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个回答
只解释“钱学森弹道”,对楼主所转“宇航员网”的词条不做评论。
在弹道导弹弹道学中,将弹道式导弹的弹道分为3个阶段——主动段(OK)、自由段(KE)和再入段(EC),钱学森弹道理论就是研究自由段(KE)末段的一套理论体系。
在自由段,导弹发动机关闭,弹头只受地球引力和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离心惯性力和哥氏惯性力的作用,此时,弹道导弹质心的运动轨迹是这样的:
这个轨迹乍看起来十分简洁,似乎不错,但其实不然,缺点主要有:
1、射程短
2、再入段滞点热峰流值和压力值均超过现有材料的防护极限
所以此类弹道只是一个理论模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钱学森与他的两名同事共同提出了“钱学森弹道”,基本原理就是让弹头在“临近空间”(距地面20—100km)进行增程滑翔,然后再进入稠密大气。为什么弹头会在这个高度滑翔而不是“一头栽下来”呢?因为在“临近空间”存在着较为稀薄的大气,当高速物体由真空进入密度介质时,会产生反压,所以,“钱学森弹道”又被称为“助推滑翔弹道”。“钱学森弹道”的弹头质心运动轨迹如下图:
上图中的Sanger弹道是怎么回事儿呢?“Sanger弹道”与“钱学森弹道”的区别在于,通过改变弹头进入“临近空间”的姿态、速度和时机,或采用升力体结构的弹头外性,使弹头的升阻比提高,从而实现“跳跃式弹道”,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用石头打水漂”。
“Sanger弹道”与“钱学森弹道”都属于简单的非现行力学控制研究,均未考虑到气动热影响和大气变化的影响。
同时,虽然从弹道上来看,“钱学森弹道”更为简洁,但实际上“钱学森弹道”较之“Sanger弹道”更为复杂,主要是因为“钱学森弹道”研究重点是高层稀薄大气的流体力学问题,再用弹道理论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算,过程十分复杂。而“Sanger弹道”过程仅发生在大气低层,此时研究的重点是助推力,因为在大气低层的环境下,只要提供一个足够的力,就能形成下一个“跳跃弹道”。
DF-17(以德服人17)在大阅兵上的亮相,把军迷们的眼都闪瞎了,也得是把日美韩惊得目瞪口呆: 哇的天,这么多快递,不好签收不重要,关键是不好拒收啊!
一切拦截系统黯然失色,就拿萨德来讲好了,曾经引起那么大的风波和国与国之间的博弈:
萨德什么 射程远、防护区域大、“动能杀伤技术”、机动能力和系统生存性强、目标识别能力强大 ……
一家谈不妥?好,那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你们曾经吹过的牛X都变成没用的牛皮和渣渣。
我们自己人对于DF-17的介绍其实很低调,我看了一个视频,关于DF17的功能,军官介绍关于核心功能 最最重点 的话只是
弹头飞行轨迹灵活多变、突防能力大大增强。
这句朴实无华的话中实际上包含着什么么?!!DF17有多厉害,看看当初试验成功的时候,外国媒体是怎么报道的:
https://www.zhihu.com/video/1162696619425525760两个字:吹爆!
描述试验过程:飞行1400km,进入大气层飞行—高超音速滑翔载具和助推器分离— 凭滑翔驱动飞行 —11分钟后击中目标— 命中,离靶心几米距离
近似公式: DF-17=DF-16B+东风ZF-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
其他关键句:
可以让DF17获得突破美日海基和陆基反导的能力。
DF-17除了变轨技术之外,再加上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让拦截变得不可能。
而这神乎其神的本领中,发挥最关键作用的,就是咱们家的智慧—— 钱学森弹道 。钱学森弹道何以如此拉风?
钱学森弹道概念内涵的提出比较早。1943年,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和两个同学一起起草了一份火箭喷气推进实验计划中,首次提出了这种设想。1948年,钱学森在美国火箭年会上提出火箭助推-再入大气层滑翔机动飞行的概念。
钱学森弹道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飞行器运动轨迹形式,这种弹道轨迹简单来说就是“抛物线+平飞”,或“弹道+巡航”。按照钱学森教授的构想,飞行器在助推段为飞行轨迹为类似火箭的高抛抛物线, 在发动机关机后进入平飞滑翔阶段 ,本质上属于一种半弹道式的飞行轨迹。
最简单来理解,钱学森弹道有点打水漂的原理(其实我也想起金庸先生笔下《笑傲江湖》中独孤九剑的荡剑式)。——不过跟打水漂原理更接近的是上图中的“Sanger弹道”,这一弹道概念的提出比钱学森弹道早,Sanger弹道是大弧度跳跃式的。
与桑格尔弹道不同,钱学森弹道进入大气层后,完全依靠大气层内的气动 滑翔维持进一步飞行(相对较水平) ,实现更大的射程。这样的好处是保持了常规气动飞行器的气动控制和命中精度。
采用钱学森弹道的飞行器既能够具有类似弹道导弹的高速突防特性,又具有类似巡航导弹的远程飞行能力。普通导弹走抛物线,用钱学森弹道的导弹会中途 换个轨道 再超高音速突防!
是的,我蹦蹦跳跳就把你吃了,我把你吃了你还不知道我从哪降的!拦截系统?给你们那堆破铜烂铁找个好婆家回收了吧!
震撼人心的大阅兵,是展示国力的重要舞台,也是展示军备震慑力的重要战场。看到DF-17,想到的是大国雄姿,想到的是那句“东风快递,使命必达”——这是向着世界将发出的最强音!
也想到了一个老人,当年他说着“我是中国人,我不想制造武器杀死我的同胞”,然后冲破重重艰难险阻毅然决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中国,助力这个曾经落难的国度重新 抖擞精神、立威于世 。正是以他为代表的这一批人为始,拉开了一系列“大国重器”面世的序幕!
50多年前,他的智慧让中国打破了西方世界及邻国的核垄断和核威慑;50多年后,他让世界睁大眼睛,在雄威之中,再次见识中国力量 。
致敬钱老!
https://www.zhihu.com/video/1162695959200063488
我是 @木末先生 ,每一回答,力求认真。
也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木末先生。