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的技巧の反驳

如果那么多辩论的内容,你只能记住一小部分,那一定是这一部分。

学武术最重要是防身,学辩论最重要是不被忽悠。

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很多荒谬的观点,但是却不知怎么指出他的问题或者谬误,反驳就是为了回击对方的谬误。

反驳是因为对方有问题,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类:

不规则动词,这个概念英语里面常见,英语中的不规则动词有is\ was \being

本来是语言学的概念,后来罗素做了一个不规则动词游戏,将这个概念扩展成为对于日常生活中一种语言现象的描述。

也就是用中性的、褒义的、贬义的三种不同的态度去讲述同一个意思,这就叫不规则动词,这就好像is\ was\ be其实是同一个意思, 只是在不同的时态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比如说,

我是一个很坚定的人

你是一个很倔强的人

他是一个很固执的人

我是一个义愤填膺的状态

你是一个生气的状态

他是一个勃然大怒跳脚大骂的状态

我重新考虑了这个问题

你改变了想法

他言而无信

这一系列语言游戏,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生活中很多争论是没有意义的,之所以没有意义,不是因为我们的争论本身有什么样的问题,而是因为在争论中我们的情绪战胜了理智,我们忘记了事实上我们是在讲述同一个意思,只是我们用了不同的情绪来表达了这个意思。

在生活中很多很多的你所认为的受到了攻击,事实上,只是同一个意思的不规则动词的对同一个行为的另外一种态度的表达,所以明白了不规则动词以后,那么既可以构建反驳,也可以避免无谓的争论。

例如对方批评你,说你言而无信,你说你只是喜欢三思而后行而已

对方说你这样发怒不顾体面,有辱斯文,你说你只是义愤填膺而已

对方说你怎么这么固执,你说:不,我只是坚定

在很多的情况下,我们所构建的反驳,只需要使用同一个意义的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对方使用贬义,我们就用褒义,对方使用褒义,那我们就使用贬义。

又或者,有人说,你们学辩论的人,怎么那么喜欢玩文字游戏,回答:不,我们只不过是对语言比较敏感而已。你们学辩论的人怎么那么喜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呢,回答:不,我们只不过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所以生活中的受到的语言攻击,最简单的方式是,有没有用另外一套说辞来再次表达它的可能。假设有,那么当然可以反驳。

我们生活中很多俗语也是这个套路,例如我们说量小非君子,一边又说无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要你肚量大,无毒不丈夫又要你有时必须睚眦必报,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用不规则动词反唇相讥很容易,反唇相讥之后,我们应该做的是:对方辩友,你说我言而无信,我说我重新考虑,这件事情本身并不能构成你对或者我对的愿意,我们应当避免无谓的争论,所谓的意气之争,我们来看一看什么叫言而无信,什么叫重新考虑,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就像孟子所讲的,大丈夫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有些事情需要言必信,行必果,有些事情又不需要。那么需要与否,要看这个事情合于道否。

这样就可以从无谓的争论进入真正的辩论。这是有意义的争执,而避免那种无谓的争论。

记住下面的内容,如果你可以随心所欲的运用不规则动词,那么你就具有了一种很强的辩论能力。

什么叫包容精神,你也有不对的地方,我也有不对的地方,这算不算耍滑头?

我不是在争辩什么,我只是在发表不同的观点而已。

一个有趣的事情,它当然不靠谱了,假如每一个事情都很规范,就没有有趣的地方了,有趣就是要跳出原来的框架,不那么规范规则。

锻炼辩论能力,可以从不规则动词着手,找一些文章,如果这篇文章赞成某观点,把它讲的天花乱坠,那可以试试从反面的角度,把他里面的每一个词变成另一种态度而意思又相一致的词,马上这篇文章就会有很不一样的观感了。

罗素的观点其实是:辩论不应该是这些情绪化的不规则动词变换的争执而已,辩论应该更深,抛开这些情绪化的面纱,我们可以概念内在有一些可以被衡量的,被比较的标准,比如哗众取宠和以受众为中心,仔细思考,当然其中有所不同。

第二个话题是谬误分类

如果一个论断是一个谬误的话,做一个类比,就好比是一把枪,扣动扳机,然后没有打中目标,有3种可能性,1是子弹有问题,2是枪有问题,3是人有问题-打偏了。

含混谬误,属于推理的过程有些问题,中间过程有瑕疵,相当于是枪膛出了问题。

预设谬误,属于是前提出了问题,相当于是子弹出了问题。

相干谬误,在相干性上出了问题,这种谬误又叫做不相干谬误,就是说你的结论和你的前提根本就不相干。在相干性上出了问题,所以叫想干谬误;而谬误就谬在不相干,所以叫不相干谬误。哈哈,真绕。

什么叫分解/合成谬误?就是你不能用一个小东西的逻辑和原则直接推导出一个大的东西的逻辑和原则,反之亦然。举个例子就是,假设一个人可以在60秒挖出一个一米见方的坑,那么60个人可以在1秒内挖出一个一米见方的坑吗?不可能。我们对朋友的态度,可不可以放大到将这种态度作为国际政治的原则?不可以。

所以分解/合成谬误就是有人通过小的东西去推导出大的概念,通过大的东西去推导小的概念,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

比如,柏拉图说,国家就像个人的灵魂一样,灵魂有知识情感意志,国家有统治者,保卫者,服务者,所以每个人应该安守自己的本分,不要逾越自己的等级,这就是柏拉图理想国的逻辑。这个逻辑就是一个典型的合成谬误,他用一个小的概念,不断合成,最后和成了一个国家的概念。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这样,比如用家庭来推导出国家,用个人来推导出社会。在政治经济学上,经常有讲,不要从我们个人生活中直觉的东西,去推导出国家的社会的运行的基本规律的东西。这是合成/分解谬误的基本推导的过程。

重读谬误就是这句话本来没有错,他只是把对你不利的部分隐藏在非常小的地方,话本身没问题,但是重音放的地方就有问题。比如说,街上经常广告的,全场一折起,一折很大,起字很小不起眼。还有很多保险条款,服务合约,他都把对你不利的条款放在非常容易忽视的地方,比如短信告诉你有优惠,然后你去营业厅一看,他有很多捆绑的条例,然后你觉着算了吧,白跑一趟,没啥意思。重读谬误有意的对你进行了误导,重音放错了。

双关谬误就是有意的进行歧义,歧义谬误就是有意的或者无意的进行歧义,歧义谬误是对同一个概念进行两种不同的理解方式。

比如说辩题,真理越辩越明,真理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是有分歧的,辩论到底是什么意思,诡辩算不算辩论,明又是什么意思?到底是我们自己明白叫做明,还是要经过考验才叫做明?这些都是有歧义的,通过有歧义的方式推导出符合你方需求的答案,当然会遭到攻击。

比如说:某人讲太阳围绕地球转,你问他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向我证明,太阳是围绕地球转的?这时候某人就要进行思考验证了,虽然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但是古人觉得他很明,所以谁来告诉我,古人关于这个问题他到底是明还是不明呢?

很多人其实都是直觉上的判断,根本就算不上所谓的明白,也谈不上所谓的真理,所以很多辩题里的概念都是有歧义的,要善于发掘。要善于发现含混的词语,因为所谓的词语都有两种方面的解读。

所以同一性是逻辑中很重要的一条定律!

所谓的预设谬误就是基本的前提出现了问题。

第一个常见的,偶然/逆偶然。偶然谬误就是以偏概全,逆偶然谬误就是以全盖偏。一般网上开地图炮的人,就是以全概偏。

如我们觉得东北人都很能喝酒,你是东北人,你怎么可能不会喝酒呢?给我喝,往死里喝。再如我们都说上海人都很精明,你脑子这么不清楚,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上海人呢。

以偏概全就是我们看到这个班左边坐的都是女生,我们就说全班只有女生。

丐题谬误,在英语中叫begging the question,乞词,也叫循环论证。就是我没有办法去论证他为什么,我只能去向这个论点或者题目本身去乞讨,比如说,要你证明为什么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你回答说,没有理性的还叫人吗?这就是丐题谬误,我让你证明人有理性,你告诉我人本来就有理性,这是人本身的概念决定的。

要清楚我问你的问题是什么?你不能去这个问题本身里面去找答案,否则你不是一个完整的说明。

缘出前物,这属于因果关系没有处理好的谬误。因果关系很复杂,前后相近的关系并不是因果关系,比如说俗语:雄鸡一唱天下白,所以天都是鸡叫亮的。因为A在B前面出现,所以A就是B的原因。原因出自于前面的那个事物。你总看见前面有东西,后面又跟出来一个东西,所以前面是后面的原因。

复杂问句谬误,例如我要你回答我一个问题,你只能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问题是,你是否停止了殴打你的父亲,这怎么回答好呢,回答是或者不是,都等于承认你殴打过你父亲,这个可能就是子虚乌有。或者让你回答,你是否洗心革面了,你想了想,觉得我有什么错呀,要洗心革面,但是你又不能说你没有洗心革面。

这种问句,他里面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在辩论中,当对方出现复杂问句的时候,你的回答应该是:并非我不回答你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本身有问题。

周在辩论中,也会用到复杂问句。例如我方观点,学生不一定要好好学习,他当时问对方:对方辩友,好好学习是我们获得好成绩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还是充要条件。这个时候对方一般就直接蒙逼了,仔细一想,既可以不充分,也可以不必要,更谈不上充要条件,这个时候对方就怂了。

当时他们自己觉得自己很牛逼,打遍天下无敌手。后来发现,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问句,因为这个世界上的条件不只有充分、必要,冲要这三种,而这个问题却暗含着一个前提,世界上只有前述3种条件。如果暗含的前提不成立,那么问的问题也就没有意义了。除了以上3种条件,还有高度相关的正相关关系等。

相干性谬误最常见,聪明人不大容易会在前提或者过程中犯错误。如果一个论证,前提也没问题,过程也没问题,但是你就是觉着这个论证不爽,那一般就是相干性谬误。就好像打枪,枪弹或者枪膛出问题的概率都不高,那么打不中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打偏了。

不相干结论谬误,就是你的前提和你的结果之间没有关系。

诉诸威胁,诉诸情感,人身攻击,诉诸不当权威,都是对人不对事,比如:对方辩友,你说这句话,你还有良心吗?

在谈论事实的东西时候,你又谈良心,真的没有办法回答,只能说,对不起,这个东西跟良心没有关系。

诉诸无知谬误也很常见,因为我们经常以为证明对方错,就能证明我方对,这个就是一个诉诸无知的谬误。不是你对,就是我对。诉诸于你不知道就是诉诸无知。

神创论者往往通过诉诸无知来攻击进化论者。他们问达尔文,人的眼睛是怎么进化来的,因为嘴巴比较简单,而眼睛是一个很复杂的器官,所以他们挑难的问,达尔文答不上来,于是他们就说你不知道,所以你错了,所以我们才是对的。

过去还有人说太阳的形成不会早于100万年,因为就算太阳里面都是煤,它也烧不了100万年。因为当时煤就是最好的燃料了。

关于相干性谬误,下图是一个总结。一个人讲:这个鸡蛋真难吃,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反驳

就好像你说:这个片子拍的真难看。于是被反驳: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你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去拍一拍你就知道了,你行你上。

这就是相干性谬误,跟你所述不相干。我会不会拍片子跟我会不会鉴赏片子是两回事。

这个就是诉诸于道德,诉诸于你的良知。这句话很多父母比较喜欢。你说:妈,今天菜怎么这么闲,你妈潸然泪下,说你就是吃这个饭长大的,你有什么权利说饭菜不好吃。你爱父母和饭菜难吃可以同时发生,二者没有什么关系。这就是诉诸情感了。

我努力赚钱和鸡蛋难吃与否没有任何的关系。这里有一个巧妙地反驳方式,对方辩友,那你是不是已经承认了这个鸡蛋很难吃。你得先承认鸡蛋难吃,才会要你去多赚点钱买别人家的鸡蛋吃。可见你已经承认我方观点了。

这让我想到了濠梁之辩,庄子最后的绝杀就在于,惠子问他怎么会知道鱼的开心的时候,就是已经承认了庄子知道,才有此问。

相干性谬误存在一个巨大的漏洞,就是事实上它并没有反驳,他只不过把你的视线转移到了另外一个地方,有点类似稻草人,那么我们反驳的方式就是不要跟着他的视线跑,不要跟着他去解释,我会不会下蛋,我会不会做鸡蛋,我会不会赚钱。我要把它回到原来的那个话题,就是庄子所谓,请循其本。

这句辩论也常见。例如,这个情况,gov得减税刺激经济。有人就反驳,减税减税,难道我们就不收税了吗?

这就是一种极端化的处理方式。你说鸡蛋,他说鸡毛。没法讨论了。

这个属于和稀泥。

以上这些,不管诉诸于道德,良知,正能量,负能量,他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转移你的话题,他的共同的错误就在于相干性上。

整体的原则就是回到原来的那个话题,永远不要忘记你当初问的是什么。

父母唠叨比较喜欢用滑坡论证。你早上不起床——懒——以后怎么得了。你小时候撒谎——以后偷窃——抢劫——进班房。所谓小时候偷针,长大偷金。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做苦力。

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滑坡论证,出自韩非子。说商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箕子就恐惧,跟别人说,大王弄了象牙筷,既然筷子是象牙的,那碗盘,餐具,家具,房间,宫室,园林,器具,仪仗都得换,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这叫纣王做象箸而箕子惧。中国历史上这是正面典型,说箕子能够防微杜渐,见微知著,说箕子很聪明。

要去应对滑坡论证,最重要的一个点,需要证明坡道到底够不够滑,因为总是需要一个坡道,他才把它从小问题滑到大问题。你不愿意起床,你妈妈就推到出你一辈子卢瑟。

当你想反驳一个看起来不是很大的问题的时候,最简单的方式是证明这个坡道不够滑。比如用统计的事实证明,例如爱玩网游的也不一定是坏学生。坡本身有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趋势,以至于一旦上了坡道上面,就一定会滑下去。

看看胡适的日记,有一段,星期一打牌,星期二打牌,星期三打牌,星期四再也不能打牌了,星期五打牌。

所以纣王做象箸而箕子惧本身不在象箸本身,箕子应该讨论不受限制的权力一定导致人的欲望的无限扩张。箕子应该讨论的是权力的限制问题,而不是象牙本身。

归谬也是一种反驳方式,甚至是最重要的反驳方式。举例:一个人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凡事都可以做,所以安乐死是可行的,那我继续归谬,从这个原则可以归出无数荒谬的结论,那我们的道德规范、公序良俗都会被这个冲垮。

反驳归谬的秘诀在于,我们这个世界上所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几乎没有一件是单纯从原则上推导出来的,我们几乎不会只从原则本身推导概念,我们不是机器人,否则我们人性的大多数部分被隐藏。原则上一个人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凡事都可以做,但是有很多情况下,我们要考虑到公序良俗,别人的观感,但总体原则不变,所以对方的归谬不成立,因为我方的论述上并不是只从原则来推到,还有另外的要素,比如安乐死可以照顾很多家庭对于其他方面的人伦的需求,要从这个角度去推导。

对方说你这个是错误的,我给你归谬一下证明你方错误,我方经常讲,一个椅子,一张桌子,是4条腿,现在你告诉我说1条腿站不下来,当然对了,可我们是4条腿的桌子,我们有原则问题,有情感问题,有社会经济学的问题,有价值观的问题,是4条腿,你现在告诉我说不能只从原则推导,但是我们4点,所以你的反驳是无效的。

反对的论点就是,我方并不承认我们的所有观点是从唯一的一个原则推导出的,这是我们反对归谬的基本论点。

最后是二难推理。

按照这种说法,我们也可以归谬,好学生不用激励,坏学生激励了也没用。反驳的时候要绕过死角,推理的时候构建了两种极端的情况,而这两种极端情况是不真实的,

没有人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也没有人不懂你到怎么说也不懂,你说的也不是外语,所以这两种假设是有问题的,二难推理是不成立的。

反击的话

所有的欧几里得几何,都是基于他的几个公理,不超出前提,难道几何学没有意义吗?老师教你很多东西,很多都是让你回忆起了你已经知道的。

一个人学法律,他妈说,如果你秉公执法,很多人会恨你,如果你贪赃枉法,神灵不会饶恕你。要么很多人恨你,要么神灵不饶恕你,所以不要学法律。

反驳:如果秉公执法,神灵喜欢我,如果贪赃枉法,很多人会喜欢我,要么人喜欢我,要么神喜欢我,所以要去学法律。

发布于 2020-11-01 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