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帮助
九尾狐 是一个 多义词 ,请在下列 义项 上选择浏览( 共37个义项
展开
添加义项

九尾狐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
九尾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经常以“狐狸精”的形象,出现在各种影视及游戏作品中。据《山海经》记载:九尾狐住在青丘国,有四只脚和九只尾巴,声音像婴儿,能吃人。 >>>

基本信息

九尾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经常以“ 狐狸精 ”的形象,出现在各种影视及游戏作品中。 [1] [20]
据《山海经》记载:九尾狐住在 青丘国 ,有四只脚和九只尾巴,声音像婴儿,能吃人。 [10] [12]
中文名
九尾狐
相关地区
中国、日本 [21]
形象特征
有九尾,声音像婴儿,能吃人
引申含义
祥瑞、食人、魅惑、奸诈
神话体系
中国神话

历史渊源

《山海经》中记载的九尾狐 (4张)
山海经 》记载了青丘与九尾狐,九尾狐简称“九尾”,亦称“ 九尾禽 ”。始见于先秦,至汉传为瑞祥之兽,象征王者兴,在很多的古籍中被提及。有学者认为《山海经》“ 青丘国 ”及“九尾狐”形象出于“东方青龙”中的“尾宿”,因“尾有九星”;禹在治水之时遇“ 涂山氏 女”与“九尾白狐”的传说,是禹“治水”始于“箕尾”之间的曲折传承。 [5]
山海经·海外东经 》记载:“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青丘国在北边,这里的狐狸有四只脚和九只尾巴,一说在朝阳北)”;《 山海经·大荒东经 》记载:“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有一个青丘国,有九只尾巴的狐狸)”;《 山海经·南山经 》记载:“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䨼。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12] 郭璞 注《山海经·大荒东经》“有 青丘之国 ,有狐九尾”云:“太平则出而为瑞。”;《 太平寰宇记 》和《 元和郡县志 》记载:“旧传初置县在濮水南,常为神狐所穿穴,遂移(城)濮水北,故曰离狐。(以前的说法是开始的时候县址设在濮水的南边,经常有神狐在这里做洞穴,于是迁址到了濮水的北边,所以说是离开的狐狸)” [4] 竹书纪年 》记载:“柏杼子征于东海及王寿,得一狐九尾。( 夏朝 的君主 东征,抵达东海及王寿,得到一只九尾狐。) [25 ]
  • 汉唐时期
九尾狐
到汉唐时期,造纸术的传播更加剧了狐被妖魔化这种情况,狐跌落神坛 [19] 。汉代在符命思想影响下本为图腾神之一的九尾狐也被符命化成为 祥瑞 的象征符号。
秦汉时期,孔子及其弟子《 孝经 》记载:“德至鸟兽,则狐九尾。(九尾狐是德行最高的鸟兽)”
西汉,王褒《 文选 ·四子讲德论》记载:“昔文王应九尾狐而东夷归周。(过去周文王听从了九尾狐的话而让东夷归顺周朝)” [9] ;东汉,班固《 白虎通义 》记载:以狐为兆示“子孙繁息”之德兽。《 白虎通德论 ·封禅》记载:“德至鸟兽则凤皇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见,白鸟下。狐九尾何?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必九尾者也?九妃得其所,子孙繁息也。于尾者何?明后当盛也。”;许慎《 说文解字 》记载:“狐,祆兽也,鬼所乘之。有三徳: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丘首。”;赵晔《 吴越春秋 ·越王无馀外传》和《艺文类聚》卷九九记载:“所引《 吕氏春秋 》佚文记载, 大禹 来到涂山,遇见一只九尾白狐,并听见涂山人唱歌,说“绥绥白狐,庞庞九尾”,还说“如果你在这里成家立业,就会子孙昌盛”,于是大禹便娶了涂山氏的女孩子,叫作女娇。涂山氏实为一个以九尾狐为图腾的部族。”;《 吴越春秋 》记载:将九尾狐与大禹治水娶涂山女娇联系在一起 [2]
涂山九尾狐
唐代,欧阳询等《 艺文类聚 ·卷九》祥瑞部下记载:狐引《 吕氏春秋 》佚文:“禹年三十未娶,行涂山,恐时暮失嗣。辞曰:吾之娶,必有应也。乃有白狐九尾而造于禹。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者,其证也。于是涂山人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攸昌,于是娶涂山女。”引《周书》:“成王时,青丘献狐九尾” [13] ;白居易《 古冢狐 》记载:把“能丧人家覆人国”的妲己和 周幽王 的妃子 褒姒 比作狐妖,当九尾狐变成妖精时,妲己这个用美色把纣王迷惑得亡国丧身的王妃被说成是九尾狐精; 张鷟 朝野佥载 》载:“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没有狐狸,不形成村子) [14]
  • 唐宋时期
九尾狐
唐宋时期,关于狐妖的传说和作品更加广泛,甚至有“无狐媚不成村”的说法。唐宋时期的狐妖传说,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染上了佛教色彩。狐妖已不仅局限于变化凡人,甚至达到化身仙佛的境地。 [19] 宋《 太平御览 ·皇亲部一·禹妃》引《帝王世纪》佚文:禹始纳 涂山氏女 ,曰女娲,合婚于台桑,有白狐九尾之瑞,到至是为攸女。《宋书·符瑞志》记载:“白狐,王者仁智则至”(看到白色的狐狸,帝王和智慧的人就来了)。
  • 东晋时期
名山记 》说:“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其名曰‘阿紫’,化而为狐。故其怪多自称‘阿紫’。”
  • 南北宋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巫风弥漫,出现“万有神教”,人们受到巫术意识的影响,逐渐开始相信物老成精。故此狐因吃人的特性而被逐渐妖魔化。 [19] 宋朝田况《 儒林公议 》说宋真宗时陈彭年为人奸猾,善于“媚惑”皇帝,所以“时人目为九尾狐”。这个时期商纣王的妃子妲己被说成是九尾狐,而且传到日本。宋 赵令畴 侯鲭录 》卷八:“钱塘一官妓,性善媚惑,人号曰 九尾野狐 。”日本《本朝继文粹》卷十一收有一篇江大府卿写的《狐媚记》 [24] ,其中说“殷之妲己为九尾狐”。《狐媚记》记日本康和三年(1101年)事,相当于 宋徽宗 时期,可见在此前中国已经有这种说法了。
妖怪原形
妖怪形象
作者及篇目
形象出处
高、王等三道士
张读《宣室志·裴少尹》
《全唐五代小说》卷六一
白衣丈夫
张读《宣室志·尹瑗》
《全唐五代小说》卷六一
素衣白髯翁
张读《宣室志·林竟玄》
《全唐五代小说》卷六一
白衣妇人
张读《宣室志·祁县民》
《全唐五代小说》外编卷一五
计真妻李氏
张读《宣室志·计真》
《全唐五代小说》卷六一
修仙者
牛僧孺《玄怪录》
《全唐五代小说》 [19]
  • 元明时期
《封神演义》中的苏妲己 (16张)
到了明清时期,狐文化更加繁盛。据不完全统计,大约56种小说里搜录了600余篇狐妖故事。 [19]
  • 清朝时期
清代通俗小说《狐狸缘》中的玉面仙姑是九尾玉面玄狐精,最后被吕洞宾收服,割掉她八条尾巴。
晚清小说《九尾狐》不是写狐妖而是写妓女——妓女 胡宝玉 绰号九尾狐。小说说九尾狐最淫最媚,“比寻常之狐尤为厉害”,所以拿来比胡宝玉这“一个极淫荡的 娼妓 ”。清代流行狐妓一体的观念,妓就是狐,最坏的妓就是九尾狐。 [8]

文化特色

在洛阳卜千秋、河南偃师辛村新莽等壁画墓室中都可以见到九尾狐围坐在 西王母 身边的形象。徐州汉画馆收藏的墓顶画像,侧面刻绘九尾狐,肩生双翼,身有纹饰,口衔一物。 [22]
汉画中的九尾狐
  • 纹饰
山东日照出土的龙山文化石斧上的纹饰,两只大大的眼睛、宽大的鼻子与狐狸的面相相像,称为“狐面纹”,含有阴阳结合、繁衍后代的愿望。 [22]

艺术形象

九尾狐形象照片 (9张)
与九尾狐有关的影视作品有:电影《 封神三部曲 》《 封神传奇 》《 九尾狐 》,《九幽逍遥狐》改编的电影《 九尾狐 [15] ,电视剧《 封神榜 》《 青丘狐传说 》《 少年四大名捕 》《 九尾狐传 》《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 九尾狐传 》《 九家之书 》等。 [18]
  • 游戏形象
与九尾狐有关的游戏作品有:《 新大话西游3 [16] ,《 英雄联盟 》《 蜀门 》《 无双大蛇 》《 洛克王国 》《 山海镜花 》《 大话西游2 》《 泰米时空 》《 兽战 》《 问道 》《 游戏王 》《 非人学园 》等。 [17]

关系说明

在日本传说中,白面金毛九尾狐与 酒吞童子 、化身为大天狗的崇德天皇怨灵并列为“日本三大恶妖怪”。 [21]
妖怪名称
简介
其他日本两大恶妖怪
酒吞童子曾是统领众妖的百鬼之王,据说酒吞童子纠结了一批恶鬼,无恶不作,不仅在晚上潜入富豪家中偷窃财宝,还私自修建宫殿,将掳来的妇女和孩童作为食物吃掉。
崇德天皇怨灵
崇德天皇被人们称为日本第一大魔王。其原本是日本第75代天皇,五岁就登基了,直到23岁时被迫退位,将皇位让给了名义上的父亲鸟羽上皇。随后崇德天皇发动政变“保元之乱”,失败后被流放。

史料索引

作者和朝代
书籍名称
作者不详(先秦时期)
孔子及其弟子(秦汉)
孝经
班固 (东汉)
白虎通德论 ·封禅》
许慎 (东汉)
赵晔 (东汉)
吴越春秋 ·越王无馀外传》和《艺文类聚》卷九九
吴越春秋 [2]
王褒(西汉)
《文选·四子讲德论》 [9]
作者不详(唐代)
欧阳询 (唐代)等
艺文类聚 ·卷九》祥瑞部下 [13]
白居易 (唐代)
古冢狐

形象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