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康市紧紧围绕“追赶超越绿色崛起”总要求,坚定践行“发展为要、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实施路径,立足“园区承载、社区补充、产业支撑、资源节约、要素聚集”的发展思路,把工业集中区作为承载发展、聚集要素、壮大产业的动力引擎,采用政府出资、委托代建、企业自建等多种灵活方式,强力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加快构建以工业集中区发展为引领的核心增长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自2016年实施园区提升工程以来,仅用3年半时间建成标准化厂房面积达166万平方米,占累计建成面积269万平方米的61.7%,是“十二五”末的2.6倍;入园企业2011户,比“十二五”末净增654户;带动就业8万余人,比“十二五”末净增1.4万余人。在标准化厂房强力推进的带动下,2018年全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工业总产值1135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8倍,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8.8%,有力地支撑了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18年全市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484.35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全市非公经济占比达59.3%,连续5年保持全省第一。规模工业企业累计707户,规模企业数量居陕南第一。

一、资源要素“聚集化”,着力提升标准化厂房“硬实力”。一是从制度设计层面整合配套设施。出台《安康市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产业园区)建设行动计划》《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的指导意见》,按照“功能完备、设施齐备”的要求,各工业集中区统筹园区建设和移民搬迁、城镇化建设等民生项目有机结合,水利、交通、市政、林业、教育、生态环境等部门将基础设施项目向工业集中区倾斜,布局住宅、学校、医院、银行、商业、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为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与城市功能完善同步配套,打造宜居宜业的产城融合综合体保驾护航。如安康高新区通过高新产业发展投资公司已建成70万㎡标准化厂房及办公用房、餐厅、公寓等功能配套设施,68.7万㎡的民生电子、金融文化、大数据互联网等新经济产业用房已开工建设。二是从指标考核层面强化建设力度。将标准化厂房建设面积、投资千万元入园企业户数列入市对县区的考核体系,倒逼县区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标准化厂房建设力度,提高厂房租赁利用率。通过“建厂房、租厂房”的“双向投资”,促进园区建设及企业的良性滚动发展。如汉滨区五里工业集中区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建成企业服务大楼、职工餐饮服务中心,建成公廉租房4幢234套、陕南移民搬迁项目8幢282套;汉阴县工业集中区246套公租房投入使用等,持续加大配套设施建设。三是从实际操作层面吸引企业入驻。市、县积极出台支持标准化厂房建设和入园企业的激励奖补措施,推行入园项目和企业自签订租用合同之日起,给予企业一年时间的免费入驻过渡期或免租孵化期,从第二年开始根据企业年产值、年税收贡献、劳务用工等情况给予“梯级”激励奖补,实行“一年免、二年减、三年租”的租赁优惠,支持有技术、有设备、有市场符合条件的项目和中小企业入驻标准化厂房。这样即节省了企业投资,降低了融资成本,又缩短了建设周期,适应了市场变化。通过“内部发力、外部借力”,各工业集中区水、电、路、气、讯、暖等基础设施建设,住宿、餐饮、商务、休闲、绿化等生活设施建设,集中供电、供气及污染物集中处理、环保在线监测等公用设施建设,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法律等生产性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增强。

二、建设模式“多元化”,着力实现社会多方“广参与”。一是政府投资建设。通过国有投资公司(或园区管委会成立的投资开发公司)以公开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抵押银行进行贷款建设标准化厂房,将建成的厂房再抵押银行贷款再建设厂房,以滚雪球式的发展,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或通过资金预算和奖补支持,不断加大资本注入,形成示范效应,引导社会资金或通过PPP等方式。或通过发行私募债券跟进建设。如汉滨区五里工业集中区通过投资开发公司盘活土地1392亩,累计融资4亿多元,截止2018年底总资产过10亿元,净资产达5.8亿元,为园区规划、建设、产业布局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作用。上半年,通过与基金公司合作,成功发行汉滨区首支公司私募债券2.5亿元,一期5000万元募集已完成。二是委托代建。把标准化厂房建设作为工业地产运作,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鼓励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投资建设。建成后,生产厂房、办公设施和生活设施等由企业独立经营或者政府回购、用房企业购买、招商出租等方式供入驻企业使用。如安康高新区小巨人产业园,规划建设面积125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率先引进第三代标准化厂房即“工业社区”的规划设计理念,由标准厂房区、楼宇工业区、服务配套区等组成,将生产区、办公区、生活配套区有机融为一体的生态型、低密度、智能化新型产业园区,由企业独立经营。三是合作共建。园区投融资公司出土地,与企业合作建设厂房或产业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自行约定比例分红。建成后由投资建设企业统一管理,在同行业或业内上下游招商引资,实现互利共赢。如通过政府提供土地,安康西北纺织服装产业运营发展有限公司建设服装产业城,规划用地3374亩,建成后可招引入驻劳动密集型企业300余家,打造集服装、鞋帽、箱包等行业于一体的纺织服装产业聚集区,可吸纳就业6万人。四是企业自建。引导工业龙头企业购置土地或利用自身闲置土地,按园区或产业园的规划要求进行设计,自筹资金建设标准化厂房。建成后企业自建自用,或自行对外出售,或出租招商,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协作配套的产业链。如石泉县奥邦锻造、平利盛丰源等企业自建标准化厂房,并围绕主导产业招引入驻企业。五是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积极鼓励行业协会、集体经济组织、规划区内失地农民以土地补偿金入股等形式,引导民间资本跟进,参与标准化厂房建设。如汉阴县创新“政府统征、园区借贷、互惠双赢”的融资建设模式,即通过村民委员会决议,由村集体流转村民土地使用权,村民采取自愿将已领取的土地补偿款经村委会借给工业集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按照约定利率支付农户年度利息,并在园区就业发展。通过这种新型的土地收储模式,即体现了村民在园区开发建设中的主体位置,调动村民支持园区建设的热情,同时又使失地农民享受到园区开发建设成果,既解决了农民增收问题,又缓解了园区建设资金压力和就近就业问题。

三、统筹协调“系统化”,着力打造飞地经济“新样板”。一是统一规划管理。按照“全域安康”理念,打破县区行政区划限制,以生态流向引领并兼顾经济流向,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利益分配、项目引导等合作机制,引导限制开发、空间不足的县把重大项目和资金向月河川道集中,形成了限制禁止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局面和“种养基地在县区、加工生产在飞地、销售市场在全域”的发展模式,这一创新做法得到上级领导的批示肯定。二是统一产业布局。全面推行“四集中统一”(集中统一筹措建设资金、集中统一建设各类企业用房、集中统一实施招商引资、集中统一进行规划管理)规划建设模式,全面推行“四更加明确”(明确管理服务责任主体、明确产值财税统计归属、明确招商优惠政策兑付、明确厂房回购优先权利)管理运营模式,“飞出地”和“飞入地”共同按照统一产业布局进行招商,引进企业入驻或投资购买建成的企业用房,推进园区建设,加速产业聚集。三是对接全市规划。安康高新“飞地经济”园区作为岚皋、白河、镇坪3个“飞出县”重大项目落户承接地,也是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规划建设的“新安康门户区”新经济核心载体。安康高新区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主攻新经济产业,计划两年内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百万平方米企业用房;五年内引进企业80户,实现园区产值50亿元;十年内入园企业100户,实现园区产值100亿元,解决就业5万人以上。

四、助力脱贫“精准化”,着力推动标准化厂房“显特色”。一是创新发展新社区工厂。为助力脱贫攻坚,安康市创新移民(脱贫)搬迁举措,形成就业优先、搬业并重和 “移民搬迁进社区、土地流转建园区、农民就地变工人”的安康模式,在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社区规模300户以上配套建设新社区工厂(标准化厂房),积极承接毛绒玩具、电子加工、服装鞋帽、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外贸加工项目落户,为当地群众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确保集中安置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快融入、可致富。二是创新发展举措。为推动全市新社区工厂健康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新社区工厂“两个全覆盖”,即:易地扶贫搬迁100户以上安置社区新社区工厂全覆盖;新社区工厂中凡有贷款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的都给予贷款支持,实现“新社区工厂贷”全覆盖,支持新社区工厂建设。截止2019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开工并实际运行的新社区工厂340家,吸纳就业14789人,其中贫困劳动力4790人。毛绒玩具企业投产并生产经营正常的136家,吸纳就业6991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975人。毛绒玩具产业累计实现产值5.8亿元。已建成24个独立标准化厂房122800平方米,40个加工车间30330平方米。

五、招商引资“立体化”,着力打造服务入驻企业“全链条”。一是全面实施“一把手”招商工程。标准化厂房与招商引资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安康市把招商引资作为开放发展的第一抓手和最强动力,坚持内资与外资、国企与民企、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大项目与中小项目一视同仁,由“一把手”总负责,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接待、亲自洽谈、亲自协调、亲自督办,夯实招商责任,形成大招商格局。二是全面开展立体开放招商。面向全国、主攻长三角经济带,充分利用产业转移、苏陕协作政策,聚焦招商人脉资源,依托本地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毛玩文创、电子信息、纺织丝绸等优势资源开展招商活动,形成上下级联动、政府企业互动,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完善的招商体系,着力形成集群发展。精准做实领导招商及“产品展销+项目推介”招商模式,坚持每季度赴国家省会城市开展招商推介活动至少1次以上,加快中小企业“走出去”步伐,拓展国内外市场。三是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协同推进,深入开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和“五大特色行动”,进一步落实便企利民措施、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建立长效督办机制和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促优化,强化精准发力求突破,推进营商环境向优向好发展,为企业放心进驻、安心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作者单位为安康市工信局,许启政系市工信局局长)

主办:中共安康市委办公室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

网站标识码:6109000002 备案编号:陕ICP备05001920号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32号

服务热线: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