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每天早上九点半,《沂蒙山》本院演员都会进行高标准的排练,山东歌舞剧院主要负责人无特殊情况都会全程参加。两年来,每位演员的艺术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能做到科学和正确地去演绎人物、塑造人物。《沂蒙山》导演黄定山评价,该剧通过本院演员的努力实现了“脱胎换骨”。 本地中青年文艺骨干挑大梁,是《沂蒙山》的重要特点。此次参加中国艺术节演出,《沂蒙山》主要演员、近200名群众演员和70多人的交响乐团均来自山东歌舞剧院,绝大部分都是2020年以来新招入的专业技术人员,《沂蒙山》彻底完成了本土化。山东歌舞剧院各业务部门的加入使舞台群像得到更加完美的“雕塑”,使演出更具历史感及厚重感。舞美从舞台调度到人物造型,从演出服装归整到道具布景翻新,各个细节精益求精,让剧目得到了全方位提高,实现了质的提升。 因为对青年文艺人才的重视,《沂蒙山》取得了今天的可喜成绩。 2019年以来,山东歌舞剧院着眼于院团的长期发展,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在山东省委、省政府以及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关心支持下,山东歌舞剧院近3年聚焦突破人才瓶颈,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打造高品质稳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目标,引入多批青年人才,解决了院团发展的燃眉之急。 对于《沂蒙山》未来的打磨提升,张积强说,目前院内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正在全方位研究近期专家们提出的意见。打磨提升的重点还是聚焦剧中青年文艺人才的表演,聚焦特定细节,孜孜不倦地排练、打磨,让本院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更加顺畅自然。 据了解,山东歌舞剧院未来将继续实施“星曜青年领军人才赋能计划”,为单位事业发展培养青年艺术表演人才,为《沂蒙山》青年演员搭建平台,使他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时刻保持敬艺术、重业务的良好状态。 今年,“星曜青年领军人才赋能计划”将遴选《沂蒙山》的角色演员和新入职的青年声乐演员,进行一月一期、为期半年的月考。从每期的曲目选择,到专业训练、作品诠释,再到导师现场指导教学,形成一套完整的专业技术提高体系,从而达到以考促学、名师助学的效应。 “人才培养,容不得表面文章。人才培养就像种树,是长期工作,表面文章只会害了年轻人。”张积强说,近些年,山东文化和旅游事业繁荣发展,山东歌舞剧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以《沂蒙山》荣获文华大奖为契机,山东歌舞剧院未来的发展目标是自觉主动地负起省级文艺院团的使命担当,围绕走在前、开新局的要求,出精品,为齐鲁大地争光,出人才,为山东文艺事业添彩。 2020年以来,山东歌舞剧院着眼红色基因传承,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融合,探索打造弘扬沂蒙精神的响亮品牌。依托《沂蒙山》,山东歌舞剧院创新性打造了首演舞台版、巡演舞台版、音乐会版、音乐会简版、歌剧电影版5个不同的演出版本,形成不同舞美体量、不同演职员构成、不同成本费用的梯次结构,既有300人的大队伍,也有9个人的“轻骑兵”,适合多种场地演出。 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期间,有观众建议,应该加大《沂蒙山》巡演频次,多深入基层和学校等地演出。张积强表示,未来《沂蒙山》将致力于实现重大主题性作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在充分发挥文艺精品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