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7月8日,由自然资源部南海生态中心和自然资源部南海发展研究院共同编制的《仁爱礁非法“坐滩”军舰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针对1999年以来菲律宾一艘军舰在我国仁爱礁西北侧潟湖坡非法“坐滩”的事实,基于卫星遥感和现场调查数据,首次全面系统评估了仁爱礁珊瑚礁生态系统状况。
《报告》指出,菲律宾军舰长期在中国南沙群岛的仁爱礁非法“坐滩”,已经严重损害仁爱礁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菲律宾应将非法“坐滩”军舰清走,消除污染源,避免继续对仁爱礁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持续性和累积性危害。
锈迹斑斑的非法“坐滩”军舰 图片来源:《仁爱礁非法“坐滩”军舰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报告》
我国仁爱礁的造礁石珊瑚覆盖面积大幅下降
自然资源部南海生态中心主任李团结介绍,仁爱礁位于南海东南部,隶属于海南省三沙市,南北长约17千米、东西宽约5.5千米,有多个口门,潟湖点礁众多。中国对包括仁爱礁在内的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具有充分的法理和历史依据。
然而,1999年5月9日,菲律宾一艘军舰在仁爱礁西北侧潟湖坡“坐滩”,船头向西。中国政府当即提出严正交涉,要求菲方拖走军舰。菲方一再承诺尽快拖走军舰,但直到今天尚未兑现。25年来,该军舰长期有人看守,菲律宾派出船舶、飞机定期为其补给物资。通过查阅资料和现场查看发现,舰上人员焚烧和弃置生活垃圾、排放污水;菲律宾渔船和舰上人员频繁在仁爱礁海域开展渔业活动;菲律宾非法运送建筑材料,不断对该军舰进行加固,给船体涂刷油漆。2017年以后,菲律宾在该军舰甲板上不断搭建临时设施,约90%的甲板已被覆盖。目前,该军舰船体已经破败不堪,锈迹斑斑,多处出现破损。
为了客观、准确评估菲律宾非法“坐滩”军舰对仁爱礁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情况,2024年4月—6月,自然资源部南海生态中心联合自然资源部南海发展研究院等单位,采用卫星遥感和现场调查方式,对仁爱礁珊瑚礁生态系统状况进行了调查评估,包括使用2011年—2024年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反演了礁盘底质类型,计算了20米以浅礁盘面积和不同底质类型覆盖面积;沿礁盘周缘设置18个调查站位,开展了珊瑚群落、礁栖生物、生境和人类活动等4大类共75项要素的调查。现场调查按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实施,与国际通用方法相衔接,并制定了调查实施方案和质量管理方案,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根据仁爱礁情势,现场调查距离军舰最近约500米。
调查发现:一是仁爱礁的造礁石珊瑚覆盖面积大幅下降。与2011年相比,2024年整个礁盘减少了约38.2%,其中,向海坡减少了约21.6%,礁坪和潟湖坡减少了约61.2%。军舰周边半径400米范围内造礁石珊瑚覆盖面积减少了约87.3%。
二是军舰周边存在大量珊瑚礁碎块和死亡的珊瑚。
三是潟湖坡处的造礁石珊瑚覆盖率仅为向海坡一侧的28%。对比邻近的潟湖坡和向海坡两个站位,潟湖坡站位造礁石珊瑚种类数不足向海坡站位的60%,覆盖率仅为向海坡站位的20%。
四是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群结构出现失衡。现场调查极少发现甲壳类、双壳类、腹足类等经济型生物,距离军舰较近的站位其栖息密度更低。
五是所有调查站位的海水样品均检出了重金属汞、铜、锌和活性磷酸盐,50%调查站位的表层海水样品检出了油类,以上含量均显著高于军舰“坐滩”前的相关历史文献记录。
六是现场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菲律宾渔船持续在仁爱礁潟湖周边活动,在水下或水面存在大量渔网、渔线、特殊渔具、塑料瓶等各类人为弃置物,还发现带有产自菲律宾标识的弃置物;在军舰东侧海域有一张高度约5米、长度约300米的弃置渔网,部分覆盖、缠绕在珊瑚上,珊瑚大片死亡;在军舰附近还有2个浮筒,其水下固定处珊瑚已全部死亡。
珊瑚礁碎块(红色框)及小型团块状珊瑚(黄色框) 图片来源:《仁爱礁非法“坐滩”军舰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报告》
军舰非法“坐滩”是珊瑚礁受损退化主要因素
对以上珊瑚礁生态系统呈现的诸多问题,《报告》进行了深入分析。《报告》指出,从科学角度看,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海表温度升高导致的大规模珊瑚白化,以及热带气旋袭击、敌害生物暴发和人类活动等均会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
但是,通过对仁爱礁周边海域1999年至2023年历史温度的回溯分析和珊瑚白化模型评估,未发现1999年以来本区域存在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经查阅历史资料,1999年以来,仁爱礁未受到可对珊瑚礁造成破坏的热带气旋袭击。现场调查也未发现有大规模珊瑚白化和敌害生物暴发的痕迹。
因此,经科学研判,该区域珊瑚礁生态系统受损退化的主要因素正是军舰非法“坐滩”及其相关联的人类活动,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军舰在“坐滩”过程中对礁盘产生剧烈撞击、切割和摩擦,致使船舶搁浅轨迹区内珊瑚礁和大型底栖生物遭到毁灭性破坏,形成的大量珊瑚礁碎块在船体周边堆积;受海流和波浪作用,这些珊瑚礁碎块和碎屑覆盖或掩埋了附近的珊瑚和底栖生物,珊瑚礁碎块的翻滚,还阻碍了珊瑚幼虫的附着和生长,对周边珊瑚造成持续破坏。
二是军舰的锈蚀破损,以及菲舰上人员和菲渔船排放废油废水、焚烧和弃置垃圾等,导致仁爱礁海域重金属、油类、活性磷酸盐(以磷计)含量异常升高,或引起珊瑚组织受损和代谢异常,或阻碍珊瑚体内虫黄藻光合作用和气体交换,或降低珊瑚免疫力抑制珊瑚繁殖,均对珊瑚的健康生长造成了长期性危害。
三是菲渔船和舰上人员在渔业活动中弃置的渔网渔线等,会造成珊瑚折断死亡、捕食困难、营养不良或易受细菌感染,还会造成鲸豚类、海龟等大型动物误食或被缠绕窒息死亡。渔业活动也使得礁区甲壳类、双壳类、腹足类等经济型生物锐减。
因此,李团结表示,根据《报告》调查评估,菲方军舰长期非法“坐滩”已严重损害仁爱礁珊瑚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菲方应将非法“坐滩”军舰清走,消除污染源,避免继续对仁爱礁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持续性、累积性危害。
(光明日报北京7月8日电 光明日报记者 杨 舒)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09日 12版)
周光召
沈绪榜
李政道
刘昌孝
林尚扬
张寿荣
张存浩
宋家树
刘桂生
万惠霖
常印佛
计亮年
孙钧
朱起鹤
朱伯芳
胡和生
盛志勇
王子才
肖序常
徐承恩
曹春晓
王明庥
秦裕琨
汪忠镐
钟万勰
袁权
韩大匡
潘镜芙
郑光美
胡英
汪应洛
凌永顺
钟训正
刘守仁
陆元九
关兴亚
万哲先
毛江森
张友尚
卢强
李文华
龙驭球
顾真安
邱兆祥
张国成
赵伊君
汤鸿霄
赵梓森
黄克智
沈其韩
杨叔子
解思深
彭一刚
王琳芳
顾健人
朱英浩
王威琪
张兴钤
孟兆祯
徐叙瑢,院士
范海福
梁骏吾
於崇文
邹竞
周勤之
王哲荣
黄文虎
潘际銮
李三立;
余国琮
张子仪
陈敬熊
毛用泽
朱兆良
戴永年
潘自强
文圣常
徐性初
陈念念
追思
沈福存
郭汉城
陈文新
叶可明
李正名
张涵信
黄宏嘉
许厚泽
沈绪榜
李政道
刘昌孝
林尚扬
张寿荣
张存浩
宋家树
刘桂生
万惠霖
常印佛
计亮年
朱能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