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The aim of this thesis is to investigate Taiwanese Opera, Huangfu Shaohua and Meng Lijun, analyzing its content and form mutually so as to inspect the adapted narrative structure of this Taiwanese opera in contrast with the display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opera as the core of reflection.
The females of Huangfu Shaohua and Meng Lijun are adapted by playwrights along with plots adding or deleting, making the females in the opera, more or less, with the disposition of modern new feminism. As Meng Lijun, particularly, dresses in women’s apparel, she demonstrates more different female temperament than that of the past works. Within the opera involves masculinity and Meng Lijun reveals the im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the features and values of the former works.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reasons, I selected this Taiwanese opera as my research object.
After analyzing the three female characters, I discover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female characters has some breakthroughs, which nevertheless is still framed and impossible to compete with her counterpart. The playwrights, still, typically give the ending of “three beauties getting together and accompanying the protagonist.” It seems that the denouement is limited to the tradition then. From the three female characters and other females, nonetheless, I also can witness modern perspectives possessed by these females; I contended, therefore, that the female images in Taiwanese Opera can be connected with social context.
謝誌 i
目次 ii
表目次 iv
圖目次 v
中文摘要 vi
英文摘要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成果回顧 5
一、 關於歌仔戲文本的研究: 5
二、 《再生緣》的相關研究 8
第三節 研究範圍 12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4
一、 自我實現 14
二、 有關性別角色扮演的若干觀點 15
三、 性別閱讀 17
小結 19
第二章 文本探討 21
第一節 《再生緣》及其作者 21
一、 作者介紹 21
二、 故事發展 24
三、 《皇甫少華與孟麗君》與《再生緣》的比較 25
第二節 歌仔戲的人物形象異變 29
一、 故事主線的女性人物 29
二、 故事副線的次要人物 34
小結 38
第三章 扮裝與性別特質 39
第一節 女性角色的裝扮與特質再現 40
第二節 孟麗君的扮裝 50
一、 任官——自我實現的道路 55
二、 受限於父系權力的復裝 62
小結 64
第四章 人物性格與角色扮演 65
第一節 女性的角色扮演 65
一、 守節 65
二、 承嗣 69
三、 助夫 71
四、 淑德 78
第二節 男性的角色扮演 79
一、 成家立業 79
二、 反思性別的刻板印象 80
第三節 主要女性角色的性格 84
小結 87
第五章 結論 88
一、 達到事業巔峰的女強人:孟麗君 90
二、 一心想走入家庭的女孩:蘇映雪 91
三、 逆來順受的好媳婦:劉燕玉 92
參考書目 97
(一)專書與專書論文
〔清〕陳端生著,劉崇義編校,《再生緣》(河南:中州書畫社,1982)。
〔清〕陳端生,《再生緣》(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漢〕賈誼著,饒東原注釋《新譯新書讀本》(台北:三民,1998)。
王雲五主編,史次耘註譯,《孟子今註今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李幼新,《男同性戀電影》(台北:志文出版社,1995)。
李美枝,《性別角色面面觀-男人與女人的權利暗盤》(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
李學勤主編,《孟子注疏 上》(台北:台灣古籍,2001)。
何金蘭,《文學社會學》(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
沈惠如,《從原創到改編-戲曲編劇的多重對話》(台北:國家,2006)。
吳湘樺,《你好色 窺探色彩心理學》(新北:大拓文化,2014年)。
林茂賢,《歌仔戲表演型態研究》(台北:前衛出版社,2006)。
柯淑敏《兩性關係學》,(新北:揚智文化,2001年)。
陳奇猷校注,《韓非子集釋》(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
陳鼓應、趙建偉,《周易注譯與研究》(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
張小虹,《慾望新地圖》(台北:聯合文學,1996)。
張亦絢,《最好的時光》(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
張愛玲《流言‧更衣記》(台北:皇冠,1991)。
梅家玲,《性別論述與台灣小說》(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
莊慧秋,《揚起彩虹旗-我的同志運動經驗1990→2001》(台北:心靈工坊,2002)。
彭運石,《走向生命的巔峰-馬斯洛的人本心理學》(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1 年)。
傅大為,《亞細亞的新身體》(台北:群學,2005.3)。
黃淑玲、游美惠《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高雄: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楊馥菱,《台閩歌仔戲之比較研究》(新北:學海出版社,2001)。
簡瑛瑛主編,《女性心/靈之旅-女族傷痕與邊界書寫》(台北:女書出版社,2003)。
格蕾‧格林(Gayle Greene)及考比里亞‧庫恩(Coppelia Kahn)編,陳引馳譯,《女性主義文學批評》(Making a difference-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板橋:駱駝出版社,1995)。
馬斯洛著,許金聲等譯,《動機與人格》(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年)。
馬斯洛著,成明編譯,《馬斯洛人本哲學》(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年8月)。
恩斯特維斯特爾,郜元寶等譯,《時髦的身體:時尚、衣著和現代社會理論》(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西格蒙‧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著,林克明譯,《性學三論‧愛情心理學》(台北:志文出版社,2000)。
泰瑞‧伊果頓(Terry Eagleton)著,吳新發譯,《文學理論導讀》(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
西蒙‧波娃,《第二性》(The second Sex)中譯本,陶鐵柱譯(台北:貓頭鷹出版社,1999)。
托里莫以(Toril Moi)著,陳潔詩譯,《性別/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Sexual/textual politics-Feminist Literary theroy)(板橋:駱駝出版社,1995)。
(二)期刊論文
王楊,〈改編:文學作品向影視藝術的轉變〉,《電影文學》3期(2013.6),頁80-81。
李秋菊,〈論《再生緣之孟麗君傳》對《再生緣》的改編〉,《電影評介》16期(2010),頁61-64。
李秋菊、尹平平,〈論《再生緣》改編本的種種結局〉,《時代文學》15期(2010),頁226-228。
李秋菊,〈《再生緣》之戲曲及影視改編現狀的思考〉,《大舞臺》10期(2012),頁22-24。
李曉靜,〈從菲勒斯中心主義看《上海王》女性主義〉,《電影文學》3期(2016),頁47-49。
肖銳,〈釋放人格面具下的個體本質〉,《電影文學》10期(2012),頁103-104。
東年,〈孤獨的探索〉(邱妙津以及《蒙馬特遺書》),《聯合文學》第162期(1998)。
姚老庚,〈戲曲舞台上的扇子〉,《老年大學》3期(2011),頁30。
陳世芬、陳崇裕,〈傳統戲曲花旦造型差異化之探究〉,《美容科技學刊》2期(2009.6),頁147-170。
陳節,〈從女扮男裝故事看傳統性別意識對作家的影響〉,《福建師範大學學報》4期(2004),頁65-69。
陳娟娟,〈論《再生緣》及其戲曲改編〉,《藝術百家》6期(2007),頁96-98。
郭靈雲,〈合情的結局 明智的選擇-評TVB電視劇《新孟麗君傳奇》〉,《語文學刊》7期(2010),頁130-131。
許宏儒,〈Bourdieu的「實踐」概念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啟示〉,《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卷2期(2006),頁151-172。
許琇禎,〈回歸女性本質的烏托邦建構—論董啟章《安卓珍妮》的雌雄同體意識〉,《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第29期(1998),頁143-155。
許麗芳,〈試論《再生緣》之書寫特徵與相關意涵〉,《中山人文學報》第5期(1997年1月),頁137-158。
趙延花,〈《再生緣》中孟麗君、蘇映雪性格殊異現象探悉〉,《內蒙古大學學報》5期(2007.9),頁85-88。
劉亮雅,〈怪胎陰陽變:楊照、紀大偉、成英姝與洪凌小說裡男變女變性人想像〉,《中外文學》第26卷第12期(1998),頁11-30。
譚麗娜,〈《再生緣》與古代女性的政治夢〉,《運城學院學報》6期(2013),頁45-48。
歐亞美,〈女權主義翻譯理論與「雌雄同體」說〉,《深圳大學學報》27卷4期,(2010.7),頁126-129。
盧立波,〈布爾迪厄慣習理論的思考〉,《大舞台》3期(2012.6),頁289-290。
(三)學位論文
王娜,〈《再生緣》戲曲改編研究〉(瀋陽:瀋陽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6)。
江寶釵,〈論《現代文學》女性小說家-從一個女性經驗的觀點出發〉(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
李繼英,〈彈詞《再生緣》中的女性形象〉(大陸:東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杜曉琪,〈外台歌仔戲文本分析—以「府城秀琴歌劇團」的三個劇目為例〉(台南:台南大學戲劇應應與創作學系碩士論文,2008)。
官亦書,〈黃香蓮電視歌仔戲文本研究〉(台中: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郭珮琪,〈黃俊雄電視布袋戲女角形象、配樂與社會關連〉(台南: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張舒涵,〈論析跨文化劇場之理論與實踐-以法國音樂劇《羅密歐與茱麗葉之愛與恨》與臺灣歌仔戲《彼岸花》為例〉(台南: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許劍橋,《九○年代台灣女同志小說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3)。
黃曉晴,〈《再生緣》之女性自我實現研究〉(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黃雅琪,〈孫翠鳳演藝歷程與表演藝術之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
蔡祝青,〈明末清初小說中男女扮裝之性別與文化意義〉(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劉可妤,《扮裝故事的民間與文人視角-以花木蘭故事為例》(花蓮:東華大學民間文學所碩士論文,2015)。
劉謹嘉,〈臺灣六種歌仔戲白蛇傳劇本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
簡家欣,《喚出女同志:九○年代台灣女同志的論述形構與運動集結》(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霍彤彤,〈《再生緣》女性意識背後的男性意識〉(新疆:新疆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6)。
蕭義玲,〈臺灣當代小說中的世紀末圖象研究-以解嚴後十年(1987~1997)為觀察對象〉(台北:國立師範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7)。
(四)研討會論文
王安祈,〈改扮、雙演、代角、反串-關於演員、角色和劇中人三者關係的幾點考察〉,「明清戲曲國際研討會」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史哲研究所籌備處,1997年6月)。
梅家玲,〈閱讀《安卓珍妮》:雌雄同體╱女同志╱語言建構〉,「現代文學教學研討會」論文(台北:台灣大學中文系主辦,1996.07)。
(五)報紙文章
郝譽翔、吳億偉記錄整理,〈文學獎,獎文學(下)〉,《中央日報》,1999.2.20,第5版。
鄭樹森、陳映真、唐諾等人的「第二十五屆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決審紀要」,《聯合報》,2003.9.16-19,副刊42版。
(六)電子媒體
笑者生,不笑者亡,〈〔葉青歌仔戲〕風靡一時的『皇甫少華與孟麗君』〉,
http://blog.udn.com/lyo1014/3790584 ,
2018.4.3參閱。
集合出版社,http://www.2her.com.tw/。
台灣英文雜誌社網頁,
http://www.Fmp.com.tw/srh002a.php?p=MTH222。
我們之間,http://www.to-get-her.org/cgi-bin/oldlez.pl。
壹讀,陳文念〈清朝名著《再生緣》誕生蓬萊〉,
https://read01.com/zh-tw/dPdxOo.html#.WsL3wohubIU,
2018.4.3參閱。
婦女參政-體制外的運動,顧燕翎〈台灣婦女運動發展史〉,
http://taiwan.yam.org.tw/womenweb/action.htm,
2018.4.3參閱。
1995年葉青歌仔戲 皇甫少華與孟麗君-林美照選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WkbP8s8b34,
2017.12.15參閱。
《臺灣壹週刊 我本嬌娥-葉青》,
http://www.nextmag.com.tw/realtimenews/news/286054,
2018.6.25參閱。
MOOCS2 Ccu,《1.1-台灣服與旗袍的在地化》,
https://goo.gl/YGgx5p,
2018.6.7參閱。
人間福報,〈【文化中國‧讀張愛玲】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裡〉,劉峰杰編撰,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27205,
2018.6.7參閱。
《中華百科全書 西元1983年典藏版》:家政/服字部/服裝功能,涂夢俠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947&forepage=1, 2017.12.18參閱。
壹讀,第一星座網,〈台灣土生土長的劇中「歌仔戲」〉,
https://read01.com/zh-tw/dORzG7.html#.WxjIb0iFPIU,
2018.6.7參閱。
Digitized Life,〈顏色的意義〉,
http://digitized-life.blogspot.tw/2011/10/blog-post_31.html,
摘譯自http://www.color-wheel-pro.com/color-meaning.html,
2017.12.25參閱。
心理學知識特快,〈色彩心理學〉,
http://td026544.pixnet.net/blog/post/32030867,
2017.12.26參閱。
明華園戲劇團 ,〈戲劇角色〉,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5/hsyea/teaching/teaching.html,
2017.12.26參閱。
飛盟廣告,〈色彩象徵的意義〉,
http://famous1993.pixnet.net/blog/post/31836590,
2017.12.26參閱。
大紀元,2014.7.11〈服裝顏色洩漏內心祕密 善用可增正能量〉,曾晏均綜合編輯報導,
http://www.epochtimes.com/b5/14/6/23/n4184567.htm,
2017.12.27參閱。
笑者生,不笑者亡,〈〔葉青歌仔戲〕皇甫少華與孟麗君-角色與演員 下〉,
http://blog.udn.com/lyo1014/3805818,
2018.1.18參閱。
超‧主觀評論,〈戲曲閒聊:葉青與孟麗君〉,
https://goo.gl/HBszKv,
2018.5.9參閱(網友評論)。
theater,〈孟麗君(一)~她的美麗與花痴〉,
https://blog.xuite.net/nerek/theater/204752565 ,
2018.4.19參閱。
台灣收視率,https://goo.gl/CSWs8c,2018.7.16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