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了大明王朝的京师,明朝皇帝崇祯在绝望之下上吊自杀。而此时明朝还有一支劲旅正在前来援救京师,这支军队就是明朝最后的劲旅宁远之师,而这支军队的统帅正是后来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吴三桂。既然明朝的京师已经沦陷,吴三桂的援军也就丧失了最初的战略目标。而当时的形势对于吴三桂来说也变的岌岌可危,由于李自成占据了京师这就导致了他一下子成了夹在农民军和清军之间的孤立势力。
两面受敌的吴三桂现在面临着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就是在清朝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顺之间选一个新主子,第二个选择就是仍然打着明朝的旗号继续抵抗。事实上当时明朝的京师虽然沦陷,但是李自成并没有拿下整个明朝的领土,只是北方的领土明朝基本上是丢失殆尽了,不过在南边明朝仍然有半壁江山,这就是历史上经常提到的“南明”政权。不过对于吴三桂来言他远在宁远,南明不可能越过李自成直接向其提供物质和兵力补充,在利害权衡之下吴三桂还是选择背叛了明朝而决定选择一个新主子。
后来我们也都知道吴三桂选择投奔了清朝,并且献出了山海关放清朝大军入关,在吴三桂和清朝的联手打击之下李自成建立不久的大顺政权不久便覆灭。早在吴三桂投降清朝之前,李自成也曾派人去招降吴三桂。对于吴三桂为何宁愿选择投奔清朝也不投奔李自成的说法有很多。民间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吴三桂因为自己的小妾被夺,于是宣誓与李自成势不两立,后来有人还谱写了一首《圆圆曲》,看起来吴三桂是因为一个女子而决定投奔了清朝,从而也使得历史得以改写。
不过我个人认为吴三桂降清可能会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缘故,但是这绝不是左右他做决定的主要因素。关于吴三桂为何降清我认为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一个是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另一个则是不看好李自成。我们看吴三桂的人生轨迹就知道了,他绝对是一个十足的投机分子。我们知道李自成攻占了北京城逼死了崇祯帝,可以说南明政权是与大顺政权是势不两立的。假如吴三桂降了李自成,那从传统的评价来看他就是不忠不义之人,这也就宣告了他彻底背叛了明朝。那么他和李自成一条船上的话就会面临南北两个大敌,一个是山海关外的清朝另一个则是拥有明朝半壁江山的南明政权。
而吴三桂降清后立即打出了“复君父之仇”的旗号,这个就和投降李自成有很大的不同了。尽管清朝和吴三桂合作显然不是为了光复明朝的河山,但是他打出了为“复君父之仇”的旗号却是很高明的。这样以后假如清朝在中原站不住脚,南明又打了回来他也有投降的资本。因为他可以讲当初降清是迫不得已嘛,为了“复君父之仇”只是权宜行事,而在中国古代又很强调忠孝,所以他的罪行也很有可能被宽宥。而如果他投降了李自成了,那就是百口莫辩了,作为一个不忠不孝的人在当时是要被千刀万剐的。所以吴三桂降清其实给以后捞取政治资本,让他能在清朝和南明之间进行投机活动。
下面我们来说说为什么吴三桂不看好李自成,我们看李自成建立大顺前的经历,可以说他的战绩并不是很好,前期一直被明朝的军队追着打,如果不是因为明朝末年天灾不断导致出现了大量的饥民投奔了农民军,李自成后来是否能攻占明朝京师还真的说不定。李自成的军队大都是没有经过怎么训练的农民组成,这样的军队数量虽然多但是整体战斗力还是不行的。而且当时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北边有刚刚崛起的清朝,南边还有残余的南明势力,这就导致他极容易处在两面受敌的形势下。
还有就是李自成的军队军纪涣散,在攻陷明朝京师的时候,这些人大肆劫掠官员富商甚至为了掠夺财富不惜烧杀抢掠。李自成不能约束部下让投降的明朝的士大夫大失所望。吴三桂肯定也知道李自成在京师的一系列行为,通过对李自成大顺政权的观察,吴三桂不难判断出李自成很难成就大事,或者说作为明朝的旧将他是很难和李自成的农民军融合的,这就使得他最终决定投奔了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