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花灯扎作技艺展示
  • 2019 根与魂 — 青未了 ‧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 2019 二零一九年香港花卉展览:「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 2019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 2019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系列活动 『口传心授:香港特别行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月
  • 2018 妙绘 ‧ 香港非遗
  • 2018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 2018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 2017 口传心授: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17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传统花灯扎作技艺展示
  • 2017 根与魂—忆江南 ‧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17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花灯扎作工艺展示
  • 2016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花灯扎作工艺展示
  • 2016 客家功夫三百年:数码时代中的文化传承
  • 2016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花灯扎作工艺」展览
  • 2016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龙扎作技艺」展览
  • 2015 根与魂—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及讲座
  • 2014 非常香港—传统风俗文化展览
  • 2014 香江琴缘
  • 2013 根与魂—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12《西蜀天工》—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览
  • 2011 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11 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香港项目
  • 2010 元朗马田村金龙
  • 200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 2024 贺国庆七十五周年 啬色园非遗荟萃彩灯节
  • 2024 非遗大本营
  • 2024《文又得武又得》武.影.「非」凡
  • 2024 大澳端午龙舟游涌特备节目
  • 2024 非遗六月
  • 2024「手艺.守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2024 人为.非遗 - 教育节目
  • 2024 客家话初级班
  • 2024「移动.非遗」学校教育活动
  • 2024「移动.非遗」公众活动
  • 2024 发现非遗
  • 2024 香港天后诞研讨会
  • 2024 师傅到
  • 2023「非遗在社区」全国工作经验交流活动
  • 2023「这一站.非遗」同乐日
  • 2023年廣東非遺周暨佛山秋色巡遊活動
  • 2023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大会
  • 2023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颁牌仪式
  • 2023 #ddHK设计#香港地
  • 2023「遗想天开港澳行」暨南大学香港考察团
  • 2023 非遗生活节
  • 2023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2023 大澳端午龙舟游涌特备节目
  • 2023 师傅到
  • 2023 发现非遗
  • 2022 师傅到
  • 2022「乐在非遗」同乐日
  • 2022 南音游记 — 行到边 ꞏ 唱到边
  • 2022 香港长衫技艺非遗研讨会
  • 2022「发现非遗」系列
  • 2021 香港博物馆节 —「再觅非遗」寻乐日
  • 2021「发现非遗」系列
  • 2021「非遗进校园」节目系列
  • 2020 发现非遗
  • 2020「非遗传承 ─ 族群移居与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系列
  • 2019「发现非遗」系列
  • 2019 非遗传承讲座「解构男女装长衫:美学与工艺」
  • 2019「大澳端午龙舟游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
  • 2019 非遗大使训练课程 - 「童」心看非遗
  • 2018「发现非遗」系列节目
  • 2018 非遗大使训练课程 ─「童」赏非遗新角度
  • 2018「发现非遗」同乐日
  • 2018「大澳端午龙舟游涌」考察活动
  • 2018 第二届坑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日
  • 2018 香港花卉展览:花花世界赏非遗
  • 2018「口传心授系列 II: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展览配套活动
  • 2018 非遗同乐日
  • 2017 细说新唱.南音
  • 2017「非遗深度赏」同乐日暨《一脉相承:传承.传情》短片启播
  • 2017 非遗任务 ─ 大坑火龙扎作教室
  • 2017「金茶王」的港式奶茶制作秘技—示范 x 尝味 x 体验
  • 2017「大澳端午龙舟游涌」考察活动
  • 2017 坑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日
  • 2017 「非遗任务 ─ 我要做传承人」系列之「十项」全能基本功
  • 2017「长洲太平清醮」讲座及飘色制作分享
  • 2017 非遗传承迎新岁
  • 2016「非遗任务 ─ 我要做传承人」系列
  • 2016 非物质文化遗产市集
  • 2016 非遗任务 ─ 大坑火龙扎作教室
  • 2016 区区有「盂兰」讲座系列
  • 2016「非遗乐在夏令时」同乐日
  • 2016「非遗乐在三栋屋」同乐日
  • 2016「大澳端午龍舟游涌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
  • 2016「长洲太平清醮」讲座及飘色制作分享
  • 2015 大坑火龙扎作示范讲座
  • 伙伴合作项目
  • 伙伴合作项目
  • 社区主导项目
  • 社区主导项目
  • 获资助计划
  • 获资助计划
  • 2019年获资助计划名单
  • 2020年获资助计划名单
  • 2021年获资助计划名单
  • 2022年获资助计划名单
  • 2023年获资助计划名单
  • 下载/资源中心
  •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花灯扎作技艺展示
  • 2019 根与魂 — 青未了 ‧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 2019 二零一九年香港花卉展览:「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 2019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 2019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系列活动 『口传心授:香港特别行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月
  • 2018 妙绘 ‧ 香港非遗
  • 2018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 2018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扎作技艺展示
  • 2017 口传心授: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17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传统花灯扎作技艺展示
  • 2017 根与魂—忆江南 ‧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17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花灯扎作工艺展示
  • 2016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花灯扎作工艺展示
  • 2016 客家功夫三百年:数码时代中的文化传承
  • 2016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花灯扎作工艺」展览
  • 2016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龙扎作技艺」展览
  • 2015 根与魂—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及讲座
  • 2014 非常香港—传统风俗文化展览
  • 2014 香江琴缘
  • 2013 根与魂—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12《西蜀天工》—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览
  • 2011 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11 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香港项目
  • 2010 元朗马田村金龙
  • 200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 2024 贺国庆七十五周年 啬色园非遗荟萃彩灯节
  • 2024 非遗大本营
  • 2024《文又得武又得》武.影.「非」凡
  • 2024 大澳端午龙舟游涌特备节目
  • 2024 非遗六月
  • 2024「手艺.守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2024 人为.非遗 - 教育节目
  • 2024 客家话初级班
  • 2024「移动.非遗」学校教育活动
  • 2024「移动.非遗」公众活动
  • 2024 发现非遗
  • 2024 香港天后诞研讨会
  • 2024 师傅到
  • 2023「非遗在社区」全国工作经验交流活动
  • 2023「这一站.非遗」同乐日
  • 2023年廣東非遺周暨佛山秋色巡遊活動
  • 2023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大会
  • 2023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颁牌仪式
  • 2023 #ddHK设计#香港地
  • 2023「遗想天开港澳行」暨南大学香港考察团
  • 2023 非遗生活节
  • 2023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2023 大澳端午龙舟游涌特备节目
  • 2023 师傅到
  • 2023 发现非遗
  • 2022 师傅到
  • 2022「乐在非遗」同乐日
  • 2022 南音游记 — 行到边 ꞏ 唱到边
  • 2022 香港长衫技艺非遗研讨会
  • 2022「发现非遗」系列
  • 2021 香港博物馆节 —「再觅非遗」寻乐日
  • 2021「发现非遗」系列
  • 2021「非遗进校园」节目系列
  • 2020 发现非遗
  • 2020「非遗传承 ─ 族群移居与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系列
  • 2019「发现非遗」系列
  • 2019 非遗传承讲座「解构男女装长衫:美学与工艺」
  • 2019「大澳端午龙舟游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
  • 2019 非遗大使训练课程 - 「童」心看非遗
  • 2018「发现非遗」系列节目
  • 2018 非遗大使训练课程 ─「童」赏非遗新角度
  • 2018「发现非遗」同乐日
  • 2018「大澳端午龙舟游涌」考察活动
  • 2018 第二届坑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日
  • 2018 香港花卉展览:花花世界赏非遗
  • 2018「口传心授系列 II: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展览配套活动
  • 2018 非遗同乐日
  • 2017 细说新唱.南音
  • 2017「非遗深度赏」同乐日暨《一脉相承:传承.传情》短片启播
  • 2017 非遗任务 ─ 大坑火龙扎作教室
  • 2017「金茶王」的港式奶茶制作秘技—示范 x 尝味 x 体验
  • 2017「大澳端午龙舟游涌」考察活动
  • 2017 坑口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日
  • 2017 「非遗任务 ─ 我要做传承人」系列之「十项」全能基本功
  • 2017「长洲太平清醮」讲座及飘色制作分享
  • 2017 非遗传承迎新岁
  • 2016「非遗任务 ─ 我要做传承人」系列
  • 2016 非物质文化遗产市集
  • 2016 非遗任务 ─ 大坑火龙扎作教室
  • 2016 区区有「盂兰」讲座系列
  • 2016「非遗乐在夏令时」同乐日
  • 2016「非遗乐在三栋屋」同乐日
  • 2016「大澳端午龍舟游涌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
  • 2016「长洲太平清醮」讲座及飘色制作分享
  • 2015 大坑火龙扎作示范讲座
  • 伙伴合作项目
  • 伙伴合作项目
  • 社区主导项目
  • 社区主导项目
  • 获资助计划
  • 获资助计划
  • 2019年获资助计划名单
  • 2020年获资助计划名单
  • 2021年获资助计划名单
  • 2022年获资助计划名单
  • 2023年获资助计划名单
  • 下载/资源中心

  • 根据《公约》,非遗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遗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在《公约》中,非遗包括以下各方面:
  •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遗媒介的语言;
  • 表演艺术;
  • 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及
  • 传统手工艺。
  • 根据《公约》界定,「保护」指采取措施,以确保 非遗 的生命力,包括确认 立档 研究 保存 保护 宣传 弘扬 传承(主要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随着30个国家向联合国交存了批准书,《公约》于2006年4月20日正式生效。缔约国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编制清单,按《公约》第12条规定,各缔约国须根据自己国情,制订一份或数份 非遗 清单,并须定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