏通九河
▲在很久很久以前
▲中原大地洪水泛滥
▲黄帝的玄孙——鲧 [gǔn]
▲看到人们这么痛苦,于心不忍
▲就偷了天帝的“息壤”到凡间治水▼
▲他采用防堵洪水的方式
▲不幸失败了
▲鲧的儿子禹长大后
▲舜派遣虞继承父亲鲧的遗志
▲继续治理洪水,帮助百姓
▲治水的工作又辛苦,又缓慢
▲天帝被禹不屈不挠、为民治水的精神所感动▼
▲天帝就派遣天神来帮忙
▲天帝传令:“伯益、应龙,听命!”▼
▲天帝吩咐伯益、应龙两位天神:
“你们二人,一起去人间协助禹治水吧”▼
▲天帝交代:“伯益,你负责焚烧草木,驱逐禽兽”
▲天帝又交代:“应龙,你就负责测量,导引渠道”
▲于是大禹和伯益、应龙
▲带领着助手跋山涉水、餐风宿露
▲考察洪水的源头
▲希望能找出好的方法解决水患
▲看到大禹这么辛苦,连河神都感动了
▲便决定助大禹一臂之力
▲河神送给大禹一卷图轴:“禹,这是治水的宝书——河图”
▲大禹:“谢谢河神”
▲大禹根据河图
▲检讨父亲治水失败的原因
▲改用疏浚的方法
▲这天,他来到了洛水边
▲大禹看到眼前的一幕:“咦,这是什么?”
▲一只神龟,背驮一副卷轴,大禹很好奇这卷轴里写着什么?
神龟示意大禹:“这是洛书啊,蕴藏着天地玄机喔”(这是为神龟设计的台词)
▲大禹接受洛书后,从中领悟到天地的玄妙
▲他将天下划分为九州
▲并制定了治理天下的根本方略
▲终年在外辛苦奔波的大禹,甚至三过家门而不入
▲历经了十三年
▲大禹终于平息了水患
▲舜把帝位传给了大禹
▲大禹成为天子
▲由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
【再次提醒:以上图片都是高清大图,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
【相关历史知识梳理】
夏禹,姒姓,也称大禹,为远古时三皇五帝之最后一位。
《史记 · 夏本纪》载:禹为黄帝轩辕氏之玄孙,姓姒,名文命。禹为人“敏给克勤;其悳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父鲧,受尧命治理洪水,无功被诛。舜命禹继鲧业,任司空。禹吸取父鲧治水失败教训,采疏导之法,平水土,归九流。居外十三年,栉风沐雨,劳神焦思。三十娶妻于涂山,三宿而别,后三过家门而不入。禹“薄衣食”、“卑宫室,整治沟洫,躬耕于农”、“身执耒锸,以为民先”。
禹制贡法,根据各地出产确定应纳贡品,名曰“定贡”。为志禹功,《尚书》以《禹贡》名篇。主张“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曾向帝舜献“九功惟叙,九叙惟歌”之谋,舜善其言,赞禹功为“地平天成,万世永赖”。
禹治水有功,初被封为夏伯,故称“伯禹”。后受舜禅,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上图:汉画像石拓片——大禹治水
传说禹治水时,曾数上会稽,登宛委山,发金简神书而得通水之法;即位后,三载考功,五年政定,周行天下,归还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大会计治国之道,爵有德,封有功,恶无细而不诛,功无微而不赏。遂更名茅山曰会稽。晚年,东巡狩,至于会稽,见耆老、审铨衡、平斗斛。因病亡,葬会稽。今绍兴县东南有禹陵、禹祠和禹庙遗迹。列《史记 · 夏本纪》。《尚书》、《诗经》、《礼记》、《论语》、《孟子》等古籍均有载。
古籍中记载了大禹治水过程中诸多神奇之事。
据《竹书纪年》记载:“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之事,乃退入于渊。”
以下摘录几段《上古神话演义》里有关
“大禹治水、神灵相赠河图洛书”
的详细描写:
【节选自:《上古神话演义》(清朝,钟毓龙著),第一百十九回 杀三苗于三危 颁五瑞于群后】
到了大河(即黄河)沿岸,文命(即大禹)颇关心于这条河的利害,就向众人道:“我们就循着此河回去吧。”于是沿河而走。到了白于山,大家回想从前在此几乎被相柳所吞噬,不禁感慨系之。又北面望那阳纡大泽,觉得大部已干涸见底,只有当中一道长流蜿蜒向东北流去。文命等正在那里追想从前河伯在此设宴赠物的故事,忽见前面水波动漾,仿佛有人走来。大家猜不要又是河伯吧?哪知仔细一看,并不是河伯,却是别一个人。其面甚白,两手捧着一物,半身露出水面,仿佛甚长,冲波踏浪而来。渐渐近岸,看见文命,忙躬身行礼叫道:“崇伯到此,某有一物奉献,请赏收吧。”说着,两手捧物,高高擎起,却不登岸。
那天,大禹治水到了大河(即黄河)沿岸,他非常关心于这条河的利害,就向众人道:“我们就循着这条河往回走吧 ,沿途也好仔细看看治理工程的情况。” 于是大家便沿河而走。忽见前面水波动漾,仿佛有人走来。仔细一看,其面甚白,其须甚长,两手捧着一物,半身露出水面,冲波踏浪而来。
那人渐渐近岸,看见大禹,忙躬身行礼叫道 :“崇伯到此(大禹治水之初,帝尧让其承袭其父鲧的封号,曾叫崇伯),某有一物奉献,请赏收吧 。”说着,两手捧物,高高擎起,却不登岸。 大禹答礼之后,欲待去接,无奈岸上水中,相离过远,正在为难,早有鸿蒙氏飞身入水,到得那人身边,接了物件,翻身上岸,递与文命。 大禹不便就看,忙向那人道谢,并问其姓名及神爵。 那人道 :“某是此河之精,并无姓名。崇伯治水,功侔天地,凡百神灵,俱应效顺。某自惭微末,无可申献,特奉上河图一幅,凡寰瀛之内的一切,大略都已载在上面。或许于崇伯稍稍有点裨益,亦聊表某区区微忱而已 !”
大禹听了,又再三称谢,那河精入水而隐。 伯益道 :“他是神灵,既来谒见,何不登岸?甚为可怪!” 鸿蒙氏道 :“某刚才到他身畔,看见他下截身子还是鱼,哪里能登岸呢?” 众人听了,方才恍然。 大禹将河图展开一看,但见九州之中,山川形势,脉络分明,纤悉毕载。原来是一张治水的地图。
大禹知是异宝,就和河伯先前所赠的图放在一起,谨敬收藏,一面率众人沿河回到都城。 路经洛水时,又见波浪汹涌,一只大龟逆水而来,渐渐游到岸边。众人一看,只见那龟背上驮着一部书,众人取了给大禹看,那龟点点头,退回水里,转瞬就不见了。 大禹看那书时,只见那上面竟是用文字书写的各州的山川形势、野兽猛禽、妖魔精怪的名字、形状、嗜好和避讳,对治水有许多好处。于是大禹向洛神拜了几拜,将洛书与河图放在一块,珍藏起来。
“河图洛书”简介
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河图”的这个“河”,指的是“星河”。星河,银河、宇宙也,寓意极多极广,玄妙无穷,深奥无尽。河图本是星图,其用为地理,故在天为象,在地成形也。“洛书”之意,其实就是“脉络图”,是表述天地空间变化脉络的图案。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河图洛书”最早收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从实证的角度确定河图洛书出在某个具体地点。河图洛书的来由,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千古之谜。2014年11月11日,河图洛书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自:百度百科介绍)
时至今日,黄河两岸仍广泛流传着夏禹治水的传说:如宁夏的青铜峡,晋陕之间的龙门,伊水流过的伊阙,据说是禹用神斧劈开;著名的黄河三门峡砥柱石及三门——神门、鬼门、人门,传说为夏禹所凿。历代诗人写下了许多吟咏夏禹治水的诗篇。夏禹公而忘私、不畏艰险驯服洪水的业绩,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上图:大禹治水图
李白曾在诗歌《公无渡河》中,感述大禹无私治理滔天洪水的伟绩: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王大凡《禹王治水图》粉彩瓷板画
(瓷板画右边描绘的正是李白所写“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清宫旧藏“大禹治水图”玉山,清代乾隆年间制作
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约5330公斤,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件“大禹治水”玉山,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以新疆和田密勒塔山青白玉制成,下面承以铜嵌金丝山形座。
玉山雕刻着崇山峻岭、古木丛立、洞壑溪涧;大禹在正面山腰上亲自劳作。追随他的民众,有人用锤打,有人用镐刨,有人用杠杆捶击,凿石开山,使水就下。
这幅生动活泼表现大禹治水之伟大的图景,是按着玉材天然形势,给予艰巨的艺术加工而造成,堪称稀世珍宝。
下两图是其局部细节: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玉山正面中部山石处,刻乾隆帝阴文篆书“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十字方玺。玉山背面上部阴刻乾隆皇帝《题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御制诗(见下图)。
【高清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高清超大图】(2235x1207像素)(▲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上图:
学者王红旗与其妻子——画家孙晓琴,根据《山海经》与王红旗的研究成果,于1999年9月9日创作完成的42平方米的巨画《帝禹山河图》,再现出远古文明的宏伟景观。
下两图,分别是其左右两半部分: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高清大图】(▲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片上单击拖拽一下)
上图:南宋,马麟绘《道统五祖像——夏禹》,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延伸阅读:】
中国人作为华夏子民,应该了解我们的祖先,了解他们的事迹与品德;
本系列特此精选一些故事画,介绍
几位上古明君(黄帝、尧、舜、禹等)
的传奇故事:
上古明君:尧帝治国(下)百姓击壤而歌,示现十种祥瑞,禅位于舜【多图欣赏】
面对恶劣的家庭环境,舜帝大孝无怨的故事【组画欣赏】
黄帝梦入华胥国:悟得修身治国之道【组画欣赏】
凤凰鸣音,截竹作笛:黄帝派伶伦制定音律的故事【组画欣赏】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