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alogue Statistics Podcasts

二十一世纪人们生活的方式及日益增加的人口使空气、水、土地及其养育的动物植物等基本环境资源都受到了压力。在使经济增长和环境破坏脱钩方面我们获得了多少成绩?答案是好坏参半,在空气污染、交通运输、能源、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关键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不足以维系未来的自然资源。

环境压力仍在增长,但其增速自1990年代以来在经合组织各国一般已低于经济增长率,此进程被称为相对脱钩。 能源密集度 -即产生单位GDP所需能源量-过去二十年在经合组织各成员国都已下降。天然气在燃料组合中的比例上升,但化石燃料仍在能源供应中占总体主导地位。可再生能源在经合组织总能源供应量中约占9%,该比例保持相对稳定,近几年略有上升。使能源密度下降的因素包括:经济结构性变化、节能措施与环保政策行动、技术发展,以及某些国家将能源与资源密集型生产转移到国外。 在减少人均能源用量方面则进展缓慢得多,部分原因是交通运输能源需求增加了17%。 继续主导着交通运输部门,引起更多燃料消费和道路建设,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自然环境。各国在促进清洁汽车方面做出的努力很大程度被上路车辆数增加及用车率提高而抵消。总体而言经合组织各国的交通运输活动与经济增长同步,但三分之一以上成员国的道路交通量增长超过了经济增长率。 材料密集度 -即生产单位GDP所需的材料资源量-从1990年代后也有所下降。在经合组织地区,材料用量与经济增长已相对脱钩。部分归因于服务部门增加及经济危机,也部分归因于进口增加和将资源密集型生产转移到了国外。 2000至2010年期间在经合组织地区的发展比1990年代缓慢。与此同时一系列与农业相关的环境压力,如温室气体排放、水及化肥用量和营养物过剩(多余营养物流入土壤、水域及空气)等也在减少。农业补贴尤其是对环境最有害类型的补贴水平下降,是实现这种进步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需要尽更大努力实现从相对脱钩到绝对脱钩的根本转型,使环境受损得到扭转,保护自然资产基础,改善人民生活的环境质量。 仍在全球增加,二氧化碳是该总体趋势的主流和主要驱动力。自1990年以来, 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经合组织各国比在全球范围增长速度更慢。目前经合组织成员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不到一半,但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仍大大超过全球水平。经合组织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为10吨,而多数其它地区人均排放量为4吨。许多经合组织成员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与GDP增长脱钩,尽管脱钩程度仍很微小,许多国家排放量也仍在增加。 硫氧化物(SOx)及氮氧化物(NOx) 自1990年以来在经合组织地区的总排放量已大幅下降(降幅分别达69%和36%)。几乎所有经合组织成员国都已实现硫氧化物排放与GDP完全脱钩,三分之二成员国实现了氮氧化物排放完全脱钩。但少数几个成员国的氮氧化物排放量继续与GDP增长和道路交通不断增加同步上升。地面水平的臭氧、二氧化氮浓度、细颗粒物及有毒空气污染物继续对人民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尤其在都市地区。 淡水提取量 自1990年代以来一般在经合组织地区保持稳定,尽管有一系列水资源需求的增加。做到这点主要归因于更高效用水和完善了定价政策,以及发掘利用了更多替代水资源,如使用回收水及脱盐水。许多经合组织成员国实现了水抽取量和GDP增长相对脱钩,但各国之间和国内各地之间的脱钩程度有很大差异。 污水处理基础设施 发展极其显著;经合组织各国与城市污水处理厂管道相连的居民比例从1990年代初约60%提高到2010年近80%。在某些国家进一步扩大污水处理的关键挑战是找到连接小型、孤立居民点的其它方式。许多国家需要维护更新老化的供水及环境卫生网络,面临着成本日益上升的问题。 环境保护区 在几乎所有经合组织成员国都有所增加,约占总面积11%。但这些保护区并不一定是国家 生物多样性 的代表,相连度也不够充分。生物多样性日益受到尤其来自土地利用变更和基础设施发展的威胁,许多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经合组织各国许多 动物和植物物种 面临濒危状况,在人口高密度国家这种威胁的程度尤甚。 在经合组织地区保持相对稳定,大约为土地面积的30%。在数量方面多数经合组织成员国呈现可持续使用森林资源状况。但各国内部差异很大,许多森林受到退化、分割或被转为其它土地用途的威胁。为达到可再生能源目标而增加的木材需求,日益对森林的商业利用产生更大影响。 1990年代在经合组织地区增加了19%,但2000年代初期增幅有所下降。现在经合组织地区每年人均垃圾产出量为530公斤,比1990年多30公斤但比2000年少30公斤。经合组织各国通过回收垃圾使其重返经济循环,日益减少了送往填埋场和焚烧炉的垃圾数量。但填埋仍是经合组织许多成员国处置垃圾的主要手段。 (0)1 45 24 99 30.

OECD Rights and Translation unit (PAC)
2 rue André-Pascal, 75116
Paris, France

请访问我们的网址 www.oecd.org/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