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本质-节奏

音乐的本质-节奏

我们都知道音乐的三要素:旋律/和声/节奏。

之前都没怎么谈过节奏,因为我觉得节奏这个东西还真有那么一点玄乎,感觉就像身体的本能反应一样。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与文体去讲会让大伙儿更加深有体会。

之前听过一个节目,那个节目的老师讲过节奏这个东西,我觉得讲得挺好,具体叫什么节目还有哪位老师我忘了。接下来结合我对这个内容的记忆来分享一下。

一 速度

速度对于一首歌来说是最核心的,我们用一分钟多少拍来衡量(单位为bpm),它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感觉。比如60bpm,这个速度是比较慢的,就像哀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比较哀伤的。当然哀乐可能速度更慢。

不过速度是有范围的,上限很难去界定,下限有学术论文定为33bpm,再往下会发现音乐连不上了,就像是独立的音符,这样是无法被称为音乐的,因为我们的音乐必须是连续性的。

而且,一首歌不一定都是那个速度,有时候是越来越慢,有时候越来越快。甚至有时候忽快忽慢,比如有些歌手为了唱出某种感觉,比如慵懒抒情,那得需要乐队来配合歌手去演奏了。那这时候,我们真的无法用音乐上的理论去规定了,而需要靠我们的身体去感受去反应了。所以我刚说了节奏这个东西很玄乎。

二 拍子

除了常规的全音符4拍,二分音符2拍,四分音符1拍,八分音符半拍,十六分音符四分之一拍,三十二分音符八分之一拍,还有附点,三连音等,要提的就是节奏这个东西很奇妙,比如我刚说的这个三连音,大家可以去听一下Trap风格的歌,例如Migos的Versace,所有的拍都是唱的三连音,然后听完你会发现脑子里都是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所以说节奏这个东西有时候很身体性,都不用经过思考。

一小节会有两拍,三拍,四拍,甚至五拍八拍九拍,有时候我们真解释不了,那怎么办呢?就直接去听歌,去感受,跟着歌一起打拍子。

最要提的就是大家最最最容易混淆的四三拍跟八六拍,前者是以四分之一为一拍,然后每小节为三拍,后者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六拍。很多人说八六拍除以2那不就等于四三拍了么?那我们分别来听一下朴树老师的《白桦林》跟老狼老师的《同桌的你》,我顺便在网上找了下谱子方便大家直观看节奏型。前者是四三拍的,后者是八六拍。来!我们一起听歌一起打拍子!

跟着歌打拍子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前者四三拍的歌我们每小节打的是咚哒哒(强弱弱),后者八六拍的歌我们每小节打的是咚次次哒次次(强弱弱次强弱弱),而且节奏会比前者打得更紧凑更快。这样大家马上就能明白了。吧?

三 音乐的本质就是节奏

音乐的本质并不是和声,也不是旋律,而是节奏,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可以试一下把一个鼓从原来90的速度慢慢加快最后到500,然后你可以听到了什么?是一个频率,是一个音符。重复就是节奏。大家细细品味这句话。

最后,想要更加了解节奏这个东西,可以多听听爵士乐。爵士乐的核心就是节奏并且博大精深,里面可以学到很到东西。比如节奏上除了强弱拍是跟通常我们听的歌的演奏方式相反来演奏的,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节奏特点。比如大家可以听听Duke Ellington的《Take the "A" Train》。


人类喜欢重复,喜欢规律。

编辑于 2018-04-18 01:34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