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胜族」凉州历史上的歌唱家米嘉荣,名气到底有多大?

武威大马文化传媒 NO.0084 - 西北胜族

一别嘉荣三十载,
忽闻旧曲尚依然。
如今世俗轻前辈,
好染髭须事少年。

米嘉荣,何须人也?请看唐代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段安节(武威段氏段志玄后裔)所著《乐府杂录》。段安节本籍武威郡姑臧县,家世显赫,是名震西北的武威六脉段氏。段安节父亲是段成式,是唐朝著名志怪小说家。

因段成式与温庭筠的父亲温彦博交好,故唐朝一些诗人也经常与段家来往。如杜牧、温庭筠、李商隐、李群玉、周繇等,也与段成式和段安节的人生有其影响。

段安节是宰相段文昌的孙子,太常少卿段成式的儿子,温庭筠的女婿。(《四库全书》引「唐代」尉迟枢《南楚新闻》:‘安节,宰相文昌之孙,太常少卿成式之子,温庭筠之婿也。’)《新唐书·段志玄传》末附载有关于段安节对音律的:“段安节善乐律,能自度曲,故是书述乐府之法甚悉。”

段安节对音乐的痴迷,是受了大环境的影响。加之段安节出自武威六脉段氏,本就是祖籍凉州,对《凉州曲》想必也是熟记于心了。(《新唐书·礼乐志》载:“唐之盛时,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

米嘉荣在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三朝任供奉,在宋代典籍中也有记载。《太平广记》:“三朝供奉米嘉荣,能变新声作旧声。”之后,宋人对米嘉荣的记载就更多了,且有很多关于米嘉荣的诗句流传民间。

像是北宋大才子苏轼在开封所写:“不见何戡唱《渭城》,旧人空数米嘉荣。龙眠独识殷勤处,画出阳关意外声。”苏轼在世时,凉州已经是西夏西都西凉府,苏轼写出米嘉荣,是不是也在想念文人墨客的精神故乡凉州呢?

人间,真梦境,新愁未了,绿鬓星星。
问明年此会,谁寄幽情。
倚尽一楼残照,何妨更、月到帘旌。
凭阑久,歌君妙曲,谁是米嘉荣。

宋词表面上看不比唐诗的气势恢宏,但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绘和音韵的独特。周紫芝吟不完的离愁别绪和风花雪月,一句“凭阑久,歌君妙曲,谁是米嘉荣。”依旧是“雁过斜阳”伤痛迷离....


明代,被唐寅赠联称其“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的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王鏊,再次为米嘉荣题写诗词:“欲唱凉州调未真,米嘉荣后更何人。只今才俊休相笑,曾是文庄席上珍。”

为何米嘉荣如此受人追捧?笔者在四库全书《桐江续集》中找到了答案:“为尤精其有习于当世之一能一技,而熟者古之人如伯牙之琴;由基之射;郢之斤;扁之轮;痀偻丈人之承蜩;庖丁之解牛;扁鹊、秦缓之医;季主唐生之卜。以至近世,张旭之草书;裴旻之劒舞;米嘉荣之歌;韩择木之隶;李阳氷之篆;呉道子、曹霸、韩干之丹青;董元、李成、范寛之水墨;诸葛高鼠须之笔;李廷、圭潘谷松烟之墨;皆造𤣥极㣲,以名于世。”

米嘉荣在唐代几万人的音师团队中脱颖而出,与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的书法家张旭、“穷丹青之妙”的画圣吴道子等名人齐名。这难道还不能说明米嘉荣的声望高低吗?


编辑后记:

凉州城就是武威城,凉州即特指武威郡。武威亦称雍州、凉州、雄州、雍凉、盖藏、姑臧、翅城、赤乌、龙城、神鸟、西凉、屠各、独孤、休著各、酋涂、浮图、休屠、大凉、西州、武定、武兴、凉城、凉郡、莲花城(狼山城)、七级城、不夜城、盖鸟城、阴山城、卧龙城、凤鸟城、展翅城、雍凉之都、天府之国、文武之都、雍城、侠都、凉都。《后汉书·光武帝记》注释:“武威郡,故城在今凉州姑臧县西北,故凉城是也”。

姑臧,先设雍州,后改凉州,之后又改雍州,后又改名为凉州,因此称武威是“雍凉之都”。历史上的武威,故有《汉书》中的凉州之畜天下饶;《周书》中的凉州绯色天下最。凉州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很早。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月氏、乌孙北方民族聚族而居。周为雍州之地,春秋以前为西戎占据,秦为月氏驻牧地。武威郡西汉时始置,隶属凉州刺史部,治所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刘彻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在原匈奴休屠国领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后历代王朝都曾把武威设置为西北的文化、军事、政治中心。

凉州是古西北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中心,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枢纽,“丝绸之路”西段的要冲之地,中外商人云集的中心,并一度成为西北的佛教中心,武威为西北第一大城。著名的凉州词(凉州曲)(凉州令)、西凉乐、西凉伎都曾在这里形成和发展,对保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传播西域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历史上,武威曾是凉州刺史部、雍州牧、雍州刺史、雍凉都督府、凉州牧、凉州刺史、凉州大中正、北魏凉州镇、北魏姑臧镇、河西节度、凉州总管府、凉州都督府、西凉府、甘肃提督、凉州总兵、凉州镇守使、凉州府、甘肃巡抚、甘凉道、甘肃总兵、正一品凉州将军府的政府驻地。

凉州(武威),匈奴时期休屠国国都;西汉宣帝时期的凉州州治;新朝王莽雍州州治;东汉桓帝时期的凉州州治;东汉献帝雍州州治;曹魏时期凉州州治;北魏时期的凉州镇(北魏前中期三大镇,凉州、长安、统万城)。新朝末期的窦融政权;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隋末时期的大凉;唐末时期的浑末(慕容氏)、温末(论氏)、六谷吐蕃(折氏);粟特回纥Hor国;西夏时期的齐国、夏神宗都曾在此建都。后历代中央集权制王朝都曾在武威设郡置府,统领西北地区,统辖西域和藏地:西汉时期,为凉州刺史府;窦融时期,河西五郡大将军府;新朝时期,雍州刺史府;东汉时期的凉州刺史府;曹魏时期的雍凉中都督府、征西大将军府;北魏中期的北魏三镇之首的凉州镇,凉州镇都大将、凉州大中正所在;西魏时期的凉州总管府,北周时期的凉州总管府,北周末期的凉州大总管府;唐周时期,凉州大都督府、河西道特区的河西节度府;西夏时期的西经略司所在;西夏都城;元朝时期的西凉王(阔端)府;明朝时期,凉州卫府;清朝时期,正一品凉州将军府;凉州府所在。

按照历史地理学来看:中古时期的武威郡包括今天的黄河西岸所有地区,具体分别为:白银市景泰县、白银市平川区、白银市靖远县、白银市会宁县部分、兰州新区、宁夏中卫市、吴忠市部分、兰州市皋兰县、兰州市永登县、武威市全境、金昌市全境、青海省互助县部分、青海省门源县、青海东部诸县,内蒙古阿拉右旗、内蒙古阿拉左旗、内蒙古乌海部分。因武威地处黄河以西,故也被众多史料典籍称之为河西之地、河右之地。

武威是雍凉文化的发源地,因此武威又被誉为“雍凉之都”。武威位列河西四郡之首,唐玄奘曾这样称赞武威:“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侣往来,无有停绝”。武威武威地势平坦,有着河右之地最大的堆积平原,自古就是控制三大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汉代时期凉州就有着“国家番卫,天下要冲”的称号。东晋时期,北有姑臧,南有建康,姑臧是华夏两大中心之一。北魏时期,姑臧是北魏的两大经济中心之一。隋唐时期,凉州是唐朝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凉州箴(雍州箴)》中说:“每在季王,常失厥绪。上帝不宁,命汉作凉。”西北首府武威郡,雍凉第一府姑臧邑,有效控制三大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扼住了姑臧凉州,就控制丝绸之路的支点,把持了西北中心。天下寥寥,苍生涂涂,天下豪族,便习兵事,纵横捭阖,一怒则王侯惧,安居则天下息。

*声明:本文为武威大马文化的原创文章,首发自微信公众号【大马文化】。本文所用图片视频皆由武威大马文化实景拍摄/制作。*本文如有错误遗漏,还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武威大马文化,立足凉州、瞭望全国、纵览国际,将为您提供审慎科学的凉州文化IP咨询。我们期望通过宣传推广,梳理唐诗《凉州词》背后的文化脉络,建立一个以武威为核心的「凉州学」学术体系。*「西北胜迹」「西北胜族」「五凉文化」「奇闻趣事」「西北地理」「西北美食」「武威大马文化说三国」「西北历史」系列文章,未完待续。


编辑于 2023-07-06 18:39 ・IP 属地甘肃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