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是交城历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南北朝时代,佛教已在本县流传。隋、唐、宋、金、元、明以至清中叶,佛教均在本县盛行,清末日趋衰颓。本县佛教曾有五大宗派:净土宗、禅宗、华严宗、律宗、曹洞宗。其中,具有开宗立派意义、影响力大、弘传甚广、盛行至今的是净土宗。北魏、隋唐以来,交城境内分布的主要佛教寺庙有玄中寺、卦山天宁寺、阳渠永福寺、圆明禅寺等,玄中寺最为闻名。

玄中寺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一座建于北魏的净土宗早期道场。昙鸾、道绰、善导三大祖师均先后驻锡玄中。昙鸾被北魏孝静帝称为“神鸾”, 晚年移住玄中寺,在寺西北的石壁山“鸾公岩”下集众念佛弘法,信徒甚多。道绰大师于隋炀帝大业五年来到玄中寺,他在寺中看到关于昙鸾事迹与学说的碑记,深受感动,于是改修净土法门。他在玄中寺30余年里,取得很大成果,并撰写出净土教义的重要论著《安乐集》二卷。他把佛教修持的方法归结为难行、易行二种,圣道、净土二门,圣道难行而净土易行。贞观十五年冬,追求念佛法门的善导和尚来到玄中寺。他在玄中寺事师道绰4年,道绰将净土教义尽数授予他,使他深得净土要旨。道绰圆寂后,善导离开玄中寺到长安光明寺、慈恩寺等处弘扬净土法门,著书立说,完成了一个独立宗派所必需的宗义和行仪,使净土宗正式出现在中国佛教的行列里。净土宗的确立,以昙鸾为奠基,道绰为发展,善导为总成,后来人们把他们称为“净土三祖”,把净土宗所奉行的主要经典《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往生论》称为净土“三经一论”,并把玄中寺尊为佛教净土宗的祖庭。

唐代时,日本高僧圆仁来中国学习佛教的天台宗和密宗教义,同时也学习了净土宗教义,从此中国佛教中的净土宗就传遍了日本。以后,日本高僧源空(号法然)开创了日本净土宗,其弟子源信(号视鸾)又开创了净土真宗。这两个宗派的信徒、弟子都尊中国的昙鸾、道绰、善导为祖师,把玄中寺视为祖庭。因此,玄中寺便成了中日文化交流的纽带,并且在东南亚各国也有深远影响。

从北魏创寺起,北魏孝文帝、唐太宗、 唐玄宗、 唐德宗、蒙古世祖忽必烈或亲临寺院礼佛,或赐寺以山庄田林,或赐名,或接见寺院僧人,都给了玄中寺以极高的礼遇。唐贞元十二年,唐王赐玄中戒坛为“甘露无碍义坛”,成为盛唐全国三大戒坛之一。大约在明代,便与日本同宗开始交往。元代,中书令耶律楚材亲任玄中寺功德主,帝师八思巴数次到寺,玄中寺僧分领多路都僧录,地位非常显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周恩来总理百忙之中,亲自责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对玄中寺现状进行调查,并布置了玄中寺的重建工作。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生前曾先后7次到寺,而且直到去世之前,尚为玄中寺题了“大谷莹润显彰之碑”的碑名,成为他的辞世之作,弥足珍贵。1983年,国务院批准玄中寺为全国汉族地区佛道教重点寺观。1994年,玄中寺举办三祖师铜像开光法会,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以及港澳台地区佛教人士出席,盛况空前。1500余年的悠久历史,使玄中寺积金至斗,凝聚了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艺术,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一朵光辉灿烂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