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每看清宫剧都会生出一种感叹,服饰如此之混乱,如果我是满族一定会非常不知所措。事实证明,影视剧的服装会影响人们对古代服饰、传统服饰的认知,近的就有汉服以及满族服装……本文借由《寂寞空庭春欲晚》剧中的服装造型,讲三个已经渐渐远离满族服饰的旗女经典造型。

如果我说满族比汉族在“传统服饰”这件事上更悲哀,一定会有很多人跳出来撕我吧!好啦好啦,放下你们手里的刀,来听我细细道来

以上是满族籍人大代表们的“盛装”,说不出的滑稽,仿佛看见了景区里几块钱就可以买到的旗头发箍,只有心智未成熟的小学女生才会买来假扮格格。

仿佛现在说起满族,必然就会出现旗头。(相关吐槽请见→《 【旗头】原来这么多年都看错了清宫剧啊! 》)现在清宫剧不管脑袋上顶着什么形状的旗头,一字型的还是倒V型,反正就是一个大写的不顶不能证明我在拍清宫戏,就跟拍个汉唐背景古装剧,没从日本强抢点东西过来就浑身不舒服了。

本文按照《寂寞空庭春欲晚》前10集郑爽的脑袋造型,分别讨论三个话题: 坤秋、刘海、辫子

坤秋:被遗忘的旗女形象

由于戏曲符号化的需要,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其实生活中的人物产生身份变化的时候是不会有那么剧烈的造型改变的,特定职业、身份的人也不会有那么突出的服饰标记的(所以不要再问我古代XX职业的人穿啥了,自己用常识思考下就好了)。毕竟是电视剧,所以对造型师也没有什么高的要求了。

直接说“坤秋”。

本剧好像把某个级别宫女直接给了一个这样的造型。我想了很久,这算个啥?最后决定把这个锅给“坤秋”了。

“坤秋”是旗女暖帽的一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背后会有飘带。

△ 清末坤秋

既然说这是一种暖帽了,它的材质必然不会是剧中这种镂空的,而是多用毛、毡、绒这类材质。基本形制与男式暖帽差异不大,也是六瓣组成,还会有一些金银彩色丝线作的装饰。

而“坤秋”的飘带可以长达两尺(实际佩戴效果比剧中长),上窄下宽,底部呈现锐角。

△ 19世纪 缎绣花卉如意云头暖帽,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省艺术博物馆藏

△ 1918年戴坤秋的旗女(注意画面右侧的汉女,此时已经是民国了!)

“坤秋”是一种女帽,男帽是不带这种飘带的。

△ 《雍正王朝》。做得还是挺好的样子,可惜戴错性别和时代,就变成了笑话了(所以,你认真你努力有个毛线用?方向错了就全没用!)

“坤秋”在佩戴时候,可以在飘带装饰穗子、铃铛等。

也可以在帽子两侧簪花。

一旦到正面,我们就会发现“坤秋”毕竟是帽子(还是暖帽),所以它其实就是正常的帽子佩戴位置,并没有本剧中这么“摇摇欲坠”的感觉。

现在一说清宫戏就是“旗头”,且不说康熙那会儿根本还没这玩样!(别想了,现在清宫戏流行的东西,康熙那会儿一样也没有!)哪怕是“旗头”流行的年代,“坤秋”也有自己的地位在。很多老照片,只要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她们佩戴的其实是“坤秋”。

△ 1901-1910年

△ 约1904年

由于“坤秋”不像瓜皮帽之类的会突出一个尖,老照片里也会簪花,所以正面的时候常被人误认为“钿子”。

△ 这张照片里的慈禧,常被误认为“钿子”

回到开头我说的把这个锅给“坤秋”的原因,是因为本剧里的“钿子”做得跟这个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少了飘带罢了。

(我说甩锅,你还真给我做成一口平底锅啊)“钿子”的话题以后另外专门写,有点大,本文只是拼盘。不过可以表明一点,“坤秋”是搭配“便服”的,我们之前聊过的《 【旗装】氅衣:娘娘们最爱的清宫剧爆款 》、《 【旗装】衬衣:清宫剧娘娘们忘了买吗? 》是便服,“钿子”一般搭配的是“吉服”。服饰之间有等级,这篇《 『清代皇帝服饰』APP使用手册 | 并不是! 》里有小小谈到一些。

现在恐怕满族人自己都忘记了还有“坤秋”这种东西了吧,说实话“坤秋”比“旗头”好看许多,而且比较有骑马民族的感觉。现在的清宫戏的脑洞来源太靠后(清末甚至是民国),以至于挥之不去的汉化色彩加设计师的审美,实在是太跳戏了。

此外,“坤秋”在其他一些少数民族,比如锡伯族、蒙古族等都可以见到。现在可能在满族中反而是比较罕见了。

△ 蒙古族秋帽

刘海:大清快挂了你造么?

“刘海”这块曾在《 【清末】人们穿着什么样的衣服迎来民国? 》一文中提到过,这里就再简单梳理一下。

△ 背后是一个大辫子(永远找不到合适剧照的我)

这种刘海,有!清末的时候开始流行刘海(古人真的没电视剧里那种少女就弄个刘海的毛病),而且流行过好几个现在看起来很怪异的形式,不过本剧也是弄得格外吃藕了一点。

△ 1904年文明女塾教员

而郑爽如果真的留这样的发型,还穿这样的服装,反而会像当时的女学生。(在《 【清末】人们穿着什么样的衣服迎来民国? 》文里已经说过清末出现的乱象,满汉女子之间、甚至是男女之间的装束都出现了混淆)

△ 1906年满洲女孩

△ 1907年女学生

网上有很多人提出了珍妃画像上有刘海——

且不说,完全不像好么!(不是有刘海再梳个两把头,你们就有关系了好么)再说珍妃这张画像出处不明,且这种刘海配两把头的例证,目前只见过个位数的。不能说绝对不存在,只是这种潮流产物,并不能拿来作为刘海两把头的辩词啊。而且,人家都什么年代的东西了……

大家一边吹嘘康熙是“千古一帝”,一边把大清朝快挂了的流行挂女主角身上,这样打脸着实……太好笑了!(get了这种完全没人跟你一起笑的笑点,然并卵)

辫子:原来造型师真的是天才啊

应该不是本剧原创脑洞,但是由于我看得清宫戏太少了,所以我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方式解决清宫戏里的“少女”造型。

哈!哈!哈!我先大小三声!这个脑洞,简直天才……的蠢啊!因为答案根本不难啊,这些小宫女根本不用一定顶个奇怪的“两把头”,直接梳个大辫子就好啦!

请不要在执着于这些就算看再久还是有点突兀的两把头好么!而且两边还可以加簪花,有时候真的觉得多花点时间看资料,比造型师在那儿丢脸来的好!(下图右曾有汉服商家拿来给自己的商品装逼,也是蠢得不自知啊!)

其实当时汉人小姑娘,也有梳大辫子的。

所以,拆掉那个傻乎乎的假发,去掉那个丑兮兮的刘海,好好捯饬其实还是可以见人的。

在古装造型领域,一大堆人走入一个怪圈,似乎古人脑袋上一定要顶一些假发团子,否则就不是古人。少女一定要有刘海,否则就无法青春活力,其实从另外的层面来说,不过证明这些造型师和演员的技术太不过关吧了……

△ 一个旗人女子和她的丫头

寂寞空庭春欲晚 原创 | 2017-11-01 11:06:02 阅读 5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